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花开
日暮,向晚。
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走累了,在星巴克买了一杯卡布奇诺,临窗坐下。
三四岁的小女孩,在窗外站着,水晶般的眼眸静静望着我,一头微黄的短发。她用洁白纤细的小手轻轻敲着玻璃窗,吸引我看她。
她向我笑了,如一朵潔白的莲花盛开。
我报之以微笑。
年纪渐长,越发喜欢纯净的人与物,懂得珍惜尘世一瞬间的美。
比如,在纸上写真意,看一朵荷花开。
有乐曲响起,是李叔同的《送别》,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手风琴的伴奏,女孩的童声清澈如水,我仿佛站在故乡的白鹿原上,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际,我看见一对友人在依依惜别。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二 秋水
深秋时节在武汉的长江之畔,大江东去,秋水长天。
伫立江边,抬头仰望着它,这座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桥,由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如今六十年过去了,大桥巍然屹立,巨龙一般横跨长江之上。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行火车,上层行汽车。
薄雾横江,笼罩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江畔停着几辆渡轮,背着行李、行色匆匆的人们沿着石阶而下,登上渡轮。在码头、渡轮、车站,总想起这些词:漂泊、命运、离别、相聚。
此刻,我想起一个人,内心莫名的怅然。
身怀六甲的作家萧红,在武汉某码头登船,准备一个人去重庆。她手里提着大包的行李,身体笨重的她在码头上重重摔了一跤,随即晕了过去。她昏睡了很久,醒来后,发现自己还躺在甲板上,那一刻,已是月上中天,寒星满天。这个片段,是在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里。
萧红在小说里写到: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尘世间,总有那些才情非凡的女子,一生历经坎坷,颠沛流离,漂泊在命运的河流之上。
人生是什么?不过是大雾里行走,天地间混沌一片,看不见道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去,遇见什么就是什么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 京都的柴扉
深秋的京都,有着一丝凉意。
京都城的街巷,是依照唐代的长安建造的。漫步小巷,一家一户,没有装潢华丽的门厅,看不见钢铁炼成的防盗门,大多是木门或竹门。原色的木门在光阴里日渐日斑驳了。门前有几盆嫣红的小花在风里摇曳,或依着粉墙种着几根秀竹,几棵松柏也修剪得错落有致,宛如盆景。
傍晚,小巷的居酒屋亮着昏黄的灯光,三三两两的男子提着公文包,穿深色的西服在小屋里喝酒谈天。头发灰白的中年男子,眼神柔和干净,身材挺拔,穿黑色的大衣,配一条黑红相间的格子围巾,分外有气质。一个人到了人生的秋天,其实比青春少年更耐看。
晨起,走过几条幽静的小巷,就找到了柊家旅馆。一家木质结构的园林式建筑,大门也是木质的,朴素雅洁,保留了江户时期的建筑风格。
作家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都喜欢来柊家休息与写作,给自己的心灵短暂的小憩。连音乐人约翰·列侬来京都也会来这里小住几日。柊家旅馆因为这些名人声名鹊起,世界各国的文人墨客来京都要看看这家旅馆。
“京都,一个细雨的下午,我坐在窗畔,看着雨丝丝落下,时间仿佛静止。就是在这里,我清醒地意识到,宁静这种感觉,只属于古老的日本。”半个世纪前的川端康成,坐在京都微雨的午后,写下一段文字。
没想到,柊家旅馆的对面就是著名的柊屋,也是京都三大御所之一。
寂静的清晨,深秋的风有一点清冷,我们走过一家家木栏栅门,不由得想起“小扣柴扉久不开”的诗句,仿佛遇见了唐诗宋词里的柴扉。
门前是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小街空寂无人。
四 在奈良
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秋天的奈良公园枫叶红了,色彩斑斓,一群群鹿在树下悠闲地散步。小鹿忽闪着长长的睫毛,温柔又可爱,让人内心柔软。
公园散养的鹿群,一点也不怕人。游人买了仙贝来喂食,鹿群们蜂拥而至。没吃到仙贝的小鹿好像生气了,伸长脖子,用犄角去顶撞游人,神情像个贪吃的孩子。
霞的手中提着纸袋,装着几盒刚买的点心。一不留神,就被小鹿咬破了袋子。小鹿一定好奇她手中的袋子里的美食。
如果喜欢旅行,可以每走一地,盖一个邮戳,代表着不一样的地域风情。奈良的邮戳最美,那是一只小鹿站在东大寺前,回过头微笑着。
东大寺就在奈良公园里,又称大华严寺,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大佛殿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气势宏伟,庄严肃穆,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受戒,弘扬佛法。
东大寺的大殿前有一面湖水,水边长满红枫,树上有鸟儿鸣叫着,清澈的湖水映照着红枫的身姿。几只小鹿在枫林悠闲地散步,有的卧在树下小憩。小鹿温柔的睫毛长长的,一双纯净的眼睛凝望着你,分外柔情,像一个可爱的孩子。
日本的寺院,有几分苏州园林的典雅。黄昏时分了,游人渐少,坐在树下发呆,看水中的流云,枫树的倒影,小鹿在水边回头的样子,那么美。
二次大战时期,1945年美军准备轰炸日本本土,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对美方陈述了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重要性。梁思成说:要是从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是建筑绝不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后来,美军的原子弹避开了奈良和东京这两座古老的都城,这些美好的建筑才能保留下来。
五 赤子的世界
秋天的午后,一个人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参观。“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傅雷夫妇去世五十周年纪念展正在举行。 我们了解傅雷先生,大都是因为一本书——《傅雷家书》。那是他写给留学波兰的儿子傅聪的家书。那是一本培养年轻人艺术修养的读本,也是一位父亲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文中流淌着一颗爱子的拳拳之心,读者从中认识了一位刚烈率真的父亲,一位柔情似水的父亲,还有他一颗爱艺术、爱音乐、爱真理、爱世界的赤子之心。
傅雷先生不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翻译家,在他短暂的58年的生命中,翻译了34部外国文学。翻译代表作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15部作品,他将巴尔扎克、伏尔泰、罗曼罗兰等作家的作品一一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他的魅力不仅在一生翻译了500万字经典译作中,更在于他一生刚直不阿,有水晶一般的心、玉石一般的品格。
1966年9月2日深夜,他在经历了数次抄家,十次批斗之后,那一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他和妻子携手走向另一个没有黑暗与屈辱的世界。他们以这样决绝的方式,捍卫自己人格的尊严。
妻子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那么感人:“孩子,我虽不智,天生懦弱,可是靠了我的耐性,对他无形中或大或小有些帮助,这是我觉得可以骄傲的,可以安慰的。我们现在是终生的伴侣,缺一不可”。这是这样的缺一不可,在傅雷先生离去的路上,有妻子风雨与共,生死相随。
我坐在展览厅,默默看着电视里主持人对傅敏的访谈。两鬓霜雪的傅敏说:爸爸走了那条路,以他刚烈不屈的性格、玉石一般的品格,我还可以理解,可是,妈妈可以留下来的,怎么妈妈也和他一起走了——
听着电视上他的话,落泪如雨。
向傅雷先生和夫人朱梅馥女士致敬。
六 我有所念人
午后,收到南京出版社寄来的中学生中考书籍,散文《人生最美的书写》和《爸爸的白发不是老》入选其中,这两篇散文都和父亲有关。
感恩父亲,我此生的书写,都和父亲有关。
想起许多年前我刚开始写作,如有文章在报刊发表,父亲会戴着眼镜,低下花白的头,一字一句,认真阅读我的作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欣喜地说,你的散文干净、耐读,以后会入选学生的语文书籍。
如今,在父亲去世几年后,八十余篇散文入选中学生语文辅导教材,入选了各省市中考和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父亲的话都一一应验了。
冥冥之中,我成了终身写字的女子,从青春韶华到人生的中年。我渐渐明白,在浮躁的尘世间,只有沉稳静气的人,文字才能做到简洁不芜,端正开阔,坚韧洁净。
幼年的我在父亲的陪伴下练习柳体书法,父亲说,书法家柳公权有一句名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练习书法,记住几句话:“习字如做人,不得慌张,不得潦草,更不能肆意涂抹”。光阴流转,父亲的这些话似乎不是在讲书法,而是在解读人生。
父亲,此刻,我是多么想念你,想和你分享我写作的收获和喜悦,可是,再不能了。
想你时,我默念着白居易的诗: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七 画之味
杏花春雨里,读白石老人的画,画上有他的堂号“杏子坞”,似乎比“杏花坞”有意境,我很喜欢。
他笔下的大石榴,红艳艳的,都咧着嘴儿笑了。另一幅画,透明的玻璃杯里,插着两枝兰花,一高一低,兰花静静相对着,仿佛两个人在轻声交谈。画上题诗:与语如兰。兰花是老人心里的谦谦君子吧,君子如兰。
白石老人在《余语往事》一书中言:“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禄,方可从事于画。”品读老人的话,情真意切,清逸出尘。
他笔下的草虫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小鸡、大虾、蝌蚪、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甚至连蜘蛛、臭虫、屎壳郎皆可入画。寥寥几笔,愈见神采。春天里,听着窗外的鸟鸣,翻翻他的画,只觉春风满怀,万物生灵都在他的画里。
白石老人画草虫的时候,最喜欢题“草间偷活”或“惜其无声” 。细细品味,“惜其无声”是对草间小生灵的赞誉和怜爱。而“草间偷活”仿佛是诉说自己人生的境遇,读来令人感伤。
喜欢冯杰老师的画,清水淡墨,黑白相间的白菜水灵灵地卧着,身旁陪着两只红艳艳的萝卜。画旁一行拙朴的书法:一素抵天下。
书法家王献之《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如今的我们,再写不出这墨笔绝美、情趣盎然、短小清雅的便笺。《送梨帖》原来是生活的风雅之帖,埋藏在光阴深处,等我来倾心相见。
作家冯杰也画过梨子,两个黄灿灿的梨子,端坐在洁白的瓷盘里。画上题: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艺术之美,到了一定境界,以洗炼取胜,简洁生动,妙趣无穷。
画之道,文之道,原来也是味之道。
八 纸上耳语
初夏,窗外的广玉兰开满了洁白的花朵,宛如一只只洁白的鸽子,端坐在枝头上。午后,品一杯清茶,读几页闲书。
阅读,就是独自一个人行走,把万水千山走遍,也不过是为了登高望远。
读到好的散文忍不住拍案叫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的之。过度追求笔墨之“工”,匠气十足,全无真意和灵性。任何艺术只有两道:一是赏心悦目,二是震撼人心。一是小道,二是大道,绘画如此,其文学也是如此。
一直认为,一个作家以敏锐的感触,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懂得与天地万物惺惺相惜,是多么难得的品质。
什么是写作? 作家贾平凹说,写作是与神相会的时刻。说得多好!
写作,从来都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追名逐利。写作者靠叙述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而获得生命的意义。其实,一个人不为功利的写作,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也是心灵自由的呼吸。不浮夸、不卖弄、不炫耀,以一颗赤子之心,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才有意义。
作家冯杰写过:我一直认为,天下看我书的观者不会超过二十位,其中十位沾亲带故。这尴尬的结果并不影响我写作散文的兴趣和底气,我为纸声而写。
其实,写作于我,不过是纸上耳语。
长安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娟,陕西长安人,《读者》《格言》《文苑》杂志签约作家,《北京青年报》《青春美文》《语文报》专栏作家,全国语文高考和中考热点作家。作品见于《读者》《人民日报》《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在场》《意林》《青年文摘》等报刊。百余篇散文选入全国散文年度选本,中国散文排行榜。著有散文集《决不辜负春天》《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等。作品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首届散文大赛奖,徐霞客旅游文学奖等几十次奖项。
责任编辑 谢然子
日暮,向晚。
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走累了,在星巴克买了一杯卡布奇诺,临窗坐下。
三四岁的小女孩,在窗外站着,水晶般的眼眸静静望着我,一头微黄的短发。她用洁白纤细的小手轻轻敲着玻璃窗,吸引我看她。
她向我笑了,如一朵潔白的莲花盛开。
我报之以微笑。
年纪渐长,越发喜欢纯净的人与物,懂得珍惜尘世一瞬间的美。
比如,在纸上写真意,看一朵荷花开。
有乐曲响起,是李叔同的《送别》,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手风琴的伴奏,女孩的童声清澈如水,我仿佛站在故乡的白鹿原上,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际,我看见一对友人在依依惜别。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二 秋水
深秋时节在武汉的长江之畔,大江东去,秋水长天。
伫立江边,抬头仰望着它,这座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桥,由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如今六十年过去了,大桥巍然屹立,巨龙一般横跨长江之上。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行火车,上层行汽车。
薄雾横江,笼罩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江畔停着几辆渡轮,背着行李、行色匆匆的人们沿着石阶而下,登上渡轮。在码头、渡轮、车站,总想起这些词:漂泊、命运、离别、相聚。
此刻,我想起一个人,内心莫名的怅然。
身怀六甲的作家萧红,在武汉某码头登船,准备一个人去重庆。她手里提着大包的行李,身体笨重的她在码头上重重摔了一跤,随即晕了过去。她昏睡了很久,醒来后,发现自己还躺在甲板上,那一刻,已是月上中天,寒星满天。这个片段,是在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里。
萧红在小说里写到: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尘世间,总有那些才情非凡的女子,一生历经坎坷,颠沛流离,漂泊在命运的河流之上。
人生是什么?不过是大雾里行走,天地间混沌一片,看不见道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去,遇见什么就是什么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 京都的柴扉
深秋的京都,有着一丝凉意。
京都城的街巷,是依照唐代的长安建造的。漫步小巷,一家一户,没有装潢华丽的门厅,看不见钢铁炼成的防盗门,大多是木门或竹门。原色的木门在光阴里日渐日斑驳了。门前有几盆嫣红的小花在风里摇曳,或依着粉墙种着几根秀竹,几棵松柏也修剪得错落有致,宛如盆景。
傍晚,小巷的居酒屋亮着昏黄的灯光,三三两两的男子提着公文包,穿深色的西服在小屋里喝酒谈天。头发灰白的中年男子,眼神柔和干净,身材挺拔,穿黑色的大衣,配一条黑红相间的格子围巾,分外有气质。一个人到了人生的秋天,其实比青春少年更耐看。
晨起,走过几条幽静的小巷,就找到了柊家旅馆。一家木质结构的园林式建筑,大门也是木质的,朴素雅洁,保留了江户时期的建筑风格。
作家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都喜欢来柊家休息与写作,给自己的心灵短暂的小憩。连音乐人约翰·列侬来京都也会来这里小住几日。柊家旅馆因为这些名人声名鹊起,世界各国的文人墨客来京都要看看这家旅馆。
“京都,一个细雨的下午,我坐在窗畔,看着雨丝丝落下,时间仿佛静止。就是在这里,我清醒地意识到,宁静这种感觉,只属于古老的日本。”半个世纪前的川端康成,坐在京都微雨的午后,写下一段文字。
没想到,柊家旅馆的对面就是著名的柊屋,也是京都三大御所之一。
寂静的清晨,深秋的风有一点清冷,我们走过一家家木栏栅门,不由得想起“小扣柴扉久不开”的诗句,仿佛遇见了唐诗宋词里的柴扉。
门前是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小街空寂无人。
四 在奈良
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秋天的奈良公园枫叶红了,色彩斑斓,一群群鹿在树下悠闲地散步。小鹿忽闪着长长的睫毛,温柔又可爱,让人内心柔软。
公园散养的鹿群,一点也不怕人。游人买了仙贝来喂食,鹿群们蜂拥而至。没吃到仙贝的小鹿好像生气了,伸长脖子,用犄角去顶撞游人,神情像个贪吃的孩子。
霞的手中提着纸袋,装着几盒刚买的点心。一不留神,就被小鹿咬破了袋子。小鹿一定好奇她手中的袋子里的美食。
如果喜欢旅行,可以每走一地,盖一个邮戳,代表着不一样的地域风情。奈良的邮戳最美,那是一只小鹿站在东大寺前,回过头微笑着。
东大寺就在奈良公园里,又称大华严寺,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大佛殿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气势宏伟,庄严肃穆,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受戒,弘扬佛法。
东大寺的大殿前有一面湖水,水边长满红枫,树上有鸟儿鸣叫着,清澈的湖水映照着红枫的身姿。几只小鹿在枫林悠闲地散步,有的卧在树下小憩。小鹿温柔的睫毛长长的,一双纯净的眼睛凝望着你,分外柔情,像一个可爱的孩子。
日本的寺院,有几分苏州园林的典雅。黄昏时分了,游人渐少,坐在树下发呆,看水中的流云,枫树的倒影,小鹿在水边回头的样子,那么美。
二次大战时期,1945年美军准备轰炸日本本土,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对美方陈述了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重要性。梁思成说:要是从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是建筑绝不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后来,美军的原子弹避开了奈良和东京这两座古老的都城,这些美好的建筑才能保留下来。
五 赤子的世界
秋天的午后,一个人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参观。“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傅雷夫妇去世五十周年纪念展正在举行。 我们了解傅雷先生,大都是因为一本书——《傅雷家书》。那是他写给留学波兰的儿子傅聪的家书。那是一本培养年轻人艺术修养的读本,也是一位父亲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文中流淌着一颗爱子的拳拳之心,读者从中认识了一位刚烈率真的父亲,一位柔情似水的父亲,还有他一颗爱艺术、爱音乐、爱真理、爱世界的赤子之心。
傅雷先生不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翻译家,在他短暂的58年的生命中,翻译了34部外国文学。翻译代表作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15部作品,他将巴尔扎克、伏尔泰、罗曼罗兰等作家的作品一一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他的魅力不仅在一生翻译了500万字经典译作中,更在于他一生刚直不阿,有水晶一般的心、玉石一般的品格。
1966年9月2日深夜,他在经历了数次抄家,十次批斗之后,那一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他和妻子携手走向另一个没有黑暗与屈辱的世界。他们以这样决绝的方式,捍卫自己人格的尊严。
妻子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那么感人:“孩子,我虽不智,天生懦弱,可是靠了我的耐性,对他无形中或大或小有些帮助,这是我觉得可以骄傲的,可以安慰的。我们现在是终生的伴侣,缺一不可”。这是这样的缺一不可,在傅雷先生离去的路上,有妻子风雨与共,生死相随。
我坐在展览厅,默默看着电视里主持人对傅敏的访谈。两鬓霜雪的傅敏说:爸爸走了那条路,以他刚烈不屈的性格、玉石一般的品格,我还可以理解,可是,妈妈可以留下来的,怎么妈妈也和他一起走了——
听着电视上他的话,落泪如雨。
向傅雷先生和夫人朱梅馥女士致敬。
六 我有所念人
午后,收到南京出版社寄来的中学生中考书籍,散文《人生最美的书写》和《爸爸的白发不是老》入选其中,这两篇散文都和父亲有关。
感恩父亲,我此生的书写,都和父亲有关。
想起许多年前我刚开始写作,如有文章在报刊发表,父亲会戴着眼镜,低下花白的头,一字一句,认真阅读我的作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欣喜地说,你的散文干净、耐读,以后会入选学生的语文书籍。
如今,在父亲去世几年后,八十余篇散文入选中学生语文辅导教材,入选了各省市中考和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父亲的话都一一应验了。
冥冥之中,我成了终身写字的女子,从青春韶华到人生的中年。我渐渐明白,在浮躁的尘世间,只有沉稳静气的人,文字才能做到简洁不芜,端正开阔,坚韧洁净。
幼年的我在父亲的陪伴下练习柳体书法,父亲说,书法家柳公权有一句名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练习书法,记住几句话:“习字如做人,不得慌张,不得潦草,更不能肆意涂抹”。光阴流转,父亲的这些话似乎不是在讲书法,而是在解读人生。
父亲,此刻,我是多么想念你,想和你分享我写作的收获和喜悦,可是,再不能了。
想你时,我默念着白居易的诗: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七 画之味
杏花春雨里,读白石老人的画,画上有他的堂号“杏子坞”,似乎比“杏花坞”有意境,我很喜欢。
他笔下的大石榴,红艳艳的,都咧着嘴儿笑了。另一幅画,透明的玻璃杯里,插着两枝兰花,一高一低,兰花静静相对着,仿佛两个人在轻声交谈。画上题诗:与语如兰。兰花是老人心里的谦谦君子吧,君子如兰。
白石老人在《余语往事》一书中言:“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禄,方可从事于画。”品读老人的话,情真意切,清逸出尘。
他笔下的草虫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小鸡、大虾、蝌蚪、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甚至连蜘蛛、臭虫、屎壳郎皆可入画。寥寥几笔,愈见神采。春天里,听着窗外的鸟鸣,翻翻他的画,只觉春风满怀,万物生灵都在他的画里。
白石老人画草虫的时候,最喜欢题“草间偷活”或“惜其无声” 。细细品味,“惜其无声”是对草间小生灵的赞誉和怜爱。而“草间偷活”仿佛是诉说自己人生的境遇,读来令人感伤。
喜欢冯杰老师的画,清水淡墨,黑白相间的白菜水灵灵地卧着,身旁陪着两只红艳艳的萝卜。画旁一行拙朴的书法:一素抵天下。
书法家王献之《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如今的我们,再写不出这墨笔绝美、情趣盎然、短小清雅的便笺。《送梨帖》原来是生活的风雅之帖,埋藏在光阴深处,等我来倾心相见。
作家冯杰也画过梨子,两个黄灿灿的梨子,端坐在洁白的瓷盘里。画上题: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艺术之美,到了一定境界,以洗炼取胜,简洁生动,妙趣无穷。
画之道,文之道,原来也是味之道。
八 纸上耳语
初夏,窗外的广玉兰开满了洁白的花朵,宛如一只只洁白的鸽子,端坐在枝头上。午后,品一杯清茶,读几页闲书。
阅读,就是独自一个人行走,把万水千山走遍,也不过是为了登高望远。
读到好的散文忍不住拍案叫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的之。过度追求笔墨之“工”,匠气十足,全无真意和灵性。任何艺术只有两道:一是赏心悦目,二是震撼人心。一是小道,二是大道,绘画如此,其文学也是如此。
一直认为,一个作家以敏锐的感触,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懂得与天地万物惺惺相惜,是多么难得的品质。
什么是写作? 作家贾平凹说,写作是与神相会的时刻。说得多好!
写作,从来都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追名逐利。写作者靠叙述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而获得生命的意义。其实,一个人不为功利的写作,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也是心灵自由的呼吸。不浮夸、不卖弄、不炫耀,以一颗赤子之心,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才有意义。
作家冯杰写过:我一直认为,天下看我书的观者不会超过二十位,其中十位沾亲带故。这尴尬的结果并不影响我写作散文的兴趣和底气,我为纸声而写。
其实,写作于我,不过是纸上耳语。
长安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娟,陕西长安人,《读者》《格言》《文苑》杂志签约作家,《北京青年报》《青春美文》《语文报》专栏作家,全国语文高考和中考热点作家。作品见于《读者》《人民日报》《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在场》《意林》《青年文摘》等报刊。百余篇散文选入全国散文年度选本,中国散文排行榜。著有散文集《决不辜负春天》《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等。作品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首届散文大赛奖,徐霞客旅游文学奖等几十次奖项。
责任编辑 谢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