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瑞金市委、市政府为了缅怀先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决定由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毅先生创建大型雕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再现当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本文作者从雕塑的历史背景、造型手法、布局谋篇、创作花絮等方面对这一大型雕塑史诗做了全面的解读。
一
1930年10月,蒋介石任命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牢10万火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再次兵临城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同的雏形。而对蒋介石的重兵围剿,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强敌压境,毛泽东、朱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从容不迫,指挥若定,成功地粉碎了蒋介石的数次进攻。毛泽东以豪迈的气魄,以如椽巨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诗云:“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火“围剿”》1931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中共中央、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总部同时随军长征。刚刚诞生不久的工农政权,自此之后外始了转战南北的马背征程,直到1949年1月和平解放了北平,同年成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原北平)。共和国从江西瑞金历经坎坷止到了北京。
屈指算来,77载过去,弹指一挥间。硝烟虽然散尽,鏖战如在昨日,这段历史怎能忘记?
二
2005年,瑞金市委、市政府为了再现当年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场景,再造70余年前的红色之都,以缅怀先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决定创建一座大型雕塑,以凝固当年的历史瞬间。那么,谁来承担这座雕塑史诗的创作任务呢?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了远在长城之外的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毅先生。
刘毅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中最具创作实力的中青年雕塑家之一,具有极为扎实的写实造型功力。他的代表作《鲁迅》被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誉为“最鲜活的鲁迅雕像”。由他主持创作的《辽沈战役》大型城市雕塑,赢得了雕塑界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就这样,从事过重大历史题材项目创作,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的刘毅就成了瑞金市方面的理想人选。
“第四届中国雕塑艺术节”于2006年8月20日至9月3日在福建惠安举行。工作间隙,在海边一个空旷的火厂房里,我见到了几年未曾谋面的老友刘毅。我和他都是山东人,从北国到了南疆的海边,本来酷热难当,可以说每天都挥汗如雨,可他还要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创作。偌大的创作室里,摆着电视机播放着《长征》的VCD,关于长征的书籍、图片、资料堆满了工作台,几个大电风扇在不停地转动,几个助手在帮着刘毅放大做泥稿。当年刘毅创作《辽沈战役》大型城市雕塑时,我就去了创作现场,这是我第二次看到他的创作状态了。
三
写实,是鲁迅美术学院的传统。原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宋惠民先生曾这样说过:“长期以来,雕塑系在教学中强调严格的写实基础训练,尤其是对严谨的形体结构的敏感和掌握,以及对大型作品的整体控制能力,艺术风格浑厚朴实,体量饱满,形体概括,追求内在情感的表达,不被表面趣味的虚张声势所迷惑。几十年的大型创作锻炼并造就了一支功力深厚、作风泼辣扎实、团结合作的专业队伍。”刘毅在鲁迅美术学院受专业教育多年,又执鞭垂教了二十多年,秉承和发扬了鲁迅美术学院的一贯作风和鲁艺精神。在《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创作中,不论是以毛泽东主席为主的圆雕、高浮雕部分,还是渐行渐远即将消失的远征队伍,都做得一丝不苟,煞是讲究。就像中国传统画论中所讲的那样:笔笔皆有来处。
在严谨写实的基础上,刘毅采用了雕、高浮雕、浅浮雕相结合的叙事手法。这样作品的主题格外突出,士次有序。不仪表现于法有了不同的变化,而且由二维到三维之间空间距离的延展增强了雕塑作品的表现力。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当时身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被刘毅安排在了画面的中心位置,也是最突出的位置,紧随其左右的周恩来同志和朱德同志都被以接近圆雕的方式进行了塑造。这样就完全表达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征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沿着正确的方向,从瑞金出发,历经千难万险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的史实。这样的关系处理,既恰当又不失其实。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是刘毅在创作中坚持并丝毫不肯妥协的原则。在创作小稿时,曾有人建议在作品中不要出现王明、博古等犯过错误的同志,以为不妥。刘毅则以尊重历史为由而坚持表现、塑造了他们,而组给予了恰当的位置。他说,如果一味强调革命队伍的绝对纯洁性,就掩盖、甚至歪曲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这样,就违背了艺术家的良知。
四
刘毅将中央苏区的主要领导人组织了一个类似等腰三角形的阵容,毛泽东同志处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十几个领导人分别以圆雕和高浮雕来表现。这个巨大的三角形构成,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在浮雕背后的巨大墙面上,则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一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场景,表现了红军战上与瑞金老表生死离别、送子参军的鱼水情。甚至为了增强画面的戏剧冲突效果,也为了更尊重历史,刘毅还设计了革命队伍内部路线斗争的交锋场景。
如果说网雕、高浮雕、浅浮雕的人物处理,还有一些场景、道具的处理充分展示了刘毅先生扎实、严谨的写实功夫,那么对雕塑作品背景的处理则体现了刘毅统御全局的掌控能力。几条灵动横空飘逸的弧线,既似风展红旗,又似滔天巨浪,并起到了装饰作用,之间的起伏变化又丰富了表现空间。这样,在如此巨大的作品调控中,刘毅就很轻松地收到诸如高与低、疏与密、粗与细、繁与简对立统的艺术效果。红旗招展,中国革命似红日喷薄而出,从瑞金一步一步走向了胜利,以不容雄辩的史实,回答了林彪提出的“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刘毅是个重感情的人,他也同样将情感倾注到他的每一件作品中去。所以,他的作品不仅型似,还有几分神似。在他的创作手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做迫撤离中央苏区。想到即将丧失的根据地,看着含泪相送的苏区群众,毛泽东心如刀绞地对朱德说:我们欠红都人民的实在太多了!是啊,为了保卫红都,瑞金乡亲做出了何等的牺牲!国民党对瑞金的政策是:人要换种,村要改姓!一位老人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加了红军,为了保卫红都,在五次反围剿中相继献身。弥留之际,老人多想看到儿子啊,哪怕是其中一个!然而病 榻上的他只能与亲生骨肉相见九泉……”就是带着这样的情感,刘毅创作了这部英雄交响乐。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血肉丰满的,因为每个人物里面都有一个“他”在里面,他走进了每一个人物之中,用自己的心智去彰显每个人物的情感。为了这件作品,他从北国跑到了南疆,把妻儿老小抛在了沈河之阳,孤身一人在外,领着助手鏖战了二百多个日夜,完成了泥塑稿的创作。这种过分的感情投入,使他不负众望地如期完成了创作任务。但是,这种宏大的历史题材又使他思虑过多,有点畏手畏脚,造型!有些拘谨,他的艺术个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再者,过于注重细节的描写,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整体表现里。
五
这样大规模的创作任务,是不可能由个体完成的,而是由一个分工协作的团队集体完成的。如果说这是一台音乐会,孙殴既是领唱,又是指挥。年轻的张朝阳、张继勇是刘毅先生得力的助手,张建奎则是刘毅这台音乐会的穿针引线之人。刘毅在惠安,很好地发扬了鲁迅美术学院善于团结协作的传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有效地调动了所有参加创作和提供后勤聚障人员的积极性,使这座高24m、长48m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顺利进行,加工任务如期完成,并于2007年10月1日顺利落成。
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胜利了,“不周山下红旗乱!”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带领全中国人民推翻了旧世界,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猛回首,这个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将近六十年的征程,这其间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发人深省的重大变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遥想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更应恩今天和平、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对今天的生活更要倍加珍惜。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历史永远不能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清楚地记住过去,才能认清未来的征途。这就是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当代及未来最积极的意义。
刘毅先生具备丰富的大型城市雕塑的创作实践经验,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大型项目创作更是得心应手。《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布局谋篇和创作实施可见一斑。衷心地希望刘毅先生多出精品,也希望他的一些创作经验能够给大家某些方面的启示,有所借鉴,当然我更希望在以后的创作中看到他更加明显的个性色彩。
一
1930年10月,蒋介石任命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牢10万火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再次兵临城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同的雏形。而对蒋介石的重兵围剿,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强敌压境,毛泽东、朱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从容不迫,指挥若定,成功地粉碎了蒋介石的数次进攻。毛泽东以豪迈的气魄,以如椽巨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诗云:“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火“围剿”》1931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中共中央、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总部同时随军长征。刚刚诞生不久的工农政权,自此之后外始了转战南北的马背征程,直到1949年1月和平解放了北平,同年成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原北平)。共和国从江西瑞金历经坎坷止到了北京。
屈指算来,77载过去,弹指一挥间。硝烟虽然散尽,鏖战如在昨日,这段历史怎能忘记?
二
2005年,瑞金市委、市政府为了再现当年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场景,再造70余年前的红色之都,以缅怀先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决定创建一座大型雕塑,以凝固当年的历史瞬间。那么,谁来承担这座雕塑史诗的创作任务呢?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了远在长城之外的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毅先生。
刘毅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中最具创作实力的中青年雕塑家之一,具有极为扎实的写实造型功力。他的代表作《鲁迅》被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誉为“最鲜活的鲁迅雕像”。由他主持创作的《辽沈战役》大型城市雕塑,赢得了雕塑界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就这样,从事过重大历史题材项目创作,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的刘毅就成了瑞金市方面的理想人选。
“第四届中国雕塑艺术节”于2006年8月20日至9月3日在福建惠安举行。工作间隙,在海边一个空旷的火厂房里,我见到了几年未曾谋面的老友刘毅。我和他都是山东人,从北国到了南疆的海边,本来酷热难当,可以说每天都挥汗如雨,可他还要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创作。偌大的创作室里,摆着电视机播放着《长征》的VCD,关于长征的书籍、图片、资料堆满了工作台,几个大电风扇在不停地转动,几个助手在帮着刘毅放大做泥稿。当年刘毅创作《辽沈战役》大型城市雕塑时,我就去了创作现场,这是我第二次看到他的创作状态了。
三
写实,是鲁迅美术学院的传统。原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宋惠民先生曾这样说过:“长期以来,雕塑系在教学中强调严格的写实基础训练,尤其是对严谨的形体结构的敏感和掌握,以及对大型作品的整体控制能力,艺术风格浑厚朴实,体量饱满,形体概括,追求内在情感的表达,不被表面趣味的虚张声势所迷惑。几十年的大型创作锻炼并造就了一支功力深厚、作风泼辣扎实、团结合作的专业队伍。”刘毅在鲁迅美术学院受专业教育多年,又执鞭垂教了二十多年,秉承和发扬了鲁迅美术学院的一贯作风和鲁艺精神。在《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创作中,不论是以毛泽东主席为主的圆雕、高浮雕部分,还是渐行渐远即将消失的远征队伍,都做得一丝不苟,煞是讲究。就像中国传统画论中所讲的那样:笔笔皆有来处。
在严谨写实的基础上,刘毅采用了雕、高浮雕、浅浮雕相结合的叙事手法。这样作品的主题格外突出,士次有序。不仪表现于法有了不同的变化,而且由二维到三维之间空间距离的延展增强了雕塑作品的表现力。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当时身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被刘毅安排在了画面的中心位置,也是最突出的位置,紧随其左右的周恩来同志和朱德同志都被以接近圆雕的方式进行了塑造。这样就完全表达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征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沿着正确的方向,从瑞金出发,历经千难万险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的史实。这样的关系处理,既恰当又不失其实。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是刘毅在创作中坚持并丝毫不肯妥协的原则。在创作小稿时,曾有人建议在作品中不要出现王明、博古等犯过错误的同志,以为不妥。刘毅则以尊重历史为由而坚持表现、塑造了他们,而组给予了恰当的位置。他说,如果一味强调革命队伍的绝对纯洁性,就掩盖、甚至歪曲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这样,就违背了艺术家的良知。
四
刘毅将中央苏区的主要领导人组织了一个类似等腰三角形的阵容,毛泽东同志处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十几个领导人分别以圆雕和高浮雕来表现。这个巨大的三角形构成,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在浮雕背后的巨大墙面上,则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一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场景,表现了红军战上与瑞金老表生死离别、送子参军的鱼水情。甚至为了增强画面的戏剧冲突效果,也为了更尊重历史,刘毅还设计了革命队伍内部路线斗争的交锋场景。
如果说网雕、高浮雕、浅浮雕的人物处理,还有一些场景、道具的处理充分展示了刘毅先生扎实、严谨的写实功夫,那么对雕塑作品背景的处理则体现了刘毅统御全局的掌控能力。几条灵动横空飘逸的弧线,既似风展红旗,又似滔天巨浪,并起到了装饰作用,之间的起伏变化又丰富了表现空间。这样,在如此巨大的作品调控中,刘毅就很轻松地收到诸如高与低、疏与密、粗与细、繁与简对立统的艺术效果。红旗招展,中国革命似红日喷薄而出,从瑞金一步一步走向了胜利,以不容雄辩的史实,回答了林彪提出的“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刘毅是个重感情的人,他也同样将情感倾注到他的每一件作品中去。所以,他的作品不仅型似,还有几分神似。在他的创作手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做迫撤离中央苏区。想到即将丧失的根据地,看着含泪相送的苏区群众,毛泽东心如刀绞地对朱德说:我们欠红都人民的实在太多了!是啊,为了保卫红都,瑞金乡亲做出了何等的牺牲!国民党对瑞金的政策是:人要换种,村要改姓!一位老人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加了红军,为了保卫红都,在五次反围剿中相继献身。弥留之际,老人多想看到儿子啊,哪怕是其中一个!然而病 榻上的他只能与亲生骨肉相见九泉……”就是带着这样的情感,刘毅创作了这部英雄交响乐。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血肉丰满的,因为每个人物里面都有一个“他”在里面,他走进了每一个人物之中,用自己的心智去彰显每个人物的情感。为了这件作品,他从北国跑到了南疆,把妻儿老小抛在了沈河之阳,孤身一人在外,领着助手鏖战了二百多个日夜,完成了泥塑稿的创作。这种过分的感情投入,使他不负众望地如期完成了创作任务。但是,这种宏大的历史题材又使他思虑过多,有点畏手畏脚,造型!有些拘谨,他的艺术个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再者,过于注重细节的描写,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整体表现里。
五
这样大规模的创作任务,是不可能由个体完成的,而是由一个分工协作的团队集体完成的。如果说这是一台音乐会,孙殴既是领唱,又是指挥。年轻的张朝阳、张继勇是刘毅先生得力的助手,张建奎则是刘毅这台音乐会的穿针引线之人。刘毅在惠安,很好地发扬了鲁迅美术学院善于团结协作的传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有效地调动了所有参加创作和提供后勤聚障人员的积极性,使这座高24m、长48m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顺利进行,加工任务如期完成,并于2007年10月1日顺利落成。
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胜利了,“不周山下红旗乱!”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带领全中国人民推翻了旧世界,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猛回首,这个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将近六十年的征程,这其间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发人深省的重大变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遥想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更应恩今天和平、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对今天的生活更要倍加珍惜。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历史永远不能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清楚地记住过去,才能认清未来的征途。这就是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当代及未来最积极的意义。
刘毅先生具备丰富的大型城市雕塑的创作实践经验,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大型项目创作更是得心应手。《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布局谋篇和创作实施可见一斑。衷心地希望刘毅先生多出精品,也希望他的一些创作经验能够给大家某些方面的启示,有所借鉴,当然我更希望在以后的创作中看到他更加明显的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