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核心就是是否产生效益,对于一个以营利为经营目标的企业而言,有效经营就是指是否有利可图,是否赚钱了,而对于教学而言,有效则主要是教学是否产生了影响,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效果。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则重点在于强调教学是否围绕学生而开展,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是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等等。本文笔者就以此为观点,主要探究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
一、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保证课堂教学有效,首先就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习,对此,笔者以为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创设教学情境,本质就在于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求知心理与教学内容之间创设出一种不协调,借助这样的“不协调”感,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通过将学生的兴趣点以及求知欲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进而学会主动思考。
例如,以《圆柱的体积》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这个小节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出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如“同学们,老师手上所拿的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如果不创设这样的情境,而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直接的呈现的话,很可能会让学生在依据数据结局问题的过程中失去探究性趣。但是如果围绕着这些数据创设出像上面这样的情境的话,则可以使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比如说,“同学们,我发现班上不少学生在吃早餐的时候喜欢喝这样的袋装牛奶,但是用袋子喝会很不方便,所以有的学生会将其带入一个杯子之中。那么,你们看一看我手中所拿的这个杯子,它能够装下这袋牛奶吗?”在创设出情境后,学生会将情境与数据结合起来,开始思考,而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向教师询问数据,此时教师在将数据告知给学生的时候,便可以将“杯子的容量应该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导入进来,使学生能够在计算过程中,更加自主、愉悦的去思考,从而对“圆柱的体积”以及圆柱体积的应用这个知识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二、 營造轻松和谐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生通常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跟学生沟通时,我们不仅要用平等的姿态去跟学生交流,明白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很多色彩鲜艳的图形卡片,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随后,教师对学生说: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对。教师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吗?”学生说:“有三个角的图形就是三角形。”“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哪些物体是属于三角形的呢?”学生纷纷回答:“妈妈晾衣服的衣架。”“端午节吃的粽子。”“切开的西瓜。”……教师说:“我给你们每组分发一些图片,你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其中的三角形找出来,看哪组找得又对又快。”教师通过跟学生的简单沟通,了解到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于是通过让学生找三角形的方法来加深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积极性和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让学生亲历亲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谐发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40分钟的课,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安分守己”真的很难。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何不利用此天性,让他们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发现知识,有效建构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对于分数的起源,笔者就采用好朋友间的分饼活动,由4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完整的饼,并能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到1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结果无法用整数表示时,用分数表示为二分之一。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后,我紧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平面图形,动手折一个自己喜欢的二分之一,并将其中的一半涂上颜色,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在全班展示。因为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要表示出二分之一,难度系数降低了一些。这样的“动手操作―语言叙述―形成认知”的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口、手、眼、脑多种感官交替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尝到收获和成功的乐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得透、记得牢,还激发了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人们常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功到自然成。”这些都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进行练习,才能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才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现行教材的习题量比较少,给教者留下了足够的补充空间,所以教者要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实际,适当设计、选择适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设计选择的习题应包括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开放性练习、综合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开放性练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执教者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和学习,从而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以上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仅为笔者个人所见,望能够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胜权.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2016(12):00123.
[2]杨建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OL].学周刊,2017,4(4):117-118.
作者简介:
赵坤,四川省巴中市,四川省通江县龙凤场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
一、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保证课堂教学有效,首先就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习,对此,笔者以为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创设教学情境,本质就在于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求知心理与教学内容之间创设出一种不协调,借助这样的“不协调”感,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通过将学生的兴趣点以及求知欲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进而学会主动思考。
例如,以《圆柱的体积》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这个小节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出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如“同学们,老师手上所拿的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如果不创设这样的情境,而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直接的呈现的话,很可能会让学生在依据数据结局问题的过程中失去探究性趣。但是如果围绕着这些数据创设出像上面这样的情境的话,则可以使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比如说,“同学们,我发现班上不少学生在吃早餐的时候喜欢喝这样的袋装牛奶,但是用袋子喝会很不方便,所以有的学生会将其带入一个杯子之中。那么,你们看一看我手中所拿的这个杯子,它能够装下这袋牛奶吗?”在创设出情境后,学生会将情境与数据结合起来,开始思考,而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向教师询问数据,此时教师在将数据告知给学生的时候,便可以将“杯子的容量应该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导入进来,使学生能够在计算过程中,更加自主、愉悦的去思考,从而对“圆柱的体积”以及圆柱体积的应用这个知识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二、 營造轻松和谐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生通常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跟学生沟通时,我们不仅要用平等的姿态去跟学生交流,明白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很多色彩鲜艳的图形卡片,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随后,教师对学生说: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对。教师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吗?”学生说:“有三个角的图形就是三角形。”“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哪些物体是属于三角形的呢?”学生纷纷回答:“妈妈晾衣服的衣架。”“端午节吃的粽子。”“切开的西瓜。”……教师说:“我给你们每组分发一些图片,你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其中的三角形找出来,看哪组找得又对又快。”教师通过跟学生的简单沟通,了解到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于是通过让学生找三角形的方法来加深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积极性和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让学生亲历亲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谐发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40分钟的课,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安分守己”真的很难。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何不利用此天性,让他们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发现知识,有效建构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对于分数的起源,笔者就采用好朋友间的分饼活动,由4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完整的饼,并能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到1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结果无法用整数表示时,用分数表示为二分之一。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后,我紧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平面图形,动手折一个自己喜欢的二分之一,并将其中的一半涂上颜色,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在全班展示。因为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要表示出二分之一,难度系数降低了一些。这样的“动手操作―语言叙述―形成认知”的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口、手、眼、脑多种感官交替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尝到收获和成功的乐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得透、记得牢,还激发了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人们常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功到自然成。”这些都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进行练习,才能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才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现行教材的习题量比较少,给教者留下了足够的补充空间,所以教者要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实际,适当设计、选择适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设计选择的习题应包括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开放性练习、综合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开放性练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执教者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和学习,从而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以上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仅为笔者个人所见,望能够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胜权.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2016(12):00123.
[2]杨建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OL].学周刊,2017,4(4):117-118.
作者简介:
赵坤,四川省巴中市,四川省通江县龙凤场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