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类院校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思想、行为、知识结构等方面有其独特性,加强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把握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做到以生为本。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1
艺术类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艺术人才的重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坚持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加强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把握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做到以生为本。
一、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院校学生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同点,又有艺术类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就其共性而言,大多数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他们“独”性十足,都比较注重自我个性发展,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艺术类院校学生除了具备以上当代大学生共同点之外,又有着鲜明的群体特点:
(一)思想特点:思维活跃、感受敏锐,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
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艺术类院校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感受更加敏锐,他们擅长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他们关心社会生活,关注各类社会问题,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公民身份意识,对新事物、新思想接受较快,但也容易受到各种观念的影响。他们主体意识强烈,不迷信权威也不盲从大流,喜欢自己分析问题,但也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因此,艺术院校学生往往表现出情感丰富、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等优势,但同时也会显现出容易冲动、欠缺理性、忽视现实等不足。
(二)行为特点:注重自我,个性鲜明,个人意识高于集体意识
艺术专业教育的通常实行小班教学,部分专业是一对一进行授课,这种教学形式在发展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相比较于普通院校的学生,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他们崇尚自由,主张充分的个人权利,集体观念、纪律观念淡漠,个人意识高于集体意识。因此,在艺术类院校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行为自由散漫、率性随意、缺乏集体意识、纪律观念淡漠、生活作风散漫等现象。
(三)知识结构特点:专业能力突出,文化基础薄弱
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考招录时,艺术类专业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专业成绩成为决定考生能否被录取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艺术类的学生普遍重专业课而轻文化课,甚至有不少学生持文化课无用论。进入大学以后,文化课偏重理论性的特点也使惯长于感性思维的学生缺乏兴趣,这进一步加剧了专业能力和文化基础的失衡。
二、以生为本,增强艺术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使理论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目前艺术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国家统编教材,在教学框架和教学内容基本框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有选择地进行讲授,特别是要考虑到艺术类专业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较弱,政治理论功底也较差,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讲授,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实际他们也没办法理解。相反如果从问题导入、从他们比较熟悉的社会现象入手,关注他们内心的困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恢复学生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不管是在普通高校还是艺术类院校,政治课基本上是采取的灌输式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颠倒了教学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热情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在参与中领悟,真正恢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比如,针对艺术类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可以设置角色参与、主题辩论等教学环节,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针对艺术类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三)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
艺术类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实践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多有文艺特长,他们经常参加一些主题性或公益性的文艺汇演、慰问演出等艺术实践活动。这些演出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果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起来,使学生每参加一次艺术实践活动都能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这一方面能够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能够使理论回到实践,回到学生的生活中,真正发挥对理论对学生的生活实践的指导作用。比如,艺术类院校学生有强烈的成功动机,希望在艺术上能够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他们很少意识到个人的成功、成才与社会的客观需要、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评价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规划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玲.高校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及管理方式探索[J].艺术教育,2009,(7).
[2]沈履平.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4).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1
艺术类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艺术人才的重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坚持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加强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把握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做到以生为本。
一、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院校学生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同点,又有艺术类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就其共性而言,大多数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他们“独”性十足,都比较注重自我个性发展,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艺术类院校学生除了具备以上当代大学生共同点之外,又有着鲜明的群体特点:
(一)思想特点:思维活跃、感受敏锐,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
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艺术类院校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感受更加敏锐,他们擅长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他们关心社会生活,关注各类社会问题,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公民身份意识,对新事物、新思想接受较快,但也容易受到各种观念的影响。他们主体意识强烈,不迷信权威也不盲从大流,喜欢自己分析问题,但也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因此,艺术院校学生往往表现出情感丰富、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等优势,但同时也会显现出容易冲动、欠缺理性、忽视现实等不足。
(二)行为特点:注重自我,个性鲜明,个人意识高于集体意识
艺术专业教育的通常实行小班教学,部分专业是一对一进行授课,这种教学形式在发展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相比较于普通院校的学生,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他们崇尚自由,主张充分的个人权利,集体观念、纪律观念淡漠,个人意识高于集体意识。因此,在艺术类院校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行为自由散漫、率性随意、缺乏集体意识、纪律观念淡漠、生活作风散漫等现象。
(三)知识结构特点:专业能力突出,文化基础薄弱
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考招录时,艺术类专业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专业成绩成为决定考生能否被录取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艺术类的学生普遍重专业课而轻文化课,甚至有不少学生持文化课无用论。进入大学以后,文化课偏重理论性的特点也使惯长于感性思维的学生缺乏兴趣,这进一步加剧了专业能力和文化基础的失衡。
二、以生为本,增强艺术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使理论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目前艺术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国家统编教材,在教学框架和教学内容基本框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有选择地进行讲授,特别是要考虑到艺术类专业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较弱,政治理论功底也较差,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讲授,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实际他们也没办法理解。相反如果从问题导入、从他们比较熟悉的社会现象入手,关注他们内心的困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恢复学生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不管是在普通高校还是艺术类院校,政治课基本上是采取的灌输式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颠倒了教学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热情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在参与中领悟,真正恢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比如,针对艺术类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可以设置角色参与、主题辩论等教学环节,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针对艺术类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三)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
艺术类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实践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多有文艺特长,他们经常参加一些主题性或公益性的文艺汇演、慰问演出等艺术实践活动。这些演出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果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起来,使学生每参加一次艺术实践活动都能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这一方面能够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能够使理论回到实践,回到学生的生活中,真正发挥对理论对学生的生活实践的指导作用。比如,艺术类院校学生有强烈的成功动机,希望在艺术上能够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他们很少意识到个人的成功、成才与社会的客观需要、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评价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规划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玲.高校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及管理方式探索[J].艺术教育,2009,(7).
[2]沈履平.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