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_ctb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教师精于业务,勤于传授却未能收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造成此类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制约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其实质是教师忽视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发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水平关系至巨。”在新课改理念下的今天,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积极倡导学生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教师常被称作辛勤的园丁,不辞劳苦地浇灌他人;教师也被喻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又如春蚕一样,到死丝方尽。教师只有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才能不懈地钻研、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同时,教师的这种热情也会感染到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的事业心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有些教师只知道教学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而经常敷衍了事,结果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效率低下,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教师自身也会因为不断重复单调的工作而产生厌教情绪,使教与学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热爱,是做好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是处理好一切教学关系的关键。
  二、教师要关爱学生
  教师要具备慈母般的爱,这种爱会使教师在语文教育中极具涵养和耐心,具有极强的抚育能力和技巧,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感觉到有春风般的温暖。学生从心里尊敬教师,更加贴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师生间的教与学就会在很好的氛围中进行。中学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教过不等于教会,教会是难的,有时候简直是手把手地教,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可有的学生还是不会,这就说明自己还没有对准钥匙口,还没有把锁开对。于漪这种再而三的永不疲倦的教学精神,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慈爱”。如果对于学生的种种情况,教师采取的是恶劣的、没有耐性的态度,那么学生就不敢和教师交流,也不会做到不懂就问,甚至还会不懂装懂。这样产生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
  现阶段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反思的。首先,教学中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偏重于字、词、句、篇、语法等单纯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语文教育走上了机械化教学的道路,以至于培养出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儿。其次,教师的权威地位依然无法撼动。教师说一不二,学生对教师只能唯命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的绝对权威和教学专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能是被动接受。再次,“独白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师生间的交流空白。教师讲课只注重自己的言语表达,而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对话交流。针对教师教法中的种种不足,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重新确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叶老的这句名言揭示出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只要学生自己掌握了方法,那么遇到问题就能自己思考解决。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我们的教学具体要做好这几个环节:(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具有条理性。(2)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因材施教,以利于各类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健康发展。(4)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通过举办各类知识竞赛、讨论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开阔学生眼界,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
  2.发扬民主教学,打破教师的绝对权威
  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特别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教师的职责表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教学的正式职能以外,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而,教师要明白,学生善于提出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是智慧的表现,教学中要及时捕捉,生发引导,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当然,要直面学生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质疑问难,首先需要教师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诲人不倦的师德精神。其次,要应对对话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种种质疑,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机智灵活的反应能力、兼容并包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因此,教师必须时刻钻研新内容、新问题,通过对话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思考和探索,给自己充电,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
  3.寓教于情
  所谓寓教于情,就是指要进行情感教育,加强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正确运用,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可以影响到其人格和情操的。因此,教师尤其要注重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我很欣赏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中的古越涛老师,他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把情感教育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每天都是面带笑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见到学生还摆出一个幽默姿势,一下子就把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学生倍感亲切、温暖,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上课时的情绪自然高涨。相反,若他是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或忧心忡忡,或怒气冲冲,或神色恍惚,或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在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前就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心情,把教学置于愉快的情绪中进行,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4.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健康人格
  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包容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容了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教师应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揭示出这些人文素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染,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德行修养,达到真善美的境界。例如,在教《我的母亲》《背影》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体验其中伟大而沉默的母爱、送儿子远行时的父子情,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关爱,这样就能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又如《我用残损的手掌》《藤野先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统治下,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面貌以及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教师应打开学生爱国爱民的心扉,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形成人与社会的融洽关系。今天的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破坏了大自然。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较为紧张。因此,在教学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如《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就要帮助学生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让他们知晓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之,教学要取得最佳效果,必须正确定位教与学的关系。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教与学只有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好各自的生命力量,并相互提供给对方所需要的营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师素养,使自己在“教”这个角色上发挥到极致,使语文教学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阎苹,张正君.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杨建华,陈鹏.现代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孙春成.给语文老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刘宇帆)
其他文献
家校互动,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层的单位,也是人的第一个自然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学校教育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家校合作、家校互动是整合教育资源的一个有效手段。家校互动是家长支持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双向活动。家校互动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服务的对象。由于家长的参与是广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我们广西也顺应这一潮流,即将在全区展开高中新课程改革。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还是教师自身素质上,都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笔者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理念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
五年制英专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中、高级英语专业人才,其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对象与普通高中、中专和大专有较大的区别。如何通过实施大纲计划,切实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是值得认
目的:比较弃瓣和常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keratom ileusis,Epi-LASIK)手术矫正近视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72眼患者,低度近视行弃瓣(A
目的:研究IL-17在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将1.0×106空斑单位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电解质溶液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之一,其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有关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粒子浓度的等量关系和粒子浓度的计算。纵览历年试题,考点的呈现形式千变万化,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迅速顺利地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掌握几种必要的解题思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归大纳小”的思想  电解质溶液中往往同时存在电离和水解两个过程,解题时应该从这两
以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得到培养和发展的。人们的创造精神,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主阵地是课堂,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另辟新的路径,去探索新的领域。我谨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性思维才是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