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林施工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园林绿化,可以美化生活环境。在进行园林施工的时候,掌握造园艺术对园林施工影响很大,本文就此来探讨造园艺术在园林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造园艺术;园林施工;管理;应用
一、园林造园艺术概述
无论是古今中外,都习惯把园林创作的建造活动称之为造园,并且把造园的艺术称之为造园艺术。我们先对造园艺术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造园艺术是园林艺术的一种传统称呼。如果狭义理解,可指园林艺术创作技巧。园林中的造园艺术手法也是多样的,可以说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大家都知道,园林是一种艺术景观,其艺术性就在于各个景观的组合所呈现出来的更佳效果,如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和建筑等,要使这些元素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景观产生美感,要按一定的艺术手法组成各种各样的美景,要避免建造出的景观效果不佳,甚至不堪入目,就须采用园林艺术的种种手法,加强其艺术观赏性。尤其是非常熟悉的园林植物造型,它是植物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也是利用植物进行造园的一种独特手法。小至低矮的草本植物大至数米高的大树,都可以用来造型,观赏价值很高。人们称它们为“无笔的画”、“无言的诗”,是“绿色的植物雕塑”。优美的园林植物造型给人们提供了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得以调整、舒缓。“城市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提倡植物造型,要求造型植物、攀绿植物和绿篱保持造型美观。绿地中的造型花篮、动物形态、彩色组字等,保持完整,绚丽鲜明。”这是国家的绿化标准。
二、园林建设施工构成要素
一般的园林,虽然园内建有石桥、凉亭、游乐场等休闲娱乐设施。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园的各项活动娱乐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休憩娱乐的需求。园林建设有很多要素,这些要素,可借以构成多种形式的园林景观,因地制宜,艺术地再现自然。
1、筑山和理池在园林建设中,为了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同时我们知道,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2、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园林中的建筑物,也是按山水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3、建筑一般我国的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
因为古典建筑不仅形体美,让为游人所欣赏,还能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还有一个重点是园林建筑物经常被做成景点,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
三、造园艺术在园林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园冶》中指出:“园有异宜,构园无格。”园林与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一样,不同的作品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而就艺术风格而言,造园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与现成的法度。正是这种差异性与自由性,成就了园林艺术的千姿百态。下文以萃锦园为例来进行阐述。萃锦园的园林艺术成就在历史上不算最好的,但也绝非无一可取,在京师园林中还是独具个性和特色的。
1、因地制宜,节用有度
“因地制宜”,即由于客观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造园须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顺应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至高境界。萃锦园的地理位置并非理想造园之地。萃锦园的选址就决定了它的园林不可能是惊世骇俗之作。然而园林的魅力就在于化腐朽为神奇,好的设计作品就是在尊重现状的条件下创造出和谐的人居环境。萃锦园虽然先天条件欠佳,但造园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合理的设计与改善。
萃锦园是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的好作品。在大的空间布局上,通过三面围合的地形结合高大植物,遮挡围墙,造成无边界、以山林为界的感受,同时也能隔绝市井闹市的嘈杂;由于地势平坦,无地形优势,则通过建筑、围墙、假山石的组合,创造出三路空间,并且每路空间风格各异;虽然园内相对封闭,但建筑格局依然与府邸和园外城市肌理保持一致,呈现典型的京师风格园林。
萃锦园地处缺水的北方,虽比邻什刹海,但园中的水景也是十分谨慎而巧妙的。大水面集中在西路,以水景为中心,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也形成了开阔轩敞之感。除此以外其他的水景都是小巧而精妙的,比如滴翠岩的滴翠之景,就是在假山之上置两口水缸,水景消解在层层翠绿的苔藓之中,以无形胜有形。再比如沁秋亭中的曲水流觞之景,也是以小形的水景取胜。造园者将水景用在画龙点睛之处,以少胜多。
萃锦园虽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也确实做到了因地制宜,在现有条件下,发挥了造园者的智慧,创造出一个闹中取静、别致安逸的人居环境。虽然恭王府历代园主声名显赫,宅第中奇珍异宝无数,但萃锦园总体风格并非奢华无度,在理水、置石等方面能做到节用合理,对自然资源利用得当,而不是滥用权财极尽富贵之能事,这放在今天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文心幻境,景到随机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诗词、歌赋、书画与园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种联系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先有园林,人通过游园观景等行为活动所获得的感官体验,反馈为思想情感,从而创作出文学、艺术作品;第二种是先有的文学、艺术作品,造园者因为对其的喜好、向往,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其再现于园林之中。这两种模式在萃锦园中均有体现。恭亲王奕?之子载滢为邸园作诗二十首,对每一处景致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表达了其对邸园的热爱之情,这正是属于第一种模式。萃锦园与大观园之间虚虚实实的相似度,则表现为第二种模式,虽无确凿证据证明,萃锦园在建设之初有效仿大观园的意图,但也不可否认,这些极为相似的场景为萃锦园的景色增加一份神秘感。现实的园林景观与古人文字描绘的景象交汇在一起,形成人意识中的第三重幻境,让眼中的景色更有诗意,更有意境。所谓“文心幻境”正是如此,除了客观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外,人文环境的影响对园林的气质、风格也有锦上添花的妙用。
3、物我两全,清心逸趣
园林艺术是个众口难调的命题。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而园林艺术的高低好坏,都是由人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的。雅趣、幽趣和逸趣,都是园林的审美情趣,而逸趣才是园林审美情趣的核心。
人们造园,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享受生活,而闲逸是人类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乐趣,因此追求闲逸的生活方式成为宅园的功能性诉求。萃锦园中丰富多彩的园居生活是对“清心逸趣”最好的诠释。在邀月台可以吟诗对月,在蝠厅之中可静心读书,在东路怡神所可听戏练嗓,在沁秋亭里可与好友饮酒畅怀,在西路方塘中可泛舟观鱼,在南门箭道上可骑马射箭。在萃锦园中的园居生活既可满足虚幻逍遥的精神境界,也能满足日常的物质生活,所谓“物我两全”。萃锦园是城郭之中闹中取静的逍遥天地,是古典宜居环境的典范。
四、结束语
现在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将造园艺术应用到园林施工中对于园林绿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提高园林绿化的可观赏性,从而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春仙.周涛.园林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6.
[2]卓秋芬.西湖园林景观的造园手法[J].引进与咨询.2005(8):53.
[3]宗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2013年3月
[5]王曉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关键词:造园艺术;园林施工;管理;应用
一、园林造园艺术概述
无论是古今中外,都习惯把园林创作的建造活动称之为造园,并且把造园的艺术称之为造园艺术。我们先对造园艺术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造园艺术是园林艺术的一种传统称呼。如果狭义理解,可指园林艺术创作技巧。园林中的造园艺术手法也是多样的,可以说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大家都知道,园林是一种艺术景观,其艺术性就在于各个景观的组合所呈现出来的更佳效果,如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和建筑等,要使这些元素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景观产生美感,要按一定的艺术手法组成各种各样的美景,要避免建造出的景观效果不佳,甚至不堪入目,就须采用园林艺术的种种手法,加强其艺术观赏性。尤其是非常熟悉的园林植物造型,它是植物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也是利用植物进行造园的一种独特手法。小至低矮的草本植物大至数米高的大树,都可以用来造型,观赏价值很高。人们称它们为“无笔的画”、“无言的诗”,是“绿色的植物雕塑”。优美的园林植物造型给人们提供了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得以调整、舒缓。“城市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提倡植物造型,要求造型植物、攀绿植物和绿篱保持造型美观。绿地中的造型花篮、动物形态、彩色组字等,保持完整,绚丽鲜明。”这是国家的绿化标准。
二、园林建设施工构成要素
一般的园林,虽然园内建有石桥、凉亭、游乐场等休闲娱乐设施。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园的各项活动娱乐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休憩娱乐的需求。园林建设有很多要素,这些要素,可借以构成多种形式的园林景观,因地制宜,艺术地再现自然。
1、筑山和理池在园林建设中,为了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同时我们知道,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2、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园林中的建筑物,也是按山水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3、建筑一般我国的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
因为古典建筑不仅形体美,让为游人所欣赏,还能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还有一个重点是园林建筑物经常被做成景点,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
三、造园艺术在园林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园冶》中指出:“园有异宜,构园无格。”园林与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一样,不同的作品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而就艺术风格而言,造园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与现成的法度。正是这种差异性与自由性,成就了园林艺术的千姿百态。下文以萃锦园为例来进行阐述。萃锦园的园林艺术成就在历史上不算最好的,但也绝非无一可取,在京师园林中还是独具个性和特色的。
1、因地制宜,节用有度
“因地制宜”,即由于客观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造园须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顺应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至高境界。萃锦园的地理位置并非理想造园之地。萃锦园的选址就决定了它的园林不可能是惊世骇俗之作。然而园林的魅力就在于化腐朽为神奇,好的设计作品就是在尊重现状的条件下创造出和谐的人居环境。萃锦园虽然先天条件欠佳,但造园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合理的设计与改善。
萃锦园是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的好作品。在大的空间布局上,通过三面围合的地形结合高大植物,遮挡围墙,造成无边界、以山林为界的感受,同时也能隔绝市井闹市的嘈杂;由于地势平坦,无地形优势,则通过建筑、围墙、假山石的组合,创造出三路空间,并且每路空间风格各异;虽然园内相对封闭,但建筑格局依然与府邸和园外城市肌理保持一致,呈现典型的京师风格园林。
萃锦园地处缺水的北方,虽比邻什刹海,但园中的水景也是十分谨慎而巧妙的。大水面集中在西路,以水景为中心,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也形成了开阔轩敞之感。除此以外其他的水景都是小巧而精妙的,比如滴翠岩的滴翠之景,就是在假山之上置两口水缸,水景消解在层层翠绿的苔藓之中,以无形胜有形。再比如沁秋亭中的曲水流觞之景,也是以小形的水景取胜。造园者将水景用在画龙点睛之处,以少胜多。
萃锦园虽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也确实做到了因地制宜,在现有条件下,发挥了造园者的智慧,创造出一个闹中取静、别致安逸的人居环境。虽然恭王府历代园主声名显赫,宅第中奇珍异宝无数,但萃锦园总体风格并非奢华无度,在理水、置石等方面能做到节用合理,对自然资源利用得当,而不是滥用权财极尽富贵之能事,这放在今天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文心幻境,景到随机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诗词、歌赋、书画与园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种联系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先有园林,人通过游园观景等行为活动所获得的感官体验,反馈为思想情感,从而创作出文学、艺术作品;第二种是先有的文学、艺术作品,造园者因为对其的喜好、向往,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其再现于园林之中。这两种模式在萃锦园中均有体现。恭亲王奕?之子载滢为邸园作诗二十首,对每一处景致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表达了其对邸园的热爱之情,这正是属于第一种模式。萃锦园与大观园之间虚虚实实的相似度,则表现为第二种模式,虽无确凿证据证明,萃锦园在建设之初有效仿大观园的意图,但也不可否认,这些极为相似的场景为萃锦园的景色增加一份神秘感。现实的园林景观与古人文字描绘的景象交汇在一起,形成人意识中的第三重幻境,让眼中的景色更有诗意,更有意境。所谓“文心幻境”正是如此,除了客观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外,人文环境的影响对园林的气质、风格也有锦上添花的妙用。
3、物我两全,清心逸趣
园林艺术是个众口难调的命题。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而园林艺术的高低好坏,都是由人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的。雅趣、幽趣和逸趣,都是园林的审美情趣,而逸趣才是园林审美情趣的核心。
人们造园,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享受生活,而闲逸是人类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乐趣,因此追求闲逸的生活方式成为宅园的功能性诉求。萃锦园中丰富多彩的园居生活是对“清心逸趣”最好的诠释。在邀月台可以吟诗对月,在蝠厅之中可静心读书,在东路怡神所可听戏练嗓,在沁秋亭里可与好友饮酒畅怀,在西路方塘中可泛舟观鱼,在南门箭道上可骑马射箭。在萃锦园中的园居生活既可满足虚幻逍遥的精神境界,也能满足日常的物质生活,所谓“物我两全”。萃锦园是城郭之中闹中取静的逍遥天地,是古典宜居环境的典范。
四、结束语
现在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将造园艺术应用到园林施工中对于园林绿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提高园林绿化的可观赏性,从而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春仙.周涛.园林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6.
[2]卓秋芬.西湖园林景观的造园手法[J].引进与咨询.2005(8):53.
[3]宗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2013年3月
[5]王曉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