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几年来的课改实践,最深的感触是新教材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有过思考,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现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1 对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字──新、实、精
1.1 新:新教材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从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或小实验,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
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有机合成材料,六大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1.2 “实”指素质教育落的“实”: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学生既明白了化学对人类进步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好化学的决心,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表现为:①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②加强了化学学习中科学方法的指导。③穿插了家庭小实验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④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图片、阅读、课题研究等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1.3 “精”指精心构建教材体系:设计知识层次,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如:教材将原子、分子、原子结构、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关内容由难到浅进行有序排列,降低了初中化学的起始难度,同时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更为自然。在三课题讲原子、分子的概念,下一个课题讲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关内容,这样能使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这种设计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2 体会:使用新教材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转变教学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用好新教材的关键,在理解领会课改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的同时,进一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学法的指导为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把握好深广度:要防止任意扩大知识容量,拔高教学需求,甚至把已删去的内容又补充进去,这样做容易把重、难点转移,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对习题有用的知识可通过设置课后讨论题,来扩充和延伸。
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交互式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实验教学:新教材对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强化,提醒教者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渗透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如:教材中介绍空气内容时引入“资料”在其中明确空气质量的测定标准,以讨论题的形式提出了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应该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在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运用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相互评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另外有些演示实验也可大胆地由学生来完成,再由其他学生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做既调动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实验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研究性学习题目不容忽视:新大纲共列出了36个研究课题,新教材设置能源、环保、人体中所含元素调查三个研究课题。
注意精心设计习题课:学生能力的提高,往往需习题的解体训练,就大纲的内容和课时而言,可以说教学任务量相当重,为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习题课,选择典型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视分析过程,把思维的选择、变换作为讲评的重点。
3 分析“中考”化学,定位新课改环境下的化学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师首先应明确综合题≠难题:综合能力测试难度在于学科间的交叉,学科间的交叉不在深度而在广度。基于这点,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双基训练,夯实基础。注意多角度看问题,切禁搞偏、难、怪题。
各种理科综合题目中,不是生化综合就是理化综合,这是因为化学知识容易与物理、生物知识发生渗透交叉,因而化学教师应在坚守好化学这块阵地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点的交叉建立与基它各学科的联系,将知识重组、整合、让学生在知识交融、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总的来说:新课改可以说是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一次变革,是教育的一次革命。
收稿日期:2012-04-05
1 对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字──新、实、精
1.1 新:新教材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从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或小实验,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
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有机合成材料,六大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1.2 “实”指素质教育落的“实”: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学生既明白了化学对人类进步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好化学的决心,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表现为:①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②加强了化学学习中科学方法的指导。③穿插了家庭小实验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④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图片、阅读、课题研究等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1.3 “精”指精心构建教材体系:设计知识层次,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如:教材将原子、分子、原子结构、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关内容由难到浅进行有序排列,降低了初中化学的起始难度,同时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更为自然。在三课题讲原子、分子的概念,下一个课题讲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关内容,这样能使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这种设计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2 体会:使用新教材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转变教学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用好新教材的关键,在理解领会课改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的同时,进一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学法的指导为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把握好深广度:要防止任意扩大知识容量,拔高教学需求,甚至把已删去的内容又补充进去,这样做容易把重、难点转移,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对习题有用的知识可通过设置课后讨论题,来扩充和延伸。
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交互式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实验教学:新教材对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强化,提醒教者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渗透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如:教材中介绍空气内容时引入“资料”在其中明确空气质量的测定标准,以讨论题的形式提出了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应该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在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运用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相互评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另外有些演示实验也可大胆地由学生来完成,再由其他学生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做既调动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实验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研究性学习题目不容忽视:新大纲共列出了36个研究课题,新教材设置能源、环保、人体中所含元素调查三个研究课题。
注意精心设计习题课:学生能力的提高,往往需习题的解体训练,就大纲的内容和课时而言,可以说教学任务量相当重,为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习题课,选择典型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视分析过程,把思维的选择、变换作为讲评的重点。
3 分析“中考”化学,定位新课改环境下的化学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师首先应明确综合题≠难题:综合能力测试难度在于学科间的交叉,学科间的交叉不在深度而在广度。基于这点,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双基训练,夯实基础。注意多角度看问题,切禁搞偏、难、怪题。
各种理科综合题目中,不是生化综合就是理化综合,这是因为化学知识容易与物理、生物知识发生渗透交叉,因而化学教师应在坚守好化学这块阵地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点的交叉建立与基它各学科的联系,将知识重组、整合、让学生在知识交融、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总的来说:新课改可以说是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一次变革,是教育的一次革命。
收稿日期:20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