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造词法是词汇学研究中争议较多的部分,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对造词法的见解深刻独到,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探讨。本文认为应从发生学的角度造词法进行研究,正确认识造词法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在分类上应将单一标准贯彻到底,同时要正确认识“活”的造词法,坚持共时原则,正确对待方言系统。对造词法分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倒叙型、附加型和外来词的分类等提出一些疑问。
关键词:《汉语描写词汇学》 造词法 发生学 共时原则 单一标准 分类
追溯造词法研究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早在秦汉时期或者更早,就有学者就造词法进行过钻研,“名实之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造词法的研究。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廖庶谦的《口语入门》,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翻译本)都对造词法进行了探讨。在我国最早的汉语词汇学专著——《汉语词汇》①中就有造词法一章。其后,任学良、葛本仪、王宁、刘叔新等先生都就汉语造词法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但汉语造词法研究仍然在摸索中前进,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以共识语言学的眼光研究词汇问题,是一部对现代汉语词汇作全面共时描写的著作。刘叔新在谈到造词法时首先强调“汉语在现代时期内构造新词的方法”“属于汉语的共时范畴,并非历史现象”[1],指出不能根据古代产生的词来推断现在还存在这样的造词法,可见《汉语描写词汇学》的造词法体系分类的初衷是在共时平面上进行的。在分类标准问题上,不同于其他学者,刘叔新明确提出“分类的准则要定得合理”,他认为“在一次划分中,只能用一个准则,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准则”“准则须能反映造词法的实质和显示出造词法不同类别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刘叔新订立了造词法的两个分类准则,一个是一次分类立足于语言材料的不同,一个是二次分类中的灵活。刘叔新先生和他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一书对于造词法的观点和见解,深刻独到,但是在一些问题上,笔者尚有一些疑问和拙见,希望能与读者和刘叔新先生探讨。
一、造词法的探讨应从发生学角度进行
发生学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种有效途径,最早运用在生物学上,是一种对主客体共同作用的发生认识论的实际运用,而“所谓造词,就是创造新词,它是解决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2]给新事物“命名的行为就是造词问题,所用的各种方法就是造词法问题”。这是一种创造的行为,是主客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原因、心理原因、认识发展水平都对造词活动有影响,因此,造词法应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分析到造词问题,仅仅就其造词法体系问题做了集中论述,没有揭示造词活动研究实质上是对主客观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研究,正是因为这种认识对造词法研究的其他主要内容,如造词基础、词的内部形式、造词法体系的发展变化等不作讨论,使得读者对造词法的认识不能深入下去。
二、造词法分类应将单一标准贯彻到底
造词法分类应有单一标准的观点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这样对研究对象的单一化,系统更具有描写语言学的针对性。刘叔新在反对任学良的多个准则划分方法时,表明其在造词法分类上坚持“一次划分,一个准则”。对单一标准的强调体现了刘叔新对造词法分类的清醒认识,在一次分类时,立足于语言材料,将造词法分为词汇材料式、语音材料式、混合材料式,也坚持了同一分类标准,界限清晰,分类明确。然而正如前文提到的,在二次分类中,刘叔新放弃了同一分类标准,转而强调灵活性,没有将单一标准贯彻到底。在批评任学良的分类交叉问题的同时,刘叔新的二级分类中也出现了诸如组合型和词化型的交叉问题。分类标准的确定应为造词法分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进行分类的前提和基础,不论是一次分类还是二次分类,都应该贯彻这一标准。
三、正确识别与认识“活”的造词法
坚持现代汉语共时层面的定向研究是《汉语描写词汇学》的特色之一,这就要求正确区分历史上曾经使用的造词法和当代正在使用的造词法,针对“活”的造词法进行论述。刘叔新的造词法分类正是对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使用中的造词法的分析,他运用的“共时研究”方法值得肯定。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刘叔新将现代汉语中使用的造词法作为分类对象,反之,那些曾经活跃于汉语造词法舞台现在却已经失去生命力的方法不在他设定的造词法范畴之内。大多数的词汇学著作中,在造词法分类中仍然保留了音义任意结合法②或称为约合法③,刘叔新针对现代汉语共识平面上的造词法运用情况,排除了这种方法,是他坚持共时分析的表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本书仍有混淆现在使用的和曾经使用的造词法的现象,例如语音材料式中的连绵法,这是一种不再产生新词的方法,“现代汉语的连绵词都是从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传承下来的,现代汉语的新生词汇已没有连绵词的位置”[3],依照刘叔新制定的共时准则,这种方法应和音译任意结合法一同划分在现代汉语造词法体系之外。在实际分类中,坚持共时准则,正确识别和认识“活”的造词法是分析造词法体系不能回避的问题。
四、正确对待方言词汇系统
方言词汇系统不是刘叔新“现代时期汉语词汇”的内容之一,他明确指出:“这‘现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是指代表了现代汉语的汉民族共同语词汇,即普通话词汇或通常所说的现代汉语词汇;现代各汉语方言的词汇并不包括在内。”[4]但在本书词例中,我们却能见到一些方言词的身影,如“驴打滚、老豆腐、烧心”,这些词明显是方言词或来自方言词,由此也可以看出,探讨汉语词汇,方言词汇系统是不可绕过的一部分。就方言词系统,譬如在方言词进入普通话是否要经过改造、怎样改造,方言系统与共同语系统造词法的异同等问题上,如果能做详细的讨论,明确判断方言词进入共同语系统的标准,对于后来人认识造词法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对造词法分类中具体问题的几点疑问
(一)关于倒序型
对于改造法中的倒序型,刘叔新认为两个存在倒序关系的词一个是另一个的倒序词,但是如果要继续追究哪个词在前、哪个词在后则有些困难,如果此处表述为“倒序词是一个成对概念”,笔者认为理解的困难会有所降低,例如“倒序型形成的词都是成对出现的,在词序上相反,在意义上有的差别细微,有的明显不同”。
(二)关于附加型
在结合法的附加型中,书中举了“子儿”“老伴儿”“老粗儿”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出刘叔新认为“儿”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词缀。然而,上述三个例子中的“儿”都没有独立的语音形式,只是变前一音节的韵母为卷舌韵母,在这种情况下,“儿”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缀目前学术界存有争议。笔者更赞同葛本仪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的观点:“词素是独立的造词单位,它应该有独立的音节作为自己的语音形式,然而‘儿化’却只能在别的音节中”,“‘儿化’只能是在一个音节中发生的音变现象,不应当把‘er’作为独立的后缀词素来看待。”
(三)关于外来词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注重对外来词的改造,刘叔新也分别将外来词划分在半音译法、音译糅合意译法的造词法中,但如“X光”“B超”“CD机”等含有英文字母的外来词和“直观”“演说”等源自日语的借形词却不能在这个造词法系统中找到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词经过汉化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这些词符合语言节约性的特点,流传速度快,易于接收,不容忽视。
在学术界,造词法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但是“造词问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般人对造词问题的关心远远大于对构词问题的关心”[5],因而造词法是汉语词汇学界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以描写见长,也将描写方法带入到了造词法研究中,明确了造词法分类应该坚持单一标准是其最为鲜明的观点,对研究造词法的后来人启发深远,这是造词法体系的主要贡献。通过对这个造词法体系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解决一些疑问,但这些想法是否可行仍有待方家指正。
内容注释:
①作者孙常叙,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
②音义任意结合法可参见葛本仪的《汉语词汇研究》,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06,第39页。
③约合法可参见刘中富的《实用汉语词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第35页。
引用注释:
[1]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P92.
[2]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P34.
[3]刘中富.实用汉语词汇[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P82.
[4]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P11.
[5]刘中富.实用汉语词汇[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P31.
参考文献:
[1]孙常叙.汉语词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2]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刘中富.实用汉语词汇[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5]周荐,杨世铁.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6.
(赵帆山东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66100)
关键词:《汉语描写词汇学》 造词法 发生学 共时原则 单一标准 分类
追溯造词法研究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早在秦汉时期或者更早,就有学者就造词法进行过钻研,“名实之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造词法的研究。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廖庶谦的《口语入门》,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翻译本)都对造词法进行了探讨。在我国最早的汉语词汇学专著——《汉语词汇》①中就有造词法一章。其后,任学良、葛本仪、王宁、刘叔新等先生都就汉语造词法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但汉语造词法研究仍然在摸索中前进,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以共识语言学的眼光研究词汇问题,是一部对现代汉语词汇作全面共时描写的著作。刘叔新在谈到造词法时首先强调“汉语在现代时期内构造新词的方法”“属于汉语的共时范畴,并非历史现象”[1],指出不能根据古代产生的词来推断现在还存在这样的造词法,可见《汉语描写词汇学》的造词法体系分类的初衷是在共时平面上进行的。在分类标准问题上,不同于其他学者,刘叔新明确提出“分类的准则要定得合理”,他认为“在一次划分中,只能用一个准则,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准则”“准则须能反映造词法的实质和显示出造词法不同类别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刘叔新订立了造词法的两个分类准则,一个是一次分类立足于语言材料的不同,一个是二次分类中的灵活。刘叔新先生和他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一书对于造词法的观点和见解,深刻独到,但是在一些问题上,笔者尚有一些疑问和拙见,希望能与读者和刘叔新先生探讨。
一、造词法的探讨应从发生学角度进行
发生学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种有效途径,最早运用在生物学上,是一种对主客体共同作用的发生认识论的实际运用,而“所谓造词,就是创造新词,它是解决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2]给新事物“命名的行为就是造词问题,所用的各种方法就是造词法问题”。这是一种创造的行为,是主客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原因、心理原因、认识发展水平都对造词活动有影响,因此,造词法应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分析到造词问题,仅仅就其造词法体系问题做了集中论述,没有揭示造词活动研究实质上是对主客观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研究,正是因为这种认识对造词法研究的其他主要内容,如造词基础、词的内部形式、造词法体系的发展变化等不作讨论,使得读者对造词法的认识不能深入下去。
二、造词法分类应将单一标准贯彻到底
造词法分类应有单一标准的观点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这样对研究对象的单一化,系统更具有描写语言学的针对性。刘叔新在反对任学良的多个准则划分方法时,表明其在造词法分类上坚持“一次划分,一个准则”。对单一标准的强调体现了刘叔新对造词法分类的清醒认识,在一次分类时,立足于语言材料,将造词法分为词汇材料式、语音材料式、混合材料式,也坚持了同一分类标准,界限清晰,分类明确。然而正如前文提到的,在二次分类中,刘叔新放弃了同一分类标准,转而强调灵活性,没有将单一标准贯彻到底。在批评任学良的分类交叉问题的同时,刘叔新的二级分类中也出现了诸如组合型和词化型的交叉问题。分类标准的确定应为造词法分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进行分类的前提和基础,不论是一次分类还是二次分类,都应该贯彻这一标准。
三、正确识别与认识“活”的造词法
坚持现代汉语共时层面的定向研究是《汉语描写词汇学》的特色之一,这就要求正确区分历史上曾经使用的造词法和当代正在使用的造词法,针对“活”的造词法进行论述。刘叔新的造词法分类正是对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使用中的造词法的分析,他运用的“共时研究”方法值得肯定。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刘叔新将现代汉语中使用的造词法作为分类对象,反之,那些曾经活跃于汉语造词法舞台现在却已经失去生命力的方法不在他设定的造词法范畴之内。大多数的词汇学著作中,在造词法分类中仍然保留了音义任意结合法②或称为约合法③,刘叔新针对现代汉语共识平面上的造词法运用情况,排除了这种方法,是他坚持共时分析的表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本书仍有混淆现在使用的和曾经使用的造词法的现象,例如语音材料式中的连绵法,这是一种不再产生新词的方法,“现代汉语的连绵词都是从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传承下来的,现代汉语的新生词汇已没有连绵词的位置”[3],依照刘叔新制定的共时准则,这种方法应和音译任意结合法一同划分在现代汉语造词法体系之外。在实际分类中,坚持共时准则,正确识别和认识“活”的造词法是分析造词法体系不能回避的问题。
四、正确对待方言词汇系统
方言词汇系统不是刘叔新“现代时期汉语词汇”的内容之一,他明确指出:“这‘现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是指代表了现代汉语的汉民族共同语词汇,即普通话词汇或通常所说的现代汉语词汇;现代各汉语方言的词汇并不包括在内。”[4]但在本书词例中,我们却能见到一些方言词的身影,如“驴打滚、老豆腐、烧心”,这些词明显是方言词或来自方言词,由此也可以看出,探讨汉语词汇,方言词汇系统是不可绕过的一部分。就方言词系统,譬如在方言词进入普通话是否要经过改造、怎样改造,方言系统与共同语系统造词法的异同等问题上,如果能做详细的讨论,明确判断方言词进入共同语系统的标准,对于后来人认识造词法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对造词法分类中具体问题的几点疑问
(一)关于倒序型
对于改造法中的倒序型,刘叔新认为两个存在倒序关系的词一个是另一个的倒序词,但是如果要继续追究哪个词在前、哪个词在后则有些困难,如果此处表述为“倒序词是一个成对概念”,笔者认为理解的困难会有所降低,例如“倒序型形成的词都是成对出现的,在词序上相反,在意义上有的差别细微,有的明显不同”。
(二)关于附加型
在结合法的附加型中,书中举了“子儿”“老伴儿”“老粗儿”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出刘叔新认为“儿”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词缀。然而,上述三个例子中的“儿”都没有独立的语音形式,只是变前一音节的韵母为卷舌韵母,在这种情况下,“儿”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缀目前学术界存有争议。笔者更赞同葛本仪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的观点:“词素是独立的造词单位,它应该有独立的音节作为自己的语音形式,然而‘儿化’却只能在别的音节中”,“‘儿化’只能是在一个音节中发生的音变现象,不应当把‘er’作为独立的后缀词素来看待。”
(三)关于外来词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注重对外来词的改造,刘叔新也分别将外来词划分在半音译法、音译糅合意译法的造词法中,但如“X光”“B超”“CD机”等含有英文字母的外来词和“直观”“演说”等源自日语的借形词却不能在这个造词法系统中找到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词经过汉化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这些词符合语言节约性的特点,流传速度快,易于接收,不容忽视。
在学术界,造词法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但是“造词问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般人对造词问题的关心远远大于对构词问题的关心”[5],因而造词法是汉语词汇学界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以描写见长,也将描写方法带入到了造词法研究中,明确了造词法分类应该坚持单一标准是其最为鲜明的观点,对研究造词法的后来人启发深远,这是造词法体系的主要贡献。通过对这个造词法体系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解决一些疑问,但这些想法是否可行仍有待方家指正。
内容注释:
①作者孙常叙,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
②音义任意结合法可参见葛本仪的《汉语词汇研究》,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06,第39页。
③约合法可参见刘中富的《实用汉语词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第35页。
引用注释:
[1]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P92.
[2]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P34.
[3]刘中富.实用汉语词汇[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P82.
[4]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P11.
[5]刘中富.实用汉语词汇[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P31.
参考文献:
[1]孙常叙.汉语词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2]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刘中富.实用汉语词汇[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5]周荐,杨世铁.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6.
(赵帆山东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