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物理模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数理报(学习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ang027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巧妙设计观察环节、实验环节以及探究环节,并应用对应的物理模型,将生物知识直观呈现给中学生,锻炼中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促进生物教学质量提高。本文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实践,探讨了物理模型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物理模型;中学生物;具体应用

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很多中学生因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在学习较为抽象的生物知识时感到吃力,需要克服极大的理解困难。对此,中学生物教师可应用物理模型,带领中学生直观感受生物现象变化等,帮助中学生高效学习生物知识。

一、中学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具体应用流程分析

在开展生物教学时,中学生物教师应先研读生物教学内容,创建对应的物理模型,并设置探究性的生物问题等,引导中学生结合物理模型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在物理模型创建过程中,中学生物教师应体现出原型的特征,让中学生分析与生物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有较为深刻的掌握。具体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确定物理模型创建的对象,明确模型的各项细节

在进行物理模型创建时,中学生物教师首先应将具体的模型对象确定下来,深入研究生物原型的特性,如分析原型的结构、形态以及功能等,再将各部分的细节加以明确,更好地体现出生物本质内容。在此基础上,中学教师应重点把握生物原型特征,完善物理模型的制作,使物理模型更贴合更加贴合生物教学内容,为中学生直观学习生物知识提供便利,促使物理模型的生物教学价值的实现。如中学生物中“植物气孔的张开与闭合”教学时,中学教师应创建气孔开闭物理模型,研究气孔的析出性、反应性等特点,并融合气孔闭合及张开的结构变化等。中学教师可应用物理模型演示气孔张开的整个过程,引导中学生分析细胞因吸水变膨胀的变化,同时也可演示气孔闭合过程,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闭合情况下细胞的状态。中学生可留出五分钟时间,让中学生对比思考气孔的张开与闭合过程的具体变化,引导中学生列出表格,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生物知识的理解。

(二)设计物理模型制作方案,优化模型的整体效果

中学生物教师应制作模型时,应先设计整个模型的制作方案,应将具体类型、材料、连接方式等加以明确,实现生物知识的全面展现。首先,中学生物教师应分析原型的形态等特征,并结合生物知识等,将物理模型的具体类型进行明确,如在讲解细胞核、细胞膜等知识时,应制作生物细胞模型。其次,中学生物教师应分析模型应具备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材料进行建造,使生物原型更好地展现给学生。如细胞模型中的细胞壁可利用水果的包装网。中学生物教师应对模型内各组件的连接方式进行调整,使各组件按顺序联系起来,保障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最后,教师应结合实际展现情况等,优化物理模型的展示效果,使内部重要结构更好地体现出来,并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详细讲解相关生物知识。

(三)指导中学生设计物理模型制作流程,设置讨论展示环节

中学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制作模型,带领学生梳理整个制作过程,并让学生设计对应的物理模型制作流程,指导学生按实际学习需求进行优化改进。如中学教师可让中学生将模型主干部分及框架部分制作出来,再让学生增添小构件。细胞模型中核糖体、溶酶体是辅助构件,可最后制作。在完成物理模型制作后,生物教师安排中学生分组展示物理模型,并让学生相互评价模型的优缺点,并指导学生对物理模型作品进行优化。这能使学生在讨论评价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生物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探究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提高。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物理模型的具体案例

(一)生物细胞模型的构建

在讲解生物细胞知识时,中学生物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动物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让学生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细胞中的细胞核、细胞膜以及中心体等,使学生清晰地掌握细胞中的各个结构及特点。在此基础上,生物教师应让学生思考用哪些材料制作细胞物理模型,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模型制作中。以植物细胞物理模型的制作为例,生物教师可要求中学生准备卡纸、塑料袋、包装网等材料,让学生按照植物细胞结构图示制作各部件,指导学生画出相应的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在此基础上,生物教师可演示叶绿体的制作方式,如用绿色的卡纸卷成纸团,用透明胶带将纸团固定,再用胶水将简图中的叶绿体部分,将纸团粘贴上去,就能将立体叶绿体呈现出来。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豆子制作细胞核等结构,先让学生按照图示在豆子涂上对应的颜色,再让学生将豆子粘贴到对应位置。中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植物细胞结构模型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生物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率提高。

(二)细菌物理模型的构建

很多学生对细菌的认知比较模糊,只知道一些细菌危害性强,但不了解细菌的具体组成与结构等。对此,生物教师可设置细菌物理模型环创建节,让学生准备小刀、塑料袋等,安排中学生分组讨论模型制作步骤。首先,生物教师可先让中学生将塑料袋当做细菌的细胞膜,弹珠则当做细胞质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细菌结构模型的制作。生物教师可提问相应的生物问题,让学生结合细菌模型进行回答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细菌的组成,使学生积极学习相关细菌结构知识。此外,生物教师也可设置模型展示环节,让中学生分组展示所制作的细菌模型,鼓励中学生指出模型中细菌构件设计中的不足,并引导学生对细菌结构模型进行改进。如细菌结构模型未体现出菌毛设计等,可让学生粘贴上毛线等。

三、总结

综上,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物理模型的构建,可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将细胞、细菌等模型构建对象确定下来,再让学生按照圖示准备适合的材料,引导学生制定清晰的物理模型制作流程,并留出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使学生通过模型创建更好地掌握相关生物知识,促进生物教学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卢丽丽.核心素养下模型构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观察,2019,8(29):98+102.

[2]洪素治.物理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4):104-105.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教育背景下,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讲解了关于增强高中学生使用物理建模的意识以及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考试大纲中对于高中物理课程的规定标准包括引导学生能够做到的是能够自主的建立物理模型,并且增强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以便能够解决企业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必要性。由此可知,在高中的物理教育阶段,就要培养学生们应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对加强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高中生建模能力的具体策略。关键词: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建模能力;
期刊
报纸
会议
学位
期刊
摘要:物理是初中阶段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近年来为了不断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问题导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也能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做好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为了更好地应用这种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来展开探析,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导学;设计引言: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习惯于围绕教师自我讲解来开展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学生在物理教学过
期刊
会议
报纸
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