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是一支功勋卓著、英雄辈出的部队。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人员怎么调整,他们对雷锋精神的信念从未动摇,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从未间断,为这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增添时代光彩。该部3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令表彰,被评为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先进单位。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切接见该部官兵代表,提出殷切期望。
雷锋部队弘扬雷锋精神能一杆大旗扛到底,其动因、动力来自哪里?他们的坚守给我们新时代的社会建设带来了什么?本刊特邀该部几位不同时期的“领军者”进行了一次“特别的对话”。
主持:
翟元斌 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嘉宾:
姚德奇 雷锋生前战友、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
李 莹 雷锋部队现任旅长
张怀先 雷锋部队第10任政委
于 洋 雷锋部队第18任团长
孙树志 雷锋部队现任政委
翟元斌:
德国哲学家杜勒鲁奇曾说过,从起源中理解事物,就是从本质中理解事物。追根溯源反映了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和态度,凡事都有其根本所在,抓住了根本,就抓住了事物本质性的东西。
我们怀有对雷锋部队培育雷锋的那一份感动,追溯最初的历史原点,刷新认知获取新的感悟。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黄金期”,新中国军队建设的基础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雷锋入伍正是全军贯彻《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争创“五好、四好连队和五好战士”之时。毛泽东非常重视1960年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指出“在古田会议以后,我们还没有这样正式地来研究过政治工作。在延安时搞了一下,没有今年这一次搞得这么认真”。毛泽东亲自对此《决议》作了修改。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部队党委为培育雷锋成长倾尽心血,雷锋这块好铁熔炉中百炼成钢。1960年11月23日,雷锋部队党委最先发出“学雷锋、赶雷锋、做雷锋式好战士”的号召。由此观之,雷锋典型的出现、雷锋精神的孕育、学雷锋活动的开始,都普照着“古田会议”党的建军思想之光,是党“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历史进程中的成果。历史的与逻辑的一致性,雷锋部队一杆大旗扛到底的历史原点和初心都在于此。
姚德奇:
在这个时期,军队加强基层建设方面的一个创新,是开展评选“五好、四好连队和五好战士”活动。雷锋为“五好战士”树立了楷模。此后不久,“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个“群体雷锋”的出现,为“四好连队”树立了榜样。这两项活动把当时正在开展的“四好、五好”活动推向了高潮。
当年,我和雷锋是住在上下铺的好兄弟。部队党委和战友对雷锋的培养帮助历历在目。党委经常研究对雷锋的培养工作,并指定一位常委专门负责,连里是指导员专门负责。韩万金政委当年汇报提纲,从六个方面记述了部队党委对雷锋的培养。一是发现雷锋这棵好苗;二是教育雷锋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三是帮助雷锋提高思想觉悟;四是鞭策雷锋传承我军的光荣传统;五是帮助雷锋树立艰苦奋斗思想;六是警示雷锋谦虚谨慎,虚心向群众学习, 不断前进。
雷锋,这个典型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他是通过自我完善,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军思想在自身有了人格化体现;另一方面,又是部队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军思想精心培育的结果。
翟元斌:
雷锋这一英模的出现,是我军“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历史成果。雷锋与军队建设二者辩证统一,互为因果。树立雷锋典型是军队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学习雷锋是军队全面建设的有机构成,有力推动了军队建设进程。老一代创造的经验成果成为“路标”,指引后来者前行的方向。
李莹:
部队学雷锋不是外部附加,是部队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进部队建设的有力抓手。归根结底在带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培养什么样的军人上,体现出它的终极价值。
习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盯住这个目标发力,是部队学雷锋的刚性要求。
20世纪60年代,雷锋连为新兵组织“雷锋枪”交接仪式,深化忠诚于党、矢志打赢的使命意识。
改革开放进程中,结合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实际,提出“发扬雷锋精神、争创优质工程”口号,引导官兵像雷锋那样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立足本职建功创业,圆满完成20多个重点工程建设,2次被国务院评为国防施工先进单位。
新时代面对军改大考、胜战之问,我们紧紧扭住强军之要,把学雷锋做传人融入强军引领,融入岗位锤炼,融入血性锻造。通过开办强军夜校、“战例讲堂”、读书分享会,人人制订成才微计划,组织学雷锋“五星”评比,开展创破纪录、比武竞赛等,擦亮传人底色。自改革重组以来,有120多人技能进阶、比武夺魁,31人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近几年,部队出色完成跨区演习、抢险救灾、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让雷锋旗帜在战地一线高高飘扬。
翟元斌:
創新是雷锋精神的特征。学雷锋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推进学雷锋也要靠创新。守正创新是贯穿雷锋部队学雷锋活动的红线与主线,成为他们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风尚、铸魂强军的不竭动力。
张怀先:
守正创新是我们这支部队的品格。1989年12月,我代表雷锋团到北京参加解放军报社和国防大学举办的“学习雷锋回顾与展望理论座谈会”,汇报与时俱进学雷锋的探索和体会。我们坚持用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学雷锋的题词与指示作为“定盘星”。无论是十年动乱受“左”的思想影响,还是面对商品经济时代的思潮冲击,始终做到“你吹你的冷风,我学我的雷锋”。坚守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内核,积极探索学雷锋活动的新形式新载体。 向守正创新要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就能驱使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是当好发源地,打造开放式的精神殿堂。持续加强“一馆一室一班”即雷锋纪念馆、雷锋连荣誉室、雷锋班雷锋床铺的建设,构建弘扬雷锋精神核心基地。自1992年以来,累计接待800多个社会团体、50多万人次参观访问。二是当好宣传队,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先后向全国近200所学校派出校外辅导员,应邀到各地作报告520多场,听众达110多万人,雷锋连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50多年,部队走出2万多名复转官兵,先后自发成立了邓州“编外雷锋团”、枣庄“雷锋精神教育基地”等20多个学雷锋组织,形成遍布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学雷锋网络。三是携手共建,军地抱团做大“雷锋”。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等600余家军内外单位签订了学雷锋共建协议。2012年,与北京大学团委建立共建共育关系,连续5年组织“雷锋走进北大”活动,开创高校德育教育的新领域。四是走出国门,传播中国精神。借助4次执行出国任务,在驻地建起活动板房“雷锋纪念馆”,接待10个国家的100多位军官和千余名群众。向几十所大中小学和多个城市的政府赠送了中英文版的《雷锋的故事》。
翟元斌:
走进雷锋部队,总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从毛泽东为雷锋题词的雕刻,到一尊尊雷锋主题雕塑,再到一个个色彩斑斓文化橱窗,这些极具张力的雷锋文化符号冲击人们的视觉,也润物无声般触动着我们的灵魂。一位哲人曾说,“文化或观念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她能够改变人,而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雷锋部队坚持不懈加强雷锋文化建设,绝不是为图好看摆样子,那么,这独具特色的军营雷锋文化究竟在追求什么?
于洋:
雷锋部队是培育雷锋的沃土,军营雷锋文化则是催生雷锋传人的养料。构建富有特色的军营雷锋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官兵的情感倾向,引导价值观的走向,说到底就是“铸魂”。
军营雷锋文化构建有几个层次。一是环境的营造。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习主席视察雷锋纪念馆讲话宣示牌为轴心,以雷锋纪念馆、雷锋连荣誉室为亮点,串起园区3个雷锋主题雕塑,120多个灯箱和橱窗,构成军营雷锋文化圈。二是优化仪式感活动。精神具有高度抽象性,人们感知和接受需要有中间环节。政治仪式活动作为规范化的,带有象征意义、记忆功能与观念传播作用的行为,对于雷锋精神入心入脑具有独特作用。我们不断优化“三堂课”,即:入营上好“洗礼课”,服役上好“升华课”,离队上好“驻魂课”,借助仪式感活动润泽扛旗的情感与自觉。三是定制“雷锋文化套餐”。如续写《雷锋日记》、续存雷锋存折、传唱雷锋歌曲、开拓网路雷锋文化传播通道等。2019年国庆前夕,中央网信办和中央军委网络舆论局联合开展“网络媒体国防行”活动,16家军地媒体、24位网络名人来到部队,现地感悟雷锋、宣扬雷锋,全网访问量达7.3亿次、评论58.2万条。人们从“观剧人”进入“剧中人”,在雷锋文化浸润中增强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翟元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头的牵引力,直接决定火车的速度、方向和目的地。雷锋部队历届党委班子就是“火车头”,卓越的牵引力发力点在哪里,自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孙树志:
一切先进思想的延续都离不开后人的继承和创造。雷锋精神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雷锋个人思想行为的反映,而是汇聚了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上的成果,凝结无数先进典型的创造性实践,其中也包含我们部队全体官兵半个多世纪守护传承的结晶。
部队党委班子“火车头”的牵引力表现在两个方面:身先士卒,躬身示范;精心顶层设计,落实制度保障。雷锋部队50多年来,先后经历4次转隶、6次变更驻地,历届党委班子都把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作为部队建设的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进入新时期,我们把赓续优良传統作为兴旅之本、育兵之魂,打牢班子的“身子骨”。新班子组建当天,班子成员站在《雷锋》雕像前庄严宣誓;开的第一个会,就是专题分析学雷锋工作形势;下的第一篇文,就是《学雷锋三年规划》;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岗位学雷锋、强军当先锋”教育实践活动。
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班子成员进老区走山沟,搞调研、定方案、抓落实。在上海朱泾、临沂莒南、抚顺清原创建3所新时代雷锋小学;续存“雷锋存折”带头捐款,为抗疫一线牺牲医护人员的家属送去4万元;精准扶贫,挂钩驻地农村特困家庭,帮助他们脱贫奔小康。
50多年间,雷锋部队有20多任主官被集团军以上评为先进领导干部和学雷锋标兵。
实现学雷锋常态有序开展,必须注重工作机制的研究与构建。通过实践摸索,我们逐渐建立一整套比较管用的“四专”运行机制,即有专门工作机构,有专项激励制度,有专题评估,有专项资金保障,构成弘扬雷锋精神的“治理体系”,保障高水平高效率运行。
翟元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永恒源自于雷锋精神所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先进性、人民性,源自于雷锋部队所代表的亿万军民将红色经典进行到底的意志。
雷锋部队一杆大旗扛到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熔铸、传承、传播了雷锋精神;创新了强军之路;带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提升了公民道德建设水平;密切军民关系,支援促进了地方各项发展;以其特有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以雷锋精神为标识的中国精神的无穷魅力。
雷锋部队弘扬雷锋精神能一杆大旗扛到底,其动因、动力来自哪里?他们的坚守给我们新时代的社会建设带来了什么?本刊特邀该部几位不同时期的“领军者”进行了一次“特别的对话”。
主持:
翟元斌 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嘉宾:
姚德奇 雷锋生前战友、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
李 莹 雷锋部队现任旅长
张怀先 雷锋部队第10任政委
于 洋 雷锋部队第18任团长
孙树志 雷锋部队现任政委
原点·行稳致远的初心与逻辑
翟元斌:
德国哲学家杜勒鲁奇曾说过,从起源中理解事物,就是从本质中理解事物。追根溯源反映了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和态度,凡事都有其根本所在,抓住了根本,就抓住了事物本质性的东西。
我们怀有对雷锋部队培育雷锋的那一份感动,追溯最初的历史原点,刷新认知获取新的感悟。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黄金期”,新中国军队建设的基础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雷锋入伍正是全军贯彻《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争创“五好、四好连队和五好战士”之时。毛泽东非常重视1960年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指出“在古田会议以后,我们还没有这样正式地来研究过政治工作。在延安时搞了一下,没有今年这一次搞得这么认真”。毛泽东亲自对此《决议》作了修改。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部队党委为培育雷锋成长倾尽心血,雷锋这块好铁熔炉中百炼成钢。1960年11月23日,雷锋部队党委最先发出“学雷锋、赶雷锋、做雷锋式好战士”的号召。由此观之,雷锋典型的出现、雷锋精神的孕育、学雷锋活动的开始,都普照着“古田会议”党的建军思想之光,是党“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历史进程中的成果。历史的与逻辑的一致性,雷锋部队一杆大旗扛到底的历史原点和初心都在于此。
姚德奇:
在这个时期,军队加强基层建设方面的一个创新,是开展评选“五好、四好连队和五好战士”活动。雷锋为“五好战士”树立了楷模。此后不久,“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个“群体雷锋”的出现,为“四好连队”树立了榜样。这两项活动把当时正在开展的“四好、五好”活动推向了高潮。
当年,我和雷锋是住在上下铺的好兄弟。部队党委和战友对雷锋的培养帮助历历在目。党委经常研究对雷锋的培养工作,并指定一位常委专门负责,连里是指导员专门负责。韩万金政委当年汇报提纲,从六个方面记述了部队党委对雷锋的培养。一是发现雷锋这棵好苗;二是教育雷锋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三是帮助雷锋提高思想觉悟;四是鞭策雷锋传承我军的光荣传统;五是帮助雷锋树立艰苦奋斗思想;六是警示雷锋谦虚谨慎,虚心向群众学习, 不断前进。
雷锋,这个典型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他是通过自我完善,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军思想在自身有了人格化体现;另一方面,又是部队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军思想精心培育的结果。
强军·彰显忠诚使命终极价值
翟元斌:
雷锋这一英模的出现,是我军“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历史成果。雷锋与军队建设二者辩证统一,互为因果。树立雷锋典型是军队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学习雷锋是军队全面建设的有机构成,有力推动了军队建设进程。老一代创造的经验成果成为“路标”,指引后来者前行的方向。
李莹:
部队学雷锋不是外部附加,是部队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进部队建设的有力抓手。归根结底在带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培养什么样的军人上,体现出它的终极价值。
习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盯住这个目标发力,是部队学雷锋的刚性要求。
20世纪60年代,雷锋连为新兵组织“雷锋枪”交接仪式,深化忠诚于党、矢志打赢的使命意识。
改革开放进程中,结合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实际,提出“发扬雷锋精神、争创优质工程”口号,引导官兵像雷锋那样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立足本职建功创业,圆满完成20多个重点工程建设,2次被国务院评为国防施工先进单位。
新时代面对军改大考、胜战之问,我们紧紧扭住强军之要,把学雷锋做传人融入强军引领,融入岗位锤炼,融入血性锻造。通过开办强军夜校、“战例讲堂”、读书分享会,人人制订成才微计划,组织学雷锋“五星”评比,开展创破纪录、比武竞赛等,擦亮传人底色。自改革重组以来,有120多人技能进阶、比武夺魁,31人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近几年,部队出色完成跨区演习、抢险救灾、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让雷锋旗帜在战地一线高高飘扬。
超越·一成不变中实现能量裂变
翟元斌:
創新是雷锋精神的特征。学雷锋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推进学雷锋也要靠创新。守正创新是贯穿雷锋部队学雷锋活动的红线与主线,成为他们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风尚、铸魂强军的不竭动力。
张怀先:
守正创新是我们这支部队的品格。1989年12月,我代表雷锋团到北京参加解放军报社和国防大学举办的“学习雷锋回顾与展望理论座谈会”,汇报与时俱进学雷锋的探索和体会。我们坚持用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学雷锋的题词与指示作为“定盘星”。无论是十年动乱受“左”的思想影响,还是面对商品经济时代的思潮冲击,始终做到“你吹你的冷风,我学我的雷锋”。坚守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内核,积极探索学雷锋活动的新形式新载体。 向守正创新要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就能驱使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是当好发源地,打造开放式的精神殿堂。持续加强“一馆一室一班”即雷锋纪念馆、雷锋连荣誉室、雷锋班雷锋床铺的建设,构建弘扬雷锋精神核心基地。自1992年以来,累计接待800多个社会团体、50多万人次参观访问。二是当好宣传队,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先后向全国近200所学校派出校外辅导员,应邀到各地作报告520多场,听众达110多万人,雷锋连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50多年,部队走出2万多名复转官兵,先后自发成立了邓州“编外雷锋团”、枣庄“雷锋精神教育基地”等20多个学雷锋组织,形成遍布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学雷锋网络。三是携手共建,军地抱团做大“雷锋”。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等600余家军内外单位签订了学雷锋共建协议。2012年,与北京大学团委建立共建共育关系,连续5年组织“雷锋走进北大”活动,开创高校德育教育的新领域。四是走出国门,传播中国精神。借助4次执行出国任务,在驻地建起活动板房“雷锋纪念馆”,接待10个国家的100多位军官和千余名群众。向几十所大中小学和多个城市的政府赠送了中英文版的《雷锋的故事》。
文化·夯实永续发展的底蕴
翟元斌:
走进雷锋部队,总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从毛泽东为雷锋题词的雕刻,到一尊尊雷锋主题雕塑,再到一个个色彩斑斓文化橱窗,这些极具张力的雷锋文化符号冲击人们的视觉,也润物无声般触动着我们的灵魂。一位哲人曾说,“文化或观念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她能够改变人,而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雷锋部队坚持不懈加强雷锋文化建设,绝不是为图好看摆样子,那么,这独具特色的军营雷锋文化究竟在追求什么?
于洋:
雷锋部队是培育雷锋的沃土,军营雷锋文化则是催生雷锋传人的养料。构建富有特色的军营雷锋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官兵的情感倾向,引导价值观的走向,说到底就是“铸魂”。
军营雷锋文化构建有几个层次。一是环境的营造。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习主席视察雷锋纪念馆讲话宣示牌为轴心,以雷锋纪念馆、雷锋连荣誉室为亮点,串起园区3个雷锋主题雕塑,120多个灯箱和橱窗,构成军营雷锋文化圈。二是优化仪式感活动。精神具有高度抽象性,人们感知和接受需要有中间环节。政治仪式活动作为规范化的,带有象征意义、记忆功能与观念传播作用的行为,对于雷锋精神入心入脑具有独特作用。我们不断优化“三堂课”,即:入营上好“洗礼课”,服役上好“升华课”,离队上好“驻魂课”,借助仪式感活动润泽扛旗的情感与自觉。三是定制“雷锋文化套餐”。如续写《雷锋日记》、续存雷锋存折、传唱雷锋歌曲、开拓网路雷锋文化传播通道等。2019年国庆前夕,中央网信办和中央军委网络舆论局联合开展“网络媒体国防行”活动,16家军地媒体、24位网络名人来到部队,现地感悟雷锋、宣扬雷锋,全网访问量达7.3亿次、评论58.2万条。人们从“观剧人”进入“剧中人”,在雷锋文化浸润中增强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牵引·躬身示范中精心顶层设计
翟元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头的牵引力,直接决定火车的速度、方向和目的地。雷锋部队历届党委班子就是“火车头”,卓越的牵引力发力点在哪里,自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孙树志:
一切先进思想的延续都离不开后人的继承和创造。雷锋精神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雷锋个人思想行为的反映,而是汇聚了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上的成果,凝结无数先进典型的创造性实践,其中也包含我们部队全体官兵半个多世纪守护传承的结晶。
部队党委班子“火车头”的牵引力表现在两个方面:身先士卒,躬身示范;精心顶层设计,落实制度保障。雷锋部队50多年来,先后经历4次转隶、6次变更驻地,历届党委班子都把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作为部队建设的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进入新时期,我们把赓续优良传統作为兴旅之本、育兵之魂,打牢班子的“身子骨”。新班子组建当天,班子成员站在《雷锋》雕像前庄严宣誓;开的第一个会,就是专题分析学雷锋工作形势;下的第一篇文,就是《学雷锋三年规划》;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岗位学雷锋、强军当先锋”教育实践活动。
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班子成员进老区走山沟,搞调研、定方案、抓落实。在上海朱泾、临沂莒南、抚顺清原创建3所新时代雷锋小学;续存“雷锋存折”带头捐款,为抗疫一线牺牲医护人员的家属送去4万元;精准扶贫,挂钩驻地农村特困家庭,帮助他们脱贫奔小康。
50多年间,雷锋部队有20多任主官被集团军以上评为先进领导干部和学雷锋标兵。
实现学雷锋常态有序开展,必须注重工作机制的研究与构建。通过实践摸索,我们逐渐建立一整套比较管用的“四专”运行机制,即有专门工作机构,有专项激励制度,有专题评估,有专项资金保障,构成弘扬雷锋精神的“治理体系”,保障高水平高效率运行。
翟元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永恒源自于雷锋精神所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先进性、人民性,源自于雷锋部队所代表的亿万军民将红色经典进行到底的意志。
雷锋部队一杆大旗扛到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熔铸、传承、传播了雷锋精神;创新了强军之路;带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提升了公民道德建设水平;密切军民关系,支援促进了地方各项发展;以其特有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以雷锋精神为标识的中国精神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