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国家民办高校招生批次的限定,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学生通讯社的管理相应地面临着许多难题,本文试从这些难题的分析入手,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通讯社的管理方式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学生通讯社 管理
学生通讯社是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桥梁,区别于党办或者党委宣传部的职能,学生通讯社在宣传学校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本科院校里,学生通讯社的组织、活动、管理均高效而有序,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而对于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学生通讯社的管理存在很多的难点。以下就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通讯社的现状及管理的难点与解决的思路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现状及管理难点
1.学生层次普遍不高,文字功底较差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是所有高校之中最低的一个批次,加之连年扩招,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导致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通讯社严重的先天不足。
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语文教育,但许多学生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基本的语言表达都存在问题,写起文章前言不搭后语,语病层出不穷,思路不清晰,逻辑错误随处可见,口语化的语言、方言的表达方式充斥着整篇文章。这并非危言耸听,本人指导学校的学生通讯社将近四年,即使是过关斩将被选进了通讯社、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锻炼与提高的学生骨干记者写出来的文章,都会经常出现语言表达不通顺等低级错误。在这种先天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各种新闻报道的任务基本上只能靠一帮不断处于摸索阶段的学生通讯员或者记者来完成,而像本科院校一样的“全民皆兵”争先报道各种活动的局面是无法看到的。
因此,文字功底影响的不仅是稿件的质量,而且连带地导致了通讯社学生处于孤军作战的尴尬与无奈之中。
2.相比其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讯社的吸引力严重不足
与学生的知识层次紧密相连的是他们的兴趣爱好。首先,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好动,他们对各种体育活动热情高涨,在我工作的学校里,现有的30多个学生社团中,体育、文娱类的社团占了20多个,而社员最多的是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等体育类的社团,他们所开展的活动也是学院最吸引眼球、最多人参与的。相比之下,文学、艺术类的社团屈指可数,活动的开展也是悄无声息。其次,爱静、勤动笔的学生基本偏好文学,对新闻写作基本没有兴趣。他们热衷于散文、诗歌的创作,但内容题材又相对的狭窄,不管是随笔、诗歌还是小小说、中短篇小说,大部分是以情爱为主题,缺乏体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作品。这部分学生之中,有个别人的文字功底、语言驾驭能力是很好的,但这部分学生基本比较自傲,加上兴趣爱好的原因,他们不愿意加入通讯社,或者即使进来了,也对新闻提不起兴趣,他们的目标是成为文学社的领军人物。再次,通讯社的任务多工作重,而开展活动却受到了层层的约束,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很难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种情况使得学生通讯社的吸引力远远不及其他普通的学生社团,从源头上影响了通讯社工作的开展。
3.學生自主意识不强,自我管理水平有限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意识、自我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缺失是与学生的整体素质紧密相关的现实。不可否认,这一层次的学生对于事务性的工作有不少的想法,其中也不乏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但由于受到其工作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意见、决议的贯彻非常不尽如人意。因此,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工作,若想要有满意的结果,都需要依赖于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他们的功利心较强,急功近利,对于通讯社事务性的工作,社员一开始均有一定的热情,但当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无法成为“社长”、“副社长”之后,热情便容易消逝,于是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不扬鞭即难奋蹄。因此,通讯社的日常管理、相关活动的组织策划会占据了指导老师大量的时间,许多采访任务也必须由老师亲自安排才能较好地完成。
二、管理方式初探
1.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
进入通讯社的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但对于新闻写作,他们多数是门外汉,因此,新闻写作的专题讲座必须成为他们进入通讯社之后的第一课,主讲者可以是外校的专家、教授,可以是新闻机构的记者、编辑,也可以是通讯社的指导老师,还可以是较有经验的社长、副社长,同时,不同层次的讲座可以穿插进行,这样对于新生的入门有很大的帮助;接着,便是在采访中的帮与带,将一年级的社员与二年级的社员进行固定的“捆绑”,每次采访、报道都由二年级的社员带着一年级的社员一起完成任务,稿件写好之后由指导老师修改并有选择性地给一年级的社员做讲评,这对于他们新闻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再次,每月召开一次写作交流会,由指导老师或社长主持,除了对月份工作进行总结之外,重点是社员们写作经验的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成功例子的经验介绍、讨论、分析,或者是对反面例子的剖析、总结,使全体社员的写作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另外,与兄弟院校通讯社的交流也是很好的提高方式,通过不定期地与同类院校通讯社的交流,既让社员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好的经验,有利于改进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优点、长处,更加增强了自信,鼓舞了热情。
2.增强荣誉感,调动积极性
与其他学生社团不同,高校的通讯社一般都是由学校相关的行政部门直接领导,组织起点较高,资源优势相当明显。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管理体制相对灵活,从荣誉感入手加强学生通讯社的管理有更大的便利。
首先,利用校级的高规格宣传渠道,如学校的网站、校报、广播台等定期对通讯社做自我宣传,提高通讯社的地位与知名度,提高通讯社学生的荣誉感;其次,在传统的宣传阵地方面,区别于一般的学生社团,为通讯社开辟专门的宣传橱窗,用于通讯社宣传学校及自我宣传;第三,安排学生通讯员或记者定期采访学校的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第四,每学期进行优秀记者或优秀通讯员的评比,召开专门的表彰会,并邀请学院主管宣传的领导或者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获奖学生颁奖;第五,在校园网及校报上开辟文学专栏,优先发表通讯社学生的文学作品,满足他们发表文学作品的愿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通过这些方式,增强学生通讯社的荣誉感、优越感与成就感,增强其他学生对通讯社的向往。通讯社的吸引力增强了,通讯社的学生自然会更加爱惜现有的身份与职务,这样便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践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提高,各项工作的开展难度便随之大大地降低,工作效率大大地提高,成效显著。
3.加强内部管理,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在通讯社里面,指导老师掌握着生杀大权,政令的执行基本上是畅通无阻。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并坚决地执行难度不是很大。当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使通讯社形成高效、精干的特点。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所指导的学生通讯社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
由于专科院校的学制是三年,三年级的学生基本是忙于实习、找工作,因此真正在通讯社中开展工作的时间只有两年,而一年级的学生不管是写作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不高,但积极性、进取心却是最高的,二年级的学生有了较好的能力与经验,但相对也具有了一定的惰性。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在社员聘用上,一年级的新社员首先是以通讯员的身份加入通讯社,经过一到两个月的考察期,择优聘为记者,表现不好的不再继续留用;在职位的安排上,一年级的学生在参加通讯社工作的第二学期有机会被提为副社长,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再择优升为社长,而前任的社长这时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正好将工作移交给新任的社长,老社长协助指导老师参与通讯社的指导工作,三年级的学生除了骨干力量如前任的社长、副社长等之外一般都让他们离开通讯社的工作岗位,但仍保留社员的身份,可参与通讯社的外出活动。这样,在结构上二年级的学生是通讯社的主力军,通讯社的主要工作通过他们来完成,而一年级的学生是生力军,他们协助二年级的学生开展工作,三年级的学生作为指导,起帮扶的作用。这种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各阶段都有不同的努力方向,到了二年级而不能成为主力的社员因为有着师兄、师姐的身份,肩上挑着帮扶师弟、师妹任务,同样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与责任感,所以也不会完全丧失了工作的热情,整个通讯社也具有了较强的凝聚力。
综上,仅就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通讯社的管理提出几点肤浅的见解,望指正于方家。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学生通讯社 管理
学生通讯社是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桥梁,区别于党办或者党委宣传部的职能,学生通讯社在宣传学校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本科院校里,学生通讯社的组织、活动、管理均高效而有序,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而对于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学生通讯社的管理存在很多的难点。以下就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通讯社的现状及管理的难点与解决的思路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现状及管理难点
1.学生层次普遍不高,文字功底较差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是所有高校之中最低的一个批次,加之连年扩招,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导致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通讯社严重的先天不足。
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语文教育,但许多学生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基本的语言表达都存在问题,写起文章前言不搭后语,语病层出不穷,思路不清晰,逻辑错误随处可见,口语化的语言、方言的表达方式充斥着整篇文章。这并非危言耸听,本人指导学校的学生通讯社将近四年,即使是过关斩将被选进了通讯社、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锻炼与提高的学生骨干记者写出来的文章,都会经常出现语言表达不通顺等低级错误。在这种先天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各种新闻报道的任务基本上只能靠一帮不断处于摸索阶段的学生通讯员或者记者来完成,而像本科院校一样的“全民皆兵”争先报道各种活动的局面是无法看到的。
因此,文字功底影响的不仅是稿件的质量,而且连带地导致了通讯社学生处于孤军作战的尴尬与无奈之中。
2.相比其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讯社的吸引力严重不足
与学生的知识层次紧密相连的是他们的兴趣爱好。首先,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好动,他们对各种体育活动热情高涨,在我工作的学校里,现有的30多个学生社团中,体育、文娱类的社团占了20多个,而社员最多的是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等体育类的社团,他们所开展的活动也是学院最吸引眼球、最多人参与的。相比之下,文学、艺术类的社团屈指可数,活动的开展也是悄无声息。其次,爱静、勤动笔的学生基本偏好文学,对新闻写作基本没有兴趣。他们热衷于散文、诗歌的创作,但内容题材又相对的狭窄,不管是随笔、诗歌还是小小说、中短篇小说,大部分是以情爱为主题,缺乏体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作品。这部分学生之中,有个别人的文字功底、语言驾驭能力是很好的,但这部分学生基本比较自傲,加上兴趣爱好的原因,他们不愿意加入通讯社,或者即使进来了,也对新闻提不起兴趣,他们的目标是成为文学社的领军人物。再次,通讯社的任务多工作重,而开展活动却受到了层层的约束,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很难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种情况使得学生通讯社的吸引力远远不及其他普通的学生社团,从源头上影响了通讯社工作的开展。
3.學生自主意识不强,自我管理水平有限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意识、自我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缺失是与学生的整体素质紧密相关的现实。不可否认,这一层次的学生对于事务性的工作有不少的想法,其中也不乏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但由于受到其工作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意见、决议的贯彻非常不尽如人意。因此,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工作,若想要有满意的结果,都需要依赖于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他们的功利心较强,急功近利,对于通讯社事务性的工作,社员一开始均有一定的热情,但当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无法成为“社长”、“副社长”之后,热情便容易消逝,于是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不扬鞭即难奋蹄。因此,通讯社的日常管理、相关活动的组织策划会占据了指导老师大量的时间,许多采访任务也必须由老师亲自安排才能较好地完成。
二、管理方式初探
1.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
进入通讯社的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但对于新闻写作,他们多数是门外汉,因此,新闻写作的专题讲座必须成为他们进入通讯社之后的第一课,主讲者可以是外校的专家、教授,可以是新闻机构的记者、编辑,也可以是通讯社的指导老师,还可以是较有经验的社长、副社长,同时,不同层次的讲座可以穿插进行,这样对于新生的入门有很大的帮助;接着,便是在采访中的帮与带,将一年级的社员与二年级的社员进行固定的“捆绑”,每次采访、报道都由二年级的社员带着一年级的社员一起完成任务,稿件写好之后由指导老师修改并有选择性地给一年级的社员做讲评,这对于他们新闻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再次,每月召开一次写作交流会,由指导老师或社长主持,除了对月份工作进行总结之外,重点是社员们写作经验的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成功例子的经验介绍、讨论、分析,或者是对反面例子的剖析、总结,使全体社员的写作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另外,与兄弟院校通讯社的交流也是很好的提高方式,通过不定期地与同类院校通讯社的交流,既让社员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好的经验,有利于改进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优点、长处,更加增强了自信,鼓舞了热情。
2.增强荣誉感,调动积极性
与其他学生社团不同,高校的通讯社一般都是由学校相关的行政部门直接领导,组织起点较高,资源优势相当明显。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管理体制相对灵活,从荣誉感入手加强学生通讯社的管理有更大的便利。
首先,利用校级的高规格宣传渠道,如学校的网站、校报、广播台等定期对通讯社做自我宣传,提高通讯社的地位与知名度,提高通讯社学生的荣誉感;其次,在传统的宣传阵地方面,区别于一般的学生社团,为通讯社开辟专门的宣传橱窗,用于通讯社宣传学校及自我宣传;第三,安排学生通讯员或记者定期采访学校的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第四,每学期进行优秀记者或优秀通讯员的评比,召开专门的表彰会,并邀请学院主管宣传的领导或者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获奖学生颁奖;第五,在校园网及校报上开辟文学专栏,优先发表通讯社学生的文学作品,满足他们发表文学作品的愿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通过这些方式,增强学生通讯社的荣誉感、优越感与成就感,增强其他学生对通讯社的向往。通讯社的吸引力增强了,通讯社的学生自然会更加爱惜现有的身份与职务,这样便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践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提高,各项工作的开展难度便随之大大地降低,工作效率大大地提高,成效显著。
3.加强内部管理,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在通讯社里面,指导老师掌握着生杀大权,政令的执行基本上是畅通无阻。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并坚决地执行难度不是很大。当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使通讯社形成高效、精干的特点。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所指导的学生通讯社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
由于专科院校的学制是三年,三年级的学生基本是忙于实习、找工作,因此真正在通讯社中开展工作的时间只有两年,而一年级的学生不管是写作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不高,但积极性、进取心却是最高的,二年级的学生有了较好的能力与经验,但相对也具有了一定的惰性。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在社员聘用上,一年级的新社员首先是以通讯员的身份加入通讯社,经过一到两个月的考察期,择优聘为记者,表现不好的不再继续留用;在职位的安排上,一年级的学生在参加通讯社工作的第二学期有机会被提为副社长,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再择优升为社长,而前任的社长这时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正好将工作移交给新任的社长,老社长协助指导老师参与通讯社的指导工作,三年级的学生除了骨干力量如前任的社长、副社长等之外一般都让他们离开通讯社的工作岗位,但仍保留社员的身份,可参与通讯社的外出活动。这样,在结构上二年级的学生是通讯社的主力军,通讯社的主要工作通过他们来完成,而一年级的学生是生力军,他们协助二年级的学生开展工作,三年级的学生作为指导,起帮扶的作用。这种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各阶段都有不同的努力方向,到了二年级而不能成为主力的社员因为有着师兄、师姐的身份,肩上挑着帮扶师弟、师妹任务,同样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与责任感,所以也不会完全丧失了工作的热情,整个通讯社也具有了较强的凝聚力。
综上,仅就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通讯社的管理提出几点肤浅的见解,望指正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