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练命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与朋友一起到海边游玩,花50元钱买了两大袋漂亮的贝壳,觉得十分合算。但很快就发现这两大袋贝壳成了压手的累赘。正头痛时,发现一位与我们一样手提两大袋贝壳的老太太正蹲下身来,用双手在挖一个沙坑,然后把两袋贝壳放进坑里。朋友忍不住逗她:“阿姨,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藏宝物,不怕被人偷走吗?”老太太一边往坑里填沙一边快活地说:“待会儿我走了你们就来偷吧!”朋友对我说:“要不,咱们也这样吧?”我摇摇头说:“跟那个坑比起来,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手。”就这样我们一直拎着这两大袋压手的“宝贝”在海边戏水。说实在的,获得“宝贝”的喜悦渐渐被守卫“宝贝”的辛苦消磨殆尽。
回程路上,走到老太太的藏宝之地,我和朋友不由得停下脚步。趁人不注意时,我将手中的长柄伞猛地往下一戳,“嚓”的一声是金属碰到贝壳的声音!“还在!”我和朋友异口同声地喊出来。望着手中沉甸甸的“宝贝”,我忽然明白了很多……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完成作文。
1.信任危机让人累
材料中“我”说:“跟那个坑比起来,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手。”正是因为缺乏对别人良知与道德的信任,“我”才坚决不学老太太的做法,而让“宝贝”变成了自己的累赘,更让获得“宝贝”的快乐变成一种“累”。
2.舍得之间明得失
材料中的“我”因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宝贝”,只好拎着压手的“宝贝”在海边戏水,可以想见戏水的乐趣自然无法畅快享有。如果“我”索性将“宝贝”舍弃一边,尽情戏水,与大海亲密接触,海边之行将会更充实。“舍”是为了另一种“得”,而一味在意“得”,却有更大的“失”。
3.真正的拥有
材料中的“我”对于“拥有”的理解是狭隘局限的。“我”只认定抓在手里的才算是拥有。其实,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真正的拥有应该是精神上的收获。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会既有获得美丽贝壳的快乐,又有戏游海水的体验之乐。
4.善意的视角
材料中的“老太太”虽然属于从属地位,却颇具亮点。首先掩埋“宝物”时坦坦荡荡,不避众人,再者面对调侃,豁达洒脱。“待会儿我走了你们就来偷吧!”玩笑之语,透露出一种善意与豁达的处世态度。
5.学会判断
这则材料中的“朋友”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代表了一种众人心理。这种人缺乏自我判断力,容易从众。看到老太太的做法,他觉得可以效仿。当“我”表明立场后,他也顺应跟随。没有自主判断的人最终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6.懂得分享
7.不要只在意手中的东西
8.快乐是什么
9.学会统筹
10.人心向善
素材一:
疑人与知人
有一次,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回一些米,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起身说:“刚刚梦见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煤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素材化用】这段文字讲的是“知人”不易,孔子这里的“知人”不局限于了解别人,也指认清自我。正是孔子有疑人之心,才会对颜回产生误解。但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敢于正视自我,勇于反省自己的疑人之心,认识到在这种疑人之心的支配下自然无法全面了解人。
素材二:
赚钱与捐钱
香港影视大亨邵逸夫安详离世了,享年107岁。他是名副其实的娱乐之王,打造了邵氏、无线两个雄冠亚洲的影视王国,缔造“东方好莱坞”,拍了1000多部电影,鼎盛时拥有200多家电影院。离开他,华语电影、电视、娱乐历史无从写起。他一手打造了《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经典电视剧,一手捧红了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等娱乐巨星。他的人生故事,比他的电影更为精彩。
留在历史记忆中的邵逸夫,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慈善。从1972年66岁开始,他从一个影视大亨逐渐转为慈善大使。邵逸夫的慈善事业,最鲜明的特点是集中于教育领域,据中国教育部官网统计,从1985年至今,他通过邵逸夫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47.4亿港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用邵逸夫的话说,“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是我的心愿。”
邵逸夫后半生大做善事,不仅开辟了他的“第二生命”,还为社会树立了新的楷模,邵逸夫用行为竖起了一座座丰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邵逸夫的记忆,是从一栋栋“逸夫楼”开始的。许多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逸夫楼”往往是当地学校最漂亮的楼宇。“逸夫楼”的记忆是与人们的青春、奋斗、梦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素材化用】邵逸夫先生是生意人,他因致力拍摄国语片、热衷传播中国传统世俗文化,开创了一片天地。而又因为做慈善获得另一番成就。一方面精于赚钱,另一方面散钱做善事。所谓得失,不一定非用成本和利润衡量,若站在大格局大视野的高度,舍与得更需要大胸襟。
素材三:
两个第一人
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户晓。一同登月的还有奥尔德林,虽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样让人敬佩。
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向奥尔德林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作为同行者,而成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却是阿姆斯特朗,你是否感觉有点遗憾?”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船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上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欢愉的笑声中,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素材化用】奥尔德林以善意和豁达的心态化解了人们的不平和尴尬,同时也真诚地分享了朋友的快乐。
素材四:
独立思索的梁漱溟
梁漱溟坎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将近一个世纪里,他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事件,从延安时期经常与毛泽东通宵达旦、促膝长谈的朋友,到1953年在总路线及工人农民的看法问题上与毛泽东当面激烈冲突,遭到痛斥,跌入命运的低谷。但无论处境如何,他始终拥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时局而改,不为权力而变。在众口一词文化氛围中独树一帜,表达出不一样的看法。“我并非学者,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这样自我评价道。
【素材化用】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梁漱溟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从思考中发现乐趣。在这个多元化表达的时代,应理性判断,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盲从跟风,永远找不到精神的出口。
导练命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余华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的阅读体验时,这样写道: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不只是阅读,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请结合自身实际,以“温暖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在导出题目之前,有一段关于作家余华的语料。该语料讲的是余华的阅读体验,在伟大的作品面前,余华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被那些伟大的作品引领。他在阅读的过程中追随、模仿、感悟,一路沉醉,直至这些作品已融进自己的生命。最后因为生命中有了这些伟大作品,而倍感温暖。通过分析该语料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题目“温暖的旅程”最终实质应指精神上的收获之旅。所以在主题表现上要有精神层面的意义。而在体裁选择上,议论与记叙文体皆可,联系情感角度,记叙文体更易彰显题目内涵。
1.记叙文体,通过一次具体的旅程,表现旅程之中所遇之人,或所见之景,或所触之物带给自己的温暖的感受。
2.记叙文体,通过自己成长之路(求学、学艺、体育训练),自己收获喜悦与启迪。
3.记叙文体,通过一次精神之旅(阅读、聆听、观赏艺术作品)感悟作品的艺术性及精神内涵。
4.议论文体,传递正能量感受温暖。
5.议论文体,弘扬传统美感受温暖。
6.追梦之路
7.与人为善
8.扶起来的人心
9.宽容
10.懂得欣赏
素材一:
冲顶时刻的礼让
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这时,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希拉里却将这个珍贵的机会让给了当地向导丹增。身居都市的希拉里知道这几步对于自己的意义,他最大的理想,甚至是活着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够第一个登上顶峰。但在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第一个登上珠峰。
【素材化用】冰雪之中的挑战之旅,因为最后冲顶时的礼让之举显得更具冲击力,打动人心的不仅是一路的携手互助,还有彼此的尊重与肯定。
素材二:
温暖的扫雪路
家住延安市姚店镇元龙寺乡的彭彩琴今年24岁,大学毕业后就在榆林的一家公司上班。年前腊月二十四,她带着喜悦和各种年货,踏上了回家的旅途。然而,回家后还没来得及好好跟父母说说话,时间的脚步已经将她推上了返程的列车。“我家在农村,平时到火车站乘坐小面包车。这几天雪下得太厚了,无法乘坐了。”她说,为了让自己顺利赶上7日15时的火车,早晨8时吃完饭,父母一人拿着扫帚、一人扛着铁锹踏上了扫雪的送别路。“我不让他们去,但是说什么都不听,他们说坑坑洼洼的山路不好走,担心我一个人不安全。”说起父母为自己扫雪的场景,彭彩琴眼中有泪花闪烁,“父母都60多岁了,30里的山路呢……”
【素材化用】归心似箭为的是感受家的温暖,扫雪送行更是承载着父母爱意。无论是回家还是离家,路途上相伴的永远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这种爱温暖一生。
素材三:
最温馨的提示
持续降雪,大量道路积雪结冰,许多在旅途中的人惊奇地发现,交警部门的微博、微信和路况广播更新非常快。登录微博或微信,总能快速地看到实时的道路信息;打开收音机,总能及时听到播音员播送最新的安全提示和绕行提醒。“亲,花丹停车位已满!别排队啦……”“亲,下雨啦!路面湿滑,注意安全啊!”他们既正义凛然,又热心肠,还撒娇卖萌,用最便捷,大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传递社会正能量,赢得了一个个“赞”。
【素材化用】执法者并不是铁石心肠、冷若冰霜,贴民心、合民意的执法方式让百姓一路有爱、一路温暖。
素材四:
童书中的感动
他是一个诗人,却成为童话之父;他出生在丹麦,却成为世界的儿子;他忧郁敏感自卑冷漠,却为孩子们编织出许许多多绮丽梦幻的纯真之梦;他像阿拉丁一样,手举着神灯,让每一个读到他童话的儿童梦想成真……他的名字叫汉斯·克里斯第安·安徒生。两百年了,在奥斯登,在纽约,在北京,读安徒生童话是孩子晚上睡觉前,很多妈妈的必修课。安徒生童话,是一个亮闪闪的文字组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爱与惆怅的温暖人生……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灿烂;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煌;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素材化用】一本好书,不需要成为最受追捧的那一本,但它总会是最值得回味和重读的经典;安徒生童话,是温暖人生的一盏明灯,不管路多么远多么难,永远给你一种温馨向上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与朋友一起到海边游玩,花50元钱买了两大袋漂亮的贝壳,觉得十分合算。但很快就发现这两大袋贝壳成了压手的累赘。正头痛时,发现一位与我们一样手提两大袋贝壳的老太太正蹲下身来,用双手在挖一个沙坑,然后把两袋贝壳放进坑里。朋友忍不住逗她:“阿姨,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藏宝物,不怕被人偷走吗?”老太太一边往坑里填沙一边快活地说:“待会儿我走了你们就来偷吧!”朋友对我说:“要不,咱们也这样吧?”我摇摇头说:“跟那个坑比起来,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手。”就这样我们一直拎着这两大袋压手的“宝贝”在海边戏水。说实在的,获得“宝贝”的喜悦渐渐被守卫“宝贝”的辛苦消磨殆尽。
回程路上,走到老太太的藏宝之地,我和朋友不由得停下脚步。趁人不注意时,我将手中的长柄伞猛地往下一戳,“嚓”的一声是金属碰到贝壳的声音!“还在!”我和朋友异口同声地喊出来。望着手中沉甸甸的“宝贝”,我忽然明白了很多……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完成作文。
1.信任危机让人累
材料中“我”说:“跟那个坑比起来,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手。”正是因为缺乏对别人良知与道德的信任,“我”才坚决不学老太太的做法,而让“宝贝”变成了自己的累赘,更让获得“宝贝”的快乐变成一种“累”。
2.舍得之间明得失
材料中的“我”因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宝贝”,只好拎着压手的“宝贝”在海边戏水,可以想见戏水的乐趣自然无法畅快享有。如果“我”索性将“宝贝”舍弃一边,尽情戏水,与大海亲密接触,海边之行将会更充实。“舍”是为了另一种“得”,而一味在意“得”,却有更大的“失”。
3.真正的拥有
材料中的“我”对于“拥有”的理解是狭隘局限的。“我”只认定抓在手里的才算是拥有。其实,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真正的拥有应该是精神上的收获。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会既有获得美丽贝壳的快乐,又有戏游海水的体验之乐。
4.善意的视角
材料中的“老太太”虽然属于从属地位,却颇具亮点。首先掩埋“宝物”时坦坦荡荡,不避众人,再者面对调侃,豁达洒脱。“待会儿我走了你们就来偷吧!”玩笑之语,透露出一种善意与豁达的处世态度。
5.学会判断
这则材料中的“朋友”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代表了一种众人心理。这种人缺乏自我判断力,容易从众。看到老太太的做法,他觉得可以效仿。当“我”表明立场后,他也顺应跟随。没有自主判断的人最终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6.懂得分享
7.不要只在意手中的东西
8.快乐是什么
9.学会统筹
10.人心向善
素材一:
疑人与知人
有一次,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回一些米,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起身说:“刚刚梦见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煤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素材化用】这段文字讲的是“知人”不易,孔子这里的“知人”不局限于了解别人,也指认清自我。正是孔子有疑人之心,才会对颜回产生误解。但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敢于正视自我,勇于反省自己的疑人之心,认识到在这种疑人之心的支配下自然无法全面了解人。
素材二:
赚钱与捐钱
香港影视大亨邵逸夫安详离世了,享年107岁。他是名副其实的娱乐之王,打造了邵氏、无线两个雄冠亚洲的影视王国,缔造“东方好莱坞”,拍了1000多部电影,鼎盛时拥有200多家电影院。离开他,华语电影、电视、娱乐历史无从写起。他一手打造了《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经典电视剧,一手捧红了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等娱乐巨星。他的人生故事,比他的电影更为精彩。
留在历史记忆中的邵逸夫,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慈善。从1972年66岁开始,他从一个影视大亨逐渐转为慈善大使。邵逸夫的慈善事业,最鲜明的特点是集中于教育领域,据中国教育部官网统计,从1985年至今,他通过邵逸夫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47.4亿港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用邵逸夫的话说,“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是我的心愿。”
邵逸夫后半生大做善事,不仅开辟了他的“第二生命”,还为社会树立了新的楷模,邵逸夫用行为竖起了一座座丰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邵逸夫的记忆,是从一栋栋“逸夫楼”开始的。许多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逸夫楼”往往是当地学校最漂亮的楼宇。“逸夫楼”的记忆是与人们的青春、奋斗、梦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素材化用】邵逸夫先生是生意人,他因致力拍摄国语片、热衷传播中国传统世俗文化,开创了一片天地。而又因为做慈善获得另一番成就。一方面精于赚钱,另一方面散钱做善事。所谓得失,不一定非用成本和利润衡量,若站在大格局大视野的高度,舍与得更需要大胸襟。
素材三:
两个第一人
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户晓。一同登月的还有奥尔德林,虽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样让人敬佩。
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向奥尔德林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作为同行者,而成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却是阿姆斯特朗,你是否感觉有点遗憾?”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船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上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欢愉的笑声中,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素材化用】奥尔德林以善意和豁达的心态化解了人们的不平和尴尬,同时也真诚地分享了朋友的快乐。
素材四:
独立思索的梁漱溟
梁漱溟坎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将近一个世纪里,他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事件,从延安时期经常与毛泽东通宵达旦、促膝长谈的朋友,到1953年在总路线及工人农民的看法问题上与毛泽东当面激烈冲突,遭到痛斥,跌入命运的低谷。但无论处境如何,他始终拥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时局而改,不为权力而变。在众口一词文化氛围中独树一帜,表达出不一样的看法。“我并非学者,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这样自我评价道。
【素材化用】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梁漱溟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从思考中发现乐趣。在这个多元化表达的时代,应理性判断,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盲从跟风,永远找不到精神的出口。
导练命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余华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的阅读体验时,这样写道: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不只是阅读,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请结合自身实际,以“温暖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在导出题目之前,有一段关于作家余华的语料。该语料讲的是余华的阅读体验,在伟大的作品面前,余华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被那些伟大的作品引领。他在阅读的过程中追随、模仿、感悟,一路沉醉,直至这些作品已融进自己的生命。最后因为生命中有了这些伟大作品,而倍感温暖。通过分析该语料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题目“温暖的旅程”最终实质应指精神上的收获之旅。所以在主题表现上要有精神层面的意义。而在体裁选择上,议论与记叙文体皆可,联系情感角度,记叙文体更易彰显题目内涵。
1.记叙文体,通过一次具体的旅程,表现旅程之中所遇之人,或所见之景,或所触之物带给自己的温暖的感受。
2.记叙文体,通过自己成长之路(求学、学艺、体育训练),自己收获喜悦与启迪。
3.记叙文体,通过一次精神之旅(阅读、聆听、观赏艺术作品)感悟作品的艺术性及精神内涵。
4.议论文体,传递正能量感受温暖。
5.议论文体,弘扬传统美感受温暖。
6.追梦之路
7.与人为善
8.扶起来的人心
9.宽容
10.懂得欣赏
素材一:
冲顶时刻的礼让
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这时,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希拉里却将这个珍贵的机会让给了当地向导丹增。身居都市的希拉里知道这几步对于自己的意义,他最大的理想,甚至是活着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够第一个登上顶峰。但在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第一个登上珠峰。
【素材化用】冰雪之中的挑战之旅,因为最后冲顶时的礼让之举显得更具冲击力,打动人心的不仅是一路的携手互助,还有彼此的尊重与肯定。
素材二:
温暖的扫雪路
家住延安市姚店镇元龙寺乡的彭彩琴今年24岁,大学毕业后就在榆林的一家公司上班。年前腊月二十四,她带着喜悦和各种年货,踏上了回家的旅途。然而,回家后还没来得及好好跟父母说说话,时间的脚步已经将她推上了返程的列车。“我家在农村,平时到火车站乘坐小面包车。这几天雪下得太厚了,无法乘坐了。”她说,为了让自己顺利赶上7日15时的火车,早晨8时吃完饭,父母一人拿着扫帚、一人扛着铁锹踏上了扫雪的送别路。“我不让他们去,但是说什么都不听,他们说坑坑洼洼的山路不好走,担心我一个人不安全。”说起父母为自己扫雪的场景,彭彩琴眼中有泪花闪烁,“父母都60多岁了,30里的山路呢……”
【素材化用】归心似箭为的是感受家的温暖,扫雪送行更是承载着父母爱意。无论是回家还是离家,路途上相伴的永远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这种爱温暖一生。
素材三:
最温馨的提示
持续降雪,大量道路积雪结冰,许多在旅途中的人惊奇地发现,交警部门的微博、微信和路况广播更新非常快。登录微博或微信,总能快速地看到实时的道路信息;打开收音机,总能及时听到播音员播送最新的安全提示和绕行提醒。“亲,花丹停车位已满!别排队啦……”“亲,下雨啦!路面湿滑,注意安全啊!”他们既正义凛然,又热心肠,还撒娇卖萌,用最便捷,大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传递社会正能量,赢得了一个个“赞”。
【素材化用】执法者并不是铁石心肠、冷若冰霜,贴民心、合民意的执法方式让百姓一路有爱、一路温暖。
素材四:
童书中的感动
他是一个诗人,却成为童话之父;他出生在丹麦,却成为世界的儿子;他忧郁敏感自卑冷漠,却为孩子们编织出许许多多绮丽梦幻的纯真之梦;他像阿拉丁一样,手举着神灯,让每一个读到他童话的儿童梦想成真……他的名字叫汉斯·克里斯第安·安徒生。两百年了,在奥斯登,在纽约,在北京,读安徒生童话是孩子晚上睡觉前,很多妈妈的必修课。安徒生童话,是一个亮闪闪的文字组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爱与惆怅的温暖人生……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灿烂;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煌;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素材化用】一本好书,不需要成为最受追捧的那一本,但它总会是最值得回味和重读的经典;安徒生童话,是温暖人生的一盏明灯,不管路多么远多么难,永远给你一种温馨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