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功能放大、增值保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目前,在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经济的合作发展,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推动产权多元化,构筑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法律、投资、经营等风险因素,对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形成重要的影响。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基于复杂的股权结构模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将就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机制的研究制定进行论证。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概述
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资本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其他形式资本有效融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行产权结构的优化设置,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有助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加强对企业战略发展的深度认知,增强了管理者对于主营业务的有效控制,增强了对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使企业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优势投入,制定提质增效管理机制,扩大国有资本的辐射效力,提升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
二、内部控制机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作用
(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较容易对国有资产造成侵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不能完全回避的,国有资产的流失会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内部控制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促进所有制经济主体的平衡性,而且增强了国有企业与战略合作企业之间的和谐性,全面保障了国有企业的自身权益,并有效缓解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二)增强产权保护力度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产权保护问题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较好成效的重要因素,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对产权保护问题进行深挖探究、落实解决。因产权保护问题的切实必要性与严峻性,根据实际情况,国家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对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企业管理者的发挥经营进取性与积极性,在保障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促进混改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企業经营环境
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股权多元化结构,给国民经济的进步带来了一定机遇,但是大多数企业国有资本依然占有较大股权比例,加之我国在中小企业方面的制度规范不完善,可能致使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致使许多企业投资者都存在一定顾虑,从而给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内部控制主要用以优化国企混合所有制下的股权结构,明确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职责和权限,在决策、执行、监督中各司其职形成一定的制衡效果,从而维护战略投资者的利益。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政策落地,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扩张中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尤其是国企和中小民营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各自企业的优势,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但是合作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内部控制管理层次不一,有的起点高,有的起点低,有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一应俱全,就是没有落到实处,有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根本就不重视内控管理,没有内部控制体系,这就阻碍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良性发展,不能实现股东合作的初衷。
(一)内部控制环境缺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中的基础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得以建立、运行的基础和保证。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来看,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所有者的代理人,可以行使内部控制中的治理控制的权利;它又是市场的监管者,可以对企业进行外部监管,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外部环境。这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特殊属性,使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真正有动力的主体,其控制效率降低,控制风险加大。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部分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等一应俱全,但在实际运作中决策机构和经营机构权力交叉,责任不明,缺乏相互制衡、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
(二)产权结构不合理
虽然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但是国家的部门种类繁多,到底要哪一个部门来进行办理,是否会管理好,这其中的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国资委既是政府机构又是出资人,既管资产又管事管人,职责过大,政企责任相对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责任机制,最终造成了部分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够合理、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现象,难以形成完善的董事会制度,内部控制核心往往掌握在经营者手中,因此可以说部分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利于有效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
(三)治理结构相对不完善
我国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具体国情,对企业的治理结构采取了分权制的做法。但是,股权结构相对单一,股份相对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其他股东力量相对薄弱又没有充分的决定权,无法对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部分大股东采取牺牲小股东的利益,以满足自己的私利的方法;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国有企业的决策可能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特别在一些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般由行政机关任命,股东大会的职能不能有效充分的实现;董事会的产生相对不合理,董事会本应该由选举产生,但是我国一些国有特大型企业常常是采取行政任命,而且部分企业的高管任期相对不稳定。 (四)组织结构模式较为陈旧
有一部分国有企业依然采用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对自身的合理性问题考虑不够充分,较多重视行政管理的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集团本部往往类似行政机构,真正的经营实体大多是在集团所属的各级子公司,管理层次相对较多,部分机构重叠,进而产生管理效率较为低下、在风险信息传递阶段容易产生偏差的问题。
(五)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健全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我国经理人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为合理有效的经理人市场;市场对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未发挥其真正作用;企业高管往往由大股东担任或任命,其经营业绩及声誉的好坏并不对其自身的未来发展起决定作用。
四、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针对以上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我认为有必要从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理人的聘请市场化等方面来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快速有效发展。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由管人到管资本,政府部门不能再依靠行政命令进行“拉郎配”,应使并购与重组成为真正的市场行为。在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应强调标准化和集中化管理,加强集团公司的主导作用,由集团公司自上而下建立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形成集团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和内部控制手册,下发所属分、子公司的职责定位,界定内部控制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
(二)完善企业产权结构
有针对性的将中央产权下放到地方,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减少国家的绝对控制权,引入民营企业,使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多元化,避免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对于非关系到国家安全领域的国有企业应该提高资产证券化的程度,使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企业权利核心应在董事会,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应是董事长。针对权力集中现象,建议明确约定董事长与总经理不得一人兼任;集团董事长、集团总经理不得兼任下属子公司、孙公司、重孙公司的领导者。通过完善产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高管层、职能部门、下属企业领导便明晰了各自内部控制目标,明确了各自应进行的活动和承担的责任。
(三)完善企業治理结构设
科学合理设定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充分授权”、“岗位分离”和“权力制衡”三项基本原则。所谓充分授权即向管理层分配适当的经济管理权限,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便于企业及时有力的应对外界变化,做到权责利的协调和统一;岗位分离是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对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实行严格的责任分工;权力制衡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定,制衡权力以杜绝权力膨胀、权力滥用等不良后果的出现。
(四)采用相对完善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完善对内部控制有重要的作用,是有效的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可以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部分国有企业需要改变其臃肿的组织结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会职能,建立必要的汇报机制,保证管理人员能够获得与其职位相适应的信息,组织结构的设置要保持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随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改变。
(五)构建有效的经理人制度
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人员的行政任命,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经理的职业化是培育经理市场的关键所在,经理的职业化与经理才能作为一种资产专用性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经理会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会努力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视为自己的职业生命。选择素质和能力较高的职业经理人首先需要做好职业经理人的生产工作,国家要给予政策支持,企业也要多方面的吸收多才的人。对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要给予正确的评价, 因此需要完善经理人才评价体系,创造条件保护职业经理人的成长。
五、结语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能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而且能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在实际生活中能发挥出较好效果,由于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各种风险因素依然没有消除难以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因此有效解决各种隐患、促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业必须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作用,完善各种制衡机制,提高员工投资持股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各种机制体系进行优化,并大力吸引战略投资资本从而促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潘胜强。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探讨。《商》,2015.09.16
[2]张敏敏,丁日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企业经济》,2008.04.18
[3]李正,郑鑫成。《经济经纬》,2009.05.10
[4]李正,郑鑫成。《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04.25
[5]吴光。《中国总会计师》,2016.03.05
[6]赵艳荣。《现代商业》,2010.09.25
[7]魏益丰。《现代商业》,2014.08.28
作者简介:
成振楠(1984- ),女,天津市人,助理经济师,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工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研究。
目前,在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经济的合作发展,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推动产权多元化,构筑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法律、投资、经营等风险因素,对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形成重要的影响。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基于复杂的股权结构模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将就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机制的研究制定进行论证。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概述
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资本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其他形式资本有效融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行产权结构的优化设置,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有助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加强对企业战略发展的深度认知,增强了管理者对于主营业务的有效控制,增强了对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使企业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优势投入,制定提质增效管理机制,扩大国有资本的辐射效力,提升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
二、内部控制机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作用
(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较容易对国有资产造成侵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不能完全回避的,国有资产的流失会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内部控制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促进所有制经济主体的平衡性,而且增强了国有企业与战略合作企业之间的和谐性,全面保障了国有企业的自身权益,并有效缓解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二)增强产权保护力度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产权保护问题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较好成效的重要因素,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对产权保护问题进行深挖探究、落实解决。因产权保护问题的切实必要性与严峻性,根据实际情况,国家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对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企业管理者的发挥经营进取性与积极性,在保障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促进混改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企業经营环境
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股权多元化结构,给国民经济的进步带来了一定机遇,但是大多数企业国有资本依然占有较大股权比例,加之我国在中小企业方面的制度规范不完善,可能致使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致使许多企业投资者都存在一定顾虑,从而给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内部控制主要用以优化国企混合所有制下的股权结构,明确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职责和权限,在决策、执行、监督中各司其职形成一定的制衡效果,从而维护战略投资者的利益。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政策落地,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扩张中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尤其是国企和中小民营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各自企业的优势,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但是合作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内部控制管理层次不一,有的起点高,有的起点低,有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一应俱全,就是没有落到实处,有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根本就不重视内控管理,没有内部控制体系,这就阻碍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良性发展,不能实现股东合作的初衷。
(一)内部控制环境缺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中的基础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得以建立、运行的基础和保证。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来看,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所有者的代理人,可以行使内部控制中的治理控制的权利;它又是市场的监管者,可以对企业进行外部监管,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外部环境。这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特殊属性,使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真正有动力的主体,其控制效率降低,控制风险加大。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部分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等一应俱全,但在实际运作中决策机构和经营机构权力交叉,责任不明,缺乏相互制衡、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
(二)产权结构不合理
虽然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但是国家的部门种类繁多,到底要哪一个部门来进行办理,是否会管理好,这其中的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国资委既是政府机构又是出资人,既管资产又管事管人,职责过大,政企责任相对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责任机制,最终造成了部分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够合理、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现象,难以形成完善的董事会制度,内部控制核心往往掌握在经营者手中,因此可以说部分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利于有效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
(三)治理结构相对不完善
我国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具体国情,对企业的治理结构采取了分权制的做法。但是,股权结构相对单一,股份相对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其他股东力量相对薄弱又没有充分的决定权,无法对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部分大股东采取牺牲小股东的利益,以满足自己的私利的方法;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国有企业的决策可能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特别在一些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般由行政机关任命,股东大会的职能不能有效充分的实现;董事会的产生相对不合理,董事会本应该由选举产生,但是我国一些国有特大型企业常常是采取行政任命,而且部分企业的高管任期相对不稳定。 (四)组织结构模式较为陈旧
有一部分国有企业依然采用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对自身的合理性问题考虑不够充分,较多重视行政管理的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集团本部往往类似行政机构,真正的经营实体大多是在集团所属的各级子公司,管理层次相对较多,部分机构重叠,进而产生管理效率较为低下、在风险信息传递阶段容易产生偏差的问题。
(五)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健全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我国经理人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为合理有效的经理人市场;市场对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未发挥其真正作用;企业高管往往由大股东担任或任命,其经营业绩及声誉的好坏并不对其自身的未来发展起决定作用。
四、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针对以上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我认为有必要从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理人的聘请市场化等方面来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快速有效发展。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由管人到管资本,政府部门不能再依靠行政命令进行“拉郎配”,应使并购与重组成为真正的市场行为。在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应强调标准化和集中化管理,加强集团公司的主导作用,由集团公司自上而下建立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形成集团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和内部控制手册,下发所属分、子公司的职责定位,界定内部控制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
(二)完善企业产权结构
有针对性的将中央产权下放到地方,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减少国家的绝对控制权,引入民营企业,使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多元化,避免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对于非关系到国家安全领域的国有企业应该提高资产证券化的程度,使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企业权利核心应在董事会,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应是董事长。针对权力集中现象,建议明确约定董事长与总经理不得一人兼任;集团董事长、集团总经理不得兼任下属子公司、孙公司、重孙公司的领导者。通过完善产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高管层、职能部门、下属企业领导便明晰了各自内部控制目标,明确了各自应进行的活动和承担的责任。
(三)完善企業治理结构设
科学合理设定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充分授权”、“岗位分离”和“权力制衡”三项基本原则。所谓充分授权即向管理层分配适当的经济管理权限,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便于企业及时有力的应对外界变化,做到权责利的协调和统一;岗位分离是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对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实行严格的责任分工;权力制衡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定,制衡权力以杜绝权力膨胀、权力滥用等不良后果的出现。
(四)采用相对完善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完善对内部控制有重要的作用,是有效的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可以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部分国有企业需要改变其臃肿的组织结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会职能,建立必要的汇报机制,保证管理人员能够获得与其职位相适应的信息,组织结构的设置要保持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随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改变。
(五)构建有效的经理人制度
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人员的行政任命,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经理的职业化是培育经理市场的关键所在,经理的职业化与经理才能作为一种资产专用性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经理会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会努力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视为自己的职业生命。选择素质和能力较高的职业经理人首先需要做好职业经理人的生产工作,国家要给予政策支持,企业也要多方面的吸收多才的人。对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要给予正确的评价, 因此需要完善经理人才评价体系,创造条件保护职业经理人的成长。
五、结语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能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而且能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在实际生活中能发挥出较好效果,由于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各种风险因素依然没有消除难以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因此有效解决各种隐患、促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业必须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作用,完善各种制衡机制,提高员工投资持股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各种机制体系进行优化,并大力吸引战略投资资本从而促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潘胜强。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探讨。《商》,2015.09.16
[2]张敏敏,丁日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企业经济》,2008.04.18
[3]李正,郑鑫成。《经济经纬》,2009.05.10
[4]李正,郑鑫成。《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04.25
[5]吴光。《中国总会计师》,2016.03.05
[6]赵艳荣。《现代商业》,2010.09.25
[7]魏益丰。《现代商业》,2014.08.28
作者简介:
成振楠(1984- ),女,天津市人,助理经济师,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工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