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农业种植体系中,玉米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提升农业经济价值,保障农业发展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农业从业人员,要特别重视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深入分析玉米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解决其中的问题,提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创新
前言
我国农村土地面积广大,但是人均拥有土地量却很小,长期在传统农业的影响下,一直都处于小规模的农业经营发展模式,这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在具体的玉米种植当中,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率并不高,且各地区的农村自然条件也有较大差异,只有针对不同的农业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扩散,才能缓解我国当前农业种植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同时也要鼓励农企与农民进行强强联合,注重市场需求,立足自身的土地优势进行农业改革,实现玉米生产目标的重组与创新,加强现代化农业生产种植体系的构建,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产品质量以及种植方式进行自我改革,助力玉米产业发展[1]。
一、玉米病虫害的特点
(一)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在玉米拔节、灌浆期间非常容易爆发的常见病,往往是由于害虫带来的真菌感染,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播和繁殖发展能力,对于玉米会产生较大的危害,甚至会带来减产、绝产等问题,针对玉米丝黑穗病,如何有效进行防治,一直是种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玉米丝黑穗病,更多的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二)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同样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种植疾病类型,对于玉米生长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药物和生物的方式,都可以有效遏制玉米大斑病的发展,但是要掌握正确的时机,科学选择药物剂量,有针对性的进行玉米大斑病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有多种药物可以选择,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升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治能力[2]。
(三)玉米粗缩病
在玉米种植和生长过程中,玉米粗缩病时长爆发,而且发病期正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种植工作者,要认识到玉米粗缩病的病理原因,采取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将玉米粗缩病可能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而提升玉米种植效能,满足当前玉米种植发展趋势。
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播种期间防治
为提高玉米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必须事先对玉米种子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生长环境以及玉米种子的习性进行探讨,建议移植前对玉米质量进行科学检测,不达标准禁止引进。首先要尽量选择本地玉米种子,因为本地玉米种子与本地自然条件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后期管理也较为容易,相对而言种植经济成本降低,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后期的管理环节。其次也要注重引进优良的外地品种,但是引进之前需对玉米进行合理化测试,对于本地环境以及外来玉米种子进行试验种植,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即人工栽培加野外发展的引进原则,以此来提高玉米成活率,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3]。
(二)拔節期间防治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玉米的移植方式对于玉米的病虫害防治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的栽植方法是较为常见的玉米移植方式可以有效保护玉米根茎。在玉米种植实践中,需提前三天对玉米周边土壤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这样可以在运输以及入穴之前为根系提供较好的根系水分环境,而且此时的土球土壤较为松散有助于根系呼吸,才能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磕碰所产生的根系破坏。玉米种植后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调整玉米的生长状态,为后期的玉米管理做好铺垫,进而提升后期病虫害抵抗和防治能力[4]。
(三)灌浆期间防治
在玉米种植后期,病虫害防治更是至关重要,后期的玉米病虫害管理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情况。首先,应该对玉米栽培的土壤进行测试,根据玉米的习性特点,调整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保证营养充足并合理安排施肥及灌溉时间。其次,要保证玉米根系土壤的透气性,建议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肥和沙砾等,促进土壤的松散度和透气性,还能为根系提供有效的生长营养物质。最后,要定期对玉米进行药物播撒,同时要对周边场地的杂草杂物进行及时清理,防止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玉米种植作为我国农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应改变传统的病虫害方式,注重玉米种植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扩散,相关部门需针对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不断探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与玉米种植技术扩散的优化路径,为我国的玉米种植提供更加优质性的服务,降低农民承担的新技术风险,完善信息传播渠道,让我国快速走上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董盈盈.掌握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提高玉米产量[J].农民致富之友,2020(30):77.
[2] 刘敬芝.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B,2020(10):64.
[3] 叶志峰,周坤.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20(28):72.
[4] 李伟.玉米栽培新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0):142-143.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创新
前言
我国农村土地面积广大,但是人均拥有土地量却很小,长期在传统农业的影响下,一直都处于小规模的农业经营发展模式,这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在具体的玉米种植当中,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率并不高,且各地区的农村自然条件也有较大差异,只有针对不同的农业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扩散,才能缓解我国当前农业种植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同时也要鼓励农企与农民进行强强联合,注重市场需求,立足自身的土地优势进行农业改革,实现玉米生产目标的重组与创新,加强现代化农业生产种植体系的构建,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产品质量以及种植方式进行自我改革,助力玉米产业发展[1]。
一、玉米病虫害的特点
(一)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在玉米拔节、灌浆期间非常容易爆发的常见病,往往是由于害虫带来的真菌感染,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播和繁殖发展能力,对于玉米会产生较大的危害,甚至会带来减产、绝产等问题,针对玉米丝黑穗病,如何有效进行防治,一直是种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玉米丝黑穗病,更多的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二)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同样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种植疾病类型,对于玉米生长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药物和生物的方式,都可以有效遏制玉米大斑病的发展,但是要掌握正确的时机,科学选择药物剂量,有针对性的进行玉米大斑病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有多种药物可以选择,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升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治能力[2]。
(三)玉米粗缩病
在玉米种植和生长过程中,玉米粗缩病时长爆发,而且发病期正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种植工作者,要认识到玉米粗缩病的病理原因,采取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将玉米粗缩病可能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而提升玉米种植效能,满足当前玉米种植发展趋势。
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播种期间防治
为提高玉米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必须事先对玉米种子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生长环境以及玉米种子的习性进行探讨,建议移植前对玉米质量进行科学检测,不达标准禁止引进。首先要尽量选择本地玉米种子,因为本地玉米种子与本地自然条件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后期管理也较为容易,相对而言种植经济成本降低,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后期的管理环节。其次也要注重引进优良的外地品种,但是引进之前需对玉米进行合理化测试,对于本地环境以及外来玉米种子进行试验种植,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即人工栽培加野外发展的引进原则,以此来提高玉米成活率,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3]。
(二)拔節期间防治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玉米的移植方式对于玉米的病虫害防治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的栽植方法是较为常见的玉米移植方式可以有效保护玉米根茎。在玉米种植实践中,需提前三天对玉米周边土壤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这样可以在运输以及入穴之前为根系提供较好的根系水分环境,而且此时的土球土壤较为松散有助于根系呼吸,才能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磕碰所产生的根系破坏。玉米种植后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调整玉米的生长状态,为后期的玉米管理做好铺垫,进而提升后期病虫害抵抗和防治能力[4]。
(三)灌浆期间防治
在玉米种植后期,病虫害防治更是至关重要,后期的玉米病虫害管理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情况。首先,应该对玉米栽培的土壤进行测试,根据玉米的习性特点,调整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保证营养充足并合理安排施肥及灌溉时间。其次,要保证玉米根系土壤的透气性,建议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肥和沙砾等,促进土壤的松散度和透气性,还能为根系提供有效的生长营养物质。最后,要定期对玉米进行药物播撒,同时要对周边场地的杂草杂物进行及时清理,防止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玉米种植作为我国农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应改变传统的病虫害方式,注重玉米种植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扩散,相关部门需针对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不断探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与玉米种植技术扩散的优化路径,为我国的玉米种植提供更加优质性的服务,降低农民承担的新技术风险,完善信息传播渠道,让我国快速走上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董盈盈.掌握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提高玉米产量[J].农民致富之友,2020(30):77.
[2] 刘敬芝.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B,2020(10):64.
[3] 叶志峰,周坤.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20(28):72.
[4] 李伟.玉米栽培新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