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强调保护民族产业的呼声越来越高胀的背景下,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和“市场换技术”战略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他们各自对汽车行业带来的利益之处,认为只有在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和自身资金能力的前提下再保护民族产业才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民族产业汽车业比较优势市场换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爱国学者都强调要保护民族产业,尤其是汽车业,目前充斥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多数为欧美日品牌,而像我国那些早期本土的品牌,例如“红旗”早已经销声匿迹了,人们纷纷想要购买的也多为进口品牌或者合资品牌。所以此情景激起了很多爱国学家的不愤,他们强调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民族产业。
一、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就我认为,一味的注重“民族“这个字眼或多或少有些紧闭国际贸易大门的意思。就拿古时期的清政府来说,当时的政府一味的强调泱泱大国,杜绝外来先进技术,从而使当时的中国关起门来做生意,整个社会的经济如何能进步?早在200多年前,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就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优势,应当互相往来,交换物品。可是,总有些生产力不高,自然条件又不好的国家,他们又应该用什么来和发达国家交换呢?发达国家同意这样的交换,本身有利可寻么?
我们现在来举个例子,假定中国花500个工时可以生产一辆汽车,花5个工时可以生产一件衣服:日本花100个工时可以生产一辆汽车,花4个工时可以生产一件衣服。很明显,日本效率高。那么这时候中日贸易会提高双方的生产率么?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日本无论生产汽车还是衣服,都比中国生产能力更强,但是我们可以来做一笔简单的换算。在中国和日本不做贸易的条件下,中国人花505个工时,可以得到一辆汽车和一件衣服。但是在贸易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呢?而如果中国把这505个工时都用来生产衣服,很显然可以生产101件衣服。这个时候,在日本市场上是25件衣服换一辆汽车。那么,中国就可以拿101件衣服中的100件,去和日本人做生意。
假设中国商人和日本达成共识:“50件衣服换1辆汽车”,日本人觉得有利可图,答应了条件。于是中国换回2辆汽车。在贸易的条件下,中国人花同样的505个工时,得到了2辆汽车和1件衣服。而在不和日本做交易的条件下;中国人只能得到1辆汽车和1件衣服,显然做贸易对中国有利。
那让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情况。现在日本人有200个工时,在不和中国做贸易的情况下,其中100个工时用来生产了1辆汽车,另外100个工时用来生产了25件衣服。在和中国做贸易的条件下,日本决定把所有的精力用来生产汽车。于是用所有的200个工时生产了2辆汽车。日本决定出售其中的一辆给中国,在中国的市场上“1辆汽车=100件衣服”,日本给出了条件“1辆日本汽车换50件中国的衣服”。中国觉得有利可图,答应了。
那么,也就是说,在这样做贸易的情况下,同样的200个工时,日本得到了1辆汽车和50件衣服;而在不和中国做贸易的情况下只能得到1辆汽车和25件衣服。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和中国之间通过“一辆汽车换50件衣服”这样来交易,双方都取得了实惠。所以,只要是贸易,只要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相对更为擅长的生产上,就能够提高交易双方的生产率,增强竞争力和人民的福利。
二、结合“市场换技术”战略分析
很显然,良好的交易条件可以使得双方互利。而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吸引外资的条件,在“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础上,再结合“市场换技术”战略,通过让出我国市场的一部分空间来吸引外国先进的技术及资金的流入,这对我国汽车产业来说带来不小的利益。
1.让我国的汽车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中国的消费者有权利拥有、他们渴望购买高品质的便宜的好车。当前我国汽车市场上从各种档次的汽车、不断推出的新车型等都让消费者有大量的余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汽车。同时,伴随着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价格大战频繁爆发,汽车产品的单价持续下降,从而也使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到称心如意的汽车,降低了消费者的负担。因此,20多年“市场换技术”政策使我国的消费者获得了许多好处。
2.增强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市场换技术”以前,我国的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很落后,如国家投入了50亿元人民币生产一个桑塔纳车型,竟干了整整8年,而原来生产的老上海牌,是仿制某国外车型,干了30年,直到停产还没有达到原车水平。通过“市场换技术”后,中国才真正学会了造轿车,中国轿车工业才开始真正起步。经过逐年的积累,中国人不但掌握了当代一流的轿车制造技术,也形成了庞大而配套的一流零部件产业。因此,20年的引进合资功不可没!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等合资轿车企业培养的人才、积累的管理经验,使今天本土品牌的自主开发成为可能,本土品牌奇瑞、吉利的管理人和技术骨干大都有在第一代轿车合资企业中经受洗礼的经历。20年来形成的庞大的零部件体系,不但使后起的本土品牌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采购成本,并将在今后逐步让中国轿车业获得像中国家电业一样的世界竞争能力。
3.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这正是我国汽车工业今后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两大民族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天津一汽和奇瑞,有许多各方面的人才都出自合资企业!当今国内自主品牌的研发队伍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合资企业的锻炼和培养。所以说,“市场换技术”对于无论是我国汽车工业的销售人员、管理人才、经验人员,还是研究人员的培养与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因此,笔者认为咱们有这样的爱国责任心和民族奋斗感是很好的,可是我们更多的应该把精力放在更为高效的事情上来,通过与外国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提升我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才能创造财富,才有资本和实力去研究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吴松泉:中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分析,战略研究,2005(8)
[2]王雪梅 雷家骕:“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在汽车行业的实施效果评估,科技政策与管理,2008(04)
[关键词]民族产业汽车业比较优势市场换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爱国学者都强调要保护民族产业,尤其是汽车业,目前充斥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多数为欧美日品牌,而像我国那些早期本土的品牌,例如“红旗”早已经销声匿迹了,人们纷纷想要购买的也多为进口品牌或者合资品牌。所以此情景激起了很多爱国学家的不愤,他们强调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民族产业。
一、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就我认为,一味的注重“民族“这个字眼或多或少有些紧闭国际贸易大门的意思。就拿古时期的清政府来说,当时的政府一味的强调泱泱大国,杜绝外来先进技术,从而使当时的中国关起门来做生意,整个社会的经济如何能进步?早在200多年前,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就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优势,应当互相往来,交换物品。可是,总有些生产力不高,自然条件又不好的国家,他们又应该用什么来和发达国家交换呢?发达国家同意这样的交换,本身有利可寻么?
我们现在来举个例子,假定中国花500个工时可以生产一辆汽车,花5个工时可以生产一件衣服:日本花100个工时可以生产一辆汽车,花4个工时可以生产一件衣服。很明显,日本效率高。那么这时候中日贸易会提高双方的生产率么?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日本无论生产汽车还是衣服,都比中国生产能力更强,但是我们可以来做一笔简单的换算。在中国和日本不做贸易的条件下,中国人花505个工时,可以得到一辆汽车和一件衣服。但是在贸易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呢?而如果中国把这505个工时都用来生产衣服,很显然可以生产101件衣服。这个时候,在日本市场上是25件衣服换一辆汽车。那么,中国就可以拿101件衣服中的100件,去和日本人做生意。
假设中国商人和日本达成共识:“50件衣服换1辆汽车”,日本人觉得有利可图,答应了条件。于是中国换回2辆汽车。在贸易的条件下,中国人花同样的505个工时,得到了2辆汽车和1件衣服。而在不和日本做交易的条件下;中国人只能得到1辆汽车和1件衣服,显然做贸易对中国有利。
那让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情况。现在日本人有200个工时,在不和中国做贸易的情况下,其中100个工时用来生产了1辆汽车,另外100个工时用来生产了25件衣服。在和中国做贸易的条件下,日本决定把所有的精力用来生产汽车。于是用所有的200个工时生产了2辆汽车。日本决定出售其中的一辆给中国,在中国的市场上“1辆汽车=100件衣服”,日本给出了条件“1辆日本汽车换50件中国的衣服”。中国觉得有利可图,答应了。
那么,也就是说,在这样做贸易的情况下,同样的200个工时,日本得到了1辆汽车和50件衣服;而在不和中国做贸易的情况下只能得到1辆汽车和25件衣服。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和中国之间通过“一辆汽车换50件衣服”这样来交易,双方都取得了实惠。所以,只要是贸易,只要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相对更为擅长的生产上,就能够提高交易双方的生产率,增强竞争力和人民的福利。
二、结合“市场换技术”战略分析
很显然,良好的交易条件可以使得双方互利。而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吸引外资的条件,在“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础上,再结合“市场换技术”战略,通过让出我国市场的一部分空间来吸引外国先进的技术及资金的流入,这对我国汽车产业来说带来不小的利益。
1.让我国的汽车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中国的消费者有权利拥有、他们渴望购买高品质的便宜的好车。当前我国汽车市场上从各种档次的汽车、不断推出的新车型等都让消费者有大量的余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汽车。同时,伴随着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价格大战频繁爆发,汽车产品的单价持续下降,从而也使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到称心如意的汽车,降低了消费者的负担。因此,20多年“市场换技术”政策使我国的消费者获得了许多好处。
2.增强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市场换技术”以前,我国的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很落后,如国家投入了50亿元人民币生产一个桑塔纳车型,竟干了整整8年,而原来生产的老上海牌,是仿制某国外车型,干了30年,直到停产还没有达到原车水平。通过“市场换技术”后,中国才真正学会了造轿车,中国轿车工业才开始真正起步。经过逐年的积累,中国人不但掌握了当代一流的轿车制造技术,也形成了庞大而配套的一流零部件产业。因此,20年的引进合资功不可没!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等合资轿车企业培养的人才、积累的管理经验,使今天本土品牌的自主开发成为可能,本土品牌奇瑞、吉利的管理人和技术骨干大都有在第一代轿车合资企业中经受洗礼的经历。20年来形成的庞大的零部件体系,不但使后起的本土品牌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采购成本,并将在今后逐步让中国轿车业获得像中国家电业一样的世界竞争能力。
3.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这正是我国汽车工业今后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两大民族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天津一汽和奇瑞,有许多各方面的人才都出自合资企业!当今国内自主品牌的研发队伍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合资企业的锻炼和培养。所以说,“市场换技术”对于无论是我国汽车工业的销售人员、管理人才、经验人员,还是研究人员的培养与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因此,笔者认为咱们有这样的爱国责任心和民族奋斗感是很好的,可是我们更多的应该把精力放在更为高效的事情上来,通过与外国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提升我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才能创造财富,才有资本和实力去研究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吴松泉:中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分析,战略研究,2005(8)
[2]王雪梅 雷家骕:“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在汽车行业的实施效果评估,科技政策与管理,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