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土壤中的新“草”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of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坪过密会增加心理负担”
  “情人节拔草尽在中关村”
  “我刚拔了娇兰的草,你又给我种上Dior的草,如何是好?”
  上述例句中的“草”说的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类草本植物,而是植根于网络这块肥沃土壤中的新“草”,此“草”专指“让人们心仪的物品”。例如:
  (1)经过短暂的开发,草莓派隆重推出长草功能,给长草的姐妹一个交流的场所……(草莓派商城)
  (2)在琳琅满目的现实橱窗和充满诱惑的虚拟网络里丛生着各种“草”。看到喜欢的东西“长草”也无可厚非。(天涯论坛)
  (3)写下你心中不断滋长的草吧,只要它是你心中的草就行!
  “草”怎能由“草本植物”摇身一变就成为“心仪物品”的代名词呢?其实这与人类的隐喻认知能力密不可分。人类思维在社会、文化等基本经验影响下,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对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进行加工,这就是“隐喻”。“隐喻”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也是对语域不同、语义不同的词进行重新匹配的过程。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草”的特性是生命力强,在恶劣环境中也能快速繁殖,正如《小草》中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而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歌颂了其生命顽强与繁殖力旺盛。可想而知,若我们平静的心田里冒出了“草”,自然会心里痒痒、坐立不安。在网络环境中,那些“让人心仪的物品”以图片的形式,用完美的形象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们与“草”一样,一旦在人们的心里扎下了根,就会快速地生长,催生购物欲望,使人们产生不“败”到手就心中不安的感觉。在这种相似性的基础上,语言使用者将旧“草”的概念投射到新“草”之上,为网络语境中抽象的新“草”赋予了具体的意义。
  网络中与“草”组合而成的“长草”“拔草”“种草”等新词,使用频率很高。它们都建立在“草”的语义基础上,形式相近,意义相关。它们分别表示“看上了某物品,内心不安,十分想要”“把心仪的物品买回来了”“看了别人买的东西,心里想要”。实际上,这“从长到种”的过程,是连续性的语义类推过程:我们知道,“长草”一词早就存在于汉语口语当中,含有“心里痒痒、不安”之意,如“自从我见了她,心里就长草了,总是寝食难安”。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购物论坛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空间,在网络语境中,“长草”的意义也随之缩小,表示“对心仪物品占有欲快速生长,心里痒痒”。
  (4)我早就对iPhone长草了。(大碗茶论坛)
  (5)我长草这款相机很久了,每次看到它都会心动。(《解放军报》2010-06-08)
  正因为“长了草”的心,总是痒痒地难受,所以“拔草”也就势在必行。例如:
  (6)至今未曾拥有的滋味是否让你仍心痒不已?长草,拔草……拔草,长草……女人似乎总在这兜兜转转的循环里难以自拔。(草莓派商城)
  (7)最近对手工布艺很长草,拔草不断。(淘江湖)
  一旦拔了心中之草,心里就变得空空的,又会倍感空虚,那就只能重新“种草”。而那些“种草”最多的人,自然就形象地被称之为“种草机”了。例如:
  (8)欢迎大家来种草!你喜欢的分享给大家,喜欢的人多了我们组团。(第一大团)
  (9)快来评选十大种草机(最具影响力之美容推手)(only lady 女人志)
  另外,网络中的新“草”与生长于泥土中的“草”,不仅在“繁殖快、易生长”上具有共性,从词性上看,它们也具有相同点,二者都是名词,能受数量词修饰,能与动词一起构成动宾结构。例如:
  (10)看完两个精华帖,心里能长一园子草了。
  (11)此草不拔,势必不快。你又给我种上草了。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新“草”更有新异之处:它可以作为动词使用,甚至还形成了“草ing”的形式。如:
  (12)阿玛尼,草ing(第一大团)
  (13)2008我心中最草的TA(搜狐征文)
  最近,生命力旺盛的“草”又与繁殖速度极快的“族”类词相结合,产生了“长草族”“拔草族”“草族”等新词。这植根于网络土壤中的新“草”,正以“一日千次”的频率大量地出现在网络语言中。
  从语用角度看,网络语境的交流氛围比日常话语环境更自由、轻松。“草”及与“草”组合形成的新词具有形式活泼、生动,语音简明、经济的特点,能够顺应语境的要求,形成更好的语境效果。而新“草”与旧“草”的相似性,能直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使信息接受者能轻而易举地找出二者的关联,在付出最小努力的同时,收获最佳的认知效果。
  可见,“草”在网络中的使用既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也体现了人们追求新异的心理。“草”的主人们仅用这一个字,就将内心的购物欲望形象地表现出来,“长草”体现了人们对物质的需要、“拔草”满足了人们迫切的购物心理。但欲望应有节制,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语言亦是如此,网络话语平台催生了大量新词,它们与“草”一样,经济简洁,新颖特别。我们认为,在网络语境中使用新词无可厚非,但也必须有所规范。否则,“新词新语”就会在语言的“自我调节机制”下转瞬即逝。所以,我们须及时去其“枯草野草”,取其“绿草芳草”,避免网络土壤“荒草横生”。
  
  (孙赛男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150025)
其他文献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团身前空翻三周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提出完成团身前空翻三周动作的一些运动学特征和要领.
摘 要:汉字学习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的一大难题,其中汉字认读产生的偏误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调查分析少数民族学生汉字认读偏误的类型、归因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字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汉字认读 偏误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汉字难教、难学几乎成了汉语教学界的普遍看法。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汉字学习也是一大难题,有的学生
汉语国际推广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等目标收益,这是各国语言国际推广或明或暗的共同宗旨。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加强中国文化、中国政治文化的传播研究,设立相应的
《吴骚合编》中有少量《汉语大字典》失收的生僻字,今就所见数字加以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摘 要:隐喻是修辞手段,也是认知手段。不同的隐喻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语言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文字游戏功能等等。儿歌中大量使用了隐喻。本文着重探讨了隐喻在儿歌歌词中语言方面的功能:填补儿歌词汇上的欠缺,使儿歌语言变得准确简洁、生动形象,更具有诗意色彩。  关键词:儿歌歌词 隐喻 语言功能    一、引言  儿歌是民间流传的、成人为儿童写的或儿童自己创作的诗歌或歌曲,是儿童最早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