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在中央电视台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的晚会上,彭丽媛以一首激情昂扬的《父老乡亲》感动了全场,现场的很多老干部热泪盈眶。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同样也感动了电视机前千千万万的观众,二十多年来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传唱,温润着一颗又一颗炽热而又真挚的心。对于千千万万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这首歌曲更是唱出了他们的心声:每当在异国他乡挥汗如雨时,每当夜深人静辗转反侧时,远在家乡的父老乡亲的身影就会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那熟悉的乡音,那亲切的问候,那邻里乡亲的嬉笑怒骂,无不一次又一次地叩击着他们的心弦。在游子的眼里,故乡情就是一个讲也讲不完的故事。
本文的主人公邓世蕾就是这样的一个游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邓世蕾怀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踏上了南下打拼的道路。
二十多年来,当年的毛头小伙已经变成如今的中年大叔;二十多年来,对于远在他乡的邓世蕾来说,故乡情是如此地刻骨铭心,永远也忘不了,报不完。在事业取得成功之后,邓世蕾所组建的爱心团队也走向全国各地,为那些依然在与贫困和疾病抗争的人送去温暖和希望。当然,在做这些慈善活动的同时,邓世蕾也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们中还有人生活得并不如意,他们中还有人至今在病痛的折磨下苦苦挣扎。
邓世蕾的家乡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村镇洛峪街村,这是茫茫如海的秦岭山脉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长期以来,这里是一个并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小角落。然而,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背负家人殷切期望的热血儿女离开家乡,远赴他乡寻梦创业,邓世蕾就是这众多热血儿女中的一员。多年来,邓世蕾见过了太多由于贫困和疾病带来的人生悲剧,在事业成功之后,他义无反顾地将目光投向了慈善。
2012年4月17日,邓世蕾创立香港宝马俱乐部有限公司不久,就着手组建了一百多人的爱心团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宝马俱乐部的爱心团队先后向河南周口、江西赣州、湖北汉川、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东乌旗、广东东莞、四川广安、陕西渭南、广西南宁、山东郓城等各地身患疾病和生活特困的弱势群体捐赠爱心慈善款达6000多万元。
在邓世蕾眼中,这些因疾病和贫困跌入人生低谷的人,应该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因此,从一开始成立爱心团队的时候,邓世蕾就决心将这个团队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来打造,让这些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弱势群体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点燃他们心中湮灭已久的希望之火。
在陕西省山阳县中村镇,邓世蕾已经是当地村民茶余饭后经常谈论到的话题。近年来,关于邓世蕾的爱心慈善活动早已经在这里传扬。在当地村民眼中,邓世蕾不仅仅是一位敢打敢拼、富有成就的成功人士,更是一位充满慈爱仁心的善士。2012年,山阳县中村镇洛峪中学因建校而欠外债220万元,学校校长张岗英整天为巨额的外债而发愁。邓世蕾听说这件事情后深受触动,当年自己在阴暗潮湿的教室里学习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现在家乡的中学遇到困难,作为远在他乡的游子,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伸出援助之手。于是,在公司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邓世蕾毅然拿出220万元,另购置50台电脑,委托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亲自将捐款和电脑送到中村镇洛峪中学。从此,学校的校长不再为巨额的外债而日夜发愁,可以安心地进行教学管理,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还可以利用捐赠的电脑了解网络的神奇世界,这一桩善举营造的是一幅人间友爱和谐图。
2013年11月2日,时隔将近一年后,邓世蕾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家乡,这次他的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关注的是中村镇洛峪街村中村区域敬老院和洛峪街村的困难村民,记者有幸跟着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目睹了整个慈善捐助的过程。
当天,天气晴朗,位于洛峪街村的中村区域敬老院,在深秋绵延起伏的山岭下显得宁静而又祥和。在这个不到1000平米的院落内,住着20来个失去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身患残疾。当记者和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走进中村区域敬老院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庞。经过老人们的叙述,记者了解到了这些老人坎坷不平的往事。在住进敬老院的日子里,这些老人把每一个来敬老院看望他们和帮助他们的人都当作自己的家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听说远在他乡的邓世蕾要对他们进行捐助时,这些老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邓世蕾是一个好人。
当天晚上,在中村区域敬老院,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还请来了一些知名演员给敬老院的老人们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晚会,从各省市赶来的宝马俱乐部的会员和洛峪街村的2000多名村民前来观看了晚会。一个个丰富多彩的节目,不仅传达了远在他乡的香港宝马俱乐部有限公司总裁邓世蕾对父老相亲的思念和问候,也传达出了邓世蕾对父老乡亲的拳拳爱心。在晚会的最后,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代表邓世蕾向中村区域敬老院的20名孤寡老人每人捐赠2000元,并向敬老院捐赠4万元,合计8万元。此外,他们又向洛峪街村的700户村民每户捐赠1000元,合计70万元。最后,他们还对洛峪街村村委、优秀村民、特困户分别作了捐赠,合计80余万元。加之给予其他村民的不记名捐赠,邓世蕾为回报家乡,传递爱心,此次共捐赠了370万元。在得到捐赠后,当地的村民无不对邓世蕾的爱心之举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故乡情。”家乡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回忆,故乡情是永远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感情,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是我们永远的亲人。就像歌曲《父老乡亲》中所唱的那样,“小米饭把我养大,风雨中教我做人,临别时送我上路,几多叮咛,几多期待,几多情深”。树高千丈,永远忘不了的是根。在每一个游子眼中,尤其是那些事业有成的游子,都有回报家乡的热切期望。回报家乡不但是一种爱心,还是一种责任。在邓世蕾一次次回报家乡的慈善行动中,他奉献出的是爱心,收获到的是感动,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爱心和感动,让人心不再孤独,让远在他乡的游子重新找到了家乡的归属感。
本文的主人公邓世蕾就是这样的一个游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邓世蕾怀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踏上了南下打拼的道路。
二十多年来,当年的毛头小伙已经变成如今的中年大叔;二十多年来,对于远在他乡的邓世蕾来说,故乡情是如此地刻骨铭心,永远也忘不了,报不完。在事业取得成功之后,邓世蕾所组建的爱心团队也走向全国各地,为那些依然在与贫困和疾病抗争的人送去温暖和希望。当然,在做这些慈善活动的同时,邓世蕾也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们中还有人生活得并不如意,他们中还有人至今在病痛的折磨下苦苦挣扎。
邓世蕾的家乡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村镇洛峪街村,这是茫茫如海的秦岭山脉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长期以来,这里是一个并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小角落。然而,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背负家人殷切期望的热血儿女离开家乡,远赴他乡寻梦创业,邓世蕾就是这众多热血儿女中的一员。多年来,邓世蕾见过了太多由于贫困和疾病带来的人生悲剧,在事业成功之后,他义无反顾地将目光投向了慈善。
2012年4月17日,邓世蕾创立香港宝马俱乐部有限公司不久,就着手组建了一百多人的爱心团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宝马俱乐部的爱心团队先后向河南周口、江西赣州、湖北汉川、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东乌旗、广东东莞、四川广安、陕西渭南、广西南宁、山东郓城等各地身患疾病和生活特困的弱势群体捐赠爱心慈善款达6000多万元。
在邓世蕾眼中,这些因疾病和贫困跌入人生低谷的人,应该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因此,从一开始成立爱心团队的时候,邓世蕾就决心将这个团队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来打造,让这些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弱势群体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点燃他们心中湮灭已久的希望之火。
在陕西省山阳县中村镇,邓世蕾已经是当地村民茶余饭后经常谈论到的话题。近年来,关于邓世蕾的爱心慈善活动早已经在这里传扬。在当地村民眼中,邓世蕾不仅仅是一位敢打敢拼、富有成就的成功人士,更是一位充满慈爱仁心的善士。2012年,山阳县中村镇洛峪中学因建校而欠外债220万元,学校校长张岗英整天为巨额的外债而发愁。邓世蕾听说这件事情后深受触动,当年自己在阴暗潮湿的教室里学习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现在家乡的中学遇到困难,作为远在他乡的游子,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伸出援助之手。于是,在公司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邓世蕾毅然拿出220万元,另购置50台电脑,委托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亲自将捐款和电脑送到中村镇洛峪中学。从此,学校的校长不再为巨额的外债而日夜发愁,可以安心地进行教学管理,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还可以利用捐赠的电脑了解网络的神奇世界,这一桩善举营造的是一幅人间友爱和谐图。
2013年11月2日,时隔将近一年后,邓世蕾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家乡,这次他的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关注的是中村镇洛峪街村中村区域敬老院和洛峪街村的困难村民,记者有幸跟着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目睹了整个慈善捐助的过程。
当天,天气晴朗,位于洛峪街村的中村区域敬老院,在深秋绵延起伏的山岭下显得宁静而又祥和。在这个不到1000平米的院落内,住着20来个失去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身患残疾。当记者和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走进中村区域敬老院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庞。经过老人们的叙述,记者了解到了这些老人坎坷不平的往事。在住进敬老院的日子里,这些老人把每一个来敬老院看望他们和帮助他们的人都当作自己的家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听说远在他乡的邓世蕾要对他们进行捐助时,这些老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邓世蕾是一个好人。
当天晚上,在中村区域敬老院,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还请来了一些知名演员给敬老院的老人们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晚会,从各省市赶来的宝马俱乐部的会员和洛峪街村的2000多名村民前来观看了晚会。一个个丰富多彩的节目,不仅传达了远在他乡的香港宝马俱乐部有限公司总裁邓世蕾对父老相亲的思念和问候,也传达出了邓世蕾对父老乡亲的拳拳爱心。在晚会的最后,宝马俱乐部爱心团队代表邓世蕾向中村区域敬老院的20名孤寡老人每人捐赠2000元,并向敬老院捐赠4万元,合计8万元。此外,他们又向洛峪街村的700户村民每户捐赠1000元,合计70万元。最后,他们还对洛峪街村村委、优秀村民、特困户分别作了捐赠,合计80余万元。加之给予其他村民的不记名捐赠,邓世蕾为回报家乡,传递爱心,此次共捐赠了370万元。在得到捐赠后,当地的村民无不对邓世蕾的爱心之举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故乡情。”家乡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回忆,故乡情是永远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感情,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是我们永远的亲人。就像歌曲《父老乡亲》中所唱的那样,“小米饭把我养大,风雨中教我做人,临别时送我上路,几多叮咛,几多期待,几多情深”。树高千丈,永远忘不了的是根。在每一个游子眼中,尤其是那些事业有成的游子,都有回报家乡的热切期望。回报家乡不但是一种爱心,还是一种责任。在邓世蕾一次次回报家乡的慈善行动中,他奉献出的是爱心,收获到的是感动,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爱心和感动,让人心不再孤独,让远在他乡的游子重新找到了家乡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