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人应该怎样听音乐?
把头发染成紫色、在办公室里养英国短毛猫的刘莙怡,提供了这样一种方式:边听音乐,边在相应的App上吐槽或夸赞,同听一首歌的人都会在手机屏幕上看到这些评价—就像现在很多视频网站做的一样;而与视觉体验类似,音乐也可以有3D的,戴上耳机后,你会感到声音从大脑的前后左右同时发出;更好玩的是,你还可以制作自己的专属声音表情,并发到微信、QQ等社交网站上。
这些都是刘莙怡创立的echo提供的功能,它是一款音乐类App。2014年9月上线后,它在3个月的时间里获得了100万注册用户,现在则拥有1500万用户。
echo的用户定位是年轻人,确切地说,其实就是与创始人刘莙怡类似的一群人。而凭借个人需求或兴趣创业,对于刘莙怡来说并不是第一次。
高三还未毕业,刘莙怡就拿到了美国哥伦比亚芝加哥学院的录取通知。在其他同学都在忙着准备高考时,她在为自己的个人网站写代码、做设计。经常逛豆瓣的她,发现这个社区里已经有很多内容都不再符合个人口味了。为了分享更多有创意的艺术设计类作品,刘莙怡搭建了一个名为启维网的网站。
在美国主修游戏和电影专业时,刘莙怡又接触到商业设计和策划。她还辅修了网络编程,加上之前运营网站的经历,2013年3月临近毕业时,国内的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找到她寻求合作,创业的诱惑还让她放弃了一个在迪士尼工作的机会。
然而,毕业后回国组建团队正式运营启维网后,刘莙怡遭遇了创业时常会遭到的首个打击:那家风投机构承诺的款项,迟迟不能到账。因缺少资金,团队成员陆续离开,刘莙怡只能一边自己垫付开销,一边继续找合适的投资人。2013年年底,在没有新产品的情况下,团队终于得到了蓝驰投资数百万元的A轮投资。这次经历让刘莙怡开始认真考虑创业这件事。
她花了4个月的时间重新思考创业方向,最终她认为,与其继续运营启维网,不如重头做一款新产品。她看中了音乐领域。
“音乐更像是文化产业的中轴线,它是承上启下的东西。电影、游戏都需要音乐,很多行业它都能够渗透。”刘莙怡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在她看来,音乐有多种变现的方式。
彼时,移动端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争夺的焦点。2013年年底,国内手机音乐App用户数突破3亿,使用率超过阅读类和购物类应用。但下载量最多的音乐应用,还是那些从PC端平移到移动端的产品—根据速途研究院的报告,2013年,酷狗音乐、天天动听、酷我音乐、QQ音乐,这4个应用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现存的这些音乐类App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互动和黏性不强。刘莙怡认为,那些花大价钱购买独家版权的应用,未必能获得用户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当然,她也知道,无论从资金还是人力上来说,初创团队无法与腾讯这种巨头直接竞争,所以,她只能从与自己更贴近的同龄人身上找切入口。
这是刘莙怡所熟悉的一群人:他们喜欢弹幕、二次元、自制内容,他们所创造这种的“亚文化”能让相对小众的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Acfun成为舆论聚集地。
弹幕网站互动模式启发了刘莙怡,她在其音乐产品echo上模仿了这样的设计:所有音乐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同时在音乐中加入弹幕的社交功能。前者承担的版权责任相对较小,后者则可帮助吸引目标人群。
“音乐加弹幕是对视觉的填补。年轻人听歌的时候还是会玩手机,他们和那些有消费能力、把手机与汽车相连的用户不同。前者还是会盯着屏幕,那么在音乐界面上加弹幕就会有观众。”刘莙怡说。
但跟视频网站的弹幕不同,echo上的弹幕形态有一些变化。弹幕发出者的头像和名字也被呈现出来,在屏幕上飘过时,用户还能对它点赞。这微小的改变,会让弹幕的互动性更强。去年,echo与《中国好声音》合作,成为后者的独家弹幕平台。
微博则成为echo的主要推广渠道。事实上,echo最早一批的用户就来自于此。内容编辑会在微博上推送在App中点击率高的音乐,吸引用户下载应用。
如果你还在玩微博,大概会对曾在微博上热传的“叔叔不约”系列有声表情有印象,这就是出自echo。
有声表情并不是echo的独创,但echo将其作为卖点推向用户。内容团队将恶搞性质的变声音频,添加到一组1980年代海报图片中,制作成有声表情发布到微博上。公司还请了一些网络段子手为其造势。光是微博大V“回忆专用小马甲”,就为“叔叔不约”系列这条微博贡献了2万多的转发量。“实际引流的下载数量更高,达到20多万。”刘莙怡说。当用户下载echo后,弹幕、制作专属的有声表情和主题电台等是黏住用户的方式。
所有这些产品的设计理念,几乎都是刘莙怡主导的,直到最近,公司才有产品总监。
在echo上,90%的用户都是90后,这些年轻人喜欢“尝鲜”,这也注定了echo需要不断用新的方式,刺激他们的耳朵。“叔叔不约”系列流行不久后,echo又制作了另一个3D音频,在微博上得到12万次的转发。
除了是不错的推广渠道,微博还是echo验证内容受欢迎程度的直接途径,甚至给echo提供了开拓新产品的灵感。比如,发现3D音频的市场。
“3D声音是很有意思的技术,一直没有人重视它,我们想把它推向市场。”刘莙怡说,“年轻人会喜欢并追求颠覆常规听觉的体验。”
2014年12月,美国制作的3D音频“虚拟理发店”的下载量达到100万。它早在10年前就诞生了,最初被用来测试耳机的质量。用户只需要带上耳机就能感受到其模拟出的真实理发场景。
echo也建立了3D声音实验室,并配置了专业的设备、录音棚,招聘了录音师。制作3D声音需要一种叫做“人头录音”(Dum-my Head)的技术,用专门的设备捕捉人体的头盖骨、耳廓、耳道、肩部对声音的反射,从而还原真实的自然声场。
除了解决技术壁垒,3D声音搭配什么内容和怎么推向市场也都是需要考虑的。到2015年10月推出产品时,echo已经花了一年时间制作3D声音了。刘莙怡认为,这种产品可以成为他们和传统音乐应用竞争的筹码。
刘莙怡还正在尝试让3D声音发挥她所说的音乐“中轴线”的作用。现在,echo开始以此来和音乐人谈合作,并向电影业靠拢。除了推出3D版的单曲,echo也为《大圣归来》《小门神》等电影主题曲录制了3D版。据刘莙怡透露,echo接下来还会和30多部电影合作。
在商业模式上,echo一直依靠付费下载来盈利,它目前的付费下载率为8%。今年1月底,echo获得了光线传媒3000万美元的C-2轮投资。
“豆瓣做了10年,bilibili花了5年才做出一些成绩,文化的蔓延是有自己的方式,它一定是一个缓慢增长和积累的过程。但口碑一旦形成,就难以打破。”刘莙怡说。这位90后的创始人相信,echo拥有技术优势、明星资源后,其他的模仿者想赶超就不那么容易了。
把头发染成紫色、在办公室里养英国短毛猫的刘莙怡,提供了这样一种方式:边听音乐,边在相应的App上吐槽或夸赞,同听一首歌的人都会在手机屏幕上看到这些评价—就像现在很多视频网站做的一样;而与视觉体验类似,音乐也可以有3D的,戴上耳机后,你会感到声音从大脑的前后左右同时发出;更好玩的是,你还可以制作自己的专属声音表情,并发到微信、QQ等社交网站上。
这些都是刘莙怡创立的echo提供的功能,它是一款音乐类App。2014年9月上线后,它在3个月的时间里获得了100万注册用户,现在则拥有1500万用户。
echo的用户定位是年轻人,确切地说,其实就是与创始人刘莙怡类似的一群人。而凭借个人需求或兴趣创业,对于刘莙怡来说并不是第一次。
高三还未毕业,刘莙怡就拿到了美国哥伦比亚芝加哥学院的录取通知。在其他同学都在忙着准备高考时,她在为自己的个人网站写代码、做设计。经常逛豆瓣的她,发现这个社区里已经有很多内容都不再符合个人口味了。为了分享更多有创意的艺术设计类作品,刘莙怡搭建了一个名为启维网的网站。
在美国主修游戏和电影专业时,刘莙怡又接触到商业设计和策划。她还辅修了网络编程,加上之前运营网站的经历,2013年3月临近毕业时,国内的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找到她寻求合作,创业的诱惑还让她放弃了一个在迪士尼工作的机会。
然而,毕业后回国组建团队正式运营启维网后,刘莙怡遭遇了创业时常会遭到的首个打击:那家风投机构承诺的款项,迟迟不能到账。因缺少资金,团队成员陆续离开,刘莙怡只能一边自己垫付开销,一边继续找合适的投资人。2013年年底,在没有新产品的情况下,团队终于得到了蓝驰投资数百万元的A轮投资。这次经历让刘莙怡开始认真考虑创业这件事。
她花了4个月的时间重新思考创业方向,最终她认为,与其继续运营启维网,不如重头做一款新产品。她看中了音乐领域。
“音乐更像是文化产业的中轴线,它是承上启下的东西。电影、游戏都需要音乐,很多行业它都能够渗透。”刘莙怡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在她看来,音乐有多种变现的方式。
彼时,移动端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争夺的焦点。2013年年底,国内手机音乐App用户数突破3亿,使用率超过阅读类和购物类应用。但下载量最多的音乐应用,还是那些从PC端平移到移动端的产品—根据速途研究院的报告,2013年,酷狗音乐、天天动听、酷我音乐、QQ音乐,这4个应用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现存的这些音乐类App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互动和黏性不强。刘莙怡认为,那些花大价钱购买独家版权的应用,未必能获得用户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当然,她也知道,无论从资金还是人力上来说,初创团队无法与腾讯这种巨头直接竞争,所以,她只能从与自己更贴近的同龄人身上找切入口。
这是刘莙怡所熟悉的一群人:他们喜欢弹幕、二次元、自制内容,他们所创造这种的“亚文化”能让相对小众的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Acfun成为舆论聚集地。
弹幕网站互动模式启发了刘莙怡,她在其音乐产品echo上模仿了这样的设计:所有音乐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同时在音乐中加入弹幕的社交功能。前者承担的版权责任相对较小,后者则可帮助吸引目标人群。
“音乐加弹幕是对视觉的填补。年轻人听歌的时候还是会玩手机,他们和那些有消费能力、把手机与汽车相连的用户不同。前者还是会盯着屏幕,那么在音乐界面上加弹幕就会有观众。”刘莙怡说。
但跟视频网站的弹幕不同,echo上的弹幕形态有一些变化。弹幕发出者的头像和名字也被呈现出来,在屏幕上飘过时,用户还能对它点赞。这微小的改变,会让弹幕的互动性更强。去年,echo与《中国好声音》合作,成为后者的独家弹幕平台。
微博则成为echo的主要推广渠道。事实上,echo最早一批的用户就来自于此。内容编辑会在微博上推送在App中点击率高的音乐,吸引用户下载应用。
如果你还在玩微博,大概会对曾在微博上热传的“叔叔不约”系列有声表情有印象,这就是出自echo。
有声表情并不是echo的独创,但echo将其作为卖点推向用户。内容团队将恶搞性质的变声音频,添加到一组1980年代海报图片中,制作成有声表情发布到微博上。公司还请了一些网络段子手为其造势。光是微博大V“回忆专用小马甲”,就为“叔叔不约”系列这条微博贡献了2万多的转发量。“实际引流的下载数量更高,达到20多万。”刘莙怡说。当用户下载echo后,弹幕、制作专属的有声表情和主题电台等是黏住用户的方式。
所有这些产品的设计理念,几乎都是刘莙怡主导的,直到最近,公司才有产品总监。
在echo上,90%的用户都是90后,这些年轻人喜欢“尝鲜”,这也注定了echo需要不断用新的方式,刺激他们的耳朵。“叔叔不约”系列流行不久后,echo又制作了另一个3D音频,在微博上得到12万次的转发。
除了是不错的推广渠道,微博还是echo验证内容受欢迎程度的直接途径,甚至给echo提供了开拓新产品的灵感。比如,发现3D音频的市场。
“3D声音是很有意思的技术,一直没有人重视它,我们想把它推向市场。”刘莙怡说,“年轻人会喜欢并追求颠覆常规听觉的体验。”
2014年12月,美国制作的3D音频“虚拟理发店”的下载量达到100万。它早在10年前就诞生了,最初被用来测试耳机的质量。用户只需要带上耳机就能感受到其模拟出的真实理发场景。
echo也建立了3D声音实验室,并配置了专业的设备、录音棚,招聘了录音师。制作3D声音需要一种叫做“人头录音”(Dum-my Head)的技术,用专门的设备捕捉人体的头盖骨、耳廓、耳道、肩部对声音的反射,从而还原真实的自然声场。
除了解决技术壁垒,3D声音搭配什么内容和怎么推向市场也都是需要考虑的。到2015年10月推出产品时,echo已经花了一年时间制作3D声音了。刘莙怡认为,这种产品可以成为他们和传统音乐应用竞争的筹码。
刘莙怡还正在尝试让3D声音发挥她所说的音乐“中轴线”的作用。现在,echo开始以此来和音乐人谈合作,并向电影业靠拢。除了推出3D版的单曲,echo也为《大圣归来》《小门神》等电影主题曲录制了3D版。据刘莙怡透露,echo接下来还会和30多部电影合作。
在商业模式上,echo一直依靠付费下载来盈利,它目前的付费下载率为8%。今年1月底,echo获得了光线传媒3000万美元的C-2轮投资。
“豆瓣做了10年,bilibili花了5年才做出一些成绩,文化的蔓延是有自己的方式,它一定是一个缓慢增长和积累的过程。但口碑一旦形成,就难以打破。”刘莙怡说。这位90后的创始人相信,echo拥有技术优势、明星资源后,其他的模仿者想赶超就不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