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被窝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想起冬夜掖被窝的往事。
  从前的房间都透风,门缝透风、窗子透风、墙壁透风,连屋顶也透风,那呼啸的西北风在房间里乱钻,自然,御寒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窝—就分外重要啦。被窝若也成了尖厉之风长驱直入之所,冬夜则难熬矣。然而,我记忆中的冬夜,被窝这道防线几乎从来没有失守过,所以任尔寒风刺骨,被窝这个小天地始终保持着些许的暖意,伴我度过了一个个漫长的冬夜。
  自从懂事开始,我就和兄弟合被而眠。先是和大哥合被;大哥到外地上大学后,就和二哥合被;二哥外出读书了,我就和弟弟合被。那时,多子女家庭基本都是这个格局,男孩和男孩合被,女孩和女孩合被。两人合被而睡,一人睡一头,江南人叫“困两横头”,北方人称作“通腿儿睡”,文绉绉的则叫“抵足而眠”。“困两横头”有个规矩,那就是睡前两人必须将脚洗干净,否则脚臭烘烘的,互相熏人。不过,都逢青春脚臭的年龄,真要洗得没有异味委实不易,于是只能在被窝里互相包容点儿啦。大哥和二哥同我合被而睡时,他们会把我的脚丫纳进其胸怀,或者放在大腿中间,目的是让瘦小的我吸收他们的体温,达到御寒的目的,遂使我从来没有脚冷之感。
  许多年后,两位兄长先后离开人世。在追悼会上,面对他们的遗体,我油然想起童年时代的情景,有锥心的痛楚—他们曾经给过我温暖,可冰冷的他们永远也得不到温暖了!
  与兄弟“困两横头”也有缺点,那便是被窝掖得不严实。彼此的脚稍有动作,就会把对方的被窝口子弄松动了,让无孔不入的寒风钻进被窝,把被窝里的暖意消降下来。偏偏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彼此都熟睡之际,于是不知不觉中就被寒气偷袭。这时候,有人会悄悄给我们掖上被窝。他们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父母。
  那时,我们与父母一壁之隔分房而睡,半夜时分蒙胧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蹑手蹑脚摸进我们的房间,轻轻地给我们掖上松动的被窝。其实,此时我和兄弟都处于半睡半醒的惺忪状态,但假装睡得香甜,享受父亲或母亲给我们掖被窝的举动。这是因为被窝松动开来后自己很难掖严实,唯父母轻柔的动作才能达到掖严实的效果,也只有父母为儿女掖被窝才是最温情的享受,我们兄弟姐妹都有这般切身的感受。有段时期,父母经营一家小面馆,每天凌晨3点就会起床,匆匆赶往面馆开门营业。试想,冬天的凌晨是何等寒冷,可為了一家10余口人的生计,他们总是毅然披衣而起,投向夜幕、投向寒风,在临行时还没忘了给儿女们一一掖妥了被窝。这时,我通常都会醒来,在享受父母掖被窝的幸福同时,深深心疼他们的奔波忙碌,担心他们瘦弱的身躯会让寒风刮倒,害怕他们微薄的力量不能把一扇扇木板排门安全卸下—清瘦的父亲曾几度让倒下的木板门压伤了身子。
  若干年后,年迈的母亲来我家小住。正值寒冬季节,每天临睡时我也会给母亲掖一掖被窝,看到母亲眼角隐隐有泪花闪烁,心想自己再怎么做也难报慈恩啊。在自己女儿成长过程中,逢上冬夜,我也会每天给她掖被窝,如同当年父母给我掖被窝一般,完全是自然而然、下意识的举动。我想,这就是亲情的自然流露,用不着提示,没有半点儿刻意造作!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上中学的外孙竟然也懂得每天早起,在他父亲送他上学前,去给母亲掖一掖被窝。女儿说起这事,脸上溢满了幸福,乃知亲情和爱会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因为这是人间至美。
  (摘自《新民晚报》2020年1月11日,清风素梦荐)
其他文献
(一)  庚子始月鄂染疫,  全民痛下决胜棋。  举国资源人共济,  遍地英雄战恶疾。  (二)  三月东风吹大地,  激起暖流化春雨。  全球同心戰瘟神,  缚住苍龙将在即。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萧条期,尼达利家居店濒临破产。  为了让企业起死回生,社长似鸟昭雄专程前往美国考察。回国前,考察团一行来到洛杉矶一家服装店购买礼物。似鸟昭雄和其他人早早选好了服装,可年轻职员浅冈一直没有挑到心仪的衣服。结账时,浅冈指着一位顾客的衣服问:“你们店里有这个款式的裙子吗?”店员摇摇头说:“这里是品牌专卖店,那件衣服是从别的门店购买的。”浅冈大失所望,似鸟昭雄的心里却有了一個
期刊
我问一位厨师什么菜难做?厨师说家常菜难做。这令我惊讶,家常菜的做法是如此简单。  厨师说了几点理由:一是家常菜大家都能吃到,属大众菜,而众口难调;二是家常菜大家经常吃到,经常吃到的东西容易腻味,缺少新鲜感,形成喜新厌旧的心理;三是因为家常菜做法简单,但愈简单,愈见真功夫。  不只是普通的家常菜,很多普通的東西,用心做好了,就很不普通。  (摘自《广州日报》2020年2月8日)
期刊
街心花园里,几株芙蓉花开了。在一株芙蓉花旁边的长条椅上,一个老头儿和一个老太太静静地坐在那里,他们的头发白了,面容清瘦,老头儿的右手一直轻轻地抓着老太太的左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上午的太阳很好,街心花园里的人比往日多,带孩子玩的,出来晒太阳的,谈恋爱的,遛鸟的;一些小商贩也进来溜达,卖麻糖的,卖鲜花的,卖气球的……一棵桂花树下,还有一个卖糖人的,现做现卖。  老头儿和老太太看上去很喜欢街心花园
期刊
具体步骤:将鸡蛋磕入碗中,加入白砂糖;用打蛋器将鸡蛋搅拌成泡沫状(需20分钟);加入面粉、吉士粉、发酵粉和水,再次用打蛋器搅拌成发泡状(需5分钟);将室温下软化的黄油均匀地涂满电饭煲的内胆;将内胆放入电饭煲内,空锅加热2分钟;将打成发泡状的蛋糊倒入内胆,盖好上盖,按下蛋糕键,40分钟后電饭煲自动进入保温状态;加热结束后不要打开锅盖,保温10分钟后再开盖;用隔热手套或抹布垫在手上,将电饭煲内胆取出,
期刊
一项研究指出,喜欢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爱看戏剧、歌剧,爱听音乐会的人更长寿。这项研究是由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领导进行的。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2019年12月22日报道,该项研究的对象是6000多名50岁以上的英国成年人。研究人员统计了这些人在2004年至2005年参加的艺术和文化活动的平均数量,然后在此后12年对他们进行追踪调查,并研究他们的死亡率。  研究人员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后,
期刊
当时针走过午夜12点,一位耄耋老者和一群青年学子走出教学楼,在相伴而行的路上,还在不停地讨论着实验中遇到的难题。  这一幕,在北京理工大学校园里天天上演。有课时,他是为学生答疑解惑、排除万难的“老张老师”;没课时,他是坚守在4002教室,为学生点亮明灯的“光电爷爷”—他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创始人、84岁高龄的教授张忠廉。  从青丝到华发,他在北理工的校园里求知成长,也在这里教书育人
期刊
一进门,迎面墙壁上一幅精美的金鱼双喜大红剪纸映入眼帘;窗台上,一盆大红牡丹丝网花正在冬日的阳光下“怒放”;茶几上,用水晶珠子制作的高65厘米的“宝塔”简直就是串珠中的巨无霸;客厅里每个角落都点缀着寓意吉祥美好的挂件;卧室墙上,布满了栩栩如生的折纸小动物和五颜六色的串珠杯垫;占据两面墙的展示柜里,更是摆放着用不同材质制作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玲珑剔透—就像走进了一座艺术品博物馆。这就是80岁退休教师
期刊
从东京回来快一年了。无论上野公园云蒸霞蔚的樱花,还是银座女孩五彩缤纷的秀发,抑或东大校园浓荫蔽日的银杏树,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唯有那一窗灯光留了下来。  那时,我住在东京郊外一个叫川越的地方。住所附近有一条河,河边有一道堤,堤上有一条路。晚饭后,我常沿这条荒草路散步。那灯光就是从路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来的。它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它周围稀疏的灯光全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那是一座
期刊
父子争房记  在孟子的理想社会中,“居者有其屋”居于首位。这个“居者有其屋”在法律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一类是拥有房屋的使用权。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对家庭成员而言,法律意义完全不同。  案情讲述:儿子驱赶父母 二老望房兴叹  周老伯一家住在单位分配的公房里,建筑面积不到40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按照公房出售规定,周老伯一家人都符合购买人条件,但是房产证上只能写一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