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叙述视角下的人生悖论与抉择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华语电影圈出现了一批都市情感电影,其中以反映女性情感的爱情题材电影为主,这类爱情电影集文艺片、轻喜剧等为一炉,整体基调明亮欢快,深受广大青年观众的追捧。由80后导演张末执导的《28岁未成年》打着“chick flick”的旗号,主要面向广大青年受众,而电影的整体基调也确实非常欢快和轻松,全面地表现了都市女性的生活理念与爱情观。此外,时间切换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片中出现了许多超现实的矛盾,主人公在人生岔道作出的抉择,为爱情喜剧增加了更为深厚的内涵。
  一、 人生悖论中的爱情抉择
  电影《28岁未成年》一开始,房间明亮简洁的色彩搭配,奠定了整部电影的色彩基调。作为一部都市爱情剧,似曾相识的人物性格,浪漫唯美的画面设计,很容易引起青年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的普遍关注和情感共鸣。影片的故事结构简单,围绕一条主线展开,讲述了女主人公凉夏(倪妮饰)因为一次意外能通过一颗魔法巧克力在17岁与28岁之间穿梭互换,最终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实现了“两个自我”相融合的故事。这部电影虽然在情节和立意上不乏陈旧和俗套之处,但确实也给观众带来了一些心灵上的启迪和冲击。从片名来看,就会引发观众思考:为什么28岁却被定义为未成年呢?未成年与成年之间的界线到底是什么呢?作为第一次执导电影的张末来说,准确地拿捏主人公凉夏的内心情感变化、精准地把握观众的心理成为这部电影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很多人会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很强的自我代入感,和主人公相仿的年纪,平淡无奇的生活,在爱的路上不断迷失自我,成为了年青一代的标签。导演虽然在处理故事结构时选取了最为简单的单线模式,却力求在短小的故事里窥探80后女性的生活观和爱情观——女性在面对爱情时的两难抉择,是委曲求全丢掉自我,还是坚定不移地跟随自己的内心。
  28岁的大凉夏画不出那些新奇的画作,是因为其最初的理念在被这个世俗社会屡屡拒绝和遗弃之后而灰心失望,更与她本人的爱情经历密不可分。无论爱情中的对方是沉稳可靠,还是随性不羁,十余年不变的是凉夏爱人的方式,她始终处于依附的状态下,渴望在爱情中汲取赖以生存的养分,甚至为了爱而迷失自我。历经了男权社会千百年来的浸润,即使是女性导演亲自操刀,也不可避免地将女性放置于父权社会的领域中进行审视,着重于表现两性之间的关系,并将男性作为女性角色人格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对茅亮爱得深切,她将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了茅亮身上,所以哪怕是央求小凉夏帮自己画画,其目的也只不过是以此作为自己最后的筹码去挽回茅亮的心。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挽回爱人的救命稻草,无意中竟成就了她年轻时未能成就的事业和志向。
  凉夏这个角色在自我分裂的过程中,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特质,17岁的她单纯、疯癫、敢作敢为、敢爱敢恨;28岁的她温婉、大气、顺从,它们叠加在同一个影像之上,却意外收获了充满新意的女性喜剧样本。喜剧为意外而生,在其话语体系下,电影的叙事逻辑完全可以被人为拆解,片中时间的乱序重合便印证了这点,借助夸张的表现手法,凉夏得以突破现实壁垒,完成个人命运的回望。“穿越”般的性格转换,让大小凉夏的个人经历与年代特征相互碰撞,制造出一系列令人捧腹的笑料,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包袱,这类笑点的视觉冲击极为强烈,小凉夏扎着马尾、挥动球拍的形象,将观众带回了那个由滑板鞋和清爽短发主宰的青春年华。28岁的她,年轻时那颗跳动的心已经被这个社会的条条框框给束缚得麻木不堪,17岁的重现,正好代表着角色内心的憧憬,希望能够逃离成人世界的教条规则,回到生命无所畏惧,亦无所保留的年代,这种怀旧造就了影片中的人生悖论。
  近年来,华语爱情片之所以能够在影坛掀起一股怀旧抒情风,和此类影片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导演张末深谙此理。随着影片剧情的推进,故事的节奏进一步加快,角色极速跳跃,二者融为一体,大凉夏越来越接受小凉夏,即年轻时候的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份活力和胆识,而小凉夏虽然嘴上瞧不起大凉夏,瞧不起成熟后那份安逸和平淡,却也享受着功成名就所带来的喜悦。这恐怕就是个人的生命中都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悖论——社会一面要求人们保持自己的特立独行,一面又逼迫着人们随波逐流;人们一面享受着随着年龄增长而带来的名利财富,一面又渴求年少时的活力与冲劲,这种种悖论就把人塑造成了一个充满矛盾无所适从的个体。每个个体在面对这些不同的悖论时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于是,就有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在影片最后,随着最后一颗魔法巧克力被吃完,凉夏也面临着再也回不到17岁的处境,然而这时的她已经与年轻时的自己在磨合中相融,也找到了那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穿越”模式下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28岁未成年》这种类似“穿越”的剧情,难免让人想到了前段时间那部同样带有穿越色彩的电影《重返20岁》。相比之下,两部影片确实有相似之处。两部影片设置的剧情都是让女主人公回到年轻的时候,但存在着差异化的表现形式。例如,《重返20岁》是让女主人公在生理上回到20岁的年纪,而《28岁未成年》则设定为女主人公在心智上回到17歲。此外,两部影片的立意和主题虽有相通的地方,侧重点却完全不同,《重返20岁》的风格更为写实,表达的是人生尽头的取舍与选择。
  沈梦君是一个爱唠叨、爱管事的70岁老妇,年纪轻轻丈夫便去世了,她独自一人艰难地把孩子抚养成人。正因如此,在她看来,自己是一位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伟大妇女——为了家庭和孩子而放弃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人都会有补偿心理,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于是,她整天向家人和朋友诉说自己的伟大付出,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年轻时候的种种优越条件,以此来获取心灵上的安慰和释放。出人意料的是,回到20岁的她活力无限,组建乐队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恋人共坠爱河,巨大的性格反差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更是潜意识中的思想转变。传统意识下“贤妻良母”实现了自我突破,从一个以家庭为世界的母亲,到一个四海为家的少女,沈梦君穿越时空的设定,旨在引导观众反思女性独立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本片的结尾,得知孙子遭遇车祸后,女主角毅然放弃了重新改变和塑造自己人生的机会,回到白发苍苍的70岁。无疑,这也是众多人生悖论中的一种,就好像《28岁未成年》中所展现出的爱情困局那样,每个个体都面临着从种种人生悖论中作出自己的选择。与凉夏不同的是,沈梦君代表着女人的母性与母职,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血缘、重视亲情的社会里,女主角内心深处依然不能割舍对孙子的爱、对亲情的留恋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沈梦君深知自己对于家庭的重要性,能够为了亲人放弃青春,可佩可叹之余,更带着一份悲凉的宿命感。未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人们(正如片中的女主人公)总会把自己的失败亦或不如意归结为时不与我、归结为其他种种因素的限制,而这部影片则恰恰假设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使让你重新回到当初的年代,仍然会有许多未知的因素逼迫着你做出同样的选择。
  《28岁未成年》的结局相对来说则大大淡化了《重返20岁》当中所隐含的消极无力感,在影片的结尾,女主角凉夏通过不断地与17岁的自己进行心灵上的碰撞和契合实现了自我的“重生”,重新拿起了闲置多年的画笔,重新燃起了茅亮对她的爱。正是因为女主角凉夏在面对人生中的悖论时,通过多次与17岁的自己交流磨合,在成年与未成年的反悖中找到了那条适合自己的最佳道路。所以《28岁未成年》相比较《重返20岁》来说,其情感基调也正如《28岁未成年》在一开头就带给观众的观影感受那样轻松、欢快。
  三、 女性视角下人生命题的反思
  《28岁未成年》的导演是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女儿张末。如果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叙事侧重于从时代的洪流巨变中去展现个体细微的生存状况,那么张末作为一名年轻女导演,在《28岁未成年》中则完全采用女性叙事视角去展现女性在面临人生中的种种悖论时的反应和选择。首先,这部影片虽然设置了两个男主人公,也设定了女主角和两个男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这一老套的情节,但影片的重点却不像传统爱情片那样,不是对爱情的深层内核的探讨和表现,而是完全从凉夏这一女性视角去表现她在人生不同阶段中面对爱情、面对人生重大命题时的态度和抉择。影片的開头,大凉夏无视交通法规,不顾一切地去追茅亮;在影片的末尾,小凉夏为了要跟严岩度过最后一段美好时光,坚定的把最后几颗巧克力全部吞下。这两处情节都将镜头完全聚焦到女主角身上,将近两分钟的近景中,凉夏惊慌失措的表情、满含泪水的眼睛、颤抖不堪的身体都显示了她在面临人生困境时的无所适从,这样长时间的特写镜头运用,在国内影片中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从神态表情出发,直击角色的内心活动,表现了凉夏对爱情无怨、无悔、无惧的乐观态度。
  影片其他细节也展现了导演张末的女性视角,比如大小凉夏的妆容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17岁的她要么戴着假发、穿着嘻哈,要么戴着加大的黑框眼镜、扎着高高的马尾,显示出了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28岁的她则扎着低马尾,穿着长裙,一举一动都显示了那个温婉从容的自己。从这一细节之处的对立就看出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悖反。而在影片末尾,则直接让自我意识中的两个极端个体进行了一场对话。这一场景的拍摄手法有些类似于日本动漫中常常见到的意识流画面。在日本动漫中,主人公内在性格中的两面经常会直接进行对话,平行世界的交流,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焦虑不安。在《28岁未成年》中,凉夏身体中的两个自我也直接进行了面对面的灵魂碰撞和交流。此时,导演张末女性视角的叙事达到了顶峰,从女性个体身上去展现女性在人生命题中的反思和面临人生悖论时的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幕则是大凉夏用力敲碎了曾经隔断成年的自己和未成年的自己的那扇玻璃,从而在成年与未成年的悖反中,通过不断契合找到了最佳的人生状态。
  作为华语电影圈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导演张末运用最简单的故事叙述模式和人物关系,讲述了一代人的情感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28岁未成年》这部电影远不像一般观众理解的那样,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女主人公陷入三角恋的故事,或者只是披着奇幻外衣的穿越电影,其想要阐述和表达的是从女性视角下来聚焦女性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悖论时作出的抉择。那么,再回到一开始这部影片带来的思考,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界定究竟是什么,或者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在面对人生中存在的种种悖论时,个体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呢?答案也许就在电影塑造出的女主角凉夏身上,即不要因为任何外在因素的牵绊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其他文献
《英国病人》是加拿大籍斯里兰卡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最为成功的杰作,这是一部内蕴极为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仅包含了战争、道德、民族等诸多方面的内涵,而且包含了爱情这一永恒性的史诗级内涵。改编自原著的电影版将爱情中的爱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取舍,进行逆向建构,并以这种逆向建构为这三段异乎寻常的爱情建构了差异化表达下的4位主人公错综复杂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英国病人》一举掳获了第69届奥斯卡9项大奖,
电影《心迷宫》由青年导演忻钰坤执导,霍卫民、孙黎等主演,这部剧情悬疑片的灵感源于一个多年前发生在河南叶县乡村的真实故事。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也发生在河南的一个偏远村庄,一具身份不明的焦尸牵出了穿插在剧中人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链条,影片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形式将人性中的弱点冷峻地搁置于光天之下,任由观者自评。《心迷宫》的拍摄成本只有170万,最终却收获了票房与奖杯齐飞的战果,它的成功再次让人们看到了一部影片
2017年7月26日,经外交部和国台办的批准,由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前后花费10年时间进行实地采访、查阅资料和深入调研等方式精心打磨出品的军旅战争剧《绝密543》在东方卫视黄金档首播。《绝密543》由宋海波、王功执导,王聪、陈维涵等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以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一段空军秘史作为原型,通过新颖的手法再现了“英雄二营”3次击落U-2侦察机的光荣历史,树立了一个个鲜活饱满的空军战士形象,立足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推出《实话实说》开始,电视脱口秀这一崭新的节目样态在我国落地生根,并迅速发展为一种重要的电视节目形式。从目前来看,电视脱口秀已经与两种最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实现了有机融合,衍生出的电视新闻脱口秀和电视娱乐脱口秀成为吸引观众、扩大影响、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新闻脱口秀是指主要通过节目主持人对新闻事件进行简要叙述,并以自身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语言对所叙述新闻进
自20世纪90年代伊始,数字技术在电影业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电影产品的视听品质,使“奇观电影”成为当今电影市场上的一种主流形式。“奇观电影”对具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的不懈追求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模式,它与科学技术携手并进,为制作者提供广袤的创作空间,为观看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如今,数量众多的“奇观电影”与各自的粉丝群体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中一幅显赫的“景观”。在“奇观/景观”的引领下,本文试用鲍
一、 概念阐释  (一)何为“身体理论”  米歇尔·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研究疯癫的人是怎样在强大的文明面前沦为失语者,疯癫的身体最终被压制,成为一个沉默的空白体。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试图将身体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进行排序,以身体作为攻击理性的利器,他分析了权利是怎样重塑身体的,身体在权力场中怎样成为文化的表征。正是从福柯开始,身体理论变得更深刻,他把身体放进社会权利、知识的话语场中进行研究,
20世纪以来,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一些文学经典逐步被搬上银幕,众多文学作品借由银幕的传播,从之前抽象、厚重的疏离逐渐转变为具象、切实存在的日常真实。在众多经典文本中,托尔斯泰耗时8年完成的《安娜·卡列尼娜》甫一问世便在世界文坛上引起震动。托尔斯泰借由文字向世人抛出了生命意识探索、社会意识探索和道德意识探索三大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永恒命题,使其历经百年嬗变转圜依旧保有生命力。自电影技术产生以来,《安
[摘要] 电视连续剧《特殊使命》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令人回味无穷。我认为,与众多谍战影视作品相比,在“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名言的诠释上可谓已臻于极致。由此我想起了一件真实的亦即实有其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那就是已故著名作家、翻译家丽尼(郭安仁)的往事。  [关键词] 《特殊使命》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丽尼 往事  看过小说尤其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道,“身在曹
从哲学角度来看,维度就是我们观察、判断万物的“思维角度”,所以简称“维度”。而时间维度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因为所有事物都要经历时间。“时间维度”可以说是世间万物的总体表现,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只要自身的状态发生变化,就可以理解为时光的流逝。电影就可以看作是二维平面与第三维度——时间的结合。[1]对于电影来说,时间在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电影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就是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主人公经历的种种,
英美文学是人类智慧精华与文学文本精萃的集大成者。后现代的快节奏的碎片化生活方式使得传统的大段式阅读休闲正在向读图、读象、读影式休闲过渡,受此影响与冲击,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英美文学影视化改编的新艺术浪潮。英美文学影视化改编滥觞自默片时代即已肇始;世界电影工业的先驱法国著名导演乔治·梅里埃率先将欧洲民间广为流传的,由法国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97)与德国格林兄弟(J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