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多次代表大会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一,要求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作者,我认为中央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每一层级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都很重要。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整个执政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只有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健全而充满活力,整个党的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事实上体现了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党的基层组织虽不制定大政方针,但在实践中为大政方针的发展与修正提供动力和依据;虽不直接提出立法建议,但可以向决策机关提出建议,虽不直接推荐干部,但享有推荐这些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基层党组织处在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第一线,是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基层党组织拒腐防变功能是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拒腐防变功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层层负责,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性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党员责任区”和学习教育等活动,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但是,与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比较,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对腐败问题监督不力,近年来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党员、干部以身试法,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等领域出了问题。
政治核心作用难以体现一些高基层党组织的负责干部尤其是兼职的负责干部往往把党的中心工作等同于业务工作,错误地认为只要工作搞好了,村经济上去了,就等于党组织的工作做好了。没有认识到党要管党,发挥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
履行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不够一些单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党员缺少起码的政治热情和组织观念,对党组织的活动不积极参与,甚至消极应付,忽视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影响了执政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
以上现象表明,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任务繁重、迫切。这是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三、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选拔制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5月10日在贵阳主持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座谈会时强调“注意选拔经过实践锻炼和重大考验的优秀干部,注意选拔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优秀干部,真正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如何使那些不事张扬、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干部不吃亏,一要转变作风、广泛知人。埋头苦干的干部往往不善于自我表现,很难被发现,不让埋头苦干的干部吃亏,关键是要发现埋头苦干的干部。既要了解有接触、熟悉的干部,更要主动了解工作关系远、陌生的干部;既要看望在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更要看望在常规工作、边缘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既要与身边干部、领导干部接触,更要与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干部接触。二要改进方式、准确识人。要健全有利于干事创业的干部脱颖而出的干部考察办法,把“讲认真”贯穿于考察干部的全过程,对会干会说的干部要全面考察,对只干不说的干部要重点考察,对说多干少或只说不干的干部不予考察。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干部优秀不优秀,群众看得最清楚,埋头苦干的干部往往在群众中有口碑;要进一步扩大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范围,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参数;要改进民主推荐方式,把民主推荐得票多少与平时表现结合起来,把提拔考察与日常巡察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日常的巡察结果,把好选人初始提名关;要切实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管理和培训工作,把提拔干部与培养干部结合起来;要探索组织任命与公开考试相结合的干部选拔机制,充分吸纳考任制和委任制两种选拔方式的优点,考核知识要与考核能力相结合,测试干部理论、文化知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要与考察干部思想品德和作风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考试与考核、考任和委任相结合的干部选拔新路子。实现党组织意志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做到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应该受到鼓励,得到重用。谁搞歪门邪道、作风恶劣,就应该受到批评,不能使用。三要科学考核、客观评人。要建立健全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为维护选人的公平和正义奠定基础。综合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手段,健全既要看能力又要看品德,既要看勤奋程度又要看政绩,既要看工作成效又要看工作作风,既要看关键时候的表现又要看平时一贯表现的考评标准。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使考核从工作向生活延伸,从定期向平时延伸。四要更新理念、公正用人。
2、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制度
基层领导干部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推动者,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基层领导干部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解决好“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好”的的问题,认真研究学习的形式和方法,不断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素质来增长本领。
3、促进基层各项工作的落实
今年,是我们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关系我国“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实现宏伟蓝图和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新的挑战与考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很多干部的工作落实力不够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度。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的落实呢?制度是最高明的管理大师,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保证。我认为,要促进工作更好地落实,必须围绕“定责、承诺、考评、奖惩”等关键环节,建立形成一套管理量化、责任明确、考核有据、奖罚分明、科学有效的制度,并不折不扣地抓好制度执行,促进工作落实。
一是落实公开承诺制度。各基层组织要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范围、程序以及工作标准等事项,通过签订承诺书、书面公布等方式向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做出公开承诺,接受广大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是建立限时办结和倒逼落实制度。接办任何事项,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进入办理程序,绝不能在某个环节积压滞留,甚至石沉大海、搁浅不动;对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要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期限,确保按时按质完成。
三是改进检查评比制度。集中清理一批干部普遍反映强烈的各类评比检查,切实减少政务活动中的繁文缛节。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整个执政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只有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健全而充满活力,整个党的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事实上体现了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党的基层组织虽不制定大政方针,但在实践中为大政方针的发展与修正提供动力和依据;虽不直接提出立法建议,但可以向决策机关提出建议,虽不直接推荐干部,但享有推荐这些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基层党组织处在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第一线,是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基层党组织拒腐防变功能是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拒腐防变功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层层负责,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性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党员责任区”和学习教育等活动,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但是,与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比较,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对腐败问题监督不力,近年来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党员、干部以身试法,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等领域出了问题。
政治核心作用难以体现一些高基层党组织的负责干部尤其是兼职的负责干部往往把党的中心工作等同于业务工作,错误地认为只要工作搞好了,村经济上去了,就等于党组织的工作做好了。没有认识到党要管党,发挥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
履行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不够一些单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党员缺少起码的政治热情和组织观念,对党组织的活动不积极参与,甚至消极应付,忽视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影响了执政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
以上现象表明,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任务繁重、迫切。这是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三、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选拔制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5月10日在贵阳主持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座谈会时强调“注意选拔经过实践锻炼和重大考验的优秀干部,注意选拔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优秀干部,真正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如何使那些不事张扬、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干部不吃亏,一要转变作风、广泛知人。埋头苦干的干部往往不善于自我表现,很难被发现,不让埋头苦干的干部吃亏,关键是要发现埋头苦干的干部。既要了解有接触、熟悉的干部,更要主动了解工作关系远、陌生的干部;既要看望在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更要看望在常规工作、边缘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既要与身边干部、领导干部接触,更要与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干部接触。二要改进方式、准确识人。要健全有利于干事创业的干部脱颖而出的干部考察办法,把“讲认真”贯穿于考察干部的全过程,对会干会说的干部要全面考察,对只干不说的干部要重点考察,对说多干少或只说不干的干部不予考察。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干部优秀不优秀,群众看得最清楚,埋头苦干的干部往往在群众中有口碑;要进一步扩大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范围,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参数;要改进民主推荐方式,把民主推荐得票多少与平时表现结合起来,把提拔考察与日常巡察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日常的巡察结果,把好选人初始提名关;要切实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管理和培训工作,把提拔干部与培养干部结合起来;要探索组织任命与公开考试相结合的干部选拔机制,充分吸纳考任制和委任制两种选拔方式的优点,考核知识要与考核能力相结合,测试干部理论、文化知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要与考察干部思想品德和作风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考试与考核、考任和委任相结合的干部选拔新路子。实现党组织意志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做到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应该受到鼓励,得到重用。谁搞歪门邪道、作风恶劣,就应该受到批评,不能使用。三要科学考核、客观评人。要建立健全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为维护选人的公平和正义奠定基础。综合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手段,健全既要看能力又要看品德,既要看勤奋程度又要看政绩,既要看工作成效又要看工作作风,既要看关键时候的表现又要看平时一贯表现的考评标准。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使考核从工作向生活延伸,从定期向平时延伸。四要更新理念、公正用人。
2、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制度
基层领导干部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推动者,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基层领导干部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解决好“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好”的的问题,认真研究学习的形式和方法,不断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素质来增长本领。
3、促进基层各项工作的落实
今年,是我们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关系我国“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实现宏伟蓝图和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新的挑战与考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很多干部的工作落实力不够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度。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的落实呢?制度是最高明的管理大师,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保证。我认为,要促进工作更好地落实,必须围绕“定责、承诺、考评、奖惩”等关键环节,建立形成一套管理量化、责任明确、考核有据、奖罚分明、科学有效的制度,并不折不扣地抓好制度执行,促进工作落实。
一是落实公开承诺制度。各基层组织要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范围、程序以及工作标准等事项,通过签订承诺书、书面公布等方式向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做出公开承诺,接受广大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是建立限时办结和倒逼落实制度。接办任何事项,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进入办理程序,绝不能在某个环节积压滞留,甚至石沉大海、搁浅不动;对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要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期限,确保按时按质完成。
三是改进检查评比制度。集中清理一批干部普遍反映强烈的各类评比检查,切实减少政务活动中的繁文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