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笔墨精神”与中国油画的新拓展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w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油画经过短短一百年的历史,在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容入到油画当中,无疑是为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中国油画 笔墨精神 中国画 发展
  中图分类号:J519 文献标识码:A
  
  笔墨是中国画表现与传达美的基本绘画语言,它既有灵活的结构,稳定的程式性,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又是目的,当它承载着画家的思想,驰骋于古今之间,营造着一个神奇的世界的时候,笔墨不再是笔墨本身,而是成为一种笔墨精神,笔墨精神体现了人格品位,也体现了人的修养和气质。因此,对笔墨精神的理解应该纳入到中国文化的高度。要认识笔墨精神,首先要了解中国画的笔墨。
  
  一 笔墨独具的结构性、程式性和表现力
  
  “笔墨”一词缘于便用中国毛笔和水墨产生的复合概念,但它的内涵远超过其表现形式和技巧。笔墨宣纸是中国画所特有的媒介材料,这种特殊的工具、材料与特定的表现手段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和水墨的协奏,因此说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
  笔墨具有结构性,笔与墨、笔与笔、墨与墨的排练、组合即结构。笔墨即结构,是抽象的思想感情和画家风格特性的形象载体。结构有内外之分,内结构是指色痕墨迹在勾、泼、染中的起承转收,点、线、体、面的堆刮挑抹中的对抗咬合,血脉精气在走笔运刀中的升沉跌宕;外结构是指整体结构在经营安排中的争让开合,精神张力在大块构造中的聚散屈伸,大道天规在位置布陈中的运行流动。
   笔墨结构与造型有关,有时它服从于造型,形中有神,神中有形,切忌绝对形似和绝对神似。荆浩在《笔法论》中提出的“气韵思景笔墨”六要,要使我们明确了笔墨的概念,其意义远远超过了笔墨结构本身,因为笔墨在表现自然物象的同时更是抒发情感、意念与精神的手段。
  笔墨具有程式性,笔墨程式是笔墨结构逐渐规范化的结果。无论哪门哪派艺术都讲究格式和法度,这就是程式美。笔墨依附于程式,程式为笔墨的载体,这种程式给绘画面一种稳定的有规律的技法美,类似于京剧的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演绎着自然与生活情趣,尽管它是固化、被千百次无生殖力地重复,就会失去生命力;但若把笔墨程式视为“魔鬼”,把它同等于“保守”、“情趣味”,敬而远之或轻易抛弃,或一西画方法代替它,又将导致笔墨和中国画本性的迷失、丧失。
  真正的美是不会过时的,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千百年的淘汰选择的中国画笔墨程式美应当是有永恒的和有生命力的。程式的形成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一种艺术提炼与升华,每个人在主观情感与客观现象相碰撞时都会有表达冲动,但是只有寻求到一种能凝结情感与一瞬间的客观语言,才可以完成艺术作品。程式语言就是这种主观情感的外化与客观表现的概括化、抽象化相统一的产物。
  当倪瓒用那种寂寥空明一抹远山、几株疏枝寒林、平坡累石的程式营构他的太湖风景时,就使他那在元代重压下知识分子抑郁不得志的情思与客观物象得到统一;当徐渭将水泼成图画,以抒写那一串串葡萄、一片折枝的景致时,真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 ,他的曲折命运,他的内心怨愤以及裹夹在程式中的情感同样与其对应的客观物象找到了结合点。程式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随着对象与创作主体的变化它也会不断变化。
  笔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是中国画的语言,语言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个想精确表达思想的人来说,起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它不仅是画家写形状物的手段,更成为了画家主题精神的抒发渠道。古人云:“画乃心印” ,即画是心灵的反映,也就是说笔墨之表现是为了表现人的主体精神。中国画之典型代表文人尤其如此。笔墨是中国画的骨气与风韵,既是它的血肉之驱,又是它的灵魂。形神兼备为最高境界和完美组合。中国画的笔墨,是一种充分发挥了工具媒体特性,有独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作为艺术语言,它一直承担着两重任务:状物与写实。就内涵而言,笔墨实际有三个层面,其表层是媒介工具;起里层是艺术语言;起深层是艺术精神。
  
  二 中国画笔墨语言的精神内涵
  
  中国画笔下的客体,是思想、观念、追求的综合体,不是单一的物质反映,而是一种精神的产物,它的笔墨、色彩也是具有丰富的寓意和深刻的内涵。所以,中国画的笔墨,带有极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从一开始就已形成。它的形成是有它的哲学根基,因为中国画崇尚“朴”,“朴”也是“素”,“素”反映到色彩学上也就是黑与白,就是墨。以墨为基础,笔与墨是中国画表现大自然的核心,是中国画对大自然的高度概括。油画的传入给中国艺术带来了新的气息,当时普遍被人接受的就是西方那种华丽色调的古典油画,也就是用绚丽的色彩来表现万物,有时不被那鲜明的色彩所吸引,但是这只是对客观物体的再现。油画也可以去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
  中国画表现世界的手段主要是笔墨,笔墨更具体的表现就是线,线是中国画的骨,是表现作者心理与物体的形式。当然西洋画里也有线的存在,但中国画的线条和西洋画的线条有质的不同。它们的相同之处是线条在两个画种里都是一种风格的体现和描写大自然的手段,但中国画的线不仅是风格的表现和描写大自然的手段,而且有更深刻的内涵,是作者人生实践观念的体现,它包容了精神和人格的力量。
  倪云林线条中的渴笔干擦,用墨清淡,就透出作者宁静致远的思想;八大柔中带刚的线条,正是反映了他顽强不屈的个性;石鲁生涩的用笔,那“战斗的线条”正反映了他那倔强和不断为真理而抗争的精神;潘天寿方折的用笔,线条的力度,反映出他强悍之气和刚直的性格;傅抱石轻松、飘逸的线条,反映出浪漫、洒脱的情怀。正因为中国画的笔墨有如此丰富的内涵,所以说中国画笔墨的锤炼过程,是一种人生观念的锤炼过程,是理想、玩味、咀嚼、体验的过程,甚至用毕生的精力才能完善和成熟。
  
  三 笔墨的继承与发展
  
  纵观世界艺术的发展,中国画“形而上”的笔墨观,才是中国独有的精神魅力,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应该弘扬,而不是抛弃,如果一旦失去笔墨,也就等于失去了中国画的精神。而现阶段,中国画的现状存在着一定的弊病,从各种展览,包括国家级的大展,就反映出部分作者缺乏对中国画更深层次的认识,肌理效果,哗众取宠,取悦于观众,这种层面人员不少。
  或是对笔墨的认识把握不够到位,笔墨屈从于自然,情感注入不够,笔墨的个性发挥和主观性不足,而流于一般;要么一味强调主观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不够,从而削弱了作品的力度,这种层面比较大,而且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是目前中国画比较普遍的现象。既强调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也讲究绘画的形式感,充分的发挥了笔墨的主观精神,才是我们研究的着眼点和成熟的中国画观念。
  与具有传统魅力的书画相比,中国油画从传入到今天也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却在中国生根开花,结出丰硕成果。产生了像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油画大师,把西方优秀的绘画艺术及人文主义的审美理想传给中国,给旧中国落后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建国以后,在“为人民服务”、“为社會主义服务”的文艺方针指导下,油画的普及工作迅猛发展。中国油画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走向系统化、民族化。
  “文革”十年间虽然有些停顿,但“文革”后中国油画创作迅速崛起与恢复,突破题材禁区、语言形式禁区。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改革开放后,西方的生活理念和艺术思潮不断涌人,不单单对中国油画的创作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观众的审美理念也是一次全面的洗礼。中国油画家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增强,走出去、引近来,大大扩展了艺术视野,在创作中丰富了油画的表现力。
  400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首次把油画带到了中国,但油画真正立足中国,应是19 世纪末到20世纪初。百年来,油画艺术在引进、学习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了近现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艺术思想的不断开放过程中,油画的西方中心地位日益消解。
  20世纪初徐悲鸿和林风眠分别从西方引进的两种油画面貌,徐悲鸿将西方传统油画和中国社会现状相结合,用写实油画描绘历史现实和现状;后者则把西方现代绘画思潮与中国传统艺术相融会,写意油画应运而生。二者不同的审美态度和绘画形式,体现了在百年前的中国文化情境下,中西结合的不同抉择与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末,写实主义油画以其表现技法的真实性,成为国家文化武器和政治斗争工具,领袖和英雄是主要的创作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面貌和精神特征。其背后会显现出绘画形式上高贵的古典主义品质和独特的历史符号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后,油画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理想、创作理念。传统写实主义退向边缘,“具象绘画”、“抽象绘画”、“意象绘画”等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中国油画家们在运用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结合中,逐步形成了中国油画的基本面貌。把创作重心和智慧转换到表现本土特色的内容上,其价值取向和语言形式都在日益倾向于中国传统风格。这样,中国油画才真正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近些年来中国油画的作品展,令人振奋的作品不多,倒是画家们娴熟的技巧非常令人赞叹。其实,油画注重对技巧语言的追求,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作品的精神的塑造。一件艺术品的优劣,往往取决于作品中精神显现的程度。比如米勒质朴醇厚的语言表现,夏加尔梦幻般的乡情色彩,卢奥粗狂概括的写意手法等等,与其说是油画丰富语言的表现,倒不如说是透过其形式语言感悟到深刻的精神,其完美的绘画表现语言的背后无不显露出作者强烈的精神寄托。
  艺术不仅关注现实生活,还要超越现实的层面,上升到精神的终极关怀,也就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自文艺复兴以来,“绘画的本质”有两次误解而被遮蔽,绘画实践也越来越远离自身的本质,一次是透视、解剖与光学的自然主义,把绘画理解成是复制自然忽视精神性表达的“逼真”,另一次是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的“逼真”取代绘画,因而绘画的合法性存在危机。
  视觉艺术的绘画在本质上应该不是将自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物象转换到画面上,而是对烛照人类精神性的东西进行构型。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类沉溺于欲望的满足,尼采喊出了“上帝已死”,人类的信仰缺失导致生活的扭曲和异化。正如朝戈所说:
   “这个社会现实真正需要的是正面的坚持内在价值的人与具有这种崇敬感的艺术,对人类的某种宝贵精神的持守和升华”。
  油画艺术在西方早已走过了它最辉煌的时期,它留给后世的是无与伦比的人类精神财富。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以传统的程式或西方的观念试图来解决当下艺术中的问题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发展中国油画,既要珍惜现在已形成的艺术多元化的好局面,同时还要解决好油画艺术的语言形式与画家内在精神性相统一的问题,在继承西方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研究本民族的文化精神。
  随着中国油画价值观念的深入和中国文化氛围的扩大,国人和世界都在调整审视中国油画的目光,以正确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油画。虽然与传统中国画的收藏相比中国油画还远未成熟,但近年来随着中国油画的收藏家群体日益壮大,已经建立起各自不同的风格架构,各个收藏群体逐渐形成。目前藏家们的心态不仅仅是对中国油画自身价值的信任,更是对当代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自信,由国人自己的审美标准判定中国油画的时代已经到来。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油画市场会从现在的起步阶段,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并最终完全融入整个中国艺术市场的洪流中去。
  
  参考文献:
  [1] 谢麟:《当代中国油画的现状与思考——从第10届全国美展看中国油画的价值取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 邵大箴:《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美术》,1980年第11期。
  [3] 馬聪:《远离真实——我看中国油画现状》,《美术文摘》,1995年第7期。
  
  作者简介:代祥勇,男,1972—,四川内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基础、油画、室内设计、等教学及研究,工作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核酸检测方法进行系统性验证。方法:根据血浆样本实际情况,并结合试
我国铸造铜元始于光绪十五年。当时,任两广总督的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了缓解钱荒,率先下令在广东试铸新式无孔铜元,并在广东一地试用。由于铜元有铸造方便、式样新颖、图案精美、轻重适中、便于携带等诸多优点,所以广受商民欢迎,不仅奇迹般地缓解了钱荒,而且有效地打击了私铸钱币。于是。各省纷纷效仿。在清末和民国期间的近50年内,各省铸造的铜元数量在百亿枚以上,至今存世量仍相当惊人。我们如何收藏这些清末和民国铜元呢
β-丙氨酸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及化工等领域.β-丙氨酸的合成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种,通过β-氨基丙腈的水解是合成β-丙氨酸重要方法之一.然而腈类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