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强调涉农本科高校科学研究与高校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科研促进教学的条件与因素,提出了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的途径,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涉农本科高校;科学研究;实践教学;途径
作者简介:甘黎明(1979-),女,湖北公安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汪如春(1977-),男,江苏泰兴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与哲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FDY104)、2013年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与哲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SJDFDY05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53-02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尤其是涉农本科人才培养与综合性高校及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综合性本科侧重学术研究,很多学生通过考研步入研究者行列,高职类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应用型本科既注重职业技能培养也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不管哪一类人才培养方式,科研促进教学和途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应用型涉农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
涉农高校往往比别的类型高校承担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主要是由于涉农专业更为传统专业,受旧的观念影响,很多学生并不十分愿意报考涉农专业,不少学生是因为服从转专业才从事涉农专业的。加上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成本偏高,教学经费不足,使得涉农本科人才培养压力加大。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比较大,而农业方面丞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也多,这使得涉农高校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因而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带动教学,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有科学合理的途径。
二、科研促进教学和条件与因素
1.科研经费弥补了教学经费不足的缺陷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是个普遍问题,随着农产品、畜产品价格的上涨,涉农本科专业教学经费不足的矛盾更为明显。但教师科研经费充足也是个普遍现象。国家及地方政府每年都投入了充足的科研经费,且各类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项目、行业专项、前瞻性研究、成果转化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这样的状况仅仅依靠教师团队是远远不够的。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高年级本科生无疑可以吸收进入科研团队,从事具体的试验操作、数据分析及重复试验中去,这也就无疑会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科研经费弥补教学的需要。
2.平台建设类科研项目弥补实践基地的不足
一般性的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及校外实践基地。涉农高校也多位于城市,又因产业特点的限制,不可能在校内长期进行种养殖,这就决定了校内涉农教学实践基地是有局限性的。而校外实践基地大多采取了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在一定的时限里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实习期一过,双方合作过程结束。这种校外实践基地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持久,也不能解决生产企业的实际问题,也没有特定的人来引导学生。而科研项目中的平台建设项目是政府以科技任务形式下达给校企双方的,有经费,有科技成果、人才培养、基地设施等考核指标,且这些指标是刚性的,项目实施也是持续的,这样的科研平台无疑是最好的教学实践基地。
3.科研试验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
科研试验是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包括探索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等多种形式,这些试验总有一个持续观察、记录、统计的过程,亲身体验这一过程远甚于单纯的课程实验。因此,可将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科研试验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4.科研有助于授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与学总是相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水平密切相关。早在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就提出了“教学科研相统一”的教育原则,认为教学是根本,科研则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科研锻炼了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以科研促进教学的途径
1.必须了解现实中科研与教学脱节的问题
我国高等本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科研与教学脱节的问题,这其中有多种原因。首先,基础性科研项目重视学术研讨,应用性不强;重大科技项目强调成果的应用与转化,难以将科研成果系统转化为教学内容,本科生无法介入。只有应用性科技项目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关联。这就说明科研的专业性会限制在教学中推广。其次,科研项目具有时限性,而实践教学是无限的,这种时间分配上的矛盾也会造成科研与教学的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政策引导。目前,教育部、部分省份相继出台发多项文件,如《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吸收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并建立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的机制。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针对不同的要求,通过研究加以解决。三是形成结合科研课题的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二者相结合的难点,但最终必须要解决,模式可有多样形式,但总离不开二者的有机结合。
2.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实践证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是以科研带动教学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就是一项独立的试验;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项目也是由一个个独立的试验组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大小选择性地设立几个小试验,分解给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独立承担一项试验作为毕业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弄清各自试验研究在整个科研项目中的意义与作用,从而能够与产业相结合,最终其毕业论文的价值就与产业甚至就业结合了。
2.将科研项目与学生和科技创新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还能促进学生的创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实施期必须完成一定的考核指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具体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往往在科研项目中也有所体现。其中,专利申请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信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发明专利难度较大、能力强的学生孔明有可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独立完成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从而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以科研促进教学的途径还有很多,有待于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研讨,最终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旺,周薇薇,陈永红.关于结合科研课题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5(3):123-125.
[2]赵敏福,聂丽,姚有峰,张波.实验室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J].大学教育,2013,(7):70-71.
[3]李俐俐,陈良兵.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9):107-108.
[4]段庆茹,阚连宝,生艳梅.科研与教学相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114-115.
[5]段庆茹,阚连宝,王玉翠,齐晗兵.高等教育教学中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0.
[6]郝振君.通过教育科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1):131-133.
[7]成钢,王京仁,李淑红,等.《动物疾病学》科研促教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3,(1):160-161.
注:汪如春为本文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涉农本科高校;科学研究;实践教学;途径
作者简介:甘黎明(1979-),女,湖北公安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汪如春(1977-),男,江苏泰兴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与哲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FDY104)、2013年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与哲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SJDFDY05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53-02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尤其是涉农本科人才培养与综合性高校及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综合性本科侧重学术研究,很多学生通过考研步入研究者行列,高职类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应用型本科既注重职业技能培养也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不管哪一类人才培养方式,科研促进教学和途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应用型涉农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
涉农高校往往比别的类型高校承担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主要是由于涉农专业更为传统专业,受旧的观念影响,很多学生并不十分愿意报考涉农专业,不少学生是因为服从转专业才从事涉农专业的。加上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成本偏高,教学经费不足,使得涉农本科人才培养压力加大。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比较大,而农业方面丞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也多,这使得涉农高校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因而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带动教学,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有科学合理的途径。
二、科研促进教学和条件与因素
1.科研经费弥补了教学经费不足的缺陷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是个普遍问题,随着农产品、畜产品价格的上涨,涉农本科专业教学经费不足的矛盾更为明显。但教师科研经费充足也是个普遍现象。国家及地方政府每年都投入了充足的科研经费,且各类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项目、行业专项、前瞻性研究、成果转化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这样的状况仅仅依靠教师团队是远远不够的。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高年级本科生无疑可以吸收进入科研团队,从事具体的试验操作、数据分析及重复试验中去,这也就无疑会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科研经费弥补教学的需要。
2.平台建设类科研项目弥补实践基地的不足
一般性的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及校外实践基地。涉农高校也多位于城市,又因产业特点的限制,不可能在校内长期进行种养殖,这就决定了校内涉农教学实践基地是有局限性的。而校外实践基地大多采取了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在一定的时限里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实习期一过,双方合作过程结束。这种校外实践基地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持久,也不能解决生产企业的实际问题,也没有特定的人来引导学生。而科研项目中的平台建设项目是政府以科技任务形式下达给校企双方的,有经费,有科技成果、人才培养、基地设施等考核指标,且这些指标是刚性的,项目实施也是持续的,这样的科研平台无疑是最好的教学实践基地。
3.科研试验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
科研试验是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包括探索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等多种形式,这些试验总有一个持续观察、记录、统计的过程,亲身体验这一过程远甚于单纯的课程实验。因此,可将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科研试验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4.科研有助于授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与学总是相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水平密切相关。早在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就提出了“教学科研相统一”的教育原则,认为教学是根本,科研则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科研锻炼了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以科研促进教学的途径
1.必须了解现实中科研与教学脱节的问题
我国高等本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科研与教学脱节的问题,这其中有多种原因。首先,基础性科研项目重视学术研讨,应用性不强;重大科技项目强调成果的应用与转化,难以将科研成果系统转化为教学内容,本科生无法介入。只有应用性科技项目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关联。这就说明科研的专业性会限制在教学中推广。其次,科研项目具有时限性,而实践教学是无限的,这种时间分配上的矛盾也会造成科研与教学的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政策引导。目前,教育部、部分省份相继出台发多项文件,如《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吸收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并建立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的机制。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针对不同的要求,通过研究加以解决。三是形成结合科研课题的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二者相结合的难点,但最终必须要解决,模式可有多样形式,但总离不开二者的有机结合。
2.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实践证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是以科研带动教学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就是一项独立的试验;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项目也是由一个个独立的试验组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大小选择性地设立几个小试验,分解给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独立承担一项试验作为毕业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弄清各自试验研究在整个科研项目中的意义与作用,从而能够与产业相结合,最终其毕业论文的价值就与产业甚至就业结合了。
2.将科研项目与学生和科技创新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还能促进学生的创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实施期必须完成一定的考核指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具体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往往在科研项目中也有所体现。其中,专利申请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信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发明专利难度较大、能力强的学生孔明有可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独立完成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从而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以科研促进教学的途径还有很多,有待于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研讨,最终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旺,周薇薇,陈永红.关于结合科研课题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5(3):123-125.
[2]赵敏福,聂丽,姚有峰,张波.实验室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J].大学教育,2013,(7):70-71.
[3]李俐俐,陈良兵.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9):107-108.
[4]段庆茹,阚连宝,生艳梅.科研与教学相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114-115.
[5]段庆茹,阚连宝,王玉翠,齐晗兵.高等教育教学中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0.
[6]郝振君.通过教育科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1):131-133.
[7]成钢,王京仁,李淑红,等.《动物疾病学》科研促教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3,(1):160-161.
注:汪如春为本文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