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缜密性和灵活性,避免学生思维的呆板,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加广阔、灵活。
关键词:开放型练习;数学思维;缜密;灵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33-01
我们知道,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老师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练习题,不仅可以巩固所教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还可以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开放性”练习题,是指那些题目的条件不够完备或结论不够确定的练习题,它是针对那些条件和结论比较明确固定的练习题来说的。“开放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缜密性和灵活性,避免学生思维的呆板不灵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练习题,以启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多向型”练习,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广阔
所谓“多向型”练习,也就是对同一个问题可以向多个方向思考,从而让学生产生纵向和横向的联想,以此诱发学生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就会因此变得更加广阔、灵活。例如:A、B两队合修一条长3000米的高速铁路,20天竣工,竣工时A队比B队多修200米,B队每天修50米,问:A队每天修多少米?对于这道练习题,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可以得出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1.可以先求出B队20天修的里程,根据B队20天修的里程和A队比B队多修200米,可以求出A队20天修的里程,然后求出A队每天修的里程。所得算式:(50×20 200)÷20;
2.先求出B队20天修的里程,根据B队20天修的里程和全长可以求出A队20天修的里程,然后求出A队每天修的里程。所得算式:(3000-50×20)÷20;
3.可以先求出A队每天比B队多修多少米,再求A队每天修多少米。所得算式:200÷20 50;
4.可以先求出两队平均每天共修多少米,再求A队每天修多少米。所得算式:3000÷20-50;
5.可以假设B队和A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3000 200)米,也就是A队(20×2)天修的里程,由此可以求出A队每天修的里程。所得算式:(3000 200)÷(20×2);
6.可以假设B队和A队修的同样多里程,那么两队20天共修(3000 200)米,然后求A队20天修的里程,再求A队每天修的里程。所得算式:(3000 200)÷2÷20;
7.可以假设B队和A队修的同样多里程,那么两队20天共修(3000 200)米,然后求两队每天修的里程,再求A队每天修的里程。所得算式:(3000 200)÷20÷2;
对于以上七种解题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比较哪种解题思路最简捷,方法最简便。对于这类练习题,教师要放开手脚,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把握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解题方法中找出最简捷的,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思维更加广阔、灵活。
二、“不定型”练习,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刻
所谓“不定型”练习,是指题中所给的条件包含着答案不是唯一的因素。在解这一类练习题时,要结合题中已有条件,利用自身的知识,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得出结论,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深刻。例如:在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节内容时,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如果老师在不给任何条件的前提下直接问学生:a/b是假分数,还是真分数?由于这时a和b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学生就无法确定a/b是假分数还是真分数。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和争论后得出这样的结果:当a 三、“隐藏型”练习,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缜密
所谓“隐藏型”练习,是指某些解题所需条件隐藏在练习题的背后,如果不特别注意就会造成疏漏。在解这一类题时,既要考虑到问题明确给出的条件,又要考虑到那些隐藏的条件。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细致审题的良好习惯。例如:要做一个长100厘米、宽60厘米的面袋,应该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白布?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学生常常会忽略面袋有两层这个“隐藏”條件,于是就把算式列为:100×60,而正确算式应该是:100×60×2。
四、“缺少型”练习,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
所谓“缺少型”练习,是指某个题给提供的条件按常规的解法来说出现了条件不足,如果换个角度去分析思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五、“多余型”练习,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够取舍
所谓“多余型”练习,是指题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产生了一定的混乱。在解这一类题时,学生需要认真分析条件跟问题的关系,排除干扰因素,学会舍弃无用条件,利用有用条件,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鉴别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解答开放型练习题,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这就需要在解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从多个不同角度对练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
关键词:开放型练习;数学思维;缜密;灵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33-01
我们知道,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老师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练习题,不仅可以巩固所教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还可以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开放性”练习题,是指那些题目的条件不够完备或结论不够确定的练习题,它是针对那些条件和结论比较明确固定的练习题来说的。“开放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缜密性和灵活性,避免学生思维的呆板不灵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练习题,以启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多向型”练习,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广阔
所谓“多向型”练习,也就是对同一个问题可以向多个方向思考,从而让学生产生纵向和横向的联想,以此诱发学生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就会因此变得更加广阔、灵活。例如:A、B两队合修一条长3000米的高速铁路,20天竣工,竣工时A队比B队多修200米,B队每天修50米,问:A队每天修多少米?对于这道练习题,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可以得出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1.可以先求出B队20天修的里程,根据B队20天修的里程和A队比B队多修200米,可以求出A队20天修的里程,然后求出A队每天修的里程。所得算式:(50×20 200)÷20;
2.先求出B队20天修的里程,根据B队20天修的里程和全长可以求出A队20天修的里程,然后求出A队每天修的里程。所得算式:(3000-50×20)÷20;
3.可以先求出A队每天比B队多修多少米,再求A队每天修多少米。所得算式:200÷20 50;
4.可以先求出两队平均每天共修多少米,再求A队每天修多少米。所得算式:3000÷20-50;
5.可以假设B队和A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3000 200)米,也就是A队(20×2)天修的里程,由此可以求出A队每天修的里程。所得算式:(3000 200)÷(20×2);
6.可以假设B队和A队修的同样多里程,那么两队20天共修(3000 200)米,然后求A队20天修的里程,再求A队每天修的里程。所得算式:(3000 200)÷2÷20;
7.可以假设B队和A队修的同样多里程,那么两队20天共修(3000 200)米,然后求两队每天修的里程,再求A队每天修的里程。所得算式:(3000 200)÷20÷2;
对于以上七种解题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比较哪种解题思路最简捷,方法最简便。对于这类练习题,教师要放开手脚,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把握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解题方法中找出最简捷的,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思维更加广阔、灵活。
二、“不定型”练习,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刻
所谓“不定型”练习,是指题中所给的条件包含着答案不是唯一的因素。在解这一类练习题时,要结合题中已有条件,利用自身的知识,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得出结论,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深刻。例如:在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节内容时,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如果老师在不给任何条件的前提下直接问学生:a/b是假分数,还是真分数?由于这时a和b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学生就无法确定a/b是假分数还是真分数。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和争论后得出这样的结果:当a 三、“隐藏型”练习,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缜密
所谓“隐藏型”练习,是指某些解题所需条件隐藏在练习题的背后,如果不特别注意就会造成疏漏。在解这一类题时,既要考虑到问题明确给出的条件,又要考虑到那些隐藏的条件。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细致审题的良好习惯。例如:要做一个长100厘米、宽60厘米的面袋,应该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白布?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学生常常会忽略面袋有两层这个“隐藏”條件,于是就把算式列为:100×60,而正确算式应该是:100×60×2。
四、“缺少型”练习,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
所谓“缺少型”练习,是指某个题给提供的条件按常规的解法来说出现了条件不足,如果换个角度去分析思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五、“多余型”练习,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够取舍
所谓“多余型”练习,是指题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产生了一定的混乱。在解这一类题时,学生需要认真分析条件跟问题的关系,排除干扰因素,学会舍弃无用条件,利用有用条件,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鉴别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解答开放型练习题,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这就需要在解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从多个不同角度对练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