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和未来加速变化的环境中,教育的目标毫无悬念地指向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应及早培养,开设创新思维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从教育面临的新时代社会背景出发,结合自己的经验观察和教育实验,分析教育目标的转移,提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思维课程;创新;小学教育
一、教育面临的新时代挑战
今天和未来中国,已经不得不融入技术加速进步、社会加速变化的洪流之中,变化和不确定性也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1]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有掌握了创新,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创新需要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依靠教育。[2]这也是著名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能力。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改变教育的环境与目标。教育的环境因技术的推动处于加速和加剧的变化之中,如何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是教育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社会要保持持续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劳动者,教育的目标如何做出适应性改变,这是需要回到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教育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二、国际组织、世界各国立场
面对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对于教育应向何处去的问题,著名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做出积极而坚定的回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做事(创新)、学会改变列入终身学习“五大支柱”中;世界经合组织(OECD)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中“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团体中互动、能自主行动”等全部三个一级指标都指向了独立或合作创新,世界经合组织主持的、具有世界影响的PISA测试2021年将首测各国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中,学习与创新素养排在三个一级指标的第一位,它包括“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其他如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把创新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实践创新”也已列入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这意味着我国知识教育传统将不得不向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方向转变,这涉及教育的目标、条件、方法、资源、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改变。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被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解读其中的“劳”时特别强调了“创造性劳动”,这是对新时代的劳动变化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变化的精准回应。
至此,已不难理解,未来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教育要围绕这个目标做出全面而积极的改变,基础教育承担为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奠基的重任。
三、创新思维教育的实践探索
基础教育既然承担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奠基的重任,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能力。因此,笔者学校把创新思维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作为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并在创新思维教育的顶层设计、推动创新思维教学实践等方面产出了符合方向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校本实践成果。
(一)构建理论基础可靠的课程理念
基于对创新教育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提炼,很多理论观点成为教育共识,例如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人的创造力来源于个性潜能的有效发展……據此,在进行创新思维教育的顶层设计时,就确立了“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可以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更会创新”等创新思维教育理念,遵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宗旨,面向全校1/5年级学生全员开设创新思维课程。
实施创新思维课程之初,创新思维课程仅仅被理解为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课。随着课程的深入实施,校长和教师发现创新思维课程的重要落点是在现实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不断促进学生反思和改进其自身的思考方式,进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对思考的思考),而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重要标志。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自此深入教师的心中。
(二)理念基础上的实践探索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清华大学)国家工程教育中心、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等知名学术机构的学术指导、资源支持下,学校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时间,推动家校合作教学模式;任课教师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熟练应用课程资源,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
1.特色明显的课时安排
学校利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时间,各个年级开齐每学期12节课,每节课1个专题,其中:每个专题包含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课堂任务和课后任务。
2.灵活高效的教学准备与实施
与创新思维课程配套的网络资源平台全方位支持课程教学,包括课程标准、课件、教案、教材和学具视频等资源,教师只要登录资源平台,就能了解每节课的思维训练目标、新技能与方法和具体实践操作步骤,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完成个性化教案设计。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要求各年级组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型备课,讨论本节课的关键流程,分析教材中每个案例的意图,明确教学的重难点,预判引导学生思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研讨出应对的策略。通过研究型备课,教师们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思维引导的流程更加明确,进而能高质量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例如,创新思维教材四年级上册“避免潜艇爆炸的方法”。[3]这一课,潜艇发射导弹的过程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占用课堂过多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进而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与经验基础上的发散性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教研团队把创新思维课程的教学流程归纳为7个主要步骤,即:(1)情境导入,抛出问题;(2)小组讨论,形成初案;(3)呈现方案,鼓励创意;(4)引领启发,再次创想;(5)评估方案,优中选优;(6)实践操作,内化智慧;(7)反思改进,发展思维。 教学实践中发现,凡是教师能够个性化遵循这个教学流程,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四年级上册“怎样才能装的最多”这一课:三种不同大小的豆子,怎样才能装的最多,让瓶子最重?学生通过以往生活经验很容易回答出,先装大的再用小的填补就能装的最多,那么本课的重点应放在强化“按照一定顺序做事情”的方法上,并引导学生在“按照一定顺序做事情”上的发散性思考。
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是一个重要目标。实践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例如,教学“设计一款新产品”时,学生学到了“同时做”的方法,这种方法还可以做哪些其他事呢?学生们想到了生活中可以边听歌边做家务,妈妈可以在做米饭的同时炒菜;还有的同学的想法令人惊喜,想到现在人们看手机时间过长,对眼睛有害,可以发明一种可边显示图像,边放射一种能对眼睛做理疗光的手机,避免眼睛受到伤害。
实践证明,创新思维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发散思维(指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和求同思维(指向解决问题的优选方案)的交叉运用的结果,是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并在反思和改进的不断循环中持续提高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建设独特的课程优势
根据笔者学校2018年学期末的面向1—5年级全体学生的调查结果,在所有校本课程中,创新思维课程受学生喜爱的程度排在第一位。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个类型,创新思维课程呈现了独特的优势与方法。
1.独立思考和合作思考的有效融合
创新思维课程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与经验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并能运用可靠方法选择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通过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不断改进自己的创新思维模式。同时,创新思维课程引导学生具备完整的自我意识,即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优势与偏好,正确评估自己的认知缺陷与不足,并且以开放的态度吸收新技能与新方法、并能通过合作利用他人的认知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组织四年级上册“不爆炸的安全矿灯”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发明一种安全矿灯,避免瓦斯遇到明火时发生爆炸?问题抛出后,小组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一名组员说:“如果不让瓦斯爆炸,就不能让瓦斯接触空气,遇到空气瓦斯就很容易发生爆炸。”这时,另一名组员马上反驳:“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如果瓦斯接触空气,但矿灯不加热瓦斯就不会发生爆炸啦!”还有一名组员的观点是:“可以让瓦斯接触空气,也可以进行加热,但只要矿灯周围的瓦斯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这样就避免了爆炸。”小组长马上进行补充:“我比较赞同大家的说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时间的顺序,知道了瓦斯爆炸的主要步骤,这样只要我们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就有可能改变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说瓦斯就不会发生爆炸啦!”在大家的激烈讨论中,最后得出瓦斯爆炸的步骤:矿灯燃烧→矿灯加热周围的瓦斯→矿灯周围的瓦斯温度达到着火点→矿灯周围的瓦斯燃烧→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同时也得出结论:矿灯加热了周围的瓦斯,是导致瓦斯爆炸的重要步骤。
通过这次合作学习,学生们产生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也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包含了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是改变和创新的机会,因为改变任何一个步骤,都有可能改变最终结果。可见,在创新思维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视野。
2.实践操作是强化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创新思维课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也是这门课程的亮点,更是学生们的最爱,因为他们可以用学到的新方法或技能大显身手了。课程配有专用的创意工具箱,让学生把奇思妙想搭建成实实在在的模型。这不仅能唤起学生动手的激情,更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不断地根据搭建的结果进行反思。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先观看课件中的操作视频,初步了解本节课创意工具的使用方法,针对复杂学具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例如,四年级上册“制作一个双腿交替行走的机器人”,本节课用到的零件较多,制作复杂,年级组的教师们会提前一起亲手实践,找到制作技巧,以便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能深入到活动小组中进行指导。
在活动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巧摆多米诺骨牌”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会用到剪刀剪瓦楞纸,由于瓦楞纸纸质较硬,不易剪,所以必须强调剪刀的使用方法。又如“制作手摇发电的小电筒”一课,会用到螺丝刀。学生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这样的工具,所以在活動前一定要教授学生螺丝刀的正确使用方法,以避免受伤。
通过对创意工具的实践操作,学生们既动手又动脑,让每位学生都乐此不疲的同时收获满满。
3.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创新思维教育的重点和特色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围绕这个核心任务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元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依据《小学生创新思维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学期开课前和开课后,每位学生都要使用创新思维课程网络平台,进行创新潜能测评和课堂学习质量测评,得到阶段性的评价结果。同时,在每节课后,也会对学生的表现及成果进行即时性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会根据每个小组在关键环节的表现,评选出最有创造力和协作力的小组。学生利用思维转盘反思与总结,进行自我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班级的创新小达人。
思维日志在创新思维课程学习质量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呈现学生自己思考过程与思考方式、在不断完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改进创新思维模式的记录和表达。在课后,学生要完成创新思维日志和创意活动,并提交到创新思维网络平台。教师通过平台批改作业,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开放式评价(不以“对”或“错”“好”或“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收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
通过以上系统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创新思维课程的兴趣,刺激了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创新与创造的环境与文化逐步形成。 4.家校共同体担负起创新思维教育的责任
孩子创新思维习惯养成与创新能力发展,需要不间断地保护奇思妙想的环境,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结成教育利益共同体,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共同承担起创新思维教育的责任。
在创新思维课程教学实施之初,个别家长不理解创新思维的内容和理念,把这个课程称为无用的“手工课”,不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为了改变这些家长的这种想法,学校努力将课程尽量全方位地展现给家长。
例如,在上课时,学生们常常会因为一个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这种情况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是难以见到的。于是笔者把这些珍贵的片段拍摄下来,以小视频的形式发到家长群里。部分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原来并不善于表达,可是在创新思维课堂上却能积极发言,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示非常震惊和振奋,对课程的态度随之就改变了。
再如,在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时,学校会在开放课堂上为家长们呈现两节课,一节是主学科即语文或数学课,另一节课就是创新思维课。目的在于让家长们亲自体验创新思维的魅力,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和学生们共同思考、探究问题、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通过直观的课程体验,家长们认可了创新思维课程的内容和方法。
5.依靠专业化的学术支持和课程服务
随着创新思维课程的深入实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升,师生间通过实践探究,虽然会不断地遇到问题,但也能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产生新的创意。
在开设课程之初,教师对课程内容不熟,于是教师们在年级组微信平台上,开展创新思维小论坛,不断进行听课、磨课、反思、实践,精心打磨课堂教学,灵活安排课堂内容。例如有的实践活动很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各年组研讨后,决定把个别复杂的实践活动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创意搭建,家长不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也能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进情感。
创新思维课程的生成性很强,即使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的再充分,有时也难以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团队会在下课后再次集中研讨,力求给学生一个更加宽广的思考空间;同时与北京某些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团队保持及时沟通,确保创新思维课程的正确方向。
创新思维教育专家的方向引领和实践指导,是教师队伍快速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途径。重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或者安排教师走出学校学习与交流。基于专家引领的创新思维课程,不仅把创新思维教育教学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启发了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为推进创新教育(以培养创造性劳动者为目标的教育)普及做好了环境和文化上的准备。
6.通过成果提炼与展示巩固和提升教学水平
为配合创新思维课程教学,可以通过教师课例竞赛、学生创意大赛以及家长创新思维故事征文等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对创新思维教育的进一步思考,以期在成果展示中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例如,课例竞赛中,孙老师的“如何用两只桶提水”,其最大的亮点就是能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如何用一个4L和一个9L的水桶,准确地得到6L的水”进行动手探究,学生们通过实践,想出了多种老师意想不到的答案,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们优秀、强大的思维潜能。
再如,四年六班苏同学的创意作品“多功能太阳伞”,这位同学创作的这把伞不仅可以遮风挡雨防紫外线,还可以在炎热的夏天给人们吹风,因为在伞上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和风扇。
又如,四年级四班杨同学妈妈在“我与创新思维的故事”征文中这样写道:“在刚接触创新思维课时,有一节课的内容是‘如果一个生鸡蛋在水里碎了,鸡蛋清会到处流淌吗?’当时我不允许孩子做实验,因为我怕鸡蛋碎了,蛋液流得到处都是,太脏了。后来孩子告诉我,他在創新思维课程中知道了结果:鸡蛋在水中碎了,因为水有压力,以及蛋内有一层薄膜保护,所以蛋液不会流出来。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创新思维课程能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家长必须支持创新思维教育”!
创新思维教育教学成果提炼与展示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教育教学质量的阶段性总结。
在创新思维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思维课程不仅促进了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还拓展了教师的教育视野与方法。创新思维课程把教育教学置于开放的背景下,直接指向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既是技术加速进步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选择。创新思维课堂上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的无限想象力,都是满足未来需要的教育的缩影。这是教育的海洋中方向正确、动力充足的远行。
参考文献
[1]石邦宏.创新教育普及的社会背景、理论依据和行动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4).
[2]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3]石邦宏.人工智能 教育:加速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进程[N].学习时报,2019-08-23(A3).
[关键词]思维课程;创新;小学教育
一、教育面临的新时代挑战
今天和未来中国,已经不得不融入技术加速进步、社会加速变化的洪流之中,变化和不确定性也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1]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有掌握了创新,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创新需要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依靠教育。[2]这也是著名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能力。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改变教育的环境与目标。教育的环境因技术的推动处于加速和加剧的变化之中,如何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是教育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社会要保持持续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劳动者,教育的目标如何做出适应性改变,这是需要回到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教育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二、国际组织、世界各国立场
面对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对于教育应向何处去的问题,著名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做出积极而坚定的回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做事(创新)、学会改变列入终身学习“五大支柱”中;世界经合组织(OECD)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中“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团体中互动、能自主行动”等全部三个一级指标都指向了独立或合作创新,世界经合组织主持的、具有世界影响的PISA测试2021年将首测各国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中,学习与创新素养排在三个一级指标的第一位,它包括“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其他如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把创新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实践创新”也已列入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这意味着我国知识教育传统将不得不向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方向转变,这涉及教育的目标、条件、方法、资源、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改变。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被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解读其中的“劳”时特别强调了“创造性劳动”,这是对新时代的劳动变化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变化的精准回应。
至此,已不难理解,未来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教育要围绕这个目标做出全面而积极的改变,基础教育承担为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奠基的重任。
三、创新思维教育的实践探索
基础教育既然承担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奠基的重任,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能力。因此,笔者学校把创新思维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作为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并在创新思维教育的顶层设计、推动创新思维教学实践等方面产出了符合方向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校本实践成果。
(一)构建理论基础可靠的课程理念
基于对创新教育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提炼,很多理论观点成为教育共识,例如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人的创造力来源于个性潜能的有效发展……據此,在进行创新思维教育的顶层设计时,就确立了“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可以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更会创新”等创新思维教育理念,遵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宗旨,面向全校1/5年级学生全员开设创新思维课程。
实施创新思维课程之初,创新思维课程仅仅被理解为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课。随着课程的深入实施,校长和教师发现创新思维课程的重要落点是在现实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不断促进学生反思和改进其自身的思考方式,进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对思考的思考),而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重要标志。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自此深入教师的心中。
(二)理念基础上的实践探索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清华大学)国家工程教育中心、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等知名学术机构的学术指导、资源支持下,学校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时间,推动家校合作教学模式;任课教师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熟练应用课程资源,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
1.特色明显的课时安排
学校利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时间,各个年级开齐每学期12节课,每节课1个专题,其中:每个专题包含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课堂任务和课后任务。
2.灵活高效的教学准备与实施
与创新思维课程配套的网络资源平台全方位支持课程教学,包括课程标准、课件、教案、教材和学具视频等资源,教师只要登录资源平台,就能了解每节课的思维训练目标、新技能与方法和具体实践操作步骤,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完成个性化教案设计。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要求各年级组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型备课,讨论本节课的关键流程,分析教材中每个案例的意图,明确教学的重难点,预判引导学生思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研讨出应对的策略。通过研究型备课,教师们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思维引导的流程更加明确,进而能高质量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例如,创新思维教材四年级上册“避免潜艇爆炸的方法”。[3]这一课,潜艇发射导弹的过程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占用课堂过多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进而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与经验基础上的发散性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教研团队把创新思维课程的教学流程归纳为7个主要步骤,即:(1)情境导入,抛出问题;(2)小组讨论,形成初案;(3)呈现方案,鼓励创意;(4)引领启发,再次创想;(5)评估方案,优中选优;(6)实践操作,内化智慧;(7)反思改进,发展思维。 教学实践中发现,凡是教师能够个性化遵循这个教学流程,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四年级上册“怎样才能装的最多”这一课:三种不同大小的豆子,怎样才能装的最多,让瓶子最重?学生通过以往生活经验很容易回答出,先装大的再用小的填补就能装的最多,那么本课的重点应放在强化“按照一定顺序做事情”的方法上,并引导学生在“按照一定顺序做事情”上的发散性思考。
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是一个重要目标。实践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例如,教学“设计一款新产品”时,学生学到了“同时做”的方法,这种方法还可以做哪些其他事呢?学生们想到了生活中可以边听歌边做家务,妈妈可以在做米饭的同时炒菜;还有的同学的想法令人惊喜,想到现在人们看手机时间过长,对眼睛有害,可以发明一种可边显示图像,边放射一种能对眼睛做理疗光的手机,避免眼睛受到伤害。
实践证明,创新思维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发散思维(指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和求同思维(指向解决问题的优选方案)的交叉运用的结果,是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并在反思和改进的不断循环中持续提高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建设独特的课程优势
根据笔者学校2018年学期末的面向1—5年级全体学生的调查结果,在所有校本课程中,创新思维课程受学生喜爱的程度排在第一位。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个类型,创新思维课程呈现了独特的优势与方法。
1.独立思考和合作思考的有效融合
创新思维课程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与经验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并能运用可靠方法选择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通过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不断改进自己的创新思维模式。同时,创新思维课程引导学生具备完整的自我意识,即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优势与偏好,正确评估自己的认知缺陷与不足,并且以开放的态度吸收新技能与新方法、并能通过合作利用他人的认知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组织四年级上册“不爆炸的安全矿灯”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发明一种安全矿灯,避免瓦斯遇到明火时发生爆炸?问题抛出后,小组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一名组员说:“如果不让瓦斯爆炸,就不能让瓦斯接触空气,遇到空气瓦斯就很容易发生爆炸。”这时,另一名组员马上反驳:“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如果瓦斯接触空气,但矿灯不加热瓦斯就不会发生爆炸啦!”还有一名组员的观点是:“可以让瓦斯接触空气,也可以进行加热,但只要矿灯周围的瓦斯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这样就避免了爆炸。”小组长马上进行补充:“我比较赞同大家的说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时间的顺序,知道了瓦斯爆炸的主要步骤,这样只要我们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就有可能改变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说瓦斯就不会发生爆炸啦!”在大家的激烈讨论中,最后得出瓦斯爆炸的步骤:矿灯燃烧→矿灯加热周围的瓦斯→矿灯周围的瓦斯温度达到着火点→矿灯周围的瓦斯燃烧→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同时也得出结论:矿灯加热了周围的瓦斯,是导致瓦斯爆炸的重要步骤。
通过这次合作学习,学生们产生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也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包含了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是改变和创新的机会,因为改变任何一个步骤,都有可能改变最终结果。可见,在创新思维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视野。
2.实践操作是强化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创新思维课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也是这门课程的亮点,更是学生们的最爱,因为他们可以用学到的新方法或技能大显身手了。课程配有专用的创意工具箱,让学生把奇思妙想搭建成实实在在的模型。这不仅能唤起学生动手的激情,更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不断地根据搭建的结果进行反思。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先观看课件中的操作视频,初步了解本节课创意工具的使用方法,针对复杂学具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例如,四年级上册“制作一个双腿交替行走的机器人”,本节课用到的零件较多,制作复杂,年级组的教师们会提前一起亲手实践,找到制作技巧,以便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能深入到活动小组中进行指导。
在活动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巧摆多米诺骨牌”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会用到剪刀剪瓦楞纸,由于瓦楞纸纸质较硬,不易剪,所以必须强调剪刀的使用方法。又如“制作手摇发电的小电筒”一课,会用到螺丝刀。学生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这样的工具,所以在活動前一定要教授学生螺丝刀的正确使用方法,以避免受伤。
通过对创意工具的实践操作,学生们既动手又动脑,让每位学生都乐此不疲的同时收获满满。
3.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创新思维教育的重点和特色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围绕这个核心任务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元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依据《小学生创新思维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学期开课前和开课后,每位学生都要使用创新思维课程网络平台,进行创新潜能测评和课堂学习质量测评,得到阶段性的评价结果。同时,在每节课后,也会对学生的表现及成果进行即时性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会根据每个小组在关键环节的表现,评选出最有创造力和协作力的小组。学生利用思维转盘反思与总结,进行自我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班级的创新小达人。
思维日志在创新思维课程学习质量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呈现学生自己思考过程与思考方式、在不断完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改进创新思维模式的记录和表达。在课后,学生要完成创新思维日志和创意活动,并提交到创新思维网络平台。教师通过平台批改作业,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开放式评价(不以“对”或“错”“好”或“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收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
通过以上系统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创新思维课程的兴趣,刺激了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创新与创造的环境与文化逐步形成。 4.家校共同体担负起创新思维教育的责任
孩子创新思维习惯养成与创新能力发展,需要不间断地保护奇思妙想的环境,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结成教育利益共同体,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共同承担起创新思维教育的责任。
在创新思维课程教学实施之初,个别家长不理解创新思维的内容和理念,把这个课程称为无用的“手工课”,不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为了改变这些家长的这种想法,学校努力将课程尽量全方位地展现给家长。
例如,在上课时,学生们常常会因为一个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这种情况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是难以见到的。于是笔者把这些珍贵的片段拍摄下来,以小视频的形式发到家长群里。部分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原来并不善于表达,可是在创新思维课堂上却能积极发言,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示非常震惊和振奋,对课程的态度随之就改变了。
再如,在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时,学校会在开放课堂上为家长们呈现两节课,一节是主学科即语文或数学课,另一节课就是创新思维课。目的在于让家长们亲自体验创新思维的魅力,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和学生们共同思考、探究问题、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通过直观的课程体验,家长们认可了创新思维课程的内容和方法。
5.依靠专业化的学术支持和课程服务
随着创新思维课程的深入实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升,师生间通过实践探究,虽然会不断地遇到问题,但也能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产生新的创意。
在开设课程之初,教师对课程内容不熟,于是教师们在年级组微信平台上,开展创新思维小论坛,不断进行听课、磨课、反思、实践,精心打磨课堂教学,灵活安排课堂内容。例如有的实践活动很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各年组研讨后,决定把个别复杂的实践活动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创意搭建,家长不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也能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进情感。
创新思维课程的生成性很强,即使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的再充分,有时也难以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团队会在下课后再次集中研讨,力求给学生一个更加宽广的思考空间;同时与北京某些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团队保持及时沟通,确保创新思维课程的正确方向。
创新思维教育专家的方向引领和实践指导,是教师队伍快速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途径。重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或者安排教师走出学校学习与交流。基于专家引领的创新思维课程,不仅把创新思维教育教学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启发了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为推进创新教育(以培养创造性劳动者为目标的教育)普及做好了环境和文化上的准备。
6.通过成果提炼与展示巩固和提升教学水平
为配合创新思维课程教学,可以通过教师课例竞赛、学生创意大赛以及家长创新思维故事征文等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对创新思维教育的进一步思考,以期在成果展示中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例如,课例竞赛中,孙老师的“如何用两只桶提水”,其最大的亮点就是能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如何用一个4L和一个9L的水桶,准确地得到6L的水”进行动手探究,学生们通过实践,想出了多种老师意想不到的答案,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们优秀、强大的思维潜能。
再如,四年六班苏同学的创意作品“多功能太阳伞”,这位同学创作的这把伞不仅可以遮风挡雨防紫外线,还可以在炎热的夏天给人们吹风,因为在伞上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和风扇。
又如,四年级四班杨同学妈妈在“我与创新思维的故事”征文中这样写道:“在刚接触创新思维课时,有一节课的内容是‘如果一个生鸡蛋在水里碎了,鸡蛋清会到处流淌吗?’当时我不允许孩子做实验,因为我怕鸡蛋碎了,蛋液流得到处都是,太脏了。后来孩子告诉我,他在創新思维课程中知道了结果:鸡蛋在水中碎了,因为水有压力,以及蛋内有一层薄膜保护,所以蛋液不会流出来。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创新思维课程能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家长必须支持创新思维教育”!
创新思维教育教学成果提炼与展示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教育教学质量的阶段性总结。
在创新思维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思维课程不仅促进了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还拓展了教师的教育视野与方法。创新思维课程把教育教学置于开放的背景下,直接指向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既是技术加速进步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选择。创新思维课堂上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的无限想象力,都是满足未来需要的教育的缩影。这是教育的海洋中方向正确、动力充足的远行。
参考文献
[1]石邦宏.创新教育普及的社会背景、理论依据和行动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4).
[2]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3]石邦宏.人工智能 教育:加速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进程[N].学习时报,2019-08-23(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