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题。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千百年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道德情感,已成为内涵丰盈、外延广阔的教育体系,成为一种大德育潮流。爱国主义教育不应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而应是最重要、最经常、最普遍、最恒久的知国、爱国、建国的教育体系。在贯彻落实新课程目标与教育《纲要》精神的实践中,反复思考、探索,我们以为,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出发,大致可从五个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构建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在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譬如,《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的“举公义”,以至后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无不体现着一种整体的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渗透传统美德的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是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把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渗透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方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方可教育学生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方可培养起学生为国为民“舍生取义”“以身殉道”的献身精神。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与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国家政权和执政党相联系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爱国主义与爱党是一致的。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创立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离开了热爱党,爱国主义就无从谈起。其次,党的领导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关键,没有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的建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真正继承者,是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党和爱国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所以,热爱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同时,教育《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爱国主义往往与“忠君”思想相联。忠君即“报国”。在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爱国则多与“救国”相联系,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始终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则必须同爱社会主义相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井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强中国、富中国、发展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希望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爱国青少年理应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结合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只有逐步培养和树立起学生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激发起青少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也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改革开放的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同改革开放教育相结合。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的困惑与迷惘。譬如,“过去赶走了的今天又请回来”“过去是武装侵略,今天是经济掠夺”“是爱国,还是卖国”“是改革,还是补资本主义的课”等等糊涂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要让他们明白:当代爱国主义不应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因循守旧、闭关锁国不是真爱国,反而是误国,祸国;今天“请回来”是在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和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前提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是“吃羊(洋)肉,长人肉”,与殖民地、半殖民条件下的资本主义掠夺与剥削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应以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把握机遇,勇于吸取和接纳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改革开放强强国、富国,实现中国梦,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前列。其次,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发达的生产力,以及富裕的国民生活等等,在横向比较中,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自愧弗如”的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学生明白:我们也曾有过辉煌,中国人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一百多项发明与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今天的落后完全是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疯狂掠夺所致。用我们曾受的屈辱,曾有的辉煌,去鼓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同时又不去安慰现实的落后,而要同心同德,在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四、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国情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这里讲的国情教育即是讲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注意将我国现实的人口、土地、资源、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受教育状况、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情况溶入教育中,引导青少年学生辩证地认识我国国情,找到爱国主义的始发点。让学生明白,我国绝对资源与人均相对量矛盾突出,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一花一木,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勤俭节约;还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不平衡,如果仅看我们的东南沿海地区,我们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差多少,但我们并不能因为我国西部落后就割舍不要啊!只有这样让学生对祖国的国情多了解一分,才能使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加一分,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增强一分。让青少年明白,我们的“母亲”很美,但很穷,“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要承认落后,更要不甘落后,要后来居上。因此,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基本国情教育相结合,不能搞“两张皮”。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还应注重实践教育。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国倩,体验劳动的甘苦、创业的艰辛、幸福来之不易,从而沟通与祖国、与人民的感情,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埋怨、偏激、冒进等思想情绪,引导他们勤奋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五、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成才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这种责任既需要全民族共同肩负,又对每一社会角色有各自的要求。因而,我们以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的落实,必须同成才教育相结合。首先,要引导教职工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为国发奋、立志成才的革命热情;爱国主义教育能对成才教育起着定向、启动、输送强大精神动力的作用。同时,还要让教职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才能巩固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如果说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是基础,那么,强国之志则是理念内核,情感需要理智的维系和调节。只有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帮助青少年确立起为国发奋、成才报国的强国之志,才能持久维持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完整统一在学校的育人实践中。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将爱国与成才完美地结合在人生成长的历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爱国、报国作为成才的目的和方向。科学家巴斯德讲过:“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成才是每一位青少年学生的愿望,但成才的方向和目的却因人而异。我国当代青少年成才的目的和方向的质的要求应该是爱国报国、振兴中华。同时,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只有立志成才,才能爱国、报国。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要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大力发展以科技为第一的社会生产力。青少年学生只有成才,即成长为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用人才,才能够报效我们的祖国。
总之,我们以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做到以上“五个结合”。惟其如此:与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方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厚重感和民族自豪感;与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方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基本国情和实践教育结合,则可帮助青少年学生找到爱国主义的始发点,克服偏激冒进的思想情绪;与成才教育的结合,则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和终极追求。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在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譬如,《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的“举公义”,以至后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无不体现着一种整体的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渗透传统美德的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是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把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渗透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方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方可教育学生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方可培养起学生为国为民“舍生取义”“以身殉道”的献身精神。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与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国家政权和执政党相联系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爱国主义与爱党是一致的。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创立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离开了热爱党,爱国主义就无从谈起。其次,党的领导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关键,没有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的建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真正继承者,是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党和爱国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所以,热爱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同时,教育《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爱国主义往往与“忠君”思想相联。忠君即“报国”。在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爱国则多与“救国”相联系,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始终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则必须同爱社会主义相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井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强中国、富中国、发展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希望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爱国青少年理应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结合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只有逐步培养和树立起学生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激发起青少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也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改革开放的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同改革开放教育相结合。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的困惑与迷惘。譬如,“过去赶走了的今天又请回来”“过去是武装侵略,今天是经济掠夺”“是爱国,还是卖国”“是改革,还是补资本主义的课”等等糊涂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要让他们明白:当代爱国主义不应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因循守旧、闭关锁国不是真爱国,反而是误国,祸国;今天“请回来”是在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和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前提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是“吃羊(洋)肉,长人肉”,与殖民地、半殖民条件下的资本主义掠夺与剥削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应以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把握机遇,勇于吸取和接纳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改革开放强强国、富国,实现中国梦,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前列。其次,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发达的生产力,以及富裕的国民生活等等,在横向比较中,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自愧弗如”的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学生明白:我们也曾有过辉煌,中国人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一百多项发明与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今天的落后完全是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疯狂掠夺所致。用我们曾受的屈辱,曾有的辉煌,去鼓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同时又不去安慰现实的落后,而要同心同德,在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四、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国情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这里讲的国情教育即是讲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注意将我国现实的人口、土地、资源、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受教育状况、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情况溶入教育中,引导青少年学生辩证地认识我国国情,找到爱国主义的始发点。让学生明白,我国绝对资源与人均相对量矛盾突出,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一花一木,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勤俭节约;还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不平衡,如果仅看我们的东南沿海地区,我们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差多少,但我们并不能因为我国西部落后就割舍不要啊!只有这样让学生对祖国的国情多了解一分,才能使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加一分,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增强一分。让青少年明白,我们的“母亲”很美,但很穷,“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要承认落后,更要不甘落后,要后来居上。因此,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基本国情教育相结合,不能搞“两张皮”。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还应注重实践教育。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国倩,体验劳动的甘苦、创业的艰辛、幸福来之不易,从而沟通与祖国、与人民的感情,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埋怨、偏激、冒进等思想情绪,引导他们勤奋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五、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成才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这种责任既需要全民族共同肩负,又对每一社会角色有各自的要求。因而,我们以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的落实,必须同成才教育相结合。首先,要引导教职工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为国发奋、立志成才的革命热情;爱国主义教育能对成才教育起着定向、启动、输送强大精神动力的作用。同时,还要让教职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才能巩固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如果说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是基础,那么,强国之志则是理念内核,情感需要理智的维系和调节。只有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帮助青少年确立起为国发奋、成才报国的强国之志,才能持久维持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完整统一在学校的育人实践中。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将爱国与成才完美地结合在人生成长的历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爱国、报国作为成才的目的和方向。科学家巴斯德讲过:“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成才是每一位青少年学生的愿望,但成才的方向和目的却因人而异。我国当代青少年成才的目的和方向的质的要求应该是爱国报国、振兴中华。同时,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只有立志成才,才能爱国、报国。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要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大力发展以科技为第一的社会生产力。青少年学生只有成才,即成长为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用人才,才能够报效我们的祖国。
总之,我们以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做到以上“五个结合”。惟其如此:与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方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厚重感和民族自豪感;与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方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基本国情和实践教育结合,则可帮助青少年学生找到爱国主义的始发点,克服偏激冒进的思想情绪;与成才教育的结合,则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和终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