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语言“三美”生成课堂精彩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焕发出了璀璨的光辉。而对于理解诗歌来说,最关键的是品析“三美”,即韵律美、绘画美与建筑美。对此笔者认为,在语言品析中也要强调“三美”,即节奏美、声韵美与意象美。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品析语言“三美”,使课堂洋溢在诗境之中,最终生成精彩。
  一、品析语言节奏美,彰显朗读精彩
  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不仅博大精深,还是世界上乐感非常强的语言。这从古代吟唱的诗词中便可窥得一二。固然现在写诗词的人不多,但很多作家在写作中十分讲究节奏感,比如采用对仗句式,可以感知其句式整齐;采用较短句子进行并列,则可以给人一种加快节奏的感觉;而呈现并列长句子,則能助长文章气势;长短句并用,又可以给人一种行文活泼的感觉。不同的句式传递出作者不同的情感。
  比如《开天辟地》一文,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文本中有大量的对仗句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文本更具有历史的厚重、史诗的韵律;《槐乡五月》一文,则采用了大量的ABB式叠词,这样可以使整个文本呈现出活泼的感觉,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作者童年的美好。这样的句式在苏教版教材中比比皆是。
  对此,教师应该采取恰当的朗读方式,以便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文本的语言节奏,既而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具体的朗读方式有很多,比如分角色朗读、反复朗读、表演式朗读,还有打拍子进行朗读等。而这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深入把握文本内容,理解语言韵律,根据文本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体会语言内在的节奏美。
  二、品析语言声韵美,丰富对话内涵
  从汉语语音方面来分析,在构词上一般有双声和连绵,文本中体现在句子末尾的一个字往往采用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换句话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押韵。
  比如针对《鸟语》一课,其中“我”与布谷鸟之间的对话就极具韵律。“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这样的句式简单,但能让人回味无穷。怎样让学生品析其中的声韵美呢?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多媒体出示“我”与布谷鸟之间的对话,即:“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
  师:同学们,这是“我”与布谷鸟之间的对话,现在你们同桌之间来分角色朗读一下。
  (同桌进行模拟对话)
  师:哪一组同桌来试一下?
  (指名一组同桌进行对话)
  师:现在让我们先听听布谷鸟是怎么叫的。
  (播放布谷鸟的叫声)
  师:现在你们就在下面学一学。
  (生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师:老师也来学一学,“布谷布谷”,你们也能跟着老师学一学。
  (生跟着师学布谷鸟的叫声)
  师:不错!现在我们分角色进行朗读,我来问,你们扮布谷鸟。
  师:你做什么?
  生:种田织布。
  ……
  案例中,先让学生通过同桌对读,初步感知语言的韵律,接着让学生听布谷鸟的叫声并模仿,然后进行师生模拟对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押韵所特有的朗读效果,还能借此感知作者所寄托的情感,那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感觉。而在朗读中,教师能够适当运用这种叠加方式朗读,可以让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轻松和谐的状态,充满着诗歌的韵律和美感,让学生享受学习,在“简单”学习中推促课堂精彩生成。
  三、品析语言意象美,张开想象翅膀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讲究含蓄,追求的是意境。而这在语言表达中往往是通过特定的景象来“寄托”的。追求这种意象品析,不仅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精神层次上的对话,还能让学生在想象中感知语言所特有的意象美感。
  比如《夕阳真美》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从内容来看很简单,但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后就可以发现其中不一样的意象美。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
  师:太阳那圆圆的脸为什么变红了?
  生:老师,那是太阳公公喝醉了酒。
  师:那你们想象一下:喝醉了酒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太阳如果喝醉了酒,那么应该怎样回家?你来读一读。
  (生边做歪歪斜斜的动作,边结结巴巴地读。)
  生:老师,太阳公公脸红,是因为他涂了胭脂,而这胭脂是从月儿姐姐那里偷来的。
  师:那这时太阳公公被发现了,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不好意思,红着脸,低着头,扯着自己的衣袖。
  ……
  师: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自己的太阳。太阳为什么脸红,每个人心中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注意要把自己的想法读出来,好不好?
  (生进行自由朗读)
  课文中很普通的一个句子,经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学生的自由想象,可以变成很多故事。同时,也把学生带入了他们想象的童话世界,而且是一个学生一个故事,一个童话。如此借助太阳这个意象进行自由自在的想象,并且进行自由自在的表达,不仅内容丰富,表达也十分有趣,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洋溢着童话的
  色彩。
  对于好的文本来说,其语言总是符合人的审美情趣,同样也最能切合人的内心节奏。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言教学,强调语用训练,尽可能地挖掘语感韵律,在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中感知文本的美。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讲解员:苏州评弹学校戏曲表演专业17级1班 王钰姿  本次红色之旅通过游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家浜,增强了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怀。抗日战争时期,常熟是华中敌后战略要地“苏常太”的中心,这里诞生的沙家浜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许多英雄人物值得我们铭记。  在沙家浜我们可以看到阿庆嫂的泥像,穿着蓝色围裙,笑容可掬,平易近人,但在面对敌人时阿庆嫂又是坚定的。抗战时期阿庆嫂所在的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并得到了日益完善。当前,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懂得相应的信息技术,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教学中进行一次革命性的实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变传统的空洞、呆板的教学为充实、灵活的教学;变传统的乏味、有限的教学为有趣、丰富的教学……这为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而丰富的平台,让小
好日子  儿子浪费牛奶,妈妈教育说:“你现在的生活多好呀!有好吃的、好穿的,还有好玩的。妈妈小时候哪有牛奶喝呀,穿的都是姐姐的旧衣服。你要知道珍惜啊!”儿子眨眨眼睛说:“你怎么不早点儿到我家来呀!这样不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吗?”(江苏省如皋市搬经小学石艳记录)  小狗的梦  有只小狗叫“花花”。花花爱做梦。中秋节的晚上,小狗花花坐在月光下赏月,他看着圆圆的月亮,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嫦娥姐姐怀里抱着一
【摘 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莫愁中专办学点在试点现代学徒制项目时,根据班级成员、人才培养方案、特色课程等方面的变化,对教学管理措施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4-0046-03  【作者简介】姜丽,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莫愁中专办学点(南京,210017)党委书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主要是讲述了作者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个豁达健谈的扫路人,语言细腻,形象逼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通过多元互动,让学生对文中人物,即扫路人有更为深刻的感悟。  一、与作者互动,感悟写作目的  从文本到学生,教师是必不可少的桥梁。因此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文本,感知主题,前提是教师自己先熟悉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互动,以便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对于天游峰来说,真正吸
家长提问:  老师您好,我儿子上小班,感觉他不太会跟别的小朋友交往。他个性属于慢热型,到一个新的环境有点不知所措,不敢与人交流,和小朋友熟悉起来以后又容易冲撞别人,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我们平时应该如何引导呢?  王老师解析:  问题中的情况主要涉及幼儿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这些都属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人的大脑是一个高度整合的器官,各方面的发展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研究发现,早期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几
《鸟岛》主要通过对青海湖鸟多、鸟窝多、鸟蛋多,以及人们与鸟类友好相处的描写,使学生知道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从小要具有环保意识,要爱护动物。对低年级教学来说,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根据教学进程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下面是笔者的教学片段以及一些感受。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且思考:鸟儿是怎样飞来的
成语承载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是长期习用的精辟简洁的定型短语。它蕴含着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被视为中国传统语言的活化石。观今日之语文教学,成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成语教学止步于会写会认和理解意思而已,而专门进行成语运用的训练则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融入了成语训练,旨在让学生通过运用,真正地掌握成语,并渐渐爱上成语。  一、 古诗翻译中的成语训练  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到翻译的三原则,
蚂蚁王国藏在地面下。  今天是蚁后选定的“结婚飞行”的日子。  雄蚁一生中只能有一次展翅飞行的机会,只有飞得最高的那只雄蚁才能被蚁后选中。
誰的影子(小班)  请将物体和他们的影子连线。  请将影子藏起来(小班)  小猴和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藏影子的游戏,你认为他应该怎样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请你说说看。  影子在哪里(中班)  请你说说看,小猴的影子在自己的哪一边?试试看,你能将自己前面的影子变到后面去吗?  看照片(大班)  这两张照片是小猴在中午之前拍的,你知道哪张照片是先拍的吗?  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中班  小猴离开花果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