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法治化进路

来源 :社会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er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治安的协同治理是化解新时代社会治安供需失衡矛盾,实现社会治安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选择.在治理法治化已成为实现治理现代化首要关键词的背景下,社会治安协同治理同样面临着法治化的时代命题.有效的社会治安协同治理需要通过法治确认多元主体治理权力配置的正当性,通过法治保障协同治理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价值,通过法治引导社会主体提高参与治理的能动性.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法治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践中仍面临着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治理权力边界不清、协同治理运作的制度和规范建设滞后、社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的能动性有限等现实困境.破解上述困境,应从理念重塑、制度供给和规范完善等三个层面同时着力,全面提升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界围绕基础理论问题所进行的种种争论,总是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二元论怪圈,即双方总是在唯心与唯物、主观与客观等问题上相互诘难,最终在基本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以致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美的本质等重大问题敬而远之,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停滞不前.针对这一方法论困境,苏宏斌教授主张从现象学当中汲取思想营养,认为现象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的深度融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学术道路.综观苏教授的学术研究,这一探寻之路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把现象学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先通过胡塞尔了解现象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之下,如何提升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探寻适合西部山区地域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对国家整体性有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呈现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寨管委的做法,揭示出一种不同于一般正式制度化治理的治理新模式.通过揭示寨管委有效治理实践样态并挖掘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对于推广学习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尽管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国际追逃追赃合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面临刑事司法合作法律机制不健全、反洗钱法律机制缺失、中外法律制度差异大、引渡机制效果不佳等困境.对此可以考虑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健全和完善区域性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推动高效务实的反腐败执法合作机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区域反洗钱合作机制,从源头上打击和预防向境外非法转移腐败资产行为;改变现有引渡机制效果不佳的状况,积极探索其替代性解决措施;通过资产分享机制提高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