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代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第二个大一统时期。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或是由于国家的强大,或是由于民族本性的浪漫,亦或两者皆而有之,它呈现给我们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幻想和激情,在普遍的文化审美形态上,表现出一种“大美”气象。这种表象之美决然是不能用纯自然形态来简单概括的,理应有更深广的范畴。共同的习性,主体意识,价值理念都是其更深远的因素。然而,历史在延续自身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回顾历史。“汉承秦制”在当今已达到普遍的共识,有所筛选的继承然后与本民族文化有机融和发展,使其显得顺乎情理。
关键词 汉承秦制 文化差异 价值理念
秦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时代,其强烈的文化冲击足以带给汉朝巨大震撼。往往谈到“汉承秦制”多是指汉朝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沿袭了秦朝制度。然而秦在制定的许多优秀制度还未得以深入实施就已灭亡。这个巨大的遗憾便合乎情理的代为弥补。虽然秦 “焚书坑儒”使得许多经典文化之大集灰之一炬,但个人认为文化的传播是多种途径的,耳濡目染就是其中一种。刘邦等汉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在意识形态某些方面,特别在文学艺术领域,汉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充满了浪漫激情,编织着神话般的梦。
不同的思想导致不同的文化产物。汉初国力薄弱,道家“与民休息”,“无为”政策深得统治阶级崇尚。之后的黄老思想也深受追捧,它是道家与法家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吸收老子无为思想,兼采儒,墨,阴阳名家中的有用成分,强调清净自定,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等观念。一方面推动了国民经济在战后的恢复与发展,另一方面对汉初文化领域有着重大影响,为汉后来的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艺术方面以陶俑为例,它强调整体概念,从大的方向把握,既“尚简”又 “形神”兼备。形与神之间更加注重内在精神刻划。其“因袭”、“循守”的文化政策使得汉初俑的表情较为朴素,动态较之东汉俑略乏生动。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中重大的改革,也是汉朝划时代的转折点。汉初十年的“休养生息”使其国力得以恢复并繁荣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过于宽松的环境使得各方面长期疏于管治,发展表现出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端倪。董仲的“天人感应”集众家所长,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也日渐儒染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乎之谈,交织陈列,混合出现在人们的意识观和艺术世界中。以儒学为强势基础,这种多维融合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儒家的“君臣”之纲,“仁孝”之礼等诸多条款对于各阶层的限制,说教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汉艺术家的作品也难以摆脱这种束缚,基本魏晋之前的艺术家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还未形成有独立想法的个体艺术家,只是在所框定的内容和要求上进行创造。两汉陶俑在汉武之后,虽然摆脱了秦代的影响,但在形制上的变动不是很大。在儒家的教义下,“事死如事生”的思想根深蒂固,神仙,方术流行,厚葬之风盛行全国,对明器的需求越来越多,陶俑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
最后的谶纬思想,其风历来已久,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通常用来维护统治阶级政权。东汉光武帝为使其政权名正言顺,大行谶纬迷惑群众。儒生也推波助澜,相互争学图谶,以通纬为荣,班固的《白虎通义》更是以谶证经,一时间谶纬之风大为盛行,大量事物都带有玄幻色彩。本宗的儒学与谶纬之风合流,逐渐成为东汉由上至下的社会思潮。在此基础上陶俑的形制也更显神韵。
虽然东汉政权的性质与西汉相同,仍是中央集权的商人地主政权,但存在一个本质的差别:刘邦是秦朝的一个小官吏,而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本人也是一个商人地主,他的政府要人也多为商人地主。这种差别会在发展的根基与速度上产生差异。东汉享乐阶层骄奢淫逸.贪图享受.横征暴敛,热衷于土地兼并,所以东汉时期的大官僚也是大庄园主,于是东汉陶俑题材较西汉得以扩宽,由“室内"到“室外”,出现了许多有关生产劳动的形象。
关于两汉陶俑性质的差异性,除去制作工具、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原因也值得思考一番。个人认为墓主的需求与陶俑功能的叙事性也是值得探讨的一方面。用作为“人殉”的替代品,在很长一段时期只是被看作低于“原本”的模拟。墓主渴求墓俑对活的形象和状态的表现,于是他们的意义彰显出来:尽管被贴上了“亡”的标签,这些俑所展示的却是操持各自行业道具的仆从们生动活泼的形象。因而这些墓俑不仅仅是取代了“人殉”,同时也是实现了“人殉”被期望的功能。也就是说,俑所表现的是“人殉”实体及其在冥界功能的综合。这样,墓俑就把写实和想象结合成凝固的视觉形式。
不同角色的陶俑有着不同的分工,起到不同的叙事功能。“角色”这个词指的是大型构图中的特殊人物形象。它们所“取代”的是某些被认为在死者来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般型社会类型。为了强调它们的象征功能,外在的协助品很重要,但关键还是在于自身的形象定位。例如,西汉皇陵中的女仆俑,正规襟坐,神态谨慎,仿佛时刻待命,这种阶级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西汉舞蹈俑虽然只是一个动作在瞬间定格,然而你却可以从中感受到永恒,仿佛看得到他的旋转,它的延续,它的优美的舞姿。东汉说唱俑,那夸张的表情和动态不禁让人猜想他在讲着什么玄幻的神话,现实中的观众是否也都聚精会神的聆听,表情如她一样精彩。
关键词 汉承秦制 文化差异 价值理念
秦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时代,其强烈的文化冲击足以带给汉朝巨大震撼。往往谈到“汉承秦制”多是指汉朝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沿袭了秦朝制度。然而秦在制定的许多优秀制度还未得以深入实施就已灭亡。这个巨大的遗憾便合乎情理的代为弥补。虽然秦 “焚书坑儒”使得许多经典文化之大集灰之一炬,但个人认为文化的传播是多种途径的,耳濡目染就是其中一种。刘邦等汉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在意识形态某些方面,特别在文学艺术领域,汉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充满了浪漫激情,编织着神话般的梦。
不同的思想导致不同的文化产物。汉初国力薄弱,道家“与民休息”,“无为”政策深得统治阶级崇尚。之后的黄老思想也深受追捧,它是道家与法家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吸收老子无为思想,兼采儒,墨,阴阳名家中的有用成分,强调清净自定,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等观念。一方面推动了国民经济在战后的恢复与发展,另一方面对汉初文化领域有着重大影响,为汉后来的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艺术方面以陶俑为例,它强调整体概念,从大的方向把握,既“尚简”又 “形神”兼备。形与神之间更加注重内在精神刻划。其“因袭”、“循守”的文化政策使得汉初俑的表情较为朴素,动态较之东汉俑略乏生动。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中重大的改革,也是汉朝划时代的转折点。汉初十年的“休养生息”使其国力得以恢复并繁荣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过于宽松的环境使得各方面长期疏于管治,发展表现出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端倪。董仲的“天人感应”集众家所长,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也日渐儒染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乎之谈,交织陈列,混合出现在人们的意识观和艺术世界中。以儒学为强势基础,这种多维融合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儒家的“君臣”之纲,“仁孝”之礼等诸多条款对于各阶层的限制,说教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汉艺术家的作品也难以摆脱这种束缚,基本魏晋之前的艺术家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还未形成有独立想法的个体艺术家,只是在所框定的内容和要求上进行创造。两汉陶俑在汉武之后,虽然摆脱了秦代的影响,但在形制上的变动不是很大。在儒家的教义下,“事死如事生”的思想根深蒂固,神仙,方术流行,厚葬之风盛行全国,对明器的需求越来越多,陶俑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
最后的谶纬思想,其风历来已久,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通常用来维护统治阶级政权。东汉光武帝为使其政权名正言顺,大行谶纬迷惑群众。儒生也推波助澜,相互争学图谶,以通纬为荣,班固的《白虎通义》更是以谶证经,一时间谶纬之风大为盛行,大量事物都带有玄幻色彩。本宗的儒学与谶纬之风合流,逐渐成为东汉由上至下的社会思潮。在此基础上陶俑的形制也更显神韵。
虽然东汉政权的性质与西汉相同,仍是中央集权的商人地主政权,但存在一个本质的差别:刘邦是秦朝的一个小官吏,而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本人也是一个商人地主,他的政府要人也多为商人地主。这种差别会在发展的根基与速度上产生差异。东汉享乐阶层骄奢淫逸.贪图享受.横征暴敛,热衷于土地兼并,所以东汉时期的大官僚也是大庄园主,于是东汉陶俑题材较西汉得以扩宽,由“室内"到“室外”,出现了许多有关生产劳动的形象。
关于两汉陶俑性质的差异性,除去制作工具、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原因也值得思考一番。个人认为墓主的需求与陶俑功能的叙事性也是值得探讨的一方面。用作为“人殉”的替代品,在很长一段时期只是被看作低于“原本”的模拟。墓主渴求墓俑对活的形象和状态的表现,于是他们的意义彰显出来:尽管被贴上了“亡”的标签,这些俑所展示的却是操持各自行业道具的仆从们生动活泼的形象。因而这些墓俑不仅仅是取代了“人殉”,同时也是实现了“人殉”被期望的功能。也就是说,俑所表现的是“人殉”实体及其在冥界功能的综合。这样,墓俑就把写实和想象结合成凝固的视觉形式。
不同角色的陶俑有着不同的分工,起到不同的叙事功能。“角色”这个词指的是大型构图中的特殊人物形象。它们所“取代”的是某些被认为在死者来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般型社会类型。为了强调它们的象征功能,外在的协助品很重要,但关键还是在于自身的形象定位。例如,西汉皇陵中的女仆俑,正规襟坐,神态谨慎,仿佛时刻待命,这种阶级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西汉舞蹈俑虽然只是一个动作在瞬间定格,然而你却可以从中感受到永恒,仿佛看得到他的旋转,它的延续,它的优美的舞姿。东汉说唱俑,那夸张的表情和动态不禁让人猜想他在讲着什么玄幻的神话,现实中的观众是否也都聚精会神的聆听,表情如她一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