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的
1.在诵读中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对戏曲文学的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真挚、深沉故国情思的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生动优美的曲词并进行仿写。
2.难点:剧中写景手法对表现意境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及设计理念
1.反复诵读,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设疑,交流解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3.依照曲词仿写或改写,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自由背诵学过有关感叹昔盛今衰的古诗词,如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等,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整体感知
1.我来读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思考,在有疑问处做上标记。
2.我来问
学生在初读曲词的基础上自由提問,全班共同解答。教师小结提问步骤:
(1)文本写了什么?(内容)
(2)抒发作者什么情感?(情感)
(3)用什么方法抒情的?(技巧)
从以上三个方面层层设问,逐步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把握情感,掌握方法,进一步提升自我。师生共同小结(出示板书)
景:孝陵——故宫——秦淮
——板桥——旧院
情: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三)重点品读
3.我来品
学生分小组自由品味鉴赏曲词,教师出示品味角度:
(1)品味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
(2)品味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
(3)品味运用特殊句式的语句
师生共同边品边读,读出情感,品出意境。
学生自由交流后,师生小结品味语言的方法:
(1)推敲法(2)替换法(3)拓展法
(四)延伸拓展
4.我来写
请学生用优美语言将文中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散文或现代诗,在深入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像,借用曲词中的形象进行文学再创作,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写完后,学生自由诵读、交流。
教师示例:律诗:重到江南心哀悼,物是人非剩萧条。目断魂消人迹少,桃花扇底送南朝。
现代诗: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易冰消!/朱楼起,宾客宴,楼塌了!/青苔碧瓦风流觉,/五十年兴亡看饱,/剩哀悼!江山亡,鬼夜哭,栖枭鸟。/江南哀声唱到老!
白的玉身早已是伤痕累累,在一片落寞中沉寂。曾经遥不可及的红泥高墙,如今也只剩下半堵,一眼便可望穿,仿佛黄鹂的几声啼叫,就可将它轻轻推倒。破碎的琉璃瓦片折射出一个王朝的兴衰,日渐腐烂的翡翠窗棂映射出一个时代的起伏。丹墀上闲散的燕雀声与声声“万岁”隐约重叠,却随着燕雀的渐行渐远而消失不见。径直走入宫门是一路的蒿草,曾经的王公贵族何在?仅剩几个乞儿饿莩。“唉”,苏昆生一声长叹,满目疮荑,满城萧条。
(五)总结
“渔樵同话旧繁华,短梦寥寥记不差;曾恨红笺衔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换几家?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这是戏剧《桃花扇》中的最后一首诗,希望同学们能在品味优美曲词的同时,对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沉故国情思能有更深刻的体会,绝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
谢琼,女,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1.在诵读中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对戏曲文学的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真挚、深沉故国情思的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生动优美的曲词并进行仿写。
2.难点:剧中写景手法对表现意境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及设计理念
1.反复诵读,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设疑,交流解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3.依照曲词仿写或改写,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自由背诵学过有关感叹昔盛今衰的古诗词,如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等,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整体感知
1.我来读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思考,在有疑问处做上标记。
2.我来问
学生在初读曲词的基础上自由提問,全班共同解答。教师小结提问步骤:
(1)文本写了什么?(内容)
(2)抒发作者什么情感?(情感)
(3)用什么方法抒情的?(技巧)
从以上三个方面层层设问,逐步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把握情感,掌握方法,进一步提升自我。师生共同小结(出示板书)
景:孝陵——故宫——秦淮
——板桥——旧院
情: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三)重点品读
3.我来品
学生分小组自由品味鉴赏曲词,教师出示品味角度:
(1)品味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
(2)品味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
(3)品味运用特殊句式的语句
师生共同边品边读,读出情感,品出意境。
学生自由交流后,师生小结品味语言的方法:
(1)推敲法(2)替换法(3)拓展法
(四)延伸拓展
4.我来写
请学生用优美语言将文中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散文或现代诗,在深入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像,借用曲词中的形象进行文学再创作,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写完后,学生自由诵读、交流。
教师示例:律诗:重到江南心哀悼,物是人非剩萧条。目断魂消人迹少,桃花扇底送南朝。
现代诗: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易冰消!/朱楼起,宾客宴,楼塌了!/青苔碧瓦风流觉,/五十年兴亡看饱,/剩哀悼!江山亡,鬼夜哭,栖枭鸟。/江南哀声唱到老!
白的玉身早已是伤痕累累,在一片落寞中沉寂。曾经遥不可及的红泥高墙,如今也只剩下半堵,一眼便可望穿,仿佛黄鹂的几声啼叫,就可将它轻轻推倒。破碎的琉璃瓦片折射出一个王朝的兴衰,日渐腐烂的翡翠窗棂映射出一个时代的起伏。丹墀上闲散的燕雀声与声声“万岁”隐约重叠,却随着燕雀的渐行渐远而消失不见。径直走入宫门是一路的蒿草,曾经的王公贵族何在?仅剩几个乞儿饿莩。“唉”,苏昆生一声长叹,满目疮荑,满城萧条。
(五)总结
“渔樵同话旧繁华,短梦寥寥记不差;曾恨红笺衔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换几家?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这是戏剧《桃花扇》中的最后一首诗,希望同学们能在品味优美曲词的同时,对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沉故国情思能有更深刻的体会,绝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
谢琼,女,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