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积极情感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绝大多数老师注重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笔者认为通过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实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更有助于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结合授课案例从“巧导”、“妙问”、“精选”、“活用”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关键词 积极情感 高效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国的教育家夏丐尊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与水的关系,指出就像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唤起学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环节的科学实施有助于促使学生从“要我学”的情感取向过渡为“我要学”的情感取向。
1 巧导
随着高效课堂之风在全国的掀起和诸如“三三六”“271”等一大批高效教学模式的推出,很多老师的课堂挤干了所有“水分”,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跳过了导课环节。笔者认为,尽管导课这一环节基本不涉及教学中知识性的内容,但是它属于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
地理课的导入可采用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有漫画导入、谜语导入、广告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热点导入等。以设疑导入为例,在讲《多变的天气》一节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入:三国中的赤壁之战,东汉建安十三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扭转了当时战局,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曾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你能解释这两句话的含义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到天气的重要性上来,再进行讲授便水到渠成。再如讲《中东地区》可用叙利亚的战事,伊朗的核危机、也门的战乱等热点时事导入。
教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导入,都应起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酝酿情绪,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的作用,达到以极大热情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 妙问
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并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一个“妙”字。忌过难、过简、过繁、过滥。要注意问题涉及的创造性和启发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问中求新”,开启学生新的思考视角,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做到“变直为曲”,使学生产生惊奇,激发心海波澜。例如:学《东南亚》一节时,讲授东南亚地形时,由陈毅元帅的诗“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展开设计问题:(1)阅读“中南半岛河流域城市分布图,想一想该诗后两句反映了中南半岛什么样的地形特点?(2)中南半岛河流两侧或“江之尾”的河口三角洲地区成为人口和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你能说明原因吗?这样的问题设计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由浅入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再如讲地球的半径时设计问题:“住在地球一端的咸蛋超人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的家。你知道咸蛋超人的穿行距离吗?”远比“你知道地球的直径是多少吗?”的问法效果好得多。
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巧妙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精选
高效课堂提倡效率最大化,其中指标之一就是课堂的大容量,这就使得不少老师片面地认为课堂素材越多,问题涉及得越多,活动开展得越多,课堂就越高效。出现了有的课堂化简单为复杂,让学生堕入云雾;有的课堂大容量、高强度,深怕挂一漏万,让学生在目不暇接的过程中陷入了审美疲劳,这种素材的泛滥化,问题的臃肿化,活动的形式化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积极思维的主动性,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弱化教学重点。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做到“精选”。
素材的选择要注意围绕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疑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从而保证选取的素材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平时教学中,地理素材的选择应注意做到尽量乡土化,便于联系生活实际;尽量热点化,便于吸引学生注意;尽量趣味化,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中国地理《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一节时,选取一月份黑龙江与海南岛的景观图片作比较,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素材选择还要注意避免文字、图片的罗列,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无所适从。比如讲《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能用一幅“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解决并加以深化,就不必再选用其他无效素材。
4 活用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而在地理课堂中通过设计合理的活动,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势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主观愿望。
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授课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或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知识“活用”的目的。例如:在学完《地球运动》一节内容后,设计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准备给爷爷奶奶买一套商品房,希望爷爷奶奶一年四季都能在家里晒上太阳,从采光因素来考虑,你认为应该在什么季节去看房呢”。这样的问题设置使学生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如在学习《中国的交通》一节时,为使学生尽快熟悉我国铁路线的名称和分布情况,设计以下招聘广告:
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与铁路相关的知识进行现场招聘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必要的课堂延伸,例如在学完世界区域地理后,举行“世界真奇妙”的地理小报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还可以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处处留心皆学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会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氛围中感受地理课堂之美,轻松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完成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吕勤,吴荣华.课堂大问题[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积极情感 高效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国的教育家夏丐尊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与水的关系,指出就像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唤起学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环节的科学实施有助于促使学生从“要我学”的情感取向过渡为“我要学”的情感取向。
1 巧导
随着高效课堂之风在全国的掀起和诸如“三三六”“271”等一大批高效教学模式的推出,很多老师的课堂挤干了所有“水分”,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跳过了导课环节。笔者认为,尽管导课这一环节基本不涉及教学中知识性的内容,但是它属于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
地理课的导入可采用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有漫画导入、谜语导入、广告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热点导入等。以设疑导入为例,在讲《多变的天气》一节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入:三国中的赤壁之战,东汉建安十三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扭转了当时战局,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曾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你能解释这两句话的含义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到天气的重要性上来,再进行讲授便水到渠成。再如讲《中东地区》可用叙利亚的战事,伊朗的核危机、也门的战乱等热点时事导入。
教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导入,都应起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酝酿情绪,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的作用,达到以极大热情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 妙问
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并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一个“妙”字。忌过难、过简、过繁、过滥。要注意问题涉及的创造性和启发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问中求新”,开启学生新的思考视角,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做到“变直为曲”,使学生产生惊奇,激发心海波澜。例如:学《东南亚》一节时,讲授东南亚地形时,由陈毅元帅的诗“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展开设计问题:(1)阅读“中南半岛河流域城市分布图,想一想该诗后两句反映了中南半岛什么样的地形特点?(2)中南半岛河流两侧或“江之尾”的河口三角洲地区成为人口和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你能说明原因吗?这样的问题设计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由浅入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再如讲地球的半径时设计问题:“住在地球一端的咸蛋超人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的家。你知道咸蛋超人的穿行距离吗?”远比“你知道地球的直径是多少吗?”的问法效果好得多。
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巧妙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精选
高效课堂提倡效率最大化,其中指标之一就是课堂的大容量,这就使得不少老师片面地认为课堂素材越多,问题涉及得越多,活动开展得越多,课堂就越高效。出现了有的课堂化简单为复杂,让学生堕入云雾;有的课堂大容量、高强度,深怕挂一漏万,让学生在目不暇接的过程中陷入了审美疲劳,这种素材的泛滥化,问题的臃肿化,活动的形式化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积极思维的主动性,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弱化教学重点。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做到“精选”。
素材的选择要注意围绕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疑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从而保证选取的素材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平时教学中,地理素材的选择应注意做到尽量乡土化,便于联系生活实际;尽量热点化,便于吸引学生注意;尽量趣味化,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中国地理《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一节时,选取一月份黑龙江与海南岛的景观图片作比较,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素材选择还要注意避免文字、图片的罗列,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无所适从。比如讲《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能用一幅“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解决并加以深化,就不必再选用其他无效素材。
4 活用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而在地理课堂中通过设计合理的活动,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势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主观愿望。
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授课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或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知识“活用”的目的。例如:在学完《地球运动》一节内容后,设计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准备给爷爷奶奶买一套商品房,希望爷爷奶奶一年四季都能在家里晒上太阳,从采光因素来考虑,你认为应该在什么季节去看房呢”。这样的问题设置使学生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如在学习《中国的交通》一节时,为使学生尽快熟悉我国铁路线的名称和分布情况,设计以下招聘广告:
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与铁路相关的知识进行现场招聘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必要的课堂延伸,例如在学完世界区域地理后,举行“世界真奇妙”的地理小报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还可以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处处留心皆学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会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氛围中感受地理课堂之美,轻松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完成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吕勤,吴荣华.课堂大问题[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