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职业教育公益性
(1)从法律的视角:职教法修订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公益性;(2)从经济的视角: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政府要承担发展的责任;(3)从市场的视角: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4)从资助的视角:资助政策是公益性的重要体现,不能削弱只能增强;(5)从地方的视角:强化职业教育公益性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二十七期于志晶,房巍《职教公益性研讨会:多视角的回应》
关于终身教育
实施终身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我国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和基础;第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第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第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当今社会人们求生存谋发展、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二十七期张榕明《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
关于高职院校品牌
从管理学科群中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学校品牌的内涵做一新的界定和划分,可以提出高职院校品牌的“五层次说”。(1)高职院校的核心品牌。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具独特性和稳定性的品牌特质和要素,主要表现为一所大学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理念。核心品牌的特点是独特性、稳定性、积淀性、不易复制性和长效性。(2)高职院校的形式品牌。是指核心品牌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制定文化、物资文化以及其他有形的品牌载体,是大学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物或载体的综合体。形式品牌具有直观性、变动性和经营性。(3)高职院校的延伸品牌。也可称为附加品牌,是指核心品牌和形式品牌产生的整体品牌价值的增量以及带给组织内、外部公众的附加的品牌利益。延伸品牌具有衍生性和折射性。(4)高职院校的期望品牌。是指学校内、外部公众对品牌影响其自身收益变动而产生的一种理性和良好的预期。期望品牌的最大特点是需求性,公众的需求是形成期望品牌的唯一动因。(5)高职院校的潜在品牌。是指学校在挖掘现有品牌资源潜力和发展潜在品牌资源方面的运作能力以及品牌受众(内、外部公众)对此能力的预期和评估。在条件成熟时,潜在品牌会向核心品牌和形式品牌转化。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二十八期王恒《我国高职院校品牌战略:内涵解析与要素组合——基于市场营销学的视角》
关于高职教育品牌化的意义
教育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给高校带来实质性的附加价值。打造品牌高职院校,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高职教育品牌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2)高职教育品牌化的塑造有利于促进学校深化改革,提升内涵;(3)品牌化的塑造过程可进一步推动学校对办学理念的梳理,对办学成果的挖掘,对办学特色的明确;(4)打造品牌高职院校,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二十七期胡永锋,曹小兵,马宁《对高职院校品牌化塑造的思考》
关于高职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植根于个体头脑中的、与个体行为表现有关的难以明确表达的非结构化知识。与高职教育有关的隐性知识有三大类,分别为:(1)职业创新类隐性知识。主要包括职业技能类隐性知识、职业认知类隐性知识、职业元认知类隐性知识及职业反思类隐性知识。(2)职业应变类隐性知识。主要包括职业情境分析类隐性知识、职业情境判断类隐性知识及职业策略类隐性知识。(3)职业情感类隐性知识。主要包括职业信仰类隐性知识和职业个性类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创造力之源泉,高职教育很有必要关注隐性知识的教育。首先,隐性知识作为高职创新教育的中心,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创新型心智模式;其次,隐性知识作为高职创新教育的措施,可以实施情境化教学;再次,隐性知识作为高职创新教育的补充,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摘自《职教通讯》2010年第九期朱焰《高职隐性知识的分析及对创新教育的启示》
关于高职教育“三级对接”
合作机制
“三级对接”是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思维和新路径,包括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对接职业岗位三层内容。(1)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必须建立“一个机制”。即建立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及人才需求跟踪机制,这是实现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的有效载体。(2)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必须坚持“五个围绕”。即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行业企业建专业,围绕特色强专业,围绕服务固专业,围绕校企文化融合兴专业。(3)课程对接职业岗位,必须突出“九化”。即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场景职业化,技能教学仿真化,课程组织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专业教师“双师”化,教学方式手段多样化,课程评价标准化,考核方式立体化(多元化)。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二十九期何佳,谭永平,蒙忠《高职教育实施“三级对接”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
界定农村职业教育概念必须同时考虑三个问题:(1)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内涵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及范围;二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性质。(2)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是发生在农村区域的职业教育。一些在城市举办但为农村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虽然具有服务农村的性质,但仍然应该归属于城市教育的范畴,不能够泛化。(3)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指向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同时从以下三个维度阐述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一是时间之维——体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性;二是空间之维——体现农村职业教育定义的地域性;三是价值之维——体现农村职业教育定义的价值性。依据对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界定的理念,参照对农村教育概念的界定,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作以下描述:农村职业教育是指在城市以外的乡村区域内进行的,以农村社区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以促进农村人口职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为宗旨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三十期马建富《农村职业教育名称及内涵新解》(逸公辑)
(1)从法律的视角:职教法修订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公益性;(2)从经济的视角: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政府要承担发展的责任;(3)从市场的视角: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4)从资助的视角:资助政策是公益性的重要体现,不能削弱只能增强;(5)从地方的视角:强化职业教育公益性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二十七期于志晶,房巍《职教公益性研讨会:多视角的回应》
关于终身教育
实施终身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我国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和基础;第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第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第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当今社会人们求生存谋发展、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二十七期张榕明《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
关于高职院校品牌
从管理学科群中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学校品牌的内涵做一新的界定和划分,可以提出高职院校品牌的“五层次说”。(1)高职院校的核心品牌。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具独特性和稳定性的品牌特质和要素,主要表现为一所大学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理念。核心品牌的特点是独特性、稳定性、积淀性、不易复制性和长效性。(2)高职院校的形式品牌。是指核心品牌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制定文化、物资文化以及其他有形的品牌载体,是大学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物或载体的综合体。形式品牌具有直观性、变动性和经营性。(3)高职院校的延伸品牌。也可称为附加品牌,是指核心品牌和形式品牌产生的整体品牌价值的增量以及带给组织内、外部公众的附加的品牌利益。延伸品牌具有衍生性和折射性。(4)高职院校的期望品牌。是指学校内、外部公众对品牌影响其自身收益变动而产生的一种理性和良好的预期。期望品牌的最大特点是需求性,公众的需求是形成期望品牌的唯一动因。(5)高职院校的潜在品牌。是指学校在挖掘现有品牌资源潜力和发展潜在品牌资源方面的运作能力以及品牌受众(内、外部公众)对此能力的预期和评估。在条件成熟时,潜在品牌会向核心品牌和形式品牌转化。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二十八期王恒《我国高职院校品牌战略:内涵解析与要素组合——基于市场营销学的视角》
关于高职教育品牌化的意义
教育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给高校带来实质性的附加价值。打造品牌高职院校,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高职教育品牌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2)高职教育品牌化的塑造有利于促进学校深化改革,提升内涵;(3)品牌化的塑造过程可进一步推动学校对办学理念的梳理,对办学成果的挖掘,对办学特色的明确;(4)打造品牌高职院校,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二十七期胡永锋,曹小兵,马宁《对高职院校品牌化塑造的思考》
关于高职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植根于个体头脑中的、与个体行为表现有关的难以明确表达的非结构化知识。与高职教育有关的隐性知识有三大类,分别为:(1)职业创新类隐性知识。主要包括职业技能类隐性知识、职业认知类隐性知识、职业元认知类隐性知识及职业反思类隐性知识。(2)职业应变类隐性知识。主要包括职业情境分析类隐性知识、职业情境判断类隐性知识及职业策略类隐性知识。(3)职业情感类隐性知识。主要包括职业信仰类隐性知识和职业个性类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创造力之源泉,高职教育很有必要关注隐性知识的教育。首先,隐性知识作为高职创新教育的中心,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创新型心智模式;其次,隐性知识作为高职创新教育的措施,可以实施情境化教学;再次,隐性知识作为高职创新教育的补充,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摘自《职教通讯》2010年第九期朱焰《高职隐性知识的分析及对创新教育的启示》
关于高职教育“三级对接”
合作机制
“三级对接”是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思维和新路径,包括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对接职业岗位三层内容。(1)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必须建立“一个机制”。即建立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及人才需求跟踪机制,这是实现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的有效载体。(2)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必须坚持“五个围绕”。即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行业企业建专业,围绕特色强专业,围绕服务固专业,围绕校企文化融合兴专业。(3)课程对接职业岗位,必须突出“九化”。即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场景职业化,技能教学仿真化,课程组织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专业教师“双师”化,教学方式手段多样化,课程评价标准化,考核方式立体化(多元化)。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二十九期何佳,谭永平,蒙忠《高职教育实施“三级对接”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
界定农村职业教育概念必须同时考虑三个问题:(1)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内涵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及范围;二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性质。(2)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是发生在农村区域的职业教育。一些在城市举办但为农村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虽然具有服务农村的性质,但仍然应该归属于城市教育的范畴,不能够泛化。(3)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指向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同时从以下三个维度阐述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一是时间之维——体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性;二是空间之维——体现农村职业教育定义的地域性;三是价值之维——体现农村职业教育定义的价值性。依据对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界定的理念,参照对农村教育概念的界定,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作以下描述:农村职业教育是指在城市以外的乡村区域内进行的,以农村社区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以促进农村人口职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为宗旨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三十期马建富《农村职业教育名称及内涵新解》(逸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