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指示与六安党史工作的率先起步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里指示与六安党史工作的率先起步
  安徽省六安地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早恢复成立党史工作机构的地方,这与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万里对皖西革命老区的关心支持分不开。本文介绍万里关心支持皖西革命老区党史征编工作的二三事,以飨读者。
  
  高度重视皖西老区建设关心老区人民生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皖西地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活动的重点地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这里马列主义思想传播早,党组织建立早,1920年就有“中国革命小组”,1922年春出现“二三同志”的党小组,1923年成立的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是安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因早期党员多,革命力量发展快,皖西成为全省革命运动的策源地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三大武装起义中,就有商南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发生在六安境内。皖西成为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省级领导机关先后迁到六安、金寨,皖西成为安徽省暨大别山地区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解放战争时期,皖西军民坚持斗争,成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以及解放大军举行淮海决战、渡江作战的前进基地和渡江后的巩固后方。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六安地区30年红旗不倒、30万儿女牺牲,金寨和原六安县被列为全国十大将军县,为共和国的建立奠下一方坚实的基石。但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六安老区的贫困面貌没有多大变化,群众生活还很艰苦。
  1977年6月,万里出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上任伊始,他就狠抓拨乱反正和生产建设工作,特别关心皖西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11月上旬,他在省委书记赵守一的陪同下视察六安,进入深山老区,走进一家家老红军和红军烈士的家中访贫问苦。在亲眼目睹那些为党和国家流过鲜血、牺牲了亲人的红军和烈士家属,如今的生活仍然贫困时,他深感责任重大。在听取六安地区的汇报后,万里就老区建设、山区生产发展等问题作出一系列指示,并当场决定向金寨县增拨救济款120万元,棉花14.5万斤,棉布108万尺,粮食50万斤,救济贫困户。当月下旬,省委召开山区工作座谈会。为支持山区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省委决定重点抓金寨县,以带动全面,确定粮食征购任务3年不变,并向金寨调拨大批救济和建设物资。
  此后,万里又先后十多次到六安视察指导工作,对拨乱反正、落实农村政策、抗旱救灾、农田基本建设、工农业生产、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等做出指示,仅1979年10月至12月,他就分别与顾卓新、张劲夫、王光宇、杨蔚屏等省领导先后3次到寿县、六安和霍山、金寨视察。1978年10月6日,万里根据人民来信反映的情况,对解决金寨县委问题作了重要批示,并于10月8日亲自到六安指导工作。六安地委根据他的指示,决定调整金寨县委班子,并派地委常委、组织部长陈道华率7人工作组到金寨协助工作。11月21至24日,省委在合肥召开“金寨山区建设座谈会”,检查一年来贯彻执行全省支援金寨老区建设决定的情况,形成《关于加快金寨革命老根据地建设步伐座谈会纪要》。金寨县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万里指示及省委《纪要》的意见与措施,制定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当年,六安遭遇特大旱灾,中央和省委及时核定六安地区农村供应粮4.5亿多斤,增拨救灾款2360万元,寒衣16.5万件,棉絮30万斤,布票6万尺,救灾煤4.8万吨,核减六安地区农业税征收任务4680万斤,解决了六安老区220万受灾人口的缺粮问题。
  
  重视传统教育
  关心党史工作
  
  1977年11月7日,万里、赵守一在六安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徐士奇等陪同下,到金寨县离休红军住的“红村”,看望离休老红军,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座谈会上,有些老同志说:金寨县是老区,过去参加革命的很多,现在健在的还有几百人,老区群众要求建个纪念馆。万里当即对地、县领导说:“你们选几个秀才,组织一些人,写一下革命斗争史,搞个纪念馆,进行传统教育,将来也可以给外宾看。”
  后来几次到六安视察时,万里都强调用革命斗争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六安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老区光荣的革命传统,改变老区贫困面貌,期望老区人民尽快地富起来。1978年10月8日,他在六安视察时,再次了解了皖西革命斗争史征集、编写、筹备展览情况。当地委书记徐士奇向他汇报皖西准备开展立夏节起义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情况时,万里指示说:“丁埠立夏节起义纪念活动,看样子时间要推迟,你们准备工作照做。”“纪念大会(今年)不一定开,中央民政部讲今年灾重,先解决活人的问题。”“皖西革命纪念馆放在金寨有问题,还是放在六安,地区再正式报一下。”
  在万里的带动下,省委高度重视革命斗争史的编写、展览工作。1978年6月26日,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顾卓新在安徽省革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说:“我们绝不能忘掉革命老区。明年是鄂豫皖立夏节暴动五十周年,要好好地纪念。这对活着的人、对青年人都是很好的纪念。”10月下旬,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杨蔚屏陪同国家民政部部长程子华(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到六安视察,寻访红二十五军战斗遗迹,了解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和革命斗争史的征编、筹展情况,并在金寨红村召开老红军座谈会。在此前后,杨蔚屏还就建馆筹展所缺经费物资问题两次作出明确指示。他曾关切地向六安地委负责同志说:你们建馆建塔搞展览,缺少技术人员的话,我在省里找人帮你们设计!
  在此期间,省委先后向中央军委和中央档案馆等部门打报告,请求军委主席邓小平为六霍起义纪念塔题词,向中宣部、国务院报告请求建立纪念碑、纪念馆,要求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部门允许六安复印或摘抄、使用有关皖西革命历史的档案资料。省革委会、省民政和文化部门根据六安的报告分别批拨了兴建、扩建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所缺的经费和物资。1980年4月中旬,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张劲夫到六安县、金寨、霍山、舒城检查工作,并专程到金寨县白水河、汤家汇等地查看革命历史旧址,对如何维护、利用革命历史旧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作出指示。11月7日至12日,鄂豫皖苏区历史研究会1980年年会在六安召开,中央直属机关和3省的有关人员100余人出席,张劲夫和省委书记李世农、副书记兰干亭等省地领导都到会讲话,进一步推动了皖西党史工作。
  
  落实万里指示 六安党史工作率先起步
  
  遵照万里指示,六安地委于1977年冬提出抢救“活资料”、深挖“死资料”的任务。1978年1月,在省内外率先建立党史工作机构皖西革命斗争史征集编写筹展领导组,地委书记徐士奇任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迅速抽调18名精干人员承办具体工作;全区各县也相继成立领导组及办公室。这是“文化大革命”后全国最早一批恢复成立的党史征编研究机构(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曾一度成立各级革命斗争史资料办公室,多数内设于宣传部或党校;1980年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党史工作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1年,省级党史工作机构相继成立)。1981年以后先后改称党史办、党史研究室,为常设机构。
  六安地委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革命历史征编、展览工作,地委领导经常参加有关会议,听取汇报,作出指示,及时解决人员、经费等问题。1978年4月18日至23日,地委书记、皖西革命斗争史征集编写筹展领导组组长徐士奇,亲率地委宣传部和革命斗争史办公室的负责同志深入大别山老区检查工作,访问了金寨县汤汇、丁埠、斑竹园、穿石庙、燕子河、闻家店,霍山县漫水河、诸佛庵、舒家庙等革命遗址,召开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座谈会,就革命史征编、展览工作作出一系列指示。
  在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党史工作者迅速投入紧张、有效的征编工作中。先后起草发出中共六安地委《关于抓紧做好革命历史文物征集工作的通知》、地委向省委《关于请示批准使用有关皖西革命斗争历史档案材料的报告》、地区革委会向省革委会《关于请求兴建皖西革命纪念馆和金寨县烈士馆的报告》、地区革委会向省革委会《关于将皖西烈士纪念馆内的工人俱乐部改建为烈士陈列室所需经费、材料的报告》、地委《关于征集党内交通历史资料的通知》、地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编史筹展工作的补充意见》等等,编写并反复修改《皖西革命史陈列提纲》、《皖西烈士纪念馆陈列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全区革命史、党史资料和文物的征集、保护、编写、筹展工作,革命旧址的普查、维护,烈士纪念馆(塔)、革命博物馆、各县区乡镇革命史迹或烈士陈列室(展馆)的兴建改建、陈列展览和维护工作,六安党史工作进入一个“火红的年代”。
  自1978年春起,全区党史工作者内查外调,足迹遍及境内的山山水水和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区。30年来,共征集党史资料28526件约5000多万字,文物539件(已移交文化、民政等部门)、图片12618幅、采访录音带430盘,图书、杂志1万多册(份),并对资料、书刊进行分类立卷、编目、建卡、归档,建立了管理、保密制度。
  党史部门在大量征集调访的基础上,本着求实存真、精编严审的原则开展党史编研工作,先后编纂出版革命史、组织史、大事记、回忆录、人物传、资料丛书及一批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经30年辛勤耕耘,六安全市已公开出版的党史读物78部约2000万字,内部出版图书资料35本,完成各级专题246个,在各级报刊发表党史文章1300多篇,发表图片2400余幅,学术交流论文187篇。这些专著和论文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皖西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前仆后继的斗争业绩,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展示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讴歌了革命先烈和英模的高尚品德。
  为恢复六安、霍山、霍邱三个苏区县的历史地位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地委党史办两次代地委、行署向省委省政府起草报告,并绘制皖西革命根据地示意图,提供史料依据和参考,使三县苏区县的历史地位得到恢复。在拨乱反正工作中,多次代地、县党委政府起草报告,向上级反映历史冤案问题,提供可靠资料,使2750多人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民政部门追认烈士990多人,追认红军2356人,共解决6000多人的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安定团结局面。同时积极开展党史和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围绕重要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共召开座谈会、纪念会、研讨会362场,举办或参与筹办历史图片展、书画展77场,做党史革命史讲座、报告1000多次,参与拍摄电视片23部50多集,为多部革命史题材的戏剧、电视剧、电影提供资料、修改剧本、协助或陪同摄制,向上级和外地的党史、军战史、文史、方志等部门提供大量资料,经常审读有关党史的书刊、资料,为党史、军史研究爱好者答疑解惑,发行党史书刊,有效地宣传了皖西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
  30年来,六安党史工作充分发挥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服务现实的重要功能,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对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详情和意义,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邀请访华就较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辞职,在美国声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总统,这时候毛泽东为什么还要邀请他访华,其中有何背景和意义?笔者对其来龙去脉现做一个叙述,和读者一起揭开其中的内幕,探询
期刊
解放军于河西走廊千里追敌,全歼马匪  兰州、西宁解放后,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王世泰率部沿兰新公路向西北追击。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率第二军于9月10日由西宁地区北进迂回河西走廊。14日至17日,越过海拔5000米的祁连山后,攻占民乐,歼灭国民党军骑兵第十五旅等部。19日至20日在张掖地区又一举歼敌5个团。21日与第二兵团会师张掖。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八补给区司令部、甘肃河西警备
期刊
1949年春,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中国的外交界却出现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当南京国民政府孙科内阁决定迁往广州,并且照会各国使馆也跟随政府迁往广州时,一向与国民政府亲近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及其使馆的主要工作人员并没有离开南京,只是派出了一小部分工作人员随国民政府迁往“临时首都”广州,而一直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蒋介石视为中共“后台”的苏联却遵照国民党政府的建议,指示其
期刊
丁武选少将(1897—1993)  丁武选,安徽阜南人,原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897年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多年从事政治保卫和军法工作,对于培育人民军队严明的军纪、良好的作风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丁武选出身贫苦,年轻时逃荒到了河南省商城、固始,给人帮工谋生。1928—
期刊
根治淮河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    淮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在江苏注入洪泽湖。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打乱了淮河水系,使淮河逐渐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加上1938年夏季,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西进,下令炸开郑州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大堤,结果使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1250万人流离失所,淹死人数达数十万,泛区总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从此,淮河流域更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 
期刊
国共在北平进行最后谈判    4月2日,国共和谈代表就实现国内和平所涉及的各项重大问题交换意见。3日,周恩来要黄启汉转告李宗仁、白崇禧:在和谈期间,人民解放军暂不渡江。但和谈后,谈成,解放军要渡江;谈不成,也要渡江。  7日,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表示“决心谋和”。要“与贵党携手,并与各民主人士共负努力建设新中国之使命”。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关于具体实现和平谈判八项原则复
期刊
编者按:李先念(1909-199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委、第三十军政委等职,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历任中共鄂豫边省委军事部部长、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等
期刊
解放江淮的指挥员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即将饮马长江、剑指江南。要完成“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使命,要顺利发动渡江战役,江淮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必须首先攻克之地。  为了阻止国民党军对津浦铁路、淮南铁路等交通干线以及蚌埠、合肥等重要城市的破坏,开辟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前进基地和支前基地,华东野战军决定,由参谋长陈士榘率华野一部“先行渡淮河攻歼津浦线蚌滁段守敌,并相机袭占
期刊
我们的父亲李连城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在《佩剑将军》、《血战台儿庄》、《中原突围》、《淮海大战》、《大刀》等电影、电视剧中都能看到改编自他的身影。父亲是山东德平(现乐陵市)人,1934年在乐陵师范读书期间,在共产党员、体育教员钟益三的引导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亡,积极要求进步。1936年,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回老家山东乐陵招收学生兵。4月,征得钟益三的同意,父亲李连成和其他7位
期刊
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在高歌猛进的过程中,也经历过曲折徘徊,犹如大江东去,波澜壮阔。在6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有共和国领袖人物高昂的热情、忙碌的身影、殚精竭虑后的选择、富有远见卓识的决策……    “四面八方”    新中国建立之初,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但是,恢复经济却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是恢复生产问题。国民党统治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打压政策,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多处于困境之中。新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