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酷6事件,向外界释放了最重要的一个信号——未来哪家公司要被盛大并购,高管们得掂量掂量一件事:我是想靠盛大继续壮大呢?还是见好就收变现走人?
可以以酷6为例,从两个问题中寻找到答案。
首先第一个问题,盛大想要做什么?目前盛大旗下一共有四家上市公司,外加一个正准备上市的盛大文学。盛大的链条是这样的:从文学那里获取故事脚本以及庞大的拥趸,然后进入网络游戏,实现再次价值体现。如果还有一个媒体,则可以帮助它进行更多的产品宣传,以及进行第三次价值体现:比如说,拍个动画片什么的。
就国内具体政策而言,盛大是不可能像迪斯尼那样拥有电视台的,网络视频便成为一个最好的选择。
盛大进入酷6即使不用“乘人之危”来形容(这属于价值判断,不好断言),也是可以用“抄底买入”来描述的(这是事实判断,的确可以断言)。陈天桥敏锐地意识到了网络视频对互联网受众注意力的争夺,而这份注意力对于盛大整个价值链又至关重要。以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进入酷6,想不出太多的反对理由。
故而,陈天桥进入酷6要的是一个影响力平台。
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盛大会干些什么?因为并购酷6这个选择是很微妙的。
在国内,目前的网络视频业可谓是一片“红海”,无论是优酷还是土豆这种独立视频网站,还是奇艺、门户视频等背靠巨头的视频分支,没有一家敢说自己已经实现稳定的持久性盈利的。视频网站的受众覆盖度非常高,但它的广告收入就是上不去也是事实。
指望视频网站当下就能成为现金奶牛,已经属于奢望。从陈天桥一贯的经营手法来看,他以及他的盛大并没有这份耐心。无论是当年的盛大50万元倾全力一赌“传奇”,还是最近传出的边锋游戏“港式五张牌”都会隐隐约约显示出盛大的急功近利和做事喜欢豪赌一把的作风(即便是入股新浪,也是闪电战式的)。让陈天桥耐着性子看着酷6一季一季的营销成本不断抬高而又实现不了盈利,是不符合他一贯的性子的。
因此,他和李善友之争,看上去李氏走的是大片路线,他走资讯路线,属于理念的冲突,但实质在于:哪个路线更烧钱?在网络视频不能立刻贡献真金白银利润的当下,陈氏的选择,对盛大而言,是最务实的——但对酷6而言,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酷6一旦进入盛大系,已经成为盛大整盘棋局的一部分,而并非一个独立单元。酷6烧大片如果能在短期内烧出盈利来,陈天桥乐见其成。但如果不行,让陈天桥的盛大每年都贴上个数千万美元去维持这个平台,那何不去买个广告版面呢?
这就是陈天桥的算盘,这个算盘和李善友及其创业团队的算盘是不同的。盛大从来不会去做投入期过长的事,这家公司的风格就是短线式的:从它过往的一系列并购来看,纳入囊中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用很直线条的手法进行人员上的调整。有论者认为盛大此番“暴力”之举,和它想赶在财报出台前完成人力调整有关。有一定道理,但核心是:盛大一向如是。
未来的酷6,越来越不会成为一个棋局,而是盛大的一枚棋子,用于卡位的棋子。但卡位的力量很弱。老实讲,国内政策即便对于用文字和图片播放新闻也卡得很紧——至今非媒体开办的网站只是被默许在体育和娱乐上有采访权——更何况在视频上。陈天桥希望通过资讯路线来保住酷6过往尚存的一点影响力,有点异想天开了。不过,盛大做过很多热闹过一阵子后来又无疾而终或者彻底边缘化的事,酷6如果亦如此,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所以,答案是什么,似乎很清晰了。
可以以酷6为例,从两个问题中寻找到答案。
首先第一个问题,盛大想要做什么?目前盛大旗下一共有四家上市公司,外加一个正准备上市的盛大文学。盛大的链条是这样的:从文学那里获取故事脚本以及庞大的拥趸,然后进入网络游戏,实现再次价值体现。如果还有一个媒体,则可以帮助它进行更多的产品宣传,以及进行第三次价值体现:比如说,拍个动画片什么的。
就国内具体政策而言,盛大是不可能像迪斯尼那样拥有电视台的,网络视频便成为一个最好的选择。
盛大进入酷6即使不用“乘人之危”来形容(这属于价值判断,不好断言),也是可以用“抄底买入”来描述的(这是事实判断,的确可以断言)。陈天桥敏锐地意识到了网络视频对互联网受众注意力的争夺,而这份注意力对于盛大整个价值链又至关重要。以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进入酷6,想不出太多的反对理由。
故而,陈天桥进入酷6要的是一个影响力平台。
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盛大会干些什么?因为并购酷6这个选择是很微妙的。
在国内,目前的网络视频业可谓是一片“红海”,无论是优酷还是土豆这种独立视频网站,还是奇艺、门户视频等背靠巨头的视频分支,没有一家敢说自己已经实现稳定的持久性盈利的。视频网站的受众覆盖度非常高,但它的广告收入就是上不去也是事实。
指望视频网站当下就能成为现金奶牛,已经属于奢望。从陈天桥一贯的经营手法来看,他以及他的盛大并没有这份耐心。无论是当年的盛大50万元倾全力一赌“传奇”,还是最近传出的边锋游戏“港式五张牌”都会隐隐约约显示出盛大的急功近利和做事喜欢豪赌一把的作风(即便是入股新浪,也是闪电战式的)。让陈天桥耐着性子看着酷6一季一季的营销成本不断抬高而又实现不了盈利,是不符合他一贯的性子的。
因此,他和李善友之争,看上去李氏走的是大片路线,他走资讯路线,属于理念的冲突,但实质在于:哪个路线更烧钱?在网络视频不能立刻贡献真金白银利润的当下,陈氏的选择,对盛大而言,是最务实的——但对酷6而言,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酷6一旦进入盛大系,已经成为盛大整盘棋局的一部分,而并非一个独立单元。酷6烧大片如果能在短期内烧出盈利来,陈天桥乐见其成。但如果不行,让陈天桥的盛大每年都贴上个数千万美元去维持这个平台,那何不去买个广告版面呢?
这就是陈天桥的算盘,这个算盘和李善友及其创业团队的算盘是不同的。盛大从来不会去做投入期过长的事,这家公司的风格就是短线式的:从它过往的一系列并购来看,纳入囊中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用很直线条的手法进行人员上的调整。有论者认为盛大此番“暴力”之举,和它想赶在财报出台前完成人力调整有关。有一定道理,但核心是:盛大一向如是。
未来的酷6,越来越不会成为一个棋局,而是盛大的一枚棋子,用于卡位的棋子。但卡位的力量很弱。老实讲,国内政策即便对于用文字和图片播放新闻也卡得很紧——至今非媒体开办的网站只是被默许在体育和娱乐上有采访权——更何况在视频上。陈天桥希望通过资讯路线来保住酷6过往尚存的一点影响力,有点异想天开了。不过,盛大做过很多热闹过一阵子后来又无疾而终或者彻底边缘化的事,酷6如果亦如此,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所以,答案是什么,似乎很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