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卫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卫生职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者、示范者、推动者。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本身,都应该认识到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健全机制,保障措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校园文化;教师角色与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在大学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进化并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员工思想和行为的群体文化形态,它涵盖学校长期形成的校园风格、优良传统、科教文化观念、价值标准,以及集中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和精神面貌等,是一所学校育人素质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意义体系,既为学校全体成员所创造,同时又塑造了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群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高层次人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根本目的,不断提高校园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校园人员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不能忽视高校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学校作为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校园文化建设在范围上应当涉及并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办学理念是全体师生共同的精神支柱,它集中体现了校园主导群体的价值观,是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强大凝聚力和持久性影响的源泉。一方面教师的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甘于奉献的精神、贯通中外的文化底蕴、以及高水平的指导、管理与协调,力地推进着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教师也是校园文化得以继承与创新的主导力量。相对于不断流动与更新的学生而言,教师是学校相对稳定的主体,是优良校风、校训传承与发展的主角,也是以自身行动,对校园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诠释的主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
二、卫生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卫生类高职院校是培养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卫生类高职院校应该有着不同于其他职业院校的特定的校园文化内涵,敬人敬业、关爱生命、人文关怀等职业文化都是其内涵所在。卫生高职校园文化便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卫生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通过校园的文化载体、舆论意识、道德风尚等内容造成强大的动力,使全体成员产生共鸣,从而对自我行为产生控制和激励作用。卫生类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又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担任怎样的角色,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一)高校学术文化的传播者
卫生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术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医学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和创新等方面。学院教师在高校文化建设中需承担学术文化建设的责任。教師一方面教授给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启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专业人员,教师发挥着高校学术文化发挥传播的作用、指导作用,通过专业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营造专业学习氛围,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拓宽视野。除了专业的传授外,高校还开设了系列学术讲座,通过学术讲座的举办,营造高校学术文化自由交流、包容开阔文化氛围,也给学生们的专业科研精神、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人师”——道德文化的示范者
教师是用灵魂影响灵魂的职业,教师需要有情怀,我们的学生才有情怀,才有人文关怀。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教师更需要有人文情怀,不光是做传播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经师”,更需要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师”——即道德文化的示范者。为人师表者,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技巧,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果说,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优秀的教师是此基础上还要能言传身教。而一流的教师更是要在上述基础上能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的人格魅力、一言一行代表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一所大学像不像大学,关键不在于高楼,在于有没有大师,而大师的产生必须以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基础。一所学校的大师、知名学者和教授,在学生中容易树立很高的威信,也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学术理念、精神气质、道德规范等汇入进校园文化,同时也发挥着启迪、感染、熏陶和引导学生,实现其育人目标。所谓“先生之风”,方有“学子之行”,才能达到“风行天下”的境界。
(三)校园活动文化的推动者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校园文化有其历史性、传承性和特色性,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必然要不断的吸纳新事物,创造新的文化内涵。我校在现有的校园文化形势下,不断分析新问题,制定合适的管理办法;不断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理念和管理办法,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加以选择性采用,取长补短,不断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形式,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卫生学院文化和医院文化的对接者
在卫生类高职院校师资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医疗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这类兼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把临床一线的医院文化传承给学生。医院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医务人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所医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文化力量和资本积累。医院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医德是医院文化建设重要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医院文化与医德的内容及价值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好的医院文化蕴含有良好的医德,良好的医德促进优秀医院文化建设。卫生高职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卫生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它的目的和动力是一种使命感,目标是培育人、塑造人,具有理性、高雅的特点,它注重育人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医院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它的目的和动力是一种责任感,侧重于实践性,更重视服务的质量和结果,强调服务的规范化、责任感,它是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激励他们不断创新,提高医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有职业素质的养成。 总之,卫生类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重要。当然,除了这些专业教师以外,学院教师还包括着众多的管理服务岗位的人员,他们同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形成和谐、尊重、敬人敬业的校園文化,同样离不开他们的作用发挥,从而真正形成了一种全员育人即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完善机制,落实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长期以来,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和建设,一直有很多误区:教师们普遍认为是校园文化建设是管理者的事情或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或宣传部门的事情,教师的参与状况明显不尽人意,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效果不理想;有的甚至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只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对于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认识较浅,重视较少,忽略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教师中难免出现重专业轻人文、急功近利的思想,忽略文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卫生类高职院校中,这些情况尤其突出。很多专业教师重于医学临床专业的教学研究,而忽视了作为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此,教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究其原因,都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及高校不健全的考评机制等因素紧密相关,因而造成了此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诸多不足,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没有积极性,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改变这一状况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树立“顶层设计”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需要管理者需要做好充分调研,把这项系统工程作为卫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学院全方位的谋划和统筹,形成系统的实施意见。
(二)完善制度建设
要通过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来形成良好的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三)健全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
明确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并保障他们的权益;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依靠行之,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是校园文化建设得以传承和发扬。
教师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都是依靠教师去实现。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术风范和思想道德风范,各条战线的教师要互相配合,潜心育人。以教师为主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能开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前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在所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校园文化建设,教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要创建内容丰富、层次鲜明、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实现育人目标,必须明确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定位。卫生类高职院校更是如此,社会对医学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义不容辞,有责任有义务为建立的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校园文化;教师角色与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在大学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进化并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员工思想和行为的群体文化形态,它涵盖学校长期形成的校园风格、优良传统、科教文化观念、价值标准,以及集中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和精神面貌等,是一所学校育人素质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意义体系,既为学校全体成员所创造,同时又塑造了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群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高层次人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根本目的,不断提高校园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校园人员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不能忽视高校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学校作为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校园文化建设在范围上应当涉及并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办学理念是全体师生共同的精神支柱,它集中体现了校园主导群体的价值观,是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强大凝聚力和持久性影响的源泉。一方面教师的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甘于奉献的精神、贯通中外的文化底蕴、以及高水平的指导、管理与协调,力地推进着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教师也是校园文化得以继承与创新的主导力量。相对于不断流动与更新的学生而言,教师是学校相对稳定的主体,是优良校风、校训传承与发展的主角,也是以自身行动,对校园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诠释的主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
二、卫生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卫生类高职院校是培养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卫生类高职院校应该有着不同于其他职业院校的特定的校园文化内涵,敬人敬业、关爱生命、人文关怀等职业文化都是其内涵所在。卫生高职校园文化便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卫生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通过校园的文化载体、舆论意识、道德风尚等内容造成强大的动力,使全体成员产生共鸣,从而对自我行为产生控制和激励作用。卫生类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又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担任怎样的角色,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一)高校学术文化的传播者
卫生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术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医学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和创新等方面。学院教师在高校文化建设中需承担学术文化建设的责任。教師一方面教授给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启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专业人员,教师发挥着高校学术文化发挥传播的作用、指导作用,通过专业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营造专业学习氛围,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拓宽视野。除了专业的传授外,高校还开设了系列学术讲座,通过学术讲座的举办,营造高校学术文化自由交流、包容开阔文化氛围,也给学生们的专业科研精神、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人师”——道德文化的示范者
教师是用灵魂影响灵魂的职业,教师需要有情怀,我们的学生才有情怀,才有人文关怀。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教师更需要有人文情怀,不光是做传播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经师”,更需要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师”——即道德文化的示范者。为人师表者,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技巧,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果说,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优秀的教师是此基础上还要能言传身教。而一流的教师更是要在上述基础上能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的人格魅力、一言一行代表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一所大学像不像大学,关键不在于高楼,在于有没有大师,而大师的产生必须以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基础。一所学校的大师、知名学者和教授,在学生中容易树立很高的威信,也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学术理念、精神气质、道德规范等汇入进校园文化,同时也发挥着启迪、感染、熏陶和引导学生,实现其育人目标。所谓“先生之风”,方有“学子之行”,才能达到“风行天下”的境界。
(三)校园活动文化的推动者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校园文化有其历史性、传承性和特色性,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必然要不断的吸纳新事物,创造新的文化内涵。我校在现有的校园文化形势下,不断分析新问题,制定合适的管理办法;不断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理念和管理办法,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加以选择性采用,取长补短,不断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形式,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卫生学院文化和医院文化的对接者
在卫生类高职院校师资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医疗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这类兼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把临床一线的医院文化传承给学生。医院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医务人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所医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文化力量和资本积累。医院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医德是医院文化建设重要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医院文化与医德的内容及价值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好的医院文化蕴含有良好的医德,良好的医德促进优秀医院文化建设。卫生高职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卫生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它的目的和动力是一种使命感,目标是培育人、塑造人,具有理性、高雅的特点,它注重育人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医院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它的目的和动力是一种责任感,侧重于实践性,更重视服务的质量和结果,强调服务的规范化、责任感,它是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激励他们不断创新,提高医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有职业素质的养成。 总之,卫生类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重要。当然,除了这些专业教师以外,学院教师还包括着众多的管理服务岗位的人员,他们同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形成和谐、尊重、敬人敬业的校園文化,同样离不开他们的作用发挥,从而真正形成了一种全员育人即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完善机制,落实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长期以来,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和建设,一直有很多误区:教师们普遍认为是校园文化建设是管理者的事情或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或宣传部门的事情,教师的参与状况明显不尽人意,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效果不理想;有的甚至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只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对于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认识较浅,重视较少,忽略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教师中难免出现重专业轻人文、急功近利的思想,忽略文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卫生类高职院校中,这些情况尤其突出。很多专业教师重于医学临床专业的教学研究,而忽视了作为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此,教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究其原因,都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及高校不健全的考评机制等因素紧密相关,因而造成了此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诸多不足,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没有积极性,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改变这一状况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树立“顶层设计”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需要管理者需要做好充分调研,把这项系统工程作为卫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学院全方位的谋划和统筹,形成系统的实施意见。
(二)完善制度建设
要通过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来形成良好的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三)健全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
明确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并保障他们的权益;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依靠行之,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是校园文化建设得以传承和发扬。
教师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都是依靠教师去实现。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术风范和思想道德风范,各条战线的教师要互相配合,潜心育人。以教师为主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能开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前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在所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校园文化建设,教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要创建内容丰富、层次鲜明、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实现育人目标,必须明确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定位。卫生类高职院校更是如此,社会对医学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义不容辞,有责任有义务为建立的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