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习惯;思想与行为;习惯培养
一、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育质量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对创造良好的幼儿培养环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赞扬什么,鼓励什么,或不赞扬什么,不鼓励什么,往往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而好的环境一旦形成,就能对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进一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只偏向智力开发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幼儿的德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树立全面的育人观。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将一种科学的态度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其根本点是,教师的教育要着眼于幼儿的早期人格养成,并使之形成习惯。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开动脑筋、布置环境,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充分发挥园区空间资源,利用幼儿园、班级的围墙、墙壁、玻璃、空间,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阶段性教育内容,布置、创设相应的环境,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我们可以在在幼儿园的楼梯墙面上张贴诸如“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文明礼貌用语,并设置一些情景配上图片,每个孩子都能看懂,经常提醒孩子按这个要求去做,便于孩子学习模仿,以此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日常训练,强化良好行为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儿童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小美和小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小美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三、善于鼓励表扬,感受自信自尊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在幼儿教育中还应该坚持多鼓励适当表扬少惩罚的原则,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鼓励不同于表扬,鼓励着重于孩子应该干什么,着重于孩子行动后的自我满足。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我们老师应时刻关注的步骤。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容易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之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的随意训斥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获得自尊感,感受成功。
四、家园密切配合,坚持协调引导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因此,教师应主动和家长联系,向家长讲明这样做的道理,取得家长的支持,幫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设较好的教育环境,运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要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主,不要过分追求知識的学习提高。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生活上虽关怀备至,学习上不断加压,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漠视了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认为一些坏习惯等长大后会自然改掉的,所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
所以说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坚持多鼓励、适当表扬、少惩罚的原则,家园密切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习惯;思想与行为;习惯培养
一、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育质量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对创造良好的幼儿培养环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赞扬什么,鼓励什么,或不赞扬什么,不鼓励什么,往往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而好的环境一旦形成,就能对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进一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只偏向智力开发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幼儿的德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树立全面的育人观。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将一种科学的态度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其根本点是,教师的教育要着眼于幼儿的早期人格养成,并使之形成习惯。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开动脑筋、布置环境,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充分发挥园区空间资源,利用幼儿园、班级的围墙、墙壁、玻璃、空间,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阶段性教育内容,布置、创设相应的环境,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我们可以在在幼儿园的楼梯墙面上张贴诸如“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文明礼貌用语,并设置一些情景配上图片,每个孩子都能看懂,经常提醒孩子按这个要求去做,便于孩子学习模仿,以此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日常训练,强化良好行为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儿童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小美和小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小美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三、善于鼓励表扬,感受自信自尊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在幼儿教育中还应该坚持多鼓励适当表扬少惩罚的原则,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鼓励不同于表扬,鼓励着重于孩子应该干什么,着重于孩子行动后的自我满足。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我们老师应时刻关注的步骤。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容易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之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的随意训斥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获得自尊感,感受成功。
四、家园密切配合,坚持协调引导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因此,教师应主动和家长联系,向家长讲明这样做的道理,取得家长的支持,幫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设较好的教育环境,运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要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主,不要过分追求知識的学习提高。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生活上虽关怀备至,学习上不断加压,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漠视了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认为一些坏习惯等长大后会自然改掉的,所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
所以说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坚持多鼓励、适当表扬、少惩罚的原则,家园密切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