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2月19日零时30分。一个悲痛的时刻。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壶艺泰斗、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获得者蒋蓉在陶都宜兴丁蜀寓所与世长辞。享年90岁。蒋蓉大师的一生创造了无数紫砂传奇与经典,她为紫砂后辈们留下了珍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她是值得世人记住与怀念的紫砂大师。本刊谨以下述文字来缅怀与追思这位紫砂大师的传奇一生。
蒋蓉,别号林凤,1919年出生于陶都宜兴川埠乡潜洛村的一个紫砂工艺世家。她是一位杰出的女艺人。也是现代著名的陶艺家,是我国紫砂工艺界声誉最大的老一辈巨匠之一。其造壶艺术成就可与清代杨凤年相媲美。她的作品形象、色泽及表面肌理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早在1956年被江苏省评为“紫砂艺人”。1978年被任命为“工艺美术师”,1989年国家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1995年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品驰名中外。
蒋蓉的童年时代,每逢年初五。她都要睁大眼睛观看祖父带领父亲兄弟三人祭祀陶祖宗——春秋时期在这里筑窑烧造陶器致富的越国大夫范蠡,尊称陶朱公,历来被陶工奉为陶业祖师。蒋蓉11岁时,父亲蒋宏皋因抚养九个子女的家庭负担过重,不得不让她辍学在家,随父学习制坯做紫砂壶。10年以后,有一次她父亲去上海看望制作仿古紫砂的伯父蒋燕亭,带去蒋蓉设计制作的两件紫砂作品:一只犀牛,一个螃蟹戏金鱼砚台。伯父的老板看了又看,惊喜这个小姑娘有天分,要她到上海老板店里去。于是。21岁的蒋蓉夹着蓝花包袱,走进了大上海,与伯父一起专事仿古。伯父蒋燕亭制作的紫砂器,都刻有或盖有明历万年间时大彬、陈子畦、陈鸣远的落款和印章,被老板冒充古董出售。蒋蓉跟随精通紫砂工艺的伯父在上海度过了5个春秋。她的作品。也被盖上了“明历万年问大彬”的印章。有一次,以作品“象真”见长的伯父制作了一只新鲜莲蓬,碧绿的莲蓬里镶嵌着米黄色老莲子。那莲子一粒粒在莲蓬里滴溜溜活动。蓦地,蒋蓉颖悟了。紫砂制作的真谛在于创造。模仿只能出工匠,不能出大师。
时过不久,蒋蓉又重返故乡潜洛村。继续从事紫砂工艺陶生产。1955年,她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后担任“紫砂工艺班”辅导员,技艺精进,事业的芙蓉更艳。1956年她获宜兴县的鼓励奖,以后又多次获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的奖项。
蒋蓉文思敏捷,才华出众。她善于将动物、植物、花景等自然形体,经过艺术提炼、创造,自如运用于紫砂作品之中,设色与造型逼真,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主要作品有:荷花壶、牡丹壶、百果壶、荷叶壶、蛤蟆莲蓬壶、南瓜壶、西瓜壶、金瓜壶、芒果壶、百寿壶、莲藕酒具、枇杷笔架、肖形果品、文房玩器等。她施艺精细,追求色彩效果。作品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生意盎然,自成独特的造壶艺术风格。
从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以来,蒋蓉先后创作了100多件高档紫砂壶和工艺品,绝大部分经香港地区销往台湾地区和日本、东南亚、北美等地。1995年,国家授予蒋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德艺双馨的蒋蓉所带的女弟子也都很出色,汪寅仙、谢曼伦、高丽君、鲍月兔、高建芳等人所制的紫砂作品在国内外同样享有声誉。在名师的指点下,师徒们创作以写生手法刻画“花货”类紫砂壶的生态美,作品常被选作国家礼品、出国展品,并为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蒋蓉的创作小故事
荷花的灵感
“荷花壶”是蒋蓉解放后的第一件名作。在1955年全国陶瓷工业会议上被评为特种紫砂工艺品。1955年夏天的一天傍晚,蒋蓉在蜀山近郊田野间散步,看到满地盛开着的荷花,她就想:要是仿照荷花、莲蓬制作茶壶,多好看啊!后来,经过多次思考,就设计出用荷花做壶身、莲蓬做盖、莲蓬上歇一只青蛙的“荷花壶”。为了做得逼真,她把荷花、莲蓬采回插在瓶里,捉只小青蛙罩在玻璃杯里,天天细心观察荷花、青蛙的颜色、姿态,再根据紫砂五色土的性质调配泥色。后来又想出用红菱、白藕做壶脚。就这样专心一意,从画图设计、打样制坯,到创作出第一具荷花壶的20多天中。她全神贯注。连吃饭、睡觉时也放心不下。可见其用功之极。
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紫砂陈设雕塑——肖形果品,是伯父蒋燕亭传授给她的传统技艺,但当初只有乌菱、荸荠和花生三种。蒋蓉想:倘若能再加上几个品种,衬上一只紫砂果盘。岂不是更加具有观赏价值?因而她就对着实物临摹、琢磨、试塑,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她终于制成了核桃、茨菇、板栗、西瓜子、白果、葵花籽与乌菱、荸荠、花生合计共9件果品。这组9件肖形果品的紫砂工艺品,做工精细,配色微妙,形象逼真,巧夺天工。1957年曾被选作周恩来总理的出国礼品。
枇杷笔架VS莲藕酒具
枇杷笔架是一件新颖的紫砂工艺品。其造型特色:在深绿的枇杷叶上缀满了一条条老绿的筋络,叶柄上,巧妙地连接着一根短拙的果柄,两只焦黄的枇杷表皮显出毛茸茸的质感。上面可搁三支笔。整个工艺造型,浑然天成,不露丝毫雕琢的痕迹。这件枇杷笔架后来被选为中南海紫光阁陈列品。莲藕酒具的造型、构思新奇。她以一段白藕作壶身,由一片莲叶及莲梗组成壶嘴、壶把。造型趁势,比例恰当,以初放的荷花作为酒具杯造型。色调上以米黄色为主,有着明快清新的效果。
蒋蓉作品赏析
荷叶蛙声壶(1985年制)
此壶用墨绿色泥塑型,色泽青中泛蓝。夏日“风送荷香扑鼻来”,书画家颂其荷香。蒋蓉单以荷叶合成茗壶,清风送爽,波状荷叶卷如浪花,碧波荡漾。壶身以两片老叶合成。壶嘴如新叶卷起,切出荷梗作把,添上嫩叶作盖,圈转嫩枝作嘴,以及所制荷茎、梗芯、荷刺等皆精细入微,奇妙清心,耐人玩味。平淡的荷叶壶近乎单调些,蒋蓉在1985年经反复思考,决定在壶盖上添上一只蛙声四起的青蛙。为碧波荡漾的夏日荷花,增其声色,这一改动使荷叶蛙声壶更受人们喜爱。
“荷花茶具”是蒋蓉的代表作。它以荷花作壶身,莲蓬作壶盖,卷曲嫩叶作壶嘴,荷枝作壶把。红菱、白藕、荸荠作底脚,托起花荷,并在盖上置一青蛙,状似急速跳入水中之势。一静一动,清新明丽,自然天成。组成荷塘有声有色的诗境画意。这套“荷花茶具”在1956年全国陶瓷工业会议上被评为特种紫砂工艺品。
蛤蟆莲蓬壶(1957年制)
一只横卧的莲蓬作壶身,一张卷起的荷叶作壶嘴。一支荷梗带着花苞作壶把,底部置起一支藕梢和两个荸荠依托莲蓬,平稳雅致,莲蓬上侧的莲房被撕开一片化成壶盖。盖上撑立一只憨态可掬的癞蛤蟆,双眼突出,似乎正待跃起捕食。一侧莲房中,饱满的莲子颗颗转动自如,但又剥不出来,情如诗画,化丑为美。据传此壶又寓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传为笑话。
白藕长于池塘,喻意雅洁,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称。酒具形象上提炼藕梢美的形象,对藕节间皮层加以梳理,斑点作图案化,藕梢姿态美化,洁白、光润、丰满,让人喜爱。荷叶新枝作壶嘴,附以花苞缀于正面,半浮雕折枝在风中飘动,荷叶作把。枝梗上的荷刺,规整的花纹、叶脉,刻画得精细入微,妙不可言。1981年“白藕酒具”参加中国江苏省工艺美术展示会,在日本东京西武百货展出,吸引许多日本高级官员,争相购藏,评价甚高。
西瓜壶(1981年制)
壶身小巧浑圆,皮色花纹碧翠晶莹。俏似皮薄漂亮的“解放”小西瓜,让人感觉它的清凉甘美。瓜藤、瓜茎塑成壶嘴壶把,壶把攀出一张墨绿的瓜叶、两朵嫩黄色小花、一支卷须逼真自如。蒋蓉用以少胜多的手法,使作品既实用美观又富有艺术魅力,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所谓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
蒋蓉,别号林凤,1919年出生于陶都宜兴川埠乡潜洛村的一个紫砂工艺世家。她是一位杰出的女艺人。也是现代著名的陶艺家,是我国紫砂工艺界声誉最大的老一辈巨匠之一。其造壶艺术成就可与清代杨凤年相媲美。她的作品形象、色泽及表面肌理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早在1956年被江苏省评为“紫砂艺人”。1978年被任命为“工艺美术师”,1989年国家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1995年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品驰名中外。
蒋蓉的童年时代,每逢年初五。她都要睁大眼睛观看祖父带领父亲兄弟三人祭祀陶祖宗——春秋时期在这里筑窑烧造陶器致富的越国大夫范蠡,尊称陶朱公,历来被陶工奉为陶业祖师。蒋蓉11岁时,父亲蒋宏皋因抚养九个子女的家庭负担过重,不得不让她辍学在家,随父学习制坯做紫砂壶。10年以后,有一次她父亲去上海看望制作仿古紫砂的伯父蒋燕亭,带去蒋蓉设计制作的两件紫砂作品:一只犀牛,一个螃蟹戏金鱼砚台。伯父的老板看了又看,惊喜这个小姑娘有天分,要她到上海老板店里去。于是。21岁的蒋蓉夹着蓝花包袱,走进了大上海,与伯父一起专事仿古。伯父蒋燕亭制作的紫砂器,都刻有或盖有明历万年间时大彬、陈子畦、陈鸣远的落款和印章,被老板冒充古董出售。蒋蓉跟随精通紫砂工艺的伯父在上海度过了5个春秋。她的作品。也被盖上了“明历万年问大彬”的印章。有一次,以作品“象真”见长的伯父制作了一只新鲜莲蓬,碧绿的莲蓬里镶嵌着米黄色老莲子。那莲子一粒粒在莲蓬里滴溜溜活动。蓦地,蒋蓉颖悟了。紫砂制作的真谛在于创造。模仿只能出工匠,不能出大师。
时过不久,蒋蓉又重返故乡潜洛村。继续从事紫砂工艺陶生产。1955年,她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后担任“紫砂工艺班”辅导员,技艺精进,事业的芙蓉更艳。1956年她获宜兴县的鼓励奖,以后又多次获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的奖项。
蒋蓉文思敏捷,才华出众。她善于将动物、植物、花景等自然形体,经过艺术提炼、创造,自如运用于紫砂作品之中,设色与造型逼真,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主要作品有:荷花壶、牡丹壶、百果壶、荷叶壶、蛤蟆莲蓬壶、南瓜壶、西瓜壶、金瓜壶、芒果壶、百寿壶、莲藕酒具、枇杷笔架、肖形果品、文房玩器等。她施艺精细,追求色彩效果。作品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生意盎然,自成独特的造壶艺术风格。
从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以来,蒋蓉先后创作了100多件高档紫砂壶和工艺品,绝大部分经香港地区销往台湾地区和日本、东南亚、北美等地。1995年,国家授予蒋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德艺双馨的蒋蓉所带的女弟子也都很出色,汪寅仙、谢曼伦、高丽君、鲍月兔、高建芳等人所制的紫砂作品在国内外同样享有声誉。在名师的指点下,师徒们创作以写生手法刻画“花货”类紫砂壶的生态美,作品常被选作国家礼品、出国展品,并为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蒋蓉的创作小故事
荷花的灵感
“荷花壶”是蒋蓉解放后的第一件名作。在1955年全国陶瓷工业会议上被评为特种紫砂工艺品。1955年夏天的一天傍晚,蒋蓉在蜀山近郊田野间散步,看到满地盛开着的荷花,她就想:要是仿照荷花、莲蓬制作茶壶,多好看啊!后来,经过多次思考,就设计出用荷花做壶身、莲蓬做盖、莲蓬上歇一只青蛙的“荷花壶”。为了做得逼真,她把荷花、莲蓬采回插在瓶里,捉只小青蛙罩在玻璃杯里,天天细心观察荷花、青蛙的颜色、姿态,再根据紫砂五色土的性质调配泥色。后来又想出用红菱、白藕做壶脚。就这样专心一意,从画图设计、打样制坯,到创作出第一具荷花壶的20多天中。她全神贯注。连吃饭、睡觉时也放心不下。可见其用功之极。
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紫砂陈设雕塑——肖形果品,是伯父蒋燕亭传授给她的传统技艺,但当初只有乌菱、荸荠和花生三种。蒋蓉想:倘若能再加上几个品种,衬上一只紫砂果盘。岂不是更加具有观赏价值?因而她就对着实物临摹、琢磨、试塑,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她终于制成了核桃、茨菇、板栗、西瓜子、白果、葵花籽与乌菱、荸荠、花生合计共9件果品。这组9件肖形果品的紫砂工艺品,做工精细,配色微妙,形象逼真,巧夺天工。1957年曾被选作周恩来总理的出国礼品。
枇杷笔架VS莲藕酒具
枇杷笔架是一件新颖的紫砂工艺品。其造型特色:在深绿的枇杷叶上缀满了一条条老绿的筋络,叶柄上,巧妙地连接着一根短拙的果柄,两只焦黄的枇杷表皮显出毛茸茸的质感。上面可搁三支笔。整个工艺造型,浑然天成,不露丝毫雕琢的痕迹。这件枇杷笔架后来被选为中南海紫光阁陈列品。莲藕酒具的造型、构思新奇。她以一段白藕作壶身,由一片莲叶及莲梗组成壶嘴、壶把。造型趁势,比例恰当,以初放的荷花作为酒具杯造型。色调上以米黄色为主,有着明快清新的效果。
蒋蓉作品赏析
荷叶蛙声壶(1985年制)
此壶用墨绿色泥塑型,色泽青中泛蓝。夏日“风送荷香扑鼻来”,书画家颂其荷香。蒋蓉单以荷叶合成茗壶,清风送爽,波状荷叶卷如浪花,碧波荡漾。壶身以两片老叶合成。壶嘴如新叶卷起,切出荷梗作把,添上嫩叶作盖,圈转嫩枝作嘴,以及所制荷茎、梗芯、荷刺等皆精细入微,奇妙清心,耐人玩味。平淡的荷叶壶近乎单调些,蒋蓉在1985年经反复思考,决定在壶盖上添上一只蛙声四起的青蛙。为碧波荡漾的夏日荷花,增其声色,这一改动使荷叶蛙声壶更受人们喜爱。
“荷花茶具”是蒋蓉的代表作。它以荷花作壶身,莲蓬作壶盖,卷曲嫩叶作壶嘴,荷枝作壶把。红菱、白藕、荸荠作底脚,托起花荷,并在盖上置一青蛙,状似急速跳入水中之势。一静一动,清新明丽,自然天成。组成荷塘有声有色的诗境画意。这套“荷花茶具”在1956年全国陶瓷工业会议上被评为特种紫砂工艺品。
蛤蟆莲蓬壶(1957年制)
一只横卧的莲蓬作壶身,一张卷起的荷叶作壶嘴。一支荷梗带着花苞作壶把,底部置起一支藕梢和两个荸荠依托莲蓬,平稳雅致,莲蓬上侧的莲房被撕开一片化成壶盖。盖上撑立一只憨态可掬的癞蛤蟆,双眼突出,似乎正待跃起捕食。一侧莲房中,饱满的莲子颗颗转动自如,但又剥不出来,情如诗画,化丑为美。据传此壶又寓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传为笑话。
白藕长于池塘,喻意雅洁,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称。酒具形象上提炼藕梢美的形象,对藕节间皮层加以梳理,斑点作图案化,藕梢姿态美化,洁白、光润、丰满,让人喜爱。荷叶新枝作壶嘴,附以花苞缀于正面,半浮雕折枝在风中飘动,荷叶作把。枝梗上的荷刺,规整的花纹、叶脉,刻画得精细入微,妙不可言。1981年“白藕酒具”参加中国江苏省工艺美术展示会,在日本东京西武百货展出,吸引许多日本高级官员,争相购藏,评价甚高。
西瓜壶(1981年制)
壶身小巧浑圆,皮色花纹碧翠晶莹。俏似皮薄漂亮的“解放”小西瓜,让人感觉它的清凉甘美。瓜藤、瓜茎塑成壶嘴壶把,壶把攀出一张墨绿的瓜叶、两朵嫩黄色小花、一支卷须逼真自如。蒋蓉用以少胜多的手法,使作品既实用美观又富有艺术魅力,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所谓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