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性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人物的本质特征,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者揭示一定的认知道理。
那么,针对高考中这类文学作品阅读,我们该如何去解读和有章法地答题呢?
【解读指导】
解读文章,首先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构成要素。它和记叙文一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一条线贯穿其中,所以阅读时,首先须找到这些要素,即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上的什么人物的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包括人物、事件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围绕什么来写的。比如下文陈忠实的《晶莹的泪滴》,写的是40年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者上小学时学校里教务处的一位年轻女先生为“我”开休学证明的事,全文是围绕“我”要休学一事按照事件发展先后来写的。
把握文章的要素,这是解读文本的基础与前提,它不能有海市蜃楼式的空中幻影,我们一定要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章的定力。
其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主要写作对象。虽然叙事性散文叙的是“事”,但“事”也是离不开“人”的,而且“事”也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所以,解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找到作者着力描写刻画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因为按照行文逻辑常识,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或事物本身所体现出某种本质特征便是文本所要借以表达的主题。比如《晶莹的泪滴》,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人物便是这位年轻的女先生,那么文章的主题就一定与这位女先生有关。
把握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这是个最简单的阅读任务,凭借个人的语感认知是完全可以感知得到的。
再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写作的真正目的所在。如果一篇文章是为写事而写事、为写人而写人,那么这篇文章的意义也就不高远了,这也不是任何一个作家的所为——凡作家一定有锐利的双眼和睿智的思想,他们与众人不同的便是能从主要写作对象的身上看到更高远的东西、更有力量的牵引,这便是作者在写完主要对象的基础上,必有对象的提升、情感的表白、思想的深化等,这也就是作者的真正写作目的,而且行文上一般都是独立成段的,阅读时就得将其及时圈出。如《晶莹的泪滴》一文,行文最后一段便是文本写作的真正意图所在,也是文章的意义所在。从行文上看,是对象的提升——由女先生想到“我”再想到民族;从时间上看,是时间的转换——由四十年前转换到现今,暗含对比;从情感上看,这里是情感的凝聚——蕴含着自己对女先生的无比感激之情……总之,这一段是文本的主题所在。
把握文章写作的真正意图所在,这也不是难事,因为行文至此,一定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凭借语感认知也是完全可以感知得到的。
再其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中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进而揣摩涵泳文章的主题。前面说过,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是与文章的主题有关的,即文章就是通过对主要写作对象的刻画来进一步昭示文章的主题,所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必须立足于对主要写作对象形象的分析和进而对与之相结合的主题所在段落的涵泳。这里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分析主要对象的形象;第二步,涵泳主题段。
主要对象的形象,包括这个对象的心灵世界、性格特征、思想品质、身份地位等诸多内容。在叙事性散文中,对形象的刻画有显性文字和隐性文字之分。显性文字是作者对形象的直接的评价言说,阅读时也要及时地圈划出来;隐性文字则是那些对事件进行叙述的文字,对象的形象的把握则需要读者用自己生活的体验或经验结合文中隐性文字来比照和体悟,这里要注意的是文本往往叙述的不止一个事件,即使一个事件,也可能是由几个小情节组合而成的,这便是说,分析主要对象的形象必须依据文本情节的多少和各个情节中的细节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综合概括。如《晶莹的泪滴》对女先生形象的刻画没有任何的显性文字,全部是隐性文字,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文中情节和情节中的细节来体悟。全文写的是女先生为“我”开具休学证明这一事件,细细划分,它由这些情节组成:第(5)段,女先生看“我”的休学申请书;第(8)~(14)段,女先生劝“我”不要休学;第(15)段,女先生为“我”盖了章;第(16)、(17)段,女先生送“我”。在这四个情节中,处处都体现着女先生对“我”的关心以及鼓励,尤其是第四个情节,这里面有许多的细节:女先生“拢了拢齐肩的头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传递着一种亲切,好不让“我”拘束;“她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是对“我”的叮嘱和期望,希望“我”不要废弃学业;“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是无可奈何之后对“我”的安慰和鼓励;“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是对“我”休学的惋惜和同情;“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含着先生对“我”的深深期盼……这些都体现着女先生的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这便是文本所要刻画的形象!
行文至此并没有停止,作者反而是向纵深处跃去,这便是最后一段了。
对主题段的涵泳,便是要知晓作者想要借助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什么样的以及几个方向上的思想志趣、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等。主题段有的表达得较为直白,有的表达得相当含蓄。直白者当直取其意;含蓄者当形象化感悟其内在含义,这便是涵泳。如《晶莹的泪滴》的主题段“今天,我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就比较含蓄,原因是利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主要人物形象来形象化涵泳:“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指的是女老师的真诚美善,“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是说人的生命灵魂中需要有真诚美善的涵养,“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是在个体基础上的提升,是说中华民族需要真诚美善的滋养。因而主题段所表达的主旨含义便有这么三个方向(依据主题段的层次):在女先生的品质激励下,“我”已走过了人生的40年,这种品质是“我”40年中人生前行的动力,再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今天“欲望膨胀”的社会,“我”虔诚祈祷自己能永远像女先生那样拥有一颗真诚美善的心灵;在今天“欲望膨胀”的社会,“我”虔诚祈祷真诚美善能成为一个人生命灵魂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
把握主要对象的形象和文本主题,这是细心的活儿,也是心灵的活儿,需要凝心静神,认真揣摩。
最后,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文章的写法与语言特色是常规性的知识,它一方面需要读者不断地积累,如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读者明白行文之道。这后者 在于言说,所有的写法和特色无非都是在为刻画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和主题服务,比如《晶莹的泪滴》的第(1)~(17)段为第(18)段作铺垫,第(18)段是点题段,第(18)段为第(19)段的抒情和点明主题作铺垫,文本各情节中的细节描写都是在刻画女先生的形象,等等。
把握文本的写法和语言特色,这是一件且易且难的事,易在它是常识,难在耐心细致的积累上。
读文本,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它事有大小,法有巨细,行有先后,情有明晦,理有悟觉,但只要我们能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之共鸣,解读应该也不是难事。
【实例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晶莹的泪滴
陈忠实
(1)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2)我要求休学一年。
(3)我敲拍了教务处的门板,获准以后我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
(4)“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5)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停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上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6)“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7)“是的。”
(8)“不休学不行吗?”
(9)“不行。”
(10)“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11)“亲戚……也都穷。”
(12)“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13)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让他报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14)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又停下手:“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只是教务处的一位抄抄写写的年轻职员,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15)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16)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我听到背后“咣当”一声关门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她拢了拢齐肩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便低着头加快了脚步,她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我点点头。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17)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号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了……”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18)我再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19)今天,我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选自陈忠实散文精选集《关于一条河的记忆》,有删改)
1 女老师看“我”的休学申请书时,为什么十分“专注”、“费时”?为什么又对“我”连连发问?
【解题指导】
此题是对情节中的细节设置的问题,其目的就是在刻画女先生的形象,答题时,一要找到所设问题指向的区域,不可张冠李戴;二要结合生活体验或置换角色,认真揣摩女先生的内心世界;三要有缜密的思维层次,比如“专注”与“费时”要分开来揣摩,不可粘合看待,而“连连发问”要粘合看待,而不可分开揣摩,因为“连连发”的“问”都体现着一个共性的东西。如此思考的结果方是正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
(1)女老师为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求退学而感到诧异和惋惜。(2)多方提示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我”放弃休学的念头。
2 在办理休学手续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解题指导】
人物心情的变化,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要先划出文本的情节,再据情节窥视人物心情的变化,形成如此思路,答题就容易得多。这里要注意的是,划分情节是有中心依据的——它一般是以文本的主要写作对象为中心进行情节划分的,所以就不能简单地以其他对象为中心来划分。“我”的心情变化在本文中是随着女先生的一系列行为表现而变化的,这其实也是行文的顺序,在行文上有很清晰的脉络,何况文本亦有心情变化的表白呢?(情节划分见上文)
【参考答案】
(1)“我”开始时“信心十足”,后来变得“灰暗起来”,最后对女老师无比感激。(2)原先信心十足,经女老师提醒,意识到自己成绩优秀却无奈休学,十分可惜,所以心情灰暗;因女老师的再三叮嘱,深感女老师的殷切期盼之情而无比感激。
3 请分析画线文字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指导】
这是有关文章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的问题,属于积累方面考查。答好此题,要明白两个概念的内容——“表达特色”和“作用”。“表达特色”包括表现手法(如修辞、角度、写作方法等)和语言特色(如语言形式、语体色彩等),“作用”包括结构上的作用(注意在文本中的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也有所不同)和内容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特色:比喻手法,细节描写,侧面衬托。(2)作用:点题,刻画人物,为结尾抒情作铺垫。
4 文章结尾写道:“我今天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我”为什么“虔诚祈祷”?试加以探究。
【解题指导】
我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心情,一遇到“探究”字眼,似有恐惧之感。其实不然,探究也是要立足于文本的,它不是外在的或凭空的探究。既然如此,我们在文本中找到问题所涉及的语句或语段,再进行有条理地整合归纳,即为正确的答案。本题是针对主题段所设置的题目,据上文解读指导中的例析,结合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对主题段进行有层次地涵咏便会得到本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
(1)女老师的泪珠体现了人间真情挚爱,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我人生的前进动力。
(2)我也希望像女老师一样,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
(3)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我非常希望我们的民族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滋养(或拥有这样的精神)。
总之,答题要正确,关键在章法,章法在思路,思路在审题。题审得好,思路就正确,答题便迎刃而解。
那么,针对高考中这类文学作品阅读,我们该如何去解读和有章法地答题呢?
【解读指导】
解读文章,首先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构成要素。它和记叙文一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一条线贯穿其中,所以阅读时,首先须找到这些要素,即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上的什么人物的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包括人物、事件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围绕什么来写的。比如下文陈忠实的《晶莹的泪滴》,写的是40年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者上小学时学校里教务处的一位年轻女先生为“我”开休学证明的事,全文是围绕“我”要休学一事按照事件发展先后来写的。
把握文章的要素,这是解读文本的基础与前提,它不能有海市蜃楼式的空中幻影,我们一定要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章的定力。
其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主要写作对象。虽然叙事性散文叙的是“事”,但“事”也是离不开“人”的,而且“事”也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所以,解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找到作者着力描写刻画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因为按照行文逻辑常识,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或事物本身所体现出某种本质特征便是文本所要借以表达的主题。比如《晶莹的泪滴》,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人物便是这位年轻的女先生,那么文章的主题就一定与这位女先生有关。
把握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这是个最简单的阅读任务,凭借个人的语感认知是完全可以感知得到的。
再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写作的真正目的所在。如果一篇文章是为写事而写事、为写人而写人,那么这篇文章的意义也就不高远了,这也不是任何一个作家的所为——凡作家一定有锐利的双眼和睿智的思想,他们与众人不同的便是能从主要写作对象的身上看到更高远的东西、更有力量的牵引,这便是作者在写完主要对象的基础上,必有对象的提升、情感的表白、思想的深化等,这也就是作者的真正写作目的,而且行文上一般都是独立成段的,阅读时就得将其及时圈出。如《晶莹的泪滴》一文,行文最后一段便是文本写作的真正意图所在,也是文章的意义所在。从行文上看,是对象的提升——由女先生想到“我”再想到民族;从时间上看,是时间的转换——由四十年前转换到现今,暗含对比;从情感上看,这里是情感的凝聚——蕴含着自己对女先生的无比感激之情……总之,这一段是文本的主题所在。
把握文章写作的真正意图所在,这也不是难事,因为行文至此,一定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凭借语感认知也是完全可以感知得到的。
再其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中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进而揣摩涵泳文章的主题。前面说过,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是与文章的主题有关的,即文章就是通过对主要写作对象的刻画来进一步昭示文章的主题,所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必须立足于对主要写作对象形象的分析和进而对与之相结合的主题所在段落的涵泳。这里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分析主要对象的形象;第二步,涵泳主题段。
主要对象的形象,包括这个对象的心灵世界、性格特征、思想品质、身份地位等诸多内容。在叙事性散文中,对形象的刻画有显性文字和隐性文字之分。显性文字是作者对形象的直接的评价言说,阅读时也要及时地圈划出来;隐性文字则是那些对事件进行叙述的文字,对象的形象的把握则需要读者用自己生活的体验或经验结合文中隐性文字来比照和体悟,这里要注意的是文本往往叙述的不止一个事件,即使一个事件,也可能是由几个小情节组合而成的,这便是说,分析主要对象的形象必须依据文本情节的多少和各个情节中的细节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综合概括。如《晶莹的泪滴》对女先生形象的刻画没有任何的显性文字,全部是隐性文字,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文中情节和情节中的细节来体悟。全文写的是女先生为“我”开具休学证明这一事件,细细划分,它由这些情节组成:第(5)段,女先生看“我”的休学申请书;第(8)~(14)段,女先生劝“我”不要休学;第(15)段,女先生为“我”盖了章;第(16)、(17)段,女先生送“我”。在这四个情节中,处处都体现着女先生对“我”的关心以及鼓励,尤其是第四个情节,这里面有许多的细节:女先生“拢了拢齐肩的头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传递着一种亲切,好不让“我”拘束;“她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是对“我”的叮嘱和期望,希望“我”不要废弃学业;“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是无可奈何之后对“我”的安慰和鼓励;“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是对“我”休学的惋惜和同情;“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含着先生对“我”的深深期盼……这些都体现着女先生的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这便是文本所要刻画的形象!
行文至此并没有停止,作者反而是向纵深处跃去,这便是最后一段了。
对主题段的涵泳,便是要知晓作者想要借助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什么样的以及几个方向上的思想志趣、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等。主题段有的表达得较为直白,有的表达得相当含蓄。直白者当直取其意;含蓄者当形象化感悟其内在含义,这便是涵泳。如《晶莹的泪滴》的主题段“今天,我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就比较含蓄,原因是利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主要人物形象来形象化涵泳:“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指的是女老师的真诚美善,“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是说人的生命灵魂中需要有真诚美善的涵养,“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是在个体基础上的提升,是说中华民族需要真诚美善的滋养。因而主题段所表达的主旨含义便有这么三个方向(依据主题段的层次):在女先生的品质激励下,“我”已走过了人生的40年,这种品质是“我”40年中人生前行的动力,再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今天“欲望膨胀”的社会,“我”虔诚祈祷自己能永远像女先生那样拥有一颗真诚美善的心灵;在今天“欲望膨胀”的社会,“我”虔诚祈祷真诚美善能成为一个人生命灵魂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
把握主要对象的形象和文本主题,这是细心的活儿,也是心灵的活儿,需要凝心静神,认真揣摩。
最后,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文章的写法与语言特色是常规性的知识,它一方面需要读者不断地积累,如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读者明白行文之道。这后者 在于言说,所有的写法和特色无非都是在为刻画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和主题服务,比如《晶莹的泪滴》的第(1)~(17)段为第(18)段作铺垫,第(18)段是点题段,第(18)段为第(19)段的抒情和点明主题作铺垫,文本各情节中的细节描写都是在刻画女先生的形象,等等。
把握文本的写法和语言特色,这是一件且易且难的事,易在它是常识,难在耐心细致的积累上。
读文本,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它事有大小,法有巨细,行有先后,情有明晦,理有悟觉,但只要我们能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之共鸣,解读应该也不是难事。
【实例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晶莹的泪滴
陈忠实
(1)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2)我要求休学一年。
(3)我敲拍了教务处的门板,获准以后我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
(4)“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5)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停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上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6)“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7)“是的。”
(8)“不休学不行吗?”
(9)“不行。”
(10)“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11)“亲戚……也都穷。”
(12)“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13)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让他报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14)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又停下手:“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只是教务处的一位抄抄写写的年轻职员,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15)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16)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我听到背后“咣当”一声关门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她拢了拢齐肩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便低着头加快了脚步,她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我点点头。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17)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号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了……”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18)我再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19)今天,我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选自陈忠实散文精选集《关于一条河的记忆》,有删改)
1 女老师看“我”的休学申请书时,为什么十分“专注”、“费时”?为什么又对“我”连连发问?
【解题指导】
此题是对情节中的细节设置的问题,其目的就是在刻画女先生的形象,答题时,一要找到所设问题指向的区域,不可张冠李戴;二要结合生活体验或置换角色,认真揣摩女先生的内心世界;三要有缜密的思维层次,比如“专注”与“费时”要分开来揣摩,不可粘合看待,而“连连发问”要粘合看待,而不可分开揣摩,因为“连连发”的“问”都体现着一个共性的东西。如此思考的结果方是正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
(1)女老师为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求退学而感到诧异和惋惜。(2)多方提示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我”放弃休学的念头。
2 在办理休学手续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解题指导】
人物心情的变化,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要先划出文本的情节,再据情节窥视人物心情的变化,形成如此思路,答题就容易得多。这里要注意的是,划分情节是有中心依据的——它一般是以文本的主要写作对象为中心进行情节划分的,所以就不能简单地以其他对象为中心来划分。“我”的心情变化在本文中是随着女先生的一系列行为表现而变化的,这其实也是行文的顺序,在行文上有很清晰的脉络,何况文本亦有心情变化的表白呢?(情节划分见上文)
【参考答案】
(1)“我”开始时“信心十足”,后来变得“灰暗起来”,最后对女老师无比感激。(2)原先信心十足,经女老师提醒,意识到自己成绩优秀却无奈休学,十分可惜,所以心情灰暗;因女老师的再三叮嘱,深感女老师的殷切期盼之情而无比感激。
3 请分析画线文字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指导】
这是有关文章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的问题,属于积累方面考查。答好此题,要明白两个概念的内容——“表达特色”和“作用”。“表达特色”包括表现手法(如修辞、角度、写作方法等)和语言特色(如语言形式、语体色彩等),“作用”包括结构上的作用(注意在文本中的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也有所不同)和内容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特色:比喻手法,细节描写,侧面衬托。(2)作用:点题,刻画人物,为结尾抒情作铺垫。
4 文章结尾写道:“我今天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我”为什么“虔诚祈祷”?试加以探究。
【解题指导】
我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心情,一遇到“探究”字眼,似有恐惧之感。其实不然,探究也是要立足于文本的,它不是外在的或凭空的探究。既然如此,我们在文本中找到问题所涉及的语句或语段,再进行有条理地整合归纳,即为正确的答案。本题是针对主题段所设置的题目,据上文解读指导中的例析,结合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对主题段进行有层次地涵咏便会得到本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
(1)女老师的泪珠体现了人间真情挚爱,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我人生的前进动力。
(2)我也希望像女老师一样,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
(3)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我非常希望我们的民族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滋养(或拥有这样的精神)。
总之,答题要正确,关键在章法,章法在思路,思路在审题。题审得好,思路就正确,答题便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