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人对河流命名为江还是河,主要依据的是河水是否清澈。另外与河流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太小的河流一般不称为江。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河流叫江,有的叫河?按新华字典的解释,河:泛指大水道;江:泛指大河。二者的区别似乎是江比河大而已。我上网查了资料,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有人说南方的河流习惯称为江,北方的河流习惯称为河。还有人说大的河流为江,小的河流为河。甚至还有“流入内海或者湖泊的称为河,流入外海的称为江”、“出现过断流的为河,没有断流过的为江”、“ 河的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江的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小”等说法。我认为都不准确。因为都没有足够的依据。
一、仅以河流的大小来命名的观点显然不正确。黄河、海河、淮河、辽河、红水河、塔里木河、大渡河都是公认的大河,而牡丹江、图们江、甬江、漓江、钦江、南流江都不是大河。江南以及吉林、黑龙江二省的河流无论大小,只要能在省级地图出现的普遍都称为江;
二、以南北习惯来命名的观点缺乏说服力。东北的河流大部分称为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鸭绿江、图们江、牡丹江。而在南方,却有许多不叫江的河流,如大渡河、普渡河、红水河、赤水河、浏阳河、北仑河、万泉河;
三、河流出口决定论也不能成立。只能解释流入渤海的河流,解释不了流入黄海、南海的河流。黄海不是内海,它西岸的河流几乎都叫江——鸭绿江、还有朝鲜半岛的大同江、汉江,而黄海西岸山东省、江苏省的河流几乎都叫河——胶莱河、沭河、淮河。在南海,也有不少河流叫河的。如北仑河、万泉河,越南的红河等等。
四、以水量的季节变化、是否出现过断流来命名的观点,同样不能令人信服。据说这是地理学专业人士的看法,应该是作过数据分析的。但我总觉得还不够科学。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另外,人们对山脉河流的命名应该是比较随心所欲的,不可能停下来观察一二年以后再决定称之为江还是河。如果以水量变化大小来命名,那么应该会有许多河流会在若干年后被更名。但历史上很少有哪条原来称为江的变成了河,哪条河后来又改称为江的故事。
那么,到底为什么有的叫河,有的叫江?难道真没有规律可循的吗?我认为,主要因素是河水是否清澈。次要因素是河流的大小。
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在中国地图上发现了一个规律。称为江的河流全部都在湿润地区,而在较干旱的西北、华北,没有一条河流被称为江!看来,江与河流的称谓是和降水量、蒸发量相关的。所以南方、东北的河流一般称为江。华北、西北的河流都称为河。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
我们知道, 在先秦以前,中国人将河流通称为水。如淮水、渭水、汾水、汉水。那时黄河叫河水,长江叫江水。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江、河是长江、黄河的专称,后来才引申开来,成为河流的统称。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古人把像黄河一样河水浑浊、水量不稳定的河流命名为河;把像长江一样比较清澈、水量大而稳定的河流命名为江?在二千多年前,由于长江流域开发较晚,人口不多,植被良好,长江水肯定是相当清澈的。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以上所有的观点和事实都可以互相印证了——北方的河流普遍浑浊,季节径流量变化极大,大旱的年份甚至会断流,因此都和黄河一样称之为河,南方的河流普遍较为清澈,径流量相对稳定,从不断流,就和长江一样称之为江。南方也有少数比较浑浊的河流,那还是叫河。
古人从中原向东北进发。走到辽东,看到来自内蒙古东南部的河流比较浑浊,水量随季节变化极大,自然把它们称为大凌河、辽河,再往前走,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森林中流出的河水清澈,水量大而稳定,所以叫鸭绿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走到南方,到处山清水秀,河水清澈,水量大而稳定,所以普遍都叫江。当然南方也有少数水土流失严重,像黄河一样浑浊的,自然称为河,如红水河、红河、赤水河。
我的观点同样也可以印证地理学家的发现。凡河水清澈叫江的,都是在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的地方,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小,与长江类似;凡河水浑浊叫河的,都是在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夏季水多,冬季水很少甚至断流,与黄河类似。注入内陆湖的河流都在干旱地区,环渤海地区都是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量随季节变化极大。所以注入内陆湖和渤海的都叫河,不叫江。
所以我认为,一条河流命名为江还是河,主要的因素是河水的清澈与否。当然凡事没有绝对,对河流的命名也有其他因素。比如有许多人会说:我家乡的小河很清澈,水量也比较稳定,但是从来不叫江。如何解释?我认为,这是因为,江的来由是长江,令人难以把太小的河流冠以“江”的名号。
因此,我认为,中国人对江与河的命名主要依据的是河水的清澈度。河水清澈的称为江,河水浑浊的称为河。同时,与河流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过小的河流一般不会称为江。
需要指出的是,江的称谓是中国以及受中华文明影响的邻国特有的。其他国家的河流都是翻译而来,无论大小全都叫河,不叫江。
江河有别——江与河的区别
就其源流而言,在古代,"河"是黄河的专称,"江"是长江的专称,后来才演变为河流的通称.变成通称之后,北方只用"河",北方的"什么什么江"一定是很晚才有的(汉语)名字.所以北方的河有大有小.南方用"江"兼用"河",所以南方的大河流叫"江",小河流叫"河".对于南方而言,"河"是外来词.这说明中国南方的吴越楚文化受了北方中原的夏文化的极大影响.据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研究,"江"字跟南亚语有关,可能是南亚语的底层,意思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是说南亚语的(国内的佤语,国外的柬埔寨语就属于南亚语),后来被说汉语的人同化了,但是保留了原来语言的一些成分,就叫底层.这个观点许多人接受了。 在古代“河”指的只是黃河,“江”指的只是长江,其他的就叫“水”,像汉水、渭水、洛水等等。后来由于黄河水含泥沙多呈黄色就叫“黄河”,而长江因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就叫“长江”,江和河就成了河流的统称。字典对江的解释是大河,不过从分布上看中部的河流好像都叫河,像淮河、渭河、海河等等,而叫江的最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东北,像钱塘江、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等,当然也不绝对。江……较大的河,如长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河……通指一般的水道,其定义为“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线形伸展的凹地流动的天然水体”。通常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部分。我国仅次于长江的黄河,流域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 482亿立方米。可见“河”并非专指小江,或小的河流。湖……陆地表面比较宽阔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水体。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口湖、堰塞湖、冰川湖、岩溶湖、泻湖、牛轭湖、风蚀湖和人工湖等。按含盐量的多少,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盐湖等。按湖和河的关系又可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如太湖、鄱阳湖、兴凯湖和青海湖等。江:一般是中国南方对水道的称呼。如长江、珠江、湘江等。河:一般是华北地区对水道的称呼。如黄河、渭河、淮河。但东北又称其为江。如松花江、嫩江等。地理书上说,世界上有四条大河,依次是: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长江,尼罗河。世界上最大的河都不叫江,。查辞典。“河,天然的水道”,“江,大河”。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江与河作的诠释。但我想这只是语言学家依着习惯作的解释罢了,语言学最讲究尊重约定俗成。江的水流随季节变化较小,河的水流随季节变化较大.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江河的命名与区别,也很感谢楼主提出这么好的问题。
作者简介
麻强,男,1968年11月出生。壮族。广西人。中文本科学历。执业律师。工作单位,广西双贺律师事务所。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河流叫江,有的叫河?按新华字典的解释,河:泛指大水道;江:泛指大河。二者的区别似乎是江比河大而已。我上网查了资料,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有人说南方的河流习惯称为江,北方的河流习惯称为河。还有人说大的河流为江,小的河流为河。甚至还有“流入内海或者湖泊的称为河,流入外海的称为江”、“出现过断流的为河,没有断流过的为江”、“ 河的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江的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小”等说法。我认为都不准确。因为都没有足够的依据。
一、仅以河流的大小来命名的观点显然不正确。黄河、海河、淮河、辽河、红水河、塔里木河、大渡河都是公认的大河,而牡丹江、图们江、甬江、漓江、钦江、南流江都不是大河。江南以及吉林、黑龙江二省的河流无论大小,只要能在省级地图出现的普遍都称为江;
二、以南北习惯来命名的观点缺乏说服力。东北的河流大部分称为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鸭绿江、图们江、牡丹江。而在南方,却有许多不叫江的河流,如大渡河、普渡河、红水河、赤水河、浏阳河、北仑河、万泉河;
三、河流出口决定论也不能成立。只能解释流入渤海的河流,解释不了流入黄海、南海的河流。黄海不是内海,它西岸的河流几乎都叫江——鸭绿江、还有朝鲜半岛的大同江、汉江,而黄海西岸山东省、江苏省的河流几乎都叫河——胶莱河、沭河、淮河。在南海,也有不少河流叫河的。如北仑河、万泉河,越南的红河等等。
四、以水量的季节变化、是否出现过断流来命名的观点,同样不能令人信服。据说这是地理学专业人士的看法,应该是作过数据分析的。但我总觉得还不够科学。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另外,人们对山脉河流的命名应该是比较随心所欲的,不可能停下来观察一二年以后再决定称之为江还是河。如果以水量变化大小来命名,那么应该会有许多河流会在若干年后被更名。但历史上很少有哪条原来称为江的变成了河,哪条河后来又改称为江的故事。
那么,到底为什么有的叫河,有的叫江?难道真没有规律可循的吗?我认为,主要因素是河水是否清澈。次要因素是河流的大小。
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在中国地图上发现了一个规律。称为江的河流全部都在湿润地区,而在较干旱的西北、华北,没有一条河流被称为江!看来,江与河流的称谓是和降水量、蒸发量相关的。所以南方、东北的河流一般称为江。华北、西北的河流都称为河。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
我们知道, 在先秦以前,中国人将河流通称为水。如淮水、渭水、汾水、汉水。那时黄河叫河水,长江叫江水。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江、河是长江、黄河的专称,后来才引申开来,成为河流的统称。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古人把像黄河一样河水浑浊、水量不稳定的河流命名为河;把像长江一样比较清澈、水量大而稳定的河流命名为江?在二千多年前,由于长江流域开发较晚,人口不多,植被良好,长江水肯定是相当清澈的。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以上所有的观点和事实都可以互相印证了——北方的河流普遍浑浊,季节径流量变化极大,大旱的年份甚至会断流,因此都和黄河一样称之为河,南方的河流普遍较为清澈,径流量相对稳定,从不断流,就和长江一样称之为江。南方也有少数比较浑浊的河流,那还是叫河。
古人从中原向东北进发。走到辽东,看到来自内蒙古东南部的河流比较浑浊,水量随季节变化极大,自然把它们称为大凌河、辽河,再往前走,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森林中流出的河水清澈,水量大而稳定,所以叫鸭绿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走到南方,到处山清水秀,河水清澈,水量大而稳定,所以普遍都叫江。当然南方也有少数水土流失严重,像黄河一样浑浊的,自然称为河,如红水河、红河、赤水河。
我的观点同样也可以印证地理学家的发现。凡河水清澈叫江的,都是在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的地方,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小,与长江类似;凡河水浑浊叫河的,都是在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夏季水多,冬季水很少甚至断流,与黄河类似。注入内陆湖的河流都在干旱地区,环渤海地区都是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量随季节变化极大。所以注入内陆湖和渤海的都叫河,不叫江。
所以我认为,一条河流命名为江还是河,主要的因素是河水的清澈与否。当然凡事没有绝对,对河流的命名也有其他因素。比如有许多人会说:我家乡的小河很清澈,水量也比较稳定,但是从来不叫江。如何解释?我认为,这是因为,江的来由是长江,令人难以把太小的河流冠以“江”的名号。
因此,我认为,中国人对江与河的命名主要依据的是河水的清澈度。河水清澈的称为江,河水浑浊的称为河。同时,与河流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过小的河流一般不会称为江。
需要指出的是,江的称谓是中国以及受中华文明影响的邻国特有的。其他国家的河流都是翻译而来,无论大小全都叫河,不叫江。
江河有别——江与河的区别
就其源流而言,在古代,"河"是黄河的专称,"江"是长江的专称,后来才演变为河流的通称.变成通称之后,北方只用"河",北方的"什么什么江"一定是很晚才有的(汉语)名字.所以北方的河有大有小.南方用"江"兼用"河",所以南方的大河流叫"江",小河流叫"河".对于南方而言,"河"是外来词.这说明中国南方的吴越楚文化受了北方中原的夏文化的极大影响.据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研究,"江"字跟南亚语有关,可能是南亚语的底层,意思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是说南亚语的(国内的佤语,国外的柬埔寨语就属于南亚语),后来被说汉语的人同化了,但是保留了原来语言的一些成分,就叫底层.这个观点许多人接受了。 在古代“河”指的只是黃河,“江”指的只是长江,其他的就叫“水”,像汉水、渭水、洛水等等。后来由于黄河水含泥沙多呈黄色就叫“黄河”,而长江因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就叫“长江”,江和河就成了河流的统称。字典对江的解释是大河,不过从分布上看中部的河流好像都叫河,像淮河、渭河、海河等等,而叫江的最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东北,像钱塘江、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等,当然也不绝对。江……较大的河,如长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河……通指一般的水道,其定义为“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线形伸展的凹地流动的天然水体”。通常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部分。我国仅次于长江的黄河,流域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 482亿立方米。可见“河”并非专指小江,或小的河流。湖……陆地表面比较宽阔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水体。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口湖、堰塞湖、冰川湖、岩溶湖、泻湖、牛轭湖、风蚀湖和人工湖等。按含盐量的多少,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盐湖等。按湖和河的关系又可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如太湖、鄱阳湖、兴凯湖和青海湖等。江:一般是中国南方对水道的称呼。如长江、珠江、湘江等。河:一般是华北地区对水道的称呼。如黄河、渭河、淮河。但东北又称其为江。如松花江、嫩江等。地理书上说,世界上有四条大河,依次是: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长江,尼罗河。世界上最大的河都不叫江,。查辞典。“河,天然的水道”,“江,大河”。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江与河作的诠释。但我想这只是语言学家依着习惯作的解释罢了,语言学最讲究尊重约定俗成。江的水流随季节变化较小,河的水流随季节变化较大.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江河的命名与区别,也很感谢楼主提出这么好的问题。
作者简介
麻强,男,1968年11月出生。壮族。广西人。中文本科学历。执业律师。工作单位,广西双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