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分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实验的内容三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与问题,导致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实验教学工作中的演示性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能力,强化教学效果。因而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进行探究分析,有很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作为理科学科,内容相对枯燥,知识体系相对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逻辑思维等能力要求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教师没有对学生展开科学的引导,就会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想要确保该学科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一旦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其学习欲望便会有效提高。为此,基于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物理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两方面要求。
   1.在准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注重制造悬念,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探究。在此期间,倘若教师提前阐述实验的结果与原因,再进行实验探究,就会导致学生探索的欲望降低,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的导入部分。例如,在讲授《声音的特征》这节课时,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如:“同学们,如果直尺在桌面外露出的长度出现变化,用手拨动直尺,其音调会随之变化吗?”随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直尺在桌面上进行实验,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会带着探索欲望进行实验,其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在教学期间有些实验操作难度较大、操作要求较高,难以在课堂上进行。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多媒体具备更加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优点,可以将烦琐复杂的实验内容转化成简单易懂的知识。例如,在讲授《声音传播的途径》这节课时,想要通过玻璃罩抽气的实验来进行验证,达到教学的效果,由于受场地、设备与技术的限制,在课堂上根本无法进行实验。相比之下,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设施,为学生放映相关视频影像資料,使学生能够观看实验全过程,同样可以加深其理解程度,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实验教学模式同样是教师演示,学生被动地观看,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因而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为此,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物理实验教学同样力求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鼓励学生进行操作,从而强化其学习效果,使其从亲身实践当中找出问题并改正,提升其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冰、蜡烛的融化与凝固》的实验期间,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将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其共同进行实验。在准备实验操作前,教师需要为学生阐述注意要点,确保学生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的特征,指导学生对冰与蜡烛进行猜测,分析二者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随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冰与蜡烛在融化期间二者的温度随时间出现的变化,继而画出相关图像来验证每个小组的猜想。在此教学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实践操作、观察分析、获得结论这一套完整的流程,学生能够强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实验的内容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与内容,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不少物理教师依然尊崇以往的实验教学方式与内容,认为专业人士编写的内容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与可靠性,因而不敢质疑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内容,依然墨守成规,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两方面要求。
   1.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与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合理优化,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勇于实践自身的想法,积极同其他物理教师展开探讨合作,不断优化实验方式。例如,在开展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教学期间,以往使用蜡烛作为光源,由于其燃烧时在光屏上的投影不太稳定,伴随着蜡烛的不断燃烧,教师还要不断调整蜡烛的位置,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实验操作烦琐,存在诸多缺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优化,使用发光的二极管将其制作成F形状,以此来替代蜡烛作为新型实验光源。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光源更安全、更稳定,还能按照F形状的正反情况来确定成像的情况,保证实验质量,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
   2.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多设计、参与课外实验活动。在此期间,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验教材,对课外实验活动展开科学设计;要提前筹备好实验内容,保证课外实验的合理有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共同合作制作潜望镜、不倒翁以及孔明灯等,从而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2]。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其学习兴趣,不断改进实验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物理教学工作有效、稳定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德茂.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思考[J].求知导刊,2019(47):50-51.
   [2]吴爱娟.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探析[J].探索科学,2019(10):167.
  编辑 张俐丽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电化学教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的学习难度往往比较大,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电化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多方面的知识点以及概念,由此教师应当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电化学;教学效果   在高中阶段,教师与学生面临的压力都十分大,学生的学习科目多且难度较大,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学方
摘 要: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地理现象,探究相关的地理学原理,在具体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案例教学;“梅雨”;伏旱   一、设计思想   以真实的天气现象为依托,在基本地理原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思路   教学情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1.分析降水形成过程   首
近期,有幸在镇江市穆源小学观摩了一节许卫兵老师的《长度单位的复习》,课后许老师围绕《让复习课充满着生长的力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学习后,我感想颇多!   许老师的观点一:复习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许老师认为,复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和系统梳理,更不是炒剩饭,复习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在他的这节《长度单位的复习》课中,他让学生观看了人的
关键词:新课标;细胞膜;实验探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因为“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将详细介绍生物膜结构的研究历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方式,因此本节在介绍细胞膜时,没有提到细胞膜的结构,对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本节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展开详细叙述。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知道了组成细胞的物质种类
摘 要:人教版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57—58页的内容。   关键词:抽象出圆;圆的特征;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2.提升学生分析推理及想象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3.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体会圆文化的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PPT课件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备的价值关怀和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而考试是检测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手段之一。以2019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为例,浅析在考试中“家国情怀”这一素养是如何体现的。   关键词:家国情怀;小高考;素养水平;课程目标内容   “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它是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五
摘 要:写作能力的强弱往往可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很多的学生都害怕进行写作活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积累、扩写和修改等方面的工作,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做到写作有灵魂,同时也要更好地进行写和改的活动,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一下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建构是学习时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内化已学知识或经验,进行真正思考而生成的新知识,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因此在数学课中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理顺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就非常重要。复习课的任务是整理归纳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具体化,提升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尝试以思维导图为载体,以深度
摘 要:小小的彩泥中蘊涵着幼儿无限的创意与想象。彩泥的多变性能为大班的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创造空间。彩泥教学使幼儿发挥奇思妙想,体验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彩泥;大班幼儿;表现与感受;发现与创造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创造力。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强,对美的感受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幼儿大多喜欢玩彩泥,一块块不同颜色的彩泥,通过幼儿灵巧的双手揉揉捏捏、搓搓扭扭,很快地,就变成造型别致的花卉、栩栩如生
摘 要:微作文具有字数少,写作方式、方法和时间灵活,完成起来比较容易的特点。它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让他们有事便写,有情便抒,文章长短不拘,格式不限。让学生进行微作文创作,就是让他们关注身边的点滴小事,用微作文收集点滴生活,在课堂上呈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况。   关键词:微作文;生活;表达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而写出来的作文又很少是自己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