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用乐制度研究综述(上)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西方,基督教音乐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传入中国也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在这一千三百多年里,经历着时代的更迭,基督教文化也随之起伏,对于基督教音乐方面也多有停顿。改革开放后,国内各学者通过实地考察研究等途径,对于基督教在中国无论是在古代、近现代乃至当代均有论文予以阐述其影响,为后续学者的研究工作拓宽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以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的用乐制度为出发点作了简要的总结概括。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赞美诗;传教士
  基督教曾于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首次传入中国,之后元朝、明朝以及清朝的鸦片战争分别有三次传播,影响最广泛的是鸦片战争期间。基督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又是音乐性极强的宗教,其音乐活动密切和普及,表现为基督教依赖音乐的特殊性,以此来求得传播与发展。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采用教授诗歌的方式,以及之后创办了大量教会学校,极大地促使了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基督教的传入开启了文化之窗,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促使了基督教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发展和传承。本文以23篇文章从曲、词、版本三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基督教的用乐制度。
  基督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传入中国这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对于音乐方面也是不断吸取、改进、创新,以实现基督教圣诗音乐的本色化。
  一、曲——配与易
  “配”即为已有歌词配乐,“易”即在已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带有本土化倾向的改易。基督教传入后将外国的赞美诗曲调改编成具有中国风味的赞美诗,或结合中国本土的音乐特性创编的赞美诗。此类文章共10篇,有以少数民族曲调改编的赞美诗,也有用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创编的赞美诗曲调。
  李姗娜《20世纪泸水傈僳族基督教音乐舞蹈及其功能变迁研究》①以少数民族接受基督教为例讲述了富能仁为傈僳族创造了傈僳族文字以及傈僳文简谱记谱法,根据傈僳族调子中的对偶句式,把西欧国家很和谐的四部合唱歌曲翻译成傈僳文词谱,并把五线谱创造性地改写成傈僳简谱。采用傈僳族民间诗歌格律风格的特点,把西方赞美诗改编成了符合傈僳族演唱习惯的
  曲调。
  李悦《论基督教圣诗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本土音乐的交流融合》②一文以举例子的方式阐述圣诗曲调的本色化,1883年席胜魔创作的《我们这次聚会有个缘故》以五声音阶的徵调式构成,有明显的山西民歌韵味、20世纪20年代后,编著的《普天颂赞》赞美诗原创曲调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杨荫浏的《中华美地歌》采用F宫调式、马革顺的《婴孩周岁歌》采用G宫调式,均为分节歌结构,旋律大多流畅,平稳简明。圣诗音乐和声本色化,一些赞美诗开始探索使用将西方大小调功能体系为中国风格的曲调配置和声的尝试。陈泽民的《神工妙笔歌》曲调以古琴曲《平沙落雁》为基础改编。
  张晶《探索基督教的社会意义》③章中肯定了基督教音乐对民间音乐发展的积极作用。许多民间音乐在社会上可能因年久而失传,但在教会的赞美诗中却得以保存下来,如中国的《民众圣歌集》中就收集了不少中国民间曲调,其中有河北民歌《小白菜》、佛教音乐普陀山僧人的曲调《普陀》、孔庙大成乐章中的《宣平》、扬子江上的纤夫曲《江上船歌》等;也提到了《普天颂赞》中还收集了一些中国的古琴调;如《极乐吟》、《满江红》、《阳关三叠》等,30年代中国南方更有人将“广东音乐”及一些“雅乐”配以旧约圣经中的诗篇编写了一本《国韵福音诗篇》、其中有《平湖秋月》、《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小桃红》等,上述这些中国民间乐曲及传统乐曲有些已不易找到更不易听到,但在基督教会的赞美诗及圣歌中仍然颂唱。
  此类文章还有宫宏宇《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开创》(上、下)、林苗《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之研究》、王鑫《基督教(新教)圣诗音乐中国本色化探研》、周志治《认识赞美诗》、赵宁《基督教赞美诗在中国近代的足迹和意义(1840—1919)》、费佩德,杨萌浏《中国信徒对于配台圣歌音乐上的主张》、Anon《普天颂赞数字谱本序》共6篇。
  二、词——填与译
  “填”即为已有旋律填写歌词,“译”即进行国外圣歌的翻译。如杨思惠夫妇借用傈僳族诗歌格律的特点,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赞美诗集,编创了一些短歌。此类文章共6篇。
  阜新平《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④提到中国古代赞美诗《仰止歌》是吴渔山收录在《墨井集》的赞美诗歌词,采用仄起七律吟诗调,此词在1920年被配以中国传统乐曲“云淡”。1936年刊印在《普天颂赞》中为第30首,1983年又被收入《赞美诗(新编)》为第386首。刘奇《中国古代传入的基督教会音乐探索》⑤一文提到古代赞美诗—唐代的《景教三威蒙度赞》(《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与东叙利亚《三威蒙度赞》的格式相同,全文共四十四行,文字为七言诗句。《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新编赞美诗385首),1908年在敦煌发现的唐代经卷。这首赞美诗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罗马教会的赞美诗《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相同,采用七言韵文的诗歌形式,借用了佛教语汇。它的歌词可能译自外来音乐,也可能是由本土人士撰写 ,曲调已无从考证。
   杨荫浏《圣歌的翻译》⑥解释了圣歌翻译的规则。翻译度唱诗歌,除需包含原诗内容之外,还不得不注意格律。所注意的格律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原诗的西文格律,另一方面是译笔的中文格律。诗歌是—种文学,音乐是一种艺术.在两者间,做一个调和,比较多少牺牲一方,或牺牲他方,这是不可避免的。歌词的强音节,与音乐的强声乐节,歌词的弱音节,与音乐的弱声乐节,每互相密合。注意音的强弱、句读、协韵。
  此类文章还有杨周怀《基督教的爱国赞美诗》、费佩得、杨荫浏在《中国基督徒对于选择圣歌的文字观》、Anon《普天颂赞集里翻译及创作圣歌的来源》、杨周怀《杨萌浏先生在中国基督教赞美诗的翻译、编曲、作曲及作词方面所做的贡献》共四篇。
  注释:
  ①李珊娜,20世纪泸水傈僳族基督教音乐舞蹈及功能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3.5.
  ②李悦,论基督教圣诗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功能变迁研究[J].黄河之声,2009:92.
  ③张晶,探索基督教的社会意义[J].福建艺术,2005.5:60-61.
  ④阜新平,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M]. 中国宗教,2007.8:32-34.
  ⑤刘奇,中国古代传入的基督教音乐探寻[M].中国音乐史,2003:21-25.
  ⑥杨荫浏,圣歌的翻译[M].北平:《圣歌与音乐》1934:35-43.
  参考文献:
  [1] Anon.普天颂赞数字谱本序[J].圣歌与音乐,1934.1.
  [2] Anon.普天颂赞集里翻译及创作圣歌的来源[J].圣歌与音乐,1934.1.
  [3] 程伶.厦门基督教音乐与厦门历史文化-厦门竹树礼拜堂音乐的实地考察与研究 [J].厦门大学硕士论文 2009.3.
  [4] 陈小鲁.基督宗教音乐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
  [5] 费佩德,杨萌浏.中国信徒对于配台圣歌音乐上的主张[J].圣歌与音乐,1934.1.
其他文献
【摘要】:少年不知愁滋味,独上高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青年人在人生的特殊阶段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想法,日益成长的身体有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有对自身处境的近乎决裂的不安和不满。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在歇斯底里地渴望冲出现状,看看不一样的世界。然而在冲动过后沉淀着的是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对自己的重新审视。梦醒了,总归是要回到现实的。《梦境》中岩齐、浪哥身上
期刊
【摘要】:现场采访是电视现场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场报道又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特色和优势的节目形态。本文就电视新闻现场采访艺术的准备、方式、技巧做了阐述。  【关键词】: 电视新闻;采访;艺术  现场采访是电视现场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场报道又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特色和优势的节目形态。在现场报道中,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手持话筒,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做出图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景观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一般是指用中国元素的符号对建筑结构和建筑空间进行装饰美化的过程,它能体现出中式建筑的独特性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碰撞,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进化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和继承传统建筑装饰的灵魂,还要体现出建筑的现代感。本文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且分析
期刊
【摘要】: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起到装饰城市的作用,其更应深刻地反映人文关怀,从而更好的体现城市的品味和素质。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阐释公共艺术的内涵,用实例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存在人文关怀存在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公共艺术作品应适应人本质特点;满足人的心理感受以及符合大众审美从而提高参与度的观点。  【关键词】:人文关怀;公共艺术;人文精神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爱情这一主题都是文学作品中生机勃勃的种子。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婚姻恋爱为主题的诗歌,在《诗经》中大约占三分之一,主要集中于《国风》部分,这种出自于民间创造,充满了人类社会的原始和野性,是诗经中最为出彩并且久久传唱,至今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关键字】:婚恋诗;礼学;精神意义  在《诗经》中,我们随处可见描写男女相约、歌唱男女相悦的情景,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真心流
期刊
【摘要】: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对于经济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山水画作为我国传统水墨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针对中国山水画色的写意手法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促进我国山水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写意手法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水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合了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我国居民对于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油画作为我国近代以来的重要文化舶来品,对于当今我国画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民俗文化对于油画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民俗文化;油画创作;影响  油画进入我国以后,与我国传统画作进行了有效的融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我国油画基本上已经摆脱了西方油画的某些
期刊
【摘要】:中国的文艺,涵盖了中国的各种文化和艺术,凝聚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书法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近年来,书法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座谈会为前提,思考书法的发展。  【关键词】:文艺座谈会;书法;发展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秘密花园》剧集的分析,发现剧集控制节奏,营造氛围,内容与形式结合方面的特点,从而为剧集的风格化方向提供借鉴。  【关键词】:节奏;内容;形式  《秘密花园》是2010年韩国SBS电视台制作,由申宇哲导演和金恩淑作家共同制作的20集电视剧。故事在魔幻世界和现实世界互相穿越,而玄彬、河智苑饰演的一对情侣由于意外互换灵魂而引发了一个浪漫蚀骨的爱情故事。  该剧是当年度的短剧收视冠军
期刊
【摘要】:在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一位独特的作家,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思想,不盲从,不跟风,甘于寂寞,忍受着误解与不公。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她的小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生命力。本文试图结合萧红的生平经历及其作品探讨这位深受鲁迅喜欢的女作家是怎样在传统与现代的摩擦中,极尽短暂人生高扬五四新文化的旗帜,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文学信仰。  【关键词】:萧红小说;现代意识;文学追求;思想启蒙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