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审题方法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问题看成一把锁,那么审题就是开启这把锁的钥匙,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才能使其具备顺利解题的基础。在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题目的灵活性明显高于以往,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往往暗藏若干“小陷阱”,而这些“小陷阱”正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更能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巧妙破解这些“小陷阱”的技巧,最关键的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审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而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又是提升审题能力的关键。
  一、严格审题步骤,强化基础审题
  基础审题环节一般学生都能做到通过对问题的解读,初步了解题目中的基础信息,同时为下一步深入解析题目作好准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读题。在读题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读题的准确性,使学生在初步审题阶段不与题意偏离。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对初步审题这一环节不够重视,只是浏览一遍就开始做题,这种情况很普遍。所以,这一阶段教师要明确严格的审题步骤,例如利用“三遍读题法”、“朗读审题法”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基础审题注意力。
  例如在综合运算教学中,有些学生看到“20×5÷20×5”,就会立刻说出答案“1”。但是经过认真计算后,答案是“2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就是学生想当然的将“20×5”视为除数与被除数,忽略了乘除运算的基本规则,而这也正是审题不严谨的一个例证。所以教师要在初步审题环节强调“严谨认真”这一原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二、提炼关键词语,找到应用关系
  经过初步审题,学生对题意有了基本了解。这时候,已经给出的条件和未知条件就能够清晰罗列出来,由此判断解题的“关键词”在哪里,也就是找到解题知识点,再根据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理。这样就可以避免无效信息所造成的干扰,通过这些关键条件一步步被发掘,学生的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直奔主题,不能让思维定势造成曲解题意。与基础审题环节的浏览不同,很多学生又会在这一环节过于“谨慎”,对题意中的辅助或者无效信息过分重视,进而造成了“思维乱网”,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维困扰很多学生都曾有过。所以,提炼关键词、找到应用关系就成为这一步骤的关键。
  例如一道求面积的应用题:已知条件为圆内最大正方形面积为4m2,求圆面积。这是一道平面图形应用题,学生能够掌握的已知信息有限,不少学生会感到茫然:只有一个正方形面积,其中的数量关系在哪里?经过反复审题,就会发现匿藏的关键词在“最大正方形”上面,根据题意进行图解,就可以看到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就是圆直径,这一隐藏关键词被找出后,就可以利用公式顺利解题了。所以,审题阶段提炼关键词,找到相互对应关系,摒弃无效思维干扰,可以使学生解题质量明显提升。
  三、整合审题信息,确定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挖掘关键字找到对应关系后,就要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从而确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题。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多角度、全方面的考虑问题,往往一条路走不通再换思路,有些难题往往要做三遍五遍,这一阶段教师要适时安抚学生的烦躁情绪,必要时给予一定帮助,在加深学生解题印象的同时,引导学生少走弯路。一旦将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就可以使学生具备较为清晰的解题思路,而这也是正确解题的收获阶段,正确的答案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
  四、温故知新,建立知识联系
  学习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知识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所以利用“温故知新审题法”,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这种审题方式的利用率将不断提高。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共同构成崭新的“个人知识库”。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课程中,有“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在运算中会涉及分数、小数这些特殊形式,有些学生对这种新的运算方式感到不适应,往往导致发挥失常。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各类习题或者考试,都是以新设情境或者新设条件为基础的,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条件进行分析,继而得出答案,所以审题过程就显得尤为关键。也可以说,学生审题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初步审题法”、“发掘关键词法”、“整合信息法”、“温故知新法”进行审题,这些审题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审题质量,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审题技巧,促成审题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这也正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三和小学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2010年,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年、变革年和创新年。后危机时代,传媒业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急先锋。广电业更是风起云涌,内容、技术、市场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这一年,3D技术革
近几年来小学中高年级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实验,通过几次听课我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说的能力差表现为:学生不会小组交流、班级交流,交流时语言不完整,表达不清楚;听力差的主要表现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活动,教师需要注重阅读的主题、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三个方面。一、确立适宜学生的阅读主题  一个适宜的主题是小学主题阅读活动开展的基础与关键。为了确立一个适宜的主题,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主题的兴趣、主题与学生年龄的吻合度、主题与时代发展的联系、主题内容对学生成长的帮助。  有一次主题阅读教学中
本文对西藏电视台《西藏新闻联播》近期播出青藏铁路通车6周年系列报道“天路6年,行进在高原”进行了剖析。作为《西藏新闻联播》栏目的一个亮点,笔者对其进行了93纳总结,以期对
使用湖北省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4年3~11月"中棉所29"、"抗虫杂交棉中02"和"楚杂180"三个抗虫棉品比及生态适应性试验资料,对其产量构成因素、棉花各生长发育气象条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