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路中找到出路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l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不满30岁的年轻人创办公司,依靠网游加速器这一软件,在短短几年内就吸引了近3000万的付费用户。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已获得国内四家投资机构的联合注资,总额将达1亿元,而这个年轻人就是袁旭。
  袁旭是四川雅安人。小学三年级时,袁旭跟随父亲到他的单位玩,在单位的库房里发现有一台其他公司抵账用的386,因为那时候计算机还是稀罕物,所以没有人会用它做账,因此这台计算机被搁置在库房。10岁的小袁旭第一眼看到这台计算机后,就不知不觉地对它着了魔。在一个暑假,386搬回了家,整整一个暑假,他都沉迷在DOS人机对话之中不能自拔。
  也就从那时起,袁旭和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台电脑,他答应了父亲“考上四川雅安最好的中学”的条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初中一年级时,袁旭终于如愿以偿。由于那时候“互联”还是新兴事物,所以拥有电脑的袁旭又开始尝试“上网”。
  袁旭被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深深吸引,由于当时还没有网游,因此最吸引袁旭的是一种叫作“网络泥巴”的互动游戏。那时雅安没有网络,上网只能长途拨号,短短一个月,袁旭就花掉了上网费2000多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家庭开销。父母勃然大怒,并开始限制袁旭上网。
  没有网络对袁旭来说简直就是种煎熬,为了能上网,他利用自学的知识替网吧老板做技术员,以换取免费的网络时间。这期间,他还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页,虽然当时上网的人非常少,但他的个人网页最多时竟然聚集了上百人,一度成为当地的热点网页,这让他骄傲无比。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在经济的压力下,袁旭觉得不能光顾着玩,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行。于是袁旭和通过网络结识的朋友开设了“江湖聊天室”,并把当时以文字描述场景来进行互动游戏的部分功能移植了进去,提高了聊天室的互动性。因为聊天室里的人物可以有自己的属性,可以互相虚拟攻击,增强了聊天的趣味性,因此参与进来的网友很多。而袁旭则尝试出售聊天室中的虚拟道具,凭借这个小小创意,就有20多万元进账,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第一次的“创业”经历,上高中后,袁旭依旧用所有的课余和寒暑假时间“不务正业”。对互联网的深入了解,也让他发现了当时互联网网通和互联之间的突出矛盾,因此他开设了四川雅安第一个为网站主提供服务的双线IDC机房。由于他的机房比北京同类机房收费便宜近一半,因此生意十分火爆。凭借这一项目,袁旭又赚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约40万元人民币。
  高三那年,袁旭考入了北大计算机系,成为人人称羡的北大生。然而来到北京的袁旭心情并不平静,因为他深深牵挂在四川的事业。然而在学业和创业的十字路口他始终是迷茫的,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以及和老师、家长的深度沟通,袁旭于一年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学校申请了休学。
  回到四川后,袁旭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自己的双线IDC机房上,而他的机房规模,也逐渐从一个民居的两居室发展成一个地上三层、地下两层的小楼。事业的路眼看越走越宽,然而新的岔路接踵而至,做机房的人逐渐开始多了,又加上带宽的限制,发展前景甚微。为了不让自己迷路,袁旭开始考虑转型,寻求新的出路。
  因为袁旭也是个十足的游戏迷,凭借对网络游戏的熟悉,结合当时游戏老是“卡机”,速度不够流畅这一事实,他敏锐地发现了“网游加速”这一巨大的市场。于是他和伙伴们商议后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研发网游加速器。仅短短几年时间,袁旭的公司开发的网游加速器就占据了国内网络游戏60%的份额,2000多万玩家成了用户,并且海外市场也拓展顺利,每天有数千个海外玩家登录下载,用户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袁旭的一次次华丽转身堪称奇迹,曾有记者采访时问道:“为什么你每次都能够在追梦的十字路口不畏失败呢?”他说:“在追逐梦想的创业路上,你不会找到路,除非你敢于迷路。只要你看准了大胆去行动,不畏首畏尾,就無所谓会迷路,也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编辑/张金余 刘宏图)
其他文献
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热闹气氛。16岁的张东却又一次和父亲吵起来了。一气之下,张东在枕头下找出生母给他的300元,丢给父亲一句“我出去玩下”,便离开了家门。  谁知,当天晚上,张东没有回家。张父以为儿子会像原来一样,钱用完了就回家,就没往心里去。哪知,年三十,张东还是没有回家。问亲戚,问同学,都说不见人。后妈急了,硬拉着丈夫到派出所报案。这一报案,警察才告诉了他们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张
这位名叫赛尔维拉的美国老人,今年69岁了,还是个残疾人士。  赛尔维拉饱经风霜,坎坷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令人心疼甚至心惊的印记,但也让她变得特别慈祥悲悯,像一株勇于担当的老树那样庇护着全家人。  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赛尔维拉还是不能停歇下来,反而遭遇到人生里的又一次磨难。在2011年,她47岁的儿子在车祸中不幸遇难,身后留下4个十多岁的孩子。孩子们的生存和成长立刻成了大问题,怎么办?老人想了想,青壮
同学们都知道我对糖有一种固执的冲动,每次有了零花钱,必定会买一大堆糖,这便是我全部的“家当”了。我一直以为,糖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只要尝到它甜甜的味道,便会将一切烦恼都丢掉。这是我从小到大的想法。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一种甜,比糖还要甜!  讲台上,老师的长篇大论使我昏昏欲睡,为了提神,只好看向窗外。西山上的太阳正骑在山头,遮住了半张脸,那原本刺眼的光已变得柔和,云间偶尔有一只大鸟掠过,颇有诗意。
班里到底谁是老大  九年制义务教育只剩最后一个月,依然记得老班那搞笑的“就职演说”:“你们不是小孩子了,什么各种乱七八糟的发型衣着都给我歇了。今天我也不想啰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里,得有个……”老班故意顿了一下。“班风!”坐在第一排,近水楼台的周晓乐抢答道。“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老班含笑表扬道,接着又跟上一句,“雖然不对。班里嘛得有个老大。你们说,咱们班谁是老大啊?”接着什么“学霸”李一帆是老
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年轻时曾因为一场意外交通事故,导致双眼受伤,无法睁开。  处于失明中的毛姆,找到了一位叫威尔的眼科医生,请求他治好自己的眼睛,并给他写了一份承诺书。称,如果自己重见光明,将把家里最珍贵的财物送给威尔,反之,什么报酬也不给他。  承诺生效后,威爾开始每天来给毛姆治眼。可每次离开时,他都会顺手偷带走毛姆家一些令他心动不已的财物。半年多后,毛姆的眼睛被治好了,可家里的财物
从前,有位年轻的英国医生受到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影响,爱上了文学,决定弃医从文,改行当作家。他很努力,也很执着,用了很长时间埋头写作,终于在1897年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兰姆贝思的丽莎》。这部小说是他根据自己作为见习医生时的所见所闻,采用自然主义手法写成的,应该说是部不错的小说,可是,小说出版后却购买者寥寥。  这下可急坏了年轻医生。难道自己的心血白费了吗?当然不能。年轻医生冥思苦想了好多天,终于想
他是个阳光、豁达的普通农民,种地之余,还买了台机器加工零件,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绩优异的女儿倩倩能早点考上大学。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倩倩高考的最后一天,他突然接到学校电话——倩倩在考场里突然晕倒了,医院确诊是白血病。他瞬间头脑一片空白。  缓过劲来后,他开始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很快,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连加工零件的机器也变卖了。好在,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他所在的爱心QQ群网友们都
当李梓萌和康辉两个我们熟悉的人物,在视频上字正腔圆开始播新闻的时候,您再仔细看看,这可不是《新闻联播》,而是看了让人捧腹大笑的《高温联播》里的一段网络视频。而这段视频就是由一个叫作“淮秀帮”的网络团体出品的,“淮秀帮”的发起人是90后女孩樊含笑。这个创意女孩,通过恶搞网络视频,给了我们很多笑点。  樊含笑上大学的时候,就能写出一些又雷又搞笑的段子。而有一次宿舍断网,她不能上网,闲得无聊,被迫重新看
李老头是出了名的鸟迷,且有编织鸟笼的手艺。猎手们在山里猎到奇特的鸟,多是拿来送给他了。他有几十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住在结实的窝里,由最开始的焦虑、反抗,逐渐变成了顺从、安静。老李每天花很多时间看着它们,若是有哪只鸟拼命想逃、拼命撞击鸟笼,他会激动得两眼发光。可他养了很多年的鸟,就没有一只逃出过他亲手编的鸟笼。他丝毫不为自己的好手艺感到自豪,倒是一副失落的样子。  终于有一天,老李像平常一样給鸟喂食
“清华三孙”,指的是叶企孙、陈岱孙、金龙荪(即金岳霖)。叶企孙着一身干净朴素的长衫布鞋,沉静儒雅,是一位谦谦君子,人称老夫子。平日里,他寡言少语,不喜交游,就算是最亲近的朋友,也待之以礼。他创建了清华物理系,奠基清华理学院,培养弟子无数。陈岱孙高大伟岸,西装革履,十足的欧美绅士范儿。他是个经济学家,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回顾一生时,他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