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10个区县(市)均通过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9个区县(市)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食安办对全市的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44%,市、县两级对大宗食品的抽检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8.73%……根据《2019年宁波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9年,宁波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继续保持稳中可控、持续向好的态势。
食品安全无小事,一粒米一桌餐,牵动着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以来,宁波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以强化党政同责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加强监管创新,推进民生工程,深化社会共治,全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聚焦“一小一老”回应民生关切
2019年,宁波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宁波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工作清单》,层层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同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督促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履职监管和风险防控,建立健全本系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一年来,宁波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用深厚的为民情怀、实打实的工作成绩积极回应民生关切。
在2019年1月24日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梅君提出,2019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从“一小一老”入手。其中,“一小”是指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一老”则是指面向老年人的保健食品安全。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学生餐饮是食品安全管理重中之重。据统计,截至目前,宁波已累计投入资金超7亿元,完成800余个学校食堂改造提升工作。全市学校食堂粮、油等大宗食材采购统一配送、定点采购率由2013年的56%提升到了100%。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A级(优秀)和B级(良好)比率由2013年的68.62%提升到98.45%,其中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除300人以下民办托幼机构)量化分级已实现“灭C”(C级为一般)。全市已建成省、市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183家。
为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公开透明,宁波市积极推进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建设,通过集公众监控平台、无堂食网络订餐“在线厨房”、智能化“阳光厨房”为一体的立体“阳光厨房”工程,构筑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防护墙。“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发布校园食品安全‘红黑榜’,倒逼经营者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餐饮处处长陈明说。
在聚焦“一小”的同时,宁波市场监管部门还将“一老”问题作为监管重点。近年来,频频有不法分子以赠米、赠油的名义,邀请老年人观看“科普”视频,蛊惑他们购买保健品“神药”。这种现象被社会所诟病。去年,宁波针对保健市场乱象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后,举报保健食品行业问题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市场监管部门对反映的问题做了及时查处。
浙江盛世红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省的集团公司,负责浙江省范围内所有门店加盟合作,主要从事食品及保健食品经营的会销组织策划。该公司在自制视频及PPT中大肆鼓吹商品医疗功效,以免费体验、科普授课、赠送礼品为噱头,邀请消费者上门,而实际销售的均为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无任何医疗功效。不仅如此,当事人还采取删除视频资料等手段逃避监管。海曙区市场监管部门及公安部门历时五个多月,通过卧底调查、突击执法,证实了该公司宣传会销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150万元的行政处罚。该案是浙江省首起保健品会销集团虚假宣传案,入选国家保健市场乱象整治“百日行动”典型案例。
创新举措扎牢食安监管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订餐作为一种新興餐饮消费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也成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市食安办常务副主任陈元刚说,为破解这一难点,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转变监管思路,联合浙江商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成功研发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以网管网”。
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不仅成功突破了手机App端数据监测这一技术难题,做到了外卖订餐监管全数据端口覆盖,扫除了监管盲区,还增加了线下实体店铺的数据统计,将线上店铺与线下联系在一起,便于监管部门全面掌握本市线下餐饮经营单位在外卖平台上的经营状况。同时,该系统还能对主流外卖平台违规店铺的整改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确保网络订餐消费者权益得到最大保障。
“除此之外,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还有效解决了常规监管的低效痛点,疏通了线上线下联动监管堵点,达到了靶向性监管效能最大化、闭环型监管风险最小化。”陈元刚说。截至目前,宁波市入网餐饮单位证照公示率已达99.99%,证照公示合规率达99.69%;线上累计下线违规入网餐饮单位4万余家次,线下累计取缔无证餐饮单位579家。
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宁波各区县(市)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实践,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提供网络订餐服务的餐饮店中,存在着一部分只有厨房、没有堂食的餐饮店,消费者无法看到店内的卫生情况,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高。2019年,镇海区市场监管局将宁波大学步行街周边列为试点区域,动员餐饮店业主安装网络摄像头并接入视频平台,通过建设无堂食网络订餐“在线厨房”,为消费者揭开无堂食外卖厨房的“神秘面纱”。监管部门定期对无堂食网络订餐“在线厨房”商家进行网上检查,将检查结果推送给平台,按照问题严重程度分别给予提示、警示、下线等处理,并同步公布检查信息,发布“红黑榜”。
为筑牢“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2019年,鄞州区将食品安全追溯联动平台建设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着力构建食品质量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的联动追溯体系。该区着眼于学校、批发市场、菜篮子基地、超市等民生关切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域,选取粮食、肉类、蔬菜等九大类18个品种、160多家单位开展试点建设,实现了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各业态全覆盖。目前,食品安全追溯联动平台已逐步在全市推广建设。 在监管举措创新方面,奉化区则通过深化餐饮登记数据、许可数据、巡查数据的有效挖掘、研判、利用,创新打造“奉城食安码”,在为餐饮店建档的同时,配上动态管理信息,使消费者能够一码“清”。“奉城食安码”整合了多个分散数据平台,集成商事主体基本信息、餐饮年度评价登记、市场监管部门历次检查记录等综合信息,生成每家餐饮店的专属二维码,动态更新商家“脸谱”和评价等级。目前,奉化区已有3800余家餐饮经营单位贴上了“食安码”。
多方参与构筑食安共治网
保障食品安全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宁波市通过产业引导、定向扶持、精准服务,不断加大食品安全领域公共品投入,创新推出食品安全责任险(以下简称“食责险”),并积极发动群众、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正逐步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
食责险是承担食品生产经营者民事赔偿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抵御食品安全风险的一种产品责任保险。2014年起,宁波市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进食责险,逐步构建起“共保体+风险基金”“公益+商业”“服务+防控”的食责险“宁波模式”。在全国食品安全“双安双创”成果展上,食责险“宁波模式”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复制推广。截至目前,宁波市食责险累计保费达8255.31万元,保额221.65億元,规模均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在发挥食责险作用的基础上,余姚市积极探索餐饮安全风险防控项目,每年出资10万元风险基金,聘请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走出了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新路径。2019年,该市根据餐饮服务单位类型、食品安全风险等级、重大活动保障频次等要素,选定5家餐饮企业为首批试点单位,由第三方公司全程参与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通过一年左右的规范和指导,有效提高了试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隐患防范处置能力。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食品主体数量,宁波各地还纷纷发挥群众力量构筑食品安全防线。比如,宁波国家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4名具有一定食品从业经历和相关工作背景且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经培训考核上岗后,协助监管部门做好全区食品经营主体日常巡查监督等工作。他们利用午休、晚饭后散步等碎片化时间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一打三整治”等检查,已累计上报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堂内卫生环境差、无证无照等有效问题线索信息1900余条,督促规范经营行为800余起。
在市民发挥自身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同时,部分企业也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吉利汽车研究院食堂于2017年3月正式运营,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每餐次就餐人数约1万人。该食堂严控进货源头,限定原材料品牌,多人把控采购流程,规范台账记录,每年公示供应商资质审核过程资料和食材检测报告,定期邀请员工参与菜品验收。同时,邀请第三方检测公司定时、定点、定向做微生物快速检测,积极推进“阳光厨房”建设,打造透明职工食堂。目前,该食堂已获得“浙江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宁波市示范职工食堂”等称号。
责任编辑:谢 霞
食品安全无小事,一粒米一桌餐,牵动着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以来,宁波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以强化党政同责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加强监管创新,推进民生工程,深化社会共治,全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聚焦“一小一老”回应民生关切
2019年,宁波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宁波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工作清单》,层层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同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督促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履职监管和风险防控,建立健全本系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一年来,宁波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用深厚的为民情怀、实打实的工作成绩积极回应民生关切。
在2019年1月24日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梅君提出,2019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从“一小一老”入手。其中,“一小”是指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一老”则是指面向老年人的保健食品安全。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学生餐饮是食品安全管理重中之重。据统计,截至目前,宁波已累计投入资金超7亿元,完成800余个学校食堂改造提升工作。全市学校食堂粮、油等大宗食材采购统一配送、定点采购率由2013年的56%提升到了100%。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A级(优秀)和B级(良好)比率由2013年的68.62%提升到98.45%,其中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除300人以下民办托幼机构)量化分级已实现“灭C”(C级为一般)。全市已建成省、市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183家。
为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公开透明,宁波市积极推进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建设,通过集公众监控平台、无堂食网络订餐“在线厨房”、智能化“阳光厨房”为一体的立体“阳光厨房”工程,构筑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防护墙。“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发布校园食品安全‘红黑榜’,倒逼经营者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餐饮处处长陈明说。
在聚焦“一小”的同时,宁波市场监管部门还将“一老”问题作为监管重点。近年来,频频有不法分子以赠米、赠油的名义,邀请老年人观看“科普”视频,蛊惑他们购买保健品“神药”。这种现象被社会所诟病。去年,宁波针对保健市场乱象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后,举报保健食品行业问题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市场监管部门对反映的问题做了及时查处。
浙江盛世红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省的集团公司,负责浙江省范围内所有门店加盟合作,主要从事食品及保健食品经营的会销组织策划。该公司在自制视频及PPT中大肆鼓吹商品医疗功效,以免费体验、科普授课、赠送礼品为噱头,邀请消费者上门,而实际销售的均为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无任何医疗功效。不仅如此,当事人还采取删除视频资料等手段逃避监管。海曙区市场监管部门及公安部门历时五个多月,通过卧底调查、突击执法,证实了该公司宣传会销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150万元的行政处罚。该案是浙江省首起保健品会销集团虚假宣传案,入选国家保健市场乱象整治“百日行动”典型案例。
创新举措扎牢食安监管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订餐作为一种新興餐饮消费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也成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市食安办常务副主任陈元刚说,为破解这一难点,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转变监管思路,联合浙江商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成功研发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以网管网”。
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不仅成功突破了手机App端数据监测这一技术难题,做到了外卖订餐监管全数据端口覆盖,扫除了监管盲区,还增加了线下实体店铺的数据统计,将线上店铺与线下联系在一起,便于监管部门全面掌握本市线下餐饮经营单位在外卖平台上的经营状况。同时,该系统还能对主流外卖平台违规店铺的整改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确保网络订餐消费者权益得到最大保障。
“除此之外,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还有效解决了常规监管的低效痛点,疏通了线上线下联动监管堵点,达到了靶向性监管效能最大化、闭环型监管风险最小化。”陈元刚说。截至目前,宁波市入网餐饮单位证照公示率已达99.99%,证照公示合规率达99.69%;线上累计下线违规入网餐饮单位4万余家次,线下累计取缔无证餐饮单位579家。
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宁波各区县(市)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实践,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提供网络订餐服务的餐饮店中,存在着一部分只有厨房、没有堂食的餐饮店,消费者无法看到店内的卫生情况,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高。2019年,镇海区市场监管局将宁波大学步行街周边列为试点区域,动员餐饮店业主安装网络摄像头并接入视频平台,通过建设无堂食网络订餐“在线厨房”,为消费者揭开无堂食外卖厨房的“神秘面纱”。监管部门定期对无堂食网络订餐“在线厨房”商家进行网上检查,将检查结果推送给平台,按照问题严重程度分别给予提示、警示、下线等处理,并同步公布检查信息,发布“红黑榜”。
为筑牢“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2019年,鄞州区将食品安全追溯联动平台建设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着力构建食品质量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的联动追溯体系。该区着眼于学校、批发市场、菜篮子基地、超市等民生关切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域,选取粮食、肉类、蔬菜等九大类18个品种、160多家单位开展试点建设,实现了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各业态全覆盖。目前,食品安全追溯联动平台已逐步在全市推广建设。 在监管举措创新方面,奉化区则通过深化餐饮登记数据、许可数据、巡查数据的有效挖掘、研判、利用,创新打造“奉城食安码”,在为餐饮店建档的同时,配上动态管理信息,使消费者能够一码“清”。“奉城食安码”整合了多个分散数据平台,集成商事主体基本信息、餐饮年度评价登记、市场监管部门历次检查记录等综合信息,生成每家餐饮店的专属二维码,动态更新商家“脸谱”和评价等级。目前,奉化区已有3800余家餐饮经营单位贴上了“食安码”。
多方参与构筑食安共治网
保障食品安全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宁波市通过产业引导、定向扶持、精准服务,不断加大食品安全领域公共品投入,创新推出食品安全责任险(以下简称“食责险”),并积极发动群众、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正逐步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
食责险是承担食品生产经营者民事赔偿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抵御食品安全风险的一种产品责任保险。2014年起,宁波市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进食责险,逐步构建起“共保体+风险基金”“公益+商业”“服务+防控”的食责险“宁波模式”。在全国食品安全“双安双创”成果展上,食责险“宁波模式”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复制推广。截至目前,宁波市食责险累计保费达8255.31万元,保额221.65億元,规模均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在发挥食责险作用的基础上,余姚市积极探索餐饮安全风险防控项目,每年出资10万元风险基金,聘请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走出了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新路径。2019年,该市根据餐饮服务单位类型、食品安全风险等级、重大活动保障频次等要素,选定5家餐饮企业为首批试点单位,由第三方公司全程参与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通过一年左右的规范和指导,有效提高了试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隐患防范处置能力。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食品主体数量,宁波各地还纷纷发挥群众力量构筑食品安全防线。比如,宁波国家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4名具有一定食品从业经历和相关工作背景且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经培训考核上岗后,协助监管部门做好全区食品经营主体日常巡查监督等工作。他们利用午休、晚饭后散步等碎片化时间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一打三整治”等检查,已累计上报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堂内卫生环境差、无证无照等有效问题线索信息1900余条,督促规范经营行为800余起。
在市民发挥自身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同时,部分企业也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吉利汽车研究院食堂于2017年3月正式运营,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每餐次就餐人数约1万人。该食堂严控进货源头,限定原材料品牌,多人把控采购流程,规范台账记录,每年公示供应商资质审核过程资料和食材检测报告,定期邀请员工参与菜品验收。同时,邀请第三方检测公司定时、定点、定向做微生物快速检测,积极推进“阳光厨房”建设,打造透明职工食堂。目前,该食堂已获得“浙江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宁波市示范职工食堂”等称号。
责任编辑:谢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