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到过绍兴的人,几乎百分百要到咸亨酒店尝尝孔乙己吃过的“多乎哉,不多矣”的茴香豆,喝几口酒店自酿的太雕黄酒,还要与酒店门口的孔乙己塑像合个影。咸亨酒店建店距今已有110年了,但至今仍保持着那么一种古雅的韵味。虽然如今到这里“口契”老酒(江南人对黄酒的称谓)的人已不用手抓茴香豆数着吃,但一边咀嚼着有点硬的茴香豆一边看着门口曲尺柜台旁至今仍挂着的粉板上写着的“孔乙己今日欠十九文”,鲁迅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仍是那么真实地活脱脱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咸亨酒店坐落于绍兴市鲁迅中路,与鲁迅故居、百草园仅隔一条石板路。是一座粉墙黛瓦两层楼的建筑。走近酒店,就可看到一尊比真人略高的孔乙己的塑像。临街是大开间的店面,店面两侧有一副酒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还有一联云:“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壶生香”。中有一不大的天井,天井一侧是两口煮着茴香豆,炸臭豆腐的大缸和大锅。天井四周楼下为散客厅,摆放着条桌、长凳,楼上为各式古雅的包厢。当街的店面左侧仍保留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竖有“太白遗风”青龙牌的曲尺型柜台,柜台上一字摆开着“过酒坯”和用以温酒的串筒、粗瓷酒碗(在这里喝黄酒是不用酒杯的)以及装在盘里的茴香豆、臭豆腐,这里卖的黄酒是酒店自产的独有的太雕酒。来这里品老酒吃茴香豆的酒客中除了外地旅游者外,仍然时不时可见到戴着乌毡帽的本地的船工和怀旧的市民,游客也可以买一顶乌毡帽戴在头上学学孔乙己用手数着吃茴香豆。独特的建筑、楹联、酒种、酒菜、酒具以至于酒客、酒风无不浓缩着绍兴酒文化的醇厚韵味。
咸亨酒店创建于1894年。绍兴老人都知道都昌坊口的周姓是世代诗书之家,也是绍兴城内的殷实之家,鲁迅先生即是这家族的一员。周姓家族后来破败了,破败到经常出入当铺的地步。为了生计,文人不得已脱下长衫,时为京官翰林的周介孚的族人合家出资,准备在都昌坊口开一酒店,公推鲁迅的周氏本家堂叔仁房的秀才周仲翔出任掌柜。文人有文人的思路,他们首先想到店名要有几分儒家的气息,以有别于“城中酒垆千百家”的俗“面孔”。最后,周氏饱读的《四书五经》的《易经》启发了他们,他们从《易经·坤卦》中“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广大,品物咸亨 ”的句子中挑中了“咸亨”二字作为店名。酒店正式开张了,小小的酒店,带一个徒弟,用一个伙计,有点寒酸。生意并不好,顾客并不多,纵有一二,也多半是卖苦力的“短衣帮”(那时,富人一般是穿长袍马褂的),他们并不懂得“咸亨”有怎么吉祥的意思,关心的只是店家有没有往酒里掺水以及酒提子是否端正了。唯一能读懂“咸亨”的只有孔乙己,遗憾的是孔乙己只能在手心里排出九文大钱,还常常赊欠。这时,鲁迅先生还只有十四五岁,正在“三味书屋”念私塾,下学后常去咸亨酒店,“孔乙己”在他幼小的头脑里留下深深的印象。由于竞争激烈,加之文人毕竟不会做生意,一个老秀才的满腹学问并不能变成经营的策略,咸亨酒店苦撑了两三年,终于竞争不过几乎同时开张的近在咫尺的“德兴”号酒店,无奈摘下了“咸亨”的招牌,改成了一个不挂招牌的小杂货店。
然而,时代的发展揭示着,“文化”毕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底蕴,“咸亨”的文化意蕴迟早会发扬光大。周家有大出息的子孙鲁迅先生用一杆如椽大笔将早已被人淡忘了的咸亨酒重新“搅动”了一下,竟然使得咸亨酒店重获新生,且名扬海内外。鲁迅先生取于“咸亨”而用于针砭时弊与“国民性”的小说《孔乙己》,使千千万万国人感到了咸亨酒的意味深长。于是,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这天,关闭了几十年的咸亨酒店又重新开张了,招牌还是那块招牌,没想到,从大清朝飘来的那缕酒香,虽然被历史尘封了几十年,一旦“开坛”,竟然“酒气冲天”,海内外游客来到绍兴,都不约而同地把脚步停留在这里,找一张旧桌买醉,浅斟慢饮,寻找咸亨民俗的、乡土的那一缕韵味。面对盛世,人们都想伸手将酒店粉板上那孔乙己赊欠十九文钱的记载抹去。“咸亨”,这一儒雅吉祥的与近百年现代化进程中国人求富图强的民族心理契合的店名终于发扬光大,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缩影!
咸亨酒店坐落于绍兴市鲁迅中路,与鲁迅故居、百草园仅隔一条石板路。是一座粉墙黛瓦两层楼的建筑。走近酒店,就可看到一尊比真人略高的孔乙己的塑像。临街是大开间的店面,店面两侧有一副酒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还有一联云:“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壶生香”。中有一不大的天井,天井一侧是两口煮着茴香豆,炸臭豆腐的大缸和大锅。天井四周楼下为散客厅,摆放着条桌、长凳,楼上为各式古雅的包厢。当街的店面左侧仍保留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竖有“太白遗风”青龙牌的曲尺型柜台,柜台上一字摆开着“过酒坯”和用以温酒的串筒、粗瓷酒碗(在这里喝黄酒是不用酒杯的)以及装在盘里的茴香豆、臭豆腐,这里卖的黄酒是酒店自产的独有的太雕酒。来这里品老酒吃茴香豆的酒客中除了外地旅游者外,仍然时不时可见到戴着乌毡帽的本地的船工和怀旧的市民,游客也可以买一顶乌毡帽戴在头上学学孔乙己用手数着吃茴香豆。独特的建筑、楹联、酒种、酒菜、酒具以至于酒客、酒风无不浓缩着绍兴酒文化的醇厚韵味。
咸亨酒店创建于1894年。绍兴老人都知道都昌坊口的周姓是世代诗书之家,也是绍兴城内的殷实之家,鲁迅先生即是这家族的一员。周姓家族后来破败了,破败到经常出入当铺的地步。为了生计,文人不得已脱下长衫,时为京官翰林的周介孚的族人合家出资,准备在都昌坊口开一酒店,公推鲁迅的周氏本家堂叔仁房的秀才周仲翔出任掌柜。文人有文人的思路,他们首先想到店名要有几分儒家的气息,以有别于“城中酒垆千百家”的俗“面孔”。最后,周氏饱读的《四书五经》的《易经》启发了他们,他们从《易经·坤卦》中“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广大,品物咸亨 ”的句子中挑中了“咸亨”二字作为店名。酒店正式开张了,小小的酒店,带一个徒弟,用一个伙计,有点寒酸。生意并不好,顾客并不多,纵有一二,也多半是卖苦力的“短衣帮”(那时,富人一般是穿长袍马褂的),他们并不懂得“咸亨”有怎么吉祥的意思,关心的只是店家有没有往酒里掺水以及酒提子是否端正了。唯一能读懂“咸亨”的只有孔乙己,遗憾的是孔乙己只能在手心里排出九文大钱,还常常赊欠。这时,鲁迅先生还只有十四五岁,正在“三味书屋”念私塾,下学后常去咸亨酒店,“孔乙己”在他幼小的头脑里留下深深的印象。由于竞争激烈,加之文人毕竟不会做生意,一个老秀才的满腹学问并不能变成经营的策略,咸亨酒店苦撑了两三年,终于竞争不过几乎同时开张的近在咫尺的“德兴”号酒店,无奈摘下了“咸亨”的招牌,改成了一个不挂招牌的小杂货店。
然而,时代的发展揭示着,“文化”毕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底蕴,“咸亨”的文化意蕴迟早会发扬光大。周家有大出息的子孙鲁迅先生用一杆如椽大笔将早已被人淡忘了的咸亨酒重新“搅动”了一下,竟然使得咸亨酒店重获新生,且名扬海内外。鲁迅先生取于“咸亨”而用于针砭时弊与“国民性”的小说《孔乙己》,使千千万万国人感到了咸亨酒的意味深长。于是,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这天,关闭了几十年的咸亨酒店又重新开张了,招牌还是那块招牌,没想到,从大清朝飘来的那缕酒香,虽然被历史尘封了几十年,一旦“开坛”,竟然“酒气冲天”,海内外游客来到绍兴,都不约而同地把脚步停留在这里,找一张旧桌买醉,浅斟慢饮,寻找咸亨民俗的、乡土的那一缕韵味。面对盛世,人们都想伸手将酒店粉板上那孔乙己赊欠十九文钱的记载抹去。“咸亨”,这一儒雅吉祥的与近百年现代化进程中国人求富图强的民族心理契合的店名终于发扬光大,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缩影!