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提出地理教材分析的原则,并以鲁教版地理《从宇宙看地球》为例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地理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地理教材分析原则 鲁教版 从宇宙看地球
中学地理教材是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反映学科基本内容、体现教学思想的教学用书。李家清教授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有助于帮助教师认识教材价值、发挥教材功能,为地理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法、达成课程目标所做的基础工作。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分析的原则是进行教材分析的必要准备,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地理教材分析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课标本位”原则
地理教材是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所编写的教学用书。因此,钻研地理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是进行地理教材分析的首要原则。地理教师只有站在国家课程标准的高度去分析教材,才能有更深的认识。例如,课程标准对宇宙中的地球的要求有以下四点: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对宇宙中的地球的介绍是一个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标准的内在联系。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将这四条标准放在两个单元,即《从宇宙看地球》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要能看到这两个单元的内在联系,前者从宏观上学习地球,后者从内部学习地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前后两单元的联系,不能人为地分裂这两个单元。
二、整体性原则
地理教材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材分析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教材表述的整体性、程序方式的整体性和教学价值的整体性。
从知识结构上看,鲁教版高中地理《从宇宙看地球》是一个整体,该单元主要围绕宇宙、太阳和地球展开。
从教材的表述上看,该单元由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组成。叙述性课文主要叙述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地理理性知识,即以地理程序性知识为主的课文。活动性课文一般是指教材呈现中以学生参与某种活动形式来表达教材内容的课文。例如,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这一知识点,教材通过叙述性课文的科学解释和活动课文的学生动手绘图来诠释,两者的配合使用更有助于学生对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这一重难点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
从程序方式的整体性上看,该单元由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构成。例如在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一知识点的安排上,课文系统详细介绍了昼弧、夜弧的定义以及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同时教材安排了昼弧和夜弧图、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昼长图等图像系统,通过这直观形象的图像系统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规律。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变化的活动,这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内化所学习的知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教材中的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要充分挖掘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发挥这三者的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从教学价值的整体性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确定三维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首要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这三个目标是统一过程的不同维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例如,本单元的教学价值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看,在于学生能够从宏观上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够说出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因,能过理解地球运动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地理意义。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看,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能提高自己的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能提高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看,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宇宙观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三、内外联系原则
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是指地理教材与外部知识经验的联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联系:与初中地理知识的联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本单元中的地球自转方向、周期等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涉及,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减少这些知识的教学时间。再如,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本单元还与数学、物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科际联系。比如,地球公转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运动速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中开普勒第三定律进行探究。
地理教材的内部联系是指教材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与组织形式。分析教材内部联系的目的在于明确章节之间、专题之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教材内部联系分析时可以绘制逻辑关系图,以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关系。
四、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地理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现状确定教材的重难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分析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时,教师考虑要这部分知识学生在以前未曾涉及过,且知识较为抽象,而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理解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因此要把这个知识点确定为一个难点知识。突破这一难点也要从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更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通过Flash动画边模拟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可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地理教师要重视对地理教材的分析,遵循一定的分析原则,不断提高分析地理教材的水平,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家清,陈实.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地理教材分析原则 鲁教版 从宇宙看地球
中学地理教材是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反映学科基本内容、体现教学思想的教学用书。李家清教授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有助于帮助教师认识教材价值、发挥教材功能,为地理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法、达成课程目标所做的基础工作。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分析的原则是进行教材分析的必要准备,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地理教材分析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课标本位”原则
地理教材是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所编写的教学用书。因此,钻研地理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是进行地理教材分析的首要原则。地理教师只有站在国家课程标准的高度去分析教材,才能有更深的认识。例如,课程标准对宇宙中的地球的要求有以下四点: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对宇宙中的地球的介绍是一个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标准的内在联系。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将这四条标准放在两个单元,即《从宇宙看地球》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要能看到这两个单元的内在联系,前者从宏观上学习地球,后者从内部学习地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前后两单元的联系,不能人为地分裂这两个单元。
二、整体性原则
地理教材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材分析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教材表述的整体性、程序方式的整体性和教学价值的整体性。
从知识结构上看,鲁教版高中地理《从宇宙看地球》是一个整体,该单元主要围绕宇宙、太阳和地球展开。
从教材的表述上看,该单元由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组成。叙述性课文主要叙述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地理理性知识,即以地理程序性知识为主的课文。活动性课文一般是指教材呈现中以学生参与某种活动形式来表达教材内容的课文。例如,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这一知识点,教材通过叙述性课文的科学解释和活动课文的学生动手绘图来诠释,两者的配合使用更有助于学生对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这一重难点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
从程序方式的整体性上看,该单元由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构成。例如在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一知识点的安排上,课文系统详细介绍了昼弧、夜弧的定义以及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同时教材安排了昼弧和夜弧图、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昼长图等图像系统,通过这直观形象的图像系统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规律。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变化的活动,这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内化所学习的知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教材中的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要充分挖掘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发挥这三者的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从教学价值的整体性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确定三维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首要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这三个目标是统一过程的不同维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例如,本单元的教学价值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看,在于学生能够从宏观上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够说出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因,能过理解地球运动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地理意义。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看,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能提高自己的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能提高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看,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宇宙观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三、内外联系原则
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是指地理教材与外部知识经验的联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联系:与初中地理知识的联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本单元中的地球自转方向、周期等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涉及,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减少这些知识的教学时间。再如,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本单元还与数学、物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科际联系。比如,地球公转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运动速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中开普勒第三定律进行探究。
地理教材的内部联系是指教材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与组织形式。分析教材内部联系的目的在于明确章节之间、专题之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教材内部联系分析时可以绘制逻辑关系图,以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关系。
四、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地理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现状确定教材的重难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分析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时,教师考虑要这部分知识学生在以前未曾涉及过,且知识较为抽象,而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理解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因此要把这个知识点确定为一个难点知识。突破这一难点也要从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更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通过Flash动画边模拟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可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地理教师要重视对地理教材的分析,遵循一定的分析原则,不断提高分析地理教材的水平,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家清,陈实.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