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前言
微课起源于美国的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2006年美国可汗学院的微型视频被学生作为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数字化资源,2008年"微课"这一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1]。在我国,课例片段是第一个微课原型。2011年胡铁生在佛山市进行了国内第一次以微课为研究内容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2013年他给微课的定义如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胡老师在2011年给微课下定义时,该定义未考虑微课资源通过网络空间跨时空、地域来个性化、碎片化学习。2012年国家提出"三通两平台", 其中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互联网 教育”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出2012-2013年胡老师对微课的定义中增加了“网页化”、"新型网络课程资源"的描述,说明微课除了在线下课堂教学中融合应用,还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笔者是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从数学微课与网络学习空间、线下课堂教学、翻转课堂的融合应用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2.数学微课与网络学习空间的融合应用模式。
数学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微型视频学习资源,只有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推送、展示、流转,才能真正让微课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个性化、碎片化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从众多数学微课资源中选择或自录微课资源并推送到网络学习空间上。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教师推送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笔者以数学微课融合网络学习空间(该空间是基于"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来实现的,以下简称"省平台"),探讨利用数学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笔者利用数学微课引导学生课前导学。笔者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在省平台的"教学助手"上布置数学学习主题的微课和相应导学习题,要求学生课前利用"人人通空间APP"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导学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导学习题,生成学情反馈大数据。教师以大数据为依据,准确分析学情,有的放矢设计教学,达成精准教学的目的。
其次,笔者利用数学微课进行课后练习的答疑解难。笔者在省平台的"教学助手"上布置相应的电子作业,或者通过批改学生的纸质作业,发现学生的缺漏,再针对学生作业中的疑点、难点,在"教学助手"里制作该疑点、难点的数学微课推送到网络学习空间,学生用手机或电脑在"人人通空间"上,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微课进行学习,查缺补漏。
3.数学微课与"中国式翻转课堂"的融合应用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克抗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西方翻转课堂并不完全适合我国中小学教育,有许多限制条件。如:需要网络化教学环境支持;有的家庭尚未完全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经验基础、学习能力基础及学习自觉性不够强,学生在家自主利用智能终端上网学习数学微课可能落实不到实处等。他吸纳西方翻转课堂的优点,开启了"中国式翻转课堂"模式,即适当调整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时间, 课上学生先自主、互助学习数学微课,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释疑解难[5]。笔者利用学校的平板电脑进行"中国式翻转课堂"教学。首先笔者把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时间40分钟进行调整。课堂前10分钟让学生自主观看教师推送到每位学生平板电脑里的数学微课视频,学生若有疑问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调节数学微课的进度反复学习,也可以在互助小组里讨论、交流、请教。接着教师用10分钟组织全班交流讨论,这时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主体——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清数学知识脉络,达成新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最后20分钟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練习情况,组织师生进行互动答疑、巩固知识。微课让学生更加积极、开放、主动地学习,建构了"以学为中心"的新时代数学课堂,转移了课堂”教“的重心,还”学“的重心给学生。
4.数学微课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模式。
数学微课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笔者把它与线下课堂教学融合应用,取得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数学微课可以用来创设情境、导课激趣。如:笔者在苏教版五上《圆的认识》教学时,把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制作成微课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所有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数学微课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优势突显。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六上总复习《图形的认识》,用两个微课视频分别再现"1dm3=1000cm3进率之间的关系"和"用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不完全归纳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两个知识点的建构过程,唤起学生记忆表象,复习旧知,提高课堂效率。有些讲解性的数学知识也可以直接用微课告诉学生。如:笔者执教苏教版四下《确定位置》时,学生通过观看数学微课视频明确确定列和行的规则,再把大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互动中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规则)回归具体的情境(教室)中,掌握用列和行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抽象的数学概念时,用数学微课作为全课总结,起画龙点睛作用。如:笔者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课末播放3分钟的"正比例意义"微课视频总结全课,回顾正比例概念的产生过程,让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形象地再现,起到提纳挚领、回顾反思的作用。当然,数学微课线性播放时,也存在"灌输"的嫌疑。因此,教师在设计或者选用数学微课时,应该考虑适时(问题产生处、矛盾激发处等)暂停,激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探究,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5.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微课变革了侧重"教"的传统教学为侧重"学"的生本课堂。数学微课在具体的教学中,有许多种融合创新应用模式。本文从数学微课与网络学习空间、中国式翻转课堂、线下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应用三个角度出发,结合笔者的实践应用,在利用数学微课变革教学方式上给小学数学教师些许参考。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大同小学)
参考文献
[1] 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74-80.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 胡铁生.广东佛山"微课"建设工作全国领先,广受好评[J].教育信息技术,2012(11):37-37.
[4] 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术,2013(04):19-21.
[5]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7):5-16.
微课起源于美国的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2006年美国可汗学院的微型视频被学生作为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数字化资源,2008年"微课"这一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1]。在我国,课例片段是第一个微课原型。2011年胡铁生在佛山市进行了国内第一次以微课为研究内容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2013年他给微课的定义如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胡老师在2011年给微课下定义时,该定义未考虑微课资源通过网络空间跨时空、地域来个性化、碎片化学习。2012年国家提出"三通两平台", 其中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互联网 教育”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出2012-2013年胡老师对微课的定义中增加了“网页化”、"新型网络课程资源"的描述,说明微课除了在线下课堂教学中融合应用,还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笔者是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从数学微课与网络学习空间、线下课堂教学、翻转课堂的融合应用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2.数学微课与网络学习空间的融合应用模式。
数学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微型视频学习资源,只有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推送、展示、流转,才能真正让微课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个性化、碎片化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从众多数学微课资源中选择或自录微课资源并推送到网络学习空间上。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教师推送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笔者以数学微课融合网络学习空间(该空间是基于"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来实现的,以下简称"省平台"),探讨利用数学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笔者利用数学微课引导学生课前导学。笔者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在省平台的"教学助手"上布置数学学习主题的微课和相应导学习题,要求学生课前利用"人人通空间APP"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导学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导学习题,生成学情反馈大数据。教师以大数据为依据,准确分析学情,有的放矢设计教学,达成精准教学的目的。
其次,笔者利用数学微课进行课后练习的答疑解难。笔者在省平台的"教学助手"上布置相应的电子作业,或者通过批改学生的纸质作业,发现学生的缺漏,再针对学生作业中的疑点、难点,在"教学助手"里制作该疑点、难点的数学微课推送到网络学习空间,学生用手机或电脑在"人人通空间"上,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微课进行学习,查缺补漏。
3.数学微课与"中国式翻转课堂"的融合应用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克抗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西方翻转课堂并不完全适合我国中小学教育,有许多限制条件。如:需要网络化教学环境支持;有的家庭尚未完全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经验基础、学习能力基础及学习自觉性不够强,学生在家自主利用智能终端上网学习数学微课可能落实不到实处等。他吸纳西方翻转课堂的优点,开启了"中国式翻转课堂"模式,即适当调整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时间, 课上学生先自主、互助学习数学微课,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释疑解难[5]。笔者利用学校的平板电脑进行"中国式翻转课堂"教学。首先笔者把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时间40分钟进行调整。课堂前10分钟让学生自主观看教师推送到每位学生平板电脑里的数学微课视频,学生若有疑问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调节数学微课的进度反复学习,也可以在互助小组里讨论、交流、请教。接着教师用10分钟组织全班交流讨论,这时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主体——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清数学知识脉络,达成新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最后20分钟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練习情况,组织师生进行互动答疑、巩固知识。微课让学生更加积极、开放、主动地学习,建构了"以学为中心"的新时代数学课堂,转移了课堂”教“的重心,还”学“的重心给学生。
4.数学微课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模式。
数学微课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笔者把它与线下课堂教学融合应用,取得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数学微课可以用来创设情境、导课激趣。如:笔者在苏教版五上《圆的认识》教学时,把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制作成微课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所有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数学微课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优势突显。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六上总复习《图形的认识》,用两个微课视频分别再现"1dm3=1000cm3进率之间的关系"和"用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不完全归纳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两个知识点的建构过程,唤起学生记忆表象,复习旧知,提高课堂效率。有些讲解性的数学知识也可以直接用微课告诉学生。如:笔者执教苏教版四下《确定位置》时,学生通过观看数学微课视频明确确定列和行的规则,再把大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互动中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规则)回归具体的情境(教室)中,掌握用列和行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抽象的数学概念时,用数学微课作为全课总结,起画龙点睛作用。如:笔者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课末播放3分钟的"正比例意义"微课视频总结全课,回顾正比例概念的产生过程,让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形象地再现,起到提纳挚领、回顾反思的作用。当然,数学微课线性播放时,也存在"灌输"的嫌疑。因此,教师在设计或者选用数学微课时,应该考虑适时(问题产生处、矛盾激发处等)暂停,激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探究,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5.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微课变革了侧重"教"的传统教学为侧重"学"的生本课堂。数学微课在具体的教学中,有许多种融合创新应用模式。本文从数学微课与网络学习空间、中国式翻转课堂、线下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应用三个角度出发,结合笔者的实践应用,在利用数学微课变革教学方式上给小学数学教师些许参考。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大同小学)
参考文献
[1] 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74-80.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 胡铁生.广东佛山"微课"建设工作全国领先,广受好评[J].教育信息技术,2012(11):37-37.
[4] 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术,2013(04):19-21.
[5]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