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2
摘 要 速度训练是身体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速度水平的提高对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着“如何增大步长,加快步频,从而提高速度”这个问题,对速度训练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教练员从事速度的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超速度 纯速度 速度感觉 训练效应
一、前言
田径运动项目中最重要的单一因素是速度。在径赛中,速度快的运动员将率先冲过终点线;而在田赛项目中,速度因素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例如:在跳跃类项目中,如果运动员具有更大的平跑速度,必然在助跑过程中具有更大的水平速度,会产生更好的跳跃效果;在投擲类项目中也是如此,速度越快,则器械的出手速度越快,成绩自然也越理想。因此,如何改善速度训练方法、提高速度训练水平是目前我国田径运动训练中一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负重升降训练法与超速度训练法在速度训练中的应用
速度是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的乘积(速度=步长×步频)。从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提高公式右边的任何一个变量,同时相邻变量无负向变化,就能提高公式左边的变量——速度。
教练员在理论上理解速度内涵,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始终以速度公式作为速度训练基础,对提高速度训练效果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步长
步长是后脚脚趾到前脚脚趾的距离吗?如果是,我们可以要求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迈大步,这样增加了步长,却降低了步频,因此,步长与两脚脚趾之间的距离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而是与每一步中臀部所移动的实际距离直接相关。我们能增长这个距离,便能提高步长,也就提高了速度。
如何提高每一步中臀部的移动距离,一种普遍的方法——“负重升降法”对于我们实现这个目标很有帮助。在训练中训练手段的专门性是首先要考虑的,在一般身体训练中,我们运用了很多众所周知的负重升降训练法,例如:深蹲、卧推、极限负重升降等练习,经过第一个训练阶段后,我们就进入了专门性的身体训练阶段,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在跑动过程中,运动员不会让两脚同时并排合拢在一起,这就意味着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循环单腿支撑的状态。
因此,可以做相对独立的分腿练习,如:单腿支撑下蹲、单腿支撑前冲、单腿支撑跳台阶等练习,这些练习将有针对性地增加参与跑动过程的肌肉的力量,从而为获得更大的速度奠定力量基础。
(二)步频
步频是最有利于提高速度的因素。作为一个径赛运动员最重要的是具有超越一般水平的速度——“超速度”(“超速度”是指超过个人项目最大速度的速度)。
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训练效应”,这将决定有无训练效果,有没有竞技水平的提高,能不能提高运动成绩。因此,平时的严格、科学、系统的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就是体现速度性要求,而在比赛过程中不应该对运动员提出过多速度方面的要求,这是促成运动员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有效方法。
1.“超速度”训练在短跑、跳跃及投掷类项目中的应用
对于短跑、跳跃及投掷运动员,由于项目本身原特点,跑动距离一般在20—100m。在运用“超速度”训练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助跑或跑动距离来选择不同的重复距离。例如:对于一名100m的短跑运动员,可以运用60m的重复距离来训练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对于一名跳跃或投掷项目运动员采用短距离的重复跑,如10m、20m、25m疾跑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大自然提供的一些现成的训练条件,如:山坡、风等等,利用坡度可以进行下坡跑练习,利用风速可以进行顺风跑训练,它们可以使运动员在实际跑的过程中的步频超过目前最大值,因此,它们是对运动员进行“超速度”训练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短距离疾速重复跑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都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可以积极地去做他们感兴趣的“冲刺”练习,同时,教练员可以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或技术动作进行观察和分析。
“超速度”训练的本质在于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使运动员适应新的速度结构,形成新的速度感觉。在短距离疾速重复跑中,无论距离长短,先是15m的加速区,紧接着进入最大速度区,最大速度区的速度是100%最大速度,换句话说,就是纯速度。在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到纯速度的利用时间和利用百分比问题。例如:当一名运动员进行100m跑训练时,可以选择65—75m作为得复距离,这时纯速度的利用时间长且纯速度的变化范围在96—100%,接近于最大速度,有利于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2.运用“超速度”训练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超速度”的速度大小的选择问题。速度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一般是个人目前项目最大速度(纯速度)的105%—110%,如果过大,很可以导致技术动作变形,使运动员形成不正确且效率低下的技术动作,而且这种技术动作往往会提高产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而速度太小,会导致产生的训练效果不明显。
其次,重复距离的选择问题。应该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及训练需要选择适当的重复跑距离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距离太大,会出现速度变化过大,体力下降,速度下降,不利于速度水平的提高。距离太小,最大速度的利用时间短,不利于速度结构的巩固与速度感觉的形成,同时,由于跑动过程中体力充沛,也限制了身体素质的发展。
最后,训练标准与训练次数的问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在达到训练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训练次数,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力,以期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总之,运动“超速度”的训练模式会产生的结果是运动员的跑动速度比训练前的纯速度高出5%—10%,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适应,运动员用新的步频节奏代替原有的步频节奏,形成新的个人项目最大速度——纯速度,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三、结论
(一)随着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竞赛的越来越激烈,“超速度”训练原则下的纯速度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显得日益重要,将成为田径运动水平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手段。
(二)在考虑到其它重要因素的影响,如:休息与恢复、灵活性、有氧能力、运动员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柔韧性及力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纯速度是促进运动员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车保仁,李鸿江,邰崇禧.田径(专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文超,等.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肖健章.对短跑速度训练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 帅伟.青少年下坡跑速度训练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3.
[5] 宋忠飞.谈影响速度训练有效性的八个方面[J].田径.2012(10).
[6] 黄玮,鞠杰.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以陈文忠为例[J].运动.2012(15).
[7] 陈黎黎.田径训练中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探析[J].田径.2013.6.
摘 要 速度训练是身体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速度水平的提高对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着“如何增大步长,加快步频,从而提高速度”这个问题,对速度训练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教练员从事速度的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超速度 纯速度 速度感觉 训练效应
一、前言
田径运动项目中最重要的单一因素是速度。在径赛中,速度快的运动员将率先冲过终点线;而在田赛项目中,速度因素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例如:在跳跃类项目中,如果运动员具有更大的平跑速度,必然在助跑过程中具有更大的水平速度,会产生更好的跳跃效果;在投擲类项目中也是如此,速度越快,则器械的出手速度越快,成绩自然也越理想。因此,如何改善速度训练方法、提高速度训练水平是目前我国田径运动训练中一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负重升降训练法与超速度训练法在速度训练中的应用
速度是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的乘积(速度=步长×步频)。从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提高公式右边的任何一个变量,同时相邻变量无负向变化,就能提高公式左边的变量——速度。
教练员在理论上理解速度内涵,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始终以速度公式作为速度训练基础,对提高速度训练效果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步长
步长是后脚脚趾到前脚脚趾的距离吗?如果是,我们可以要求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迈大步,这样增加了步长,却降低了步频,因此,步长与两脚脚趾之间的距离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而是与每一步中臀部所移动的实际距离直接相关。我们能增长这个距离,便能提高步长,也就提高了速度。
如何提高每一步中臀部的移动距离,一种普遍的方法——“负重升降法”对于我们实现这个目标很有帮助。在训练中训练手段的专门性是首先要考虑的,在一般身体训练中,我们运用了很多众所周知的负重升降训练法,例如:深蹲、卧推、极限负重升降等练习,经过第一个训练阶段后,我们就进入了专门性的身体训练阶段,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在跑动过程中,运动员不会让两脚同时并排合拢在一起,这就意味着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循环单腿支撑的状态。
因此,可以做相对独立的分腿练习,如:单腿支撑下蹲、单腿支撑前冲、单腿支撑跳台阶等练习,这些练习将有针对性地增加参与跑动过程的肌肉的力量,从而为获得更大的速度奠定力量基础。
(二)步频
步频是最有利于提高速度的因素。作为一个径赛运动员最重要的是具有超越一般水平的速度——“超速度”(“超速度”是指超过个人项目最大速度的速度)。
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训练效应”,这将决定有无训练效果,有没有竞技水平的提高,能不能提高运动成绩。因此,平时的严格、科学、系统的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就是体现速度性要求,而在比赛过程中不应该对运动员提出过多速度方面的要求,这是促成运动员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有效方法。
1.“超速度”训练在短跑、跳跃及投掷类项目中的应用
对于短跑、跳跃及投掷运动员,由于项目本身原特点,跑动距离一般在20—100m。在运用“超速度”训练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助跑或跑动距离来选择不同的重复距离。例如:对于一名100m的短跑运动员,可以运用60m的重复距离来训练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对于一名跳跃或投掷项目运动员采用短距离的重复跑,如10m、20m、25m疾跑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大自然提供的一些现成的训练条件,如:山坡、风等等,利用坡度可以进行下坡跑练习,利用风速可以进行顺风跑训练,它们可以使运动员在实际跑的过程中的步频超过目前最大值,因此,它们是对运动员进行“超速度”训练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短距离疾速重复跑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都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可以积极地去做他们感兴趣的“冲刺”练习,同时,教练员可以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或技术动作进行观察和分析。
“超速度”训练的本质在于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使运动员适应新的速度结构,形成新的速度感觉。在短距离疾速重复跑中,无论距离长短,先是15m的加速区,紧接着进入最大速度区,最大速度区的速度是100%最大速度,换句话说,就是纯速度。在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到纯速度的利用时间和利用百分比问题。例如:当一名运动员进行100m跑训练时,可以选择65—75m作为得复距离,这时纯速度的利用时间长且纯速度的变化范围在96—100%,接近于最大速度,有利于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2.运用“超速度”训练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超速度”的速度大小的选择问题。速度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一般是个人目前项目最大速度(纯速度)的105%—110%,如果过大,很可以导致技术动作变形,使运动员形成不正确且效率低下的技术动作,而且这种技术动作往往会提高产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而速度太小,会导致产生的训练效果不明显。
其次,重复距离的选择问题。应该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及训练需要选择适当的重复跑距离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距离太大,会出现速度变化过大,体力下降,速度下降,不利于速度水平的提高。距离太小,最大速度的利用时间短,不利于速度结构的巩固与速度感觉的形成,同时,由于跑动过程中体力充沛,也限制了身体素质的发展。
最后,训练标准与训练次数的问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在达到训练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训练次数,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力,以期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总之,运动“超速度”的训练模式会产生的结果是运动员的跑动速度比训练前的纯速度高出5%—10%,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适应,运动员用新的步频节奏代替原有的步频节奏,形成新的个人项目最大速度——纯速度,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三、结论
(一)随着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竞赛的越来越激烈,“超速度”训练原则下的纯速度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显得日益重要,将成为田径运动水平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手段。
(二)在考虑到其它重要因素的影响,如:休息与恢复、灵活性、有氧能力、运动员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柔韧性及力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纯速度是促进运动员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车保仁,李鸿江,邰崇禧.田径(专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文超,等.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肖健章.对短跑速度训练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 帅伟.青少年下坡跑速度训练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3.
[5] 宋忠飞.谈影响速度训练有效性的八个方面[J].田径.2012(10).
[6] 黄玮,鞠杰.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以陈文忠为例[J].运动.2012(15).
[7] 陈黎黎.田径训练中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探析[J].田径.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