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典诗歌的一般步骤与要点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ch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教师教授古典诗歌时,该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教学,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对古典诗歌阅读的一般步骤、答题模式做一些探讨。
  一、明确阅读步骤
  阅读诗歌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通读文本
  要想通读,先看题目,再看作者,三看注解,最后才是读诗文。很多诗歌初看题目就可以知道内容,比如是托物言志诗,是思乡怀亲诗,还是送别诗。如《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这个题目,有很明确的信息:故乡人在外偶然相聚,而且是在客舍中,它的内容里一定有思乡怀亲之念,客居在外又有漂泊流离之感,宦海沉浮之痛,不忍离别之情。
  问题是大多数学生不看注解,注解被忽略。教师一定要强调看注解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看注解的习惯,知道从注解中寻找信息。
  2. 判断手法
  分析语言技巧,包括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正常的顺序是,先找修辞,找不
  到,再找表现手法,还是没有找到典型的表现手法,最后才找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定是有的。
  很多学生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混为一谈,眉毛胡子分不清。如果学生能够记住表现手法的类型与每一种类型的典型例子,记住表达方式的类型及每一种类型的典型例子,他就可以像学数学一样掌握了公式定理。
  诗歌中表现手法十分重要,常见的有: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一般在古诗中,描写细微的声音,如露珠滴落,石上泉水流动,秋冬鸟、虫啼叫,落叶的声响,鱼儿跳动等,就是以动衬静;而描写较大的声音,如竹笛响,牛儿哞叫,箫声,爆竹声等,就是以声衬静。教师让学生记住这些惯例,在分析表现手法时,他会一眼就得出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结论。
  对比衬托。举一个最通俗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什么是衬托,问“很高的人和很矮的人走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胖子和瘦人站在一起什么感觉?”这里既是衬托,又是正反对比衬托。在影视剧中,墙上的钟哒哒哒发出很响的声音,为什么?这里的问题是,学生搞不清楚什么是正面衬托,什么是反面衬托。通俗的解释就是好的,同类的就是正衬,比如两个很高的人在一起;好的和坏的,两个相反的在一起,就是反衬。但是不同的诗歌,要做具体分析。
  写景抒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歌典型的
  间接抒情。诗句究竟是什么表现手法,在脑子里梳理一下有哪些类型,对号入座。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第一句记叙,同时写景,交代了时间、事件、环境,第二句抒情,情感的落脚点是“悲”字,交代了人物。
  虚实结合法。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送别诗往往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明写送别时的情景,虚写送别后的情景,同时也是想象送别后的情景。学生记住了这个规律,只要一明确是送别诗,就可以基本上判断采用了虚实结合法。
  表现手法是考的最多的,学生往往会判断失误,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既是比喻,又是想象,很多时候,一句诗既有修辞手法,又有表现手法。很可能学生只判断出比喻,不能够判读出想象。像这种情况,如果阅读题目问的是什么修辞法,只须要答比喻;如果问的是表现手法,就要回答想象。
  表达方式只有5种: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记叙。在古诗中,描写、抒情是最多的,难得有直接议论的诗句,说明几乎没有,记叙是有的。在诗歌阅读中,很少有分析表达方式。
  3. 分析手法
  答题包括3点:什么手法、什么作用、什么情感。
  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是比喻的修辞和想象的表现手法,把湖水湖面比作白银盘,把远山比作青螺,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洞庭湖明丽的美景,又是想象,把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盘,深绿色的远山想象成青螺,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明确阅读的答题模式
  诗歌阅读题目的类型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意象类。判断是什么意象,结合原句分析营造了什么氛围,流露表达了什么情感。
  技巧类。判断手法,结合原句翻译和分析手法的作用,明确是什么情感。
  语言类。概括语言特点,结合原句分析语言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
  炼字类。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翻译、解释分析作用、氛围,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举例理解阅读步骤和答题模式
  诗歌的三大特征是语言凝练,音韵美,饱含情感。教师在教授诗歌阅读时,首先需要提纲挈领地告知学生,每一首诗歌阅读的落脚点都是情感,诗歌就是为了抒情。而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诗歌中通常都是间接抒情。
  以诗人戎昱的《塞下曲》(其六)为例,分析诗歌的阅读理解。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解,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歌的题目告诉读者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中的人物是将领、士兵,这类诗歌作者
  对他们是颂扬、怜惜的情感,他们有报国、建功立业、思乡怀亲的愿望,这类诗歌的主旨往往是表达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骎骎”的注解可以帮助理解原句,“盧龙塞”是古地名,“烟尘飞至今”就迎刃而解,“烟尘”,借代的修辞手法,仗打得很久了,战争连年。
  在这首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是“月”。“月”在古诗中通常表达思乡,可是有学生说“你怎么知道边将思乡?”这证明,学生连阅读古典诗歌最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但是,“月”不仅仅是表达思乡,它的含义还有:清高孤傲,不同流俗;感叹昔盛今衰等,关于这一点,老师须要给学生讲清楚,以免读诗看见“月”就是思乡。
  首句为什么是“北风”?“白草”?因为东风是春天,北风是冬天。知道绿色的草,枯黄的草,也该明白白色的草是怎么一回事。凛冽的西北风中被霜打后又披着白雪的凋敝的枯草在瑟瑟抖动,可见天有多么冷。而胡人的马天天都来侵扰。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将七的出场作铺垫。
  颔联写的是寒秋的边塞是严冬般的寒冷,守边的将领深夜在戍楼遥望冷月。颈联描写的是铁制的盔甲上凝结的寒霜冷露更加沉重,陪伴着的战马日日年年。表现了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总之,古典诗歌的阅读是有类可寻的,也是有一定的步骤和模式的。如果学生掌握了诗歌的一般类型,诗歌阅读的一般步骤和答题模式,诗歌赏析类题目的得分率就会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在最近几年,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使其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信息化必然会成为时代的趋势,而教育行业的信息化也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实现。而高中教学为了和信息
用吸光光度法对磷脂进行检测,用改进的丁酮不溶物法和浊度法对米糠蜡进行检测,用分光光度法对谷维素进行检测,用气相色谱法对甾醇进行检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维生素E进行检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其专业内涵建设的必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无论校企合作形式方面,还是从校企合作内容方面,呈现立体化、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关系
一、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1教学前的反思  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要面对很多学生,而每个学生的性格与学习基础存在差异,使得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存在着相对的突发性与不可预料性。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应,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适当地反思预测各种未知状况的发生,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与观点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以达到从容应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目的,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不得不面对两个重要的问题,其一是小学生普遍存在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精力不集中的实际情况,其二,是数学具有逻辑性强、思维紧密的学科特点,给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语文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僵硬刻板的课堂局面受到批判和摒弃,构建生动的语文课堂成了教学改革的主流之一。所谓"生动课堂"就是教师应调动激发全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2009年以来,作为“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生领导力培养》课题实验学校,在五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拓宽课程渠道,丰富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
民办学校主要通过民间资金举办并依靠学费运营,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民办教育的投资融资,了解民办教育的投融资特点与困境;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其盈利性表面上看是一对矛盾体,事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书面表达能力就是作文。但目前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付出了很多,结果不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反而非常普遍。造成学生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重要原因还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让我们明白,作文课堂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要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学生才有个性化的作文。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之中。图书馆也迈向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技术在方便读者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简要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访问的成因,然后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管理策略,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信息化 图书馆 访问风险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