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案件中口供适用的逻辑与限度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罪案件中的口供适用兼具实体、程序和证据层面的三重正向功用.将认罪口供置于认罪案件证据体系的核心地位,不仅回应了认罪口供同认罪认罚具结书的语义联结,而且契合了此一证据与协商性诉讼模式及简化审理程序的因应关系.为复归认罪案件中口供适用的客观评定立场,防止"口供中心主义"之传统积弊在认罪案件中的回溯与复燃,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当以从口供取得和口供采信的两个维度,通过强化值班律师的协商实质参与、完善激励型的自愿供述机制,以及规范认罪口供之庭审实质印证的具体方式,切实保障认罪口供的自愿性、真实性与合法性,并以此为基础划定出认罪案件中口供适用的应然限度和基准.
其他文献
世界是在不同文化的交互、竞争、冲突和融合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并不断生成新的文化形态.在人类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不同文化、文明的对外实践不断交叉、碰撞和融合,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要反映国际政治的这一实践现象,应当兼具不同的文化视角.文化融合路径就是反映这一现象的理论思考,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尝试.关系理性主义是文化融合的结晶,由中国关系感性思维文化和西方逻辑理性思维文化融合生成,强调人类认识事物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模糊性和精确性相互补充,以及角色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亲疏差序等级关系之间的平衡,是兼具内修和外治、"柔
平台经济的发展不仅催生了新型劳动关系,带来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把过度劳动引向普遍化.基于数字劳动过程的特点,将平台经济中的过度劳动划分为技术型过劳、激励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